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是谁写的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是谁写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12 更新时间:2024/1/22 2:15:08

今天小编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发现了一句非常的经典的句子,那就是“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看到这句话真的是被感动到了,中国的历史上还真的是有超多的这样的事情了,那么这一句话又是谁说的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这句话是出自水浒传的佳句。用来形容功高盖主,帝王一旦得了天下就大肆打击功臣,把权力独揽。类似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卸磨杀驴的意思。

所以说还是要学习范蠡,刘伯温激流勇退才是正道。

语出元代《赚蒯通》杂剧第一折。施耐庵《水浒传》里也曾引用。天下太平的局面本来是将军创造的,但是将军却不被允许看到天下太平的景象。两句话揭露封建统治者卸磨杀驴的凶残本性。

此话意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打下江山后大肆屠杀功臣,这也是帝王之术,打天下时,需要把权力分摊出去,才能发挥人才的能动性,但天下一统之后,分散的权力就成了统治的不稳定因素,必须重新集权与中央,就有了不许将军见太平的事情,相比之下,杯酒释兵权算是仁慈的了。

在《水浒传》中的出处:

这句话节选自《水浒传》的第一百一十四回“宁海军宋江吊孝,涌金门张顺归神”

话说当下费保对李俊说道······

自古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此言极妙!今我四人,既已结义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气数未尽之时,寻个了身达命之处,对付些钱财,打了一只大船,聚集几人水手,江海内寻个净办处安身,以终天年,岂不美哉!”

历史上不杀功臣的皇帝只有三个

古代社会中,流行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很多功臣在危难之中为帝王打下了江山,却难以逃掉太平时的杀身之祸。这句话就出自于古代最著名的例子——范蠡和文种的下场。

范蠡在越王勾践即将取得抗吴的最后胜利时曾说,越王此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劝文种早做打算,然而沉浸在即将胜利喜悦中的文种把范蠡的话当了耳旁风。从此两人的人生便截然不同,远走他乡的范蠡成了馆陶巨富陶朱公,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文种却落得了和伍子胥一样的下场。从此,范蠡这种审时度势,明哲保身的行为也成了文人智者的最高目标。但功成身退,却并不是这么容易的。

在中国古代之中,臣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去保全自己实在太难了,很多情况下,都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所以能碰到一个好的皇帝则成了所有文臣武将最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还真有三个这样的理想君主:

第三位的就是一统六国的秦始皇。秦始皇虽然崇尚法家,律令严苛,但是对身边的功臣可真的会死没话说。其中最典型的有三个,一个是全家上下先后执掌秦军大权的王家,王翦王贲王离都是一脉相承的。还有著名的蒙恬将军所在的蒙家,以及伐楚失败的李信,秦始皇也没有算后账,这使得李家成为了著名的五姓七望之一。

第二位更被世人所熟知,他是中国古代君明臣贤的典范——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属于李世民嫡系的也不过占了三分之一,但是李世民一视同仁,不为亲,不避亲。所以才能迅速抹去了玄武门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用太宗皇帝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我则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最后一位帝王则是典型的怀柔代表,身为开国之君,年轻有为,成就帝位之后,不但不擅杀功臣,反而赏罚分明,君臣归心。唐皇李世民,就是模仿了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搞了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有向刘秀致敬的意味在里面。

当然,刘秀能够善待功臣也是有他的独特背景的。

首先,刘秀采用的是怀柔的政策,讲究休养生息,这使得手下的文臣武将相信皇帝的善意。其次,刘秀建立东汉,少不了南阳地主们的支持,刘秀和这些功勋家族的关系也是盘根错节的,通过联姻的手段,早就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所以刘秀才能在还未取得江山之前,就大肆封赏功臣。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功臣们也能配合刘秀的圣旨。三公成了摆设,大司马也没了兵权。

最后,刘秀的儿子不同于刘邦要传位的刘盈,朱元璋要传位的孙子朱允炆那样孱弱。刘庄是个性格强悍,并且极具手腕之人,这也给了刘家江山最稳的一道保险。刘秀自然不需要去大肆屠杀功臣了。但是漫漫岁月,只有这三位帝王能够善待功臣,臣子们的环境还真是艰难。

有句话说得好,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相思意自然是皇恩浩荡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真正的“江南”是指的中国哪儿?古代和现代有什么区别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江南”其实大家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有一种烟雨飘渺的感觉,很美很朦胧了,还有就是江南其实就是长江以南的地方了,那么有的人说了这也太片面了吧,那么有的人要问了,历史上的江南又是指的中国的什么地方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江南十八府、江南四大名城都是江南。江南

  • 司马迁是怎么知道夏朝和商朝的历史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司马迁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他这个人真的不简单,《史记》这本书的强大的小编也不用多说了,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那就是司马迁虽然写《史记》但是他会把以前的夏朝和商朝的历史都会写出来的,其实这几个朝代的历史资料非常少,那么司马迁是怎么做到收集资料的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 戊戌变法中,为什么康有为没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也知道,在变法当中牺牲的那些人,比如戊戌六君子。清朝政府的腐朽没落,却偏偏还要压制那些想要改变现状的仁人志士,实在是令人寒心。而戊戌变法,是康有为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发起的一次变法运动。然而,作为发起人,康有为在这一次的变法当中却安然无恙,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何他没有被杀

  • 彭越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被吕雉剁成肉酱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彭越,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跟随刘邦南征北战,为刘邦创立西汉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也是开国功臣之一。彭越和刘邦之间的关系也就像是兄弟一样,然而却有传闻说彭越最终被吕雉给剁成肉酱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彭越做了些什么,以至于吕雉对他如此恨之入骨?吕雉又是不是真

  • 华佗死后,曹操为什么不找张仲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说,华佗被曹操怀疑所杀乃是小说的虚构,真实历史上的华佗并不是死于曹操之手,然而同样是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华佗被杀之后,当时明明还有另一个名医,同样也是古代医学界的代表人物,张仲景,既然如此,为什么曹操没有去找张仲景来给自己看病呢?张仲景与曹操是否有一段时期是同时在世的,既然有,为何曹冲不找他呢

  • 乾隆下江南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很多看过或者热爱看清宫剧的人来说,乾隆绝对是一个出镜率极高的人物,只不过很多时候人们的重心都放在了他和他的后宫之上,而且不论他做什么,人们也都会往这些方面去想,所以就造成了一种乾隆很风流的印象。历史上乾隆曾经多次下江南,这种行为引起了现在很多人的猜测,乾隆下江南是为了什么?为何前后一共去了六次呢

  • 汉武帝刘彻的尸体去哪了?到底是董卓还是赤眉军毁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汉武帝刘彻其实还是挺悲剧的一个人,但是他的人生也是很有传奇色彩的,但是最后他死了之后他的尸体好像下落非常的尴尬了,反正有传说说汉武帝刘彻的尸体好像被董卓找到了,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汉武帝刘彻的尸

  • 廉颇为什么要逃到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廉颇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那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想必大家也是多多少少有听说的,这说明了廉颇的性感特点,那就是忠诚,但是这样的人又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固执,所以最后廉颇没有办法只能逃往魏国,那么廉颇逃往魏国的真实原因真的是因为不适合赵国的官场吗?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廉颇

  • 历史上陆逊是怎么死的?真是被孙权逼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陆逊,在三国时期,是东吴的一位重要人物,受到孙权的赏识,多次为吴国出谋划策,而且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的,正是陆逊。按照一般常理来说,有了陆逊的东吴简直是如虎添翼,孙权对待陆逊应该很好才是,然而,陆逊最终却算是被孙权给逼死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孙权又为何要将陆逊逼死呢?三分多是英雄俊,又显江南陆逊高

  • 三国时期的交州怎么感觉不受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交州”这个地方好像并没有得到大家所感觉到的那种十分重视的感觉,感觉这个地方好像真的不受重视了,那么交州在三国时期就真的不受重视吗?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这个题目说的不对。三国时代,交州一直是各路诸侯试图染指的肥肉,最后孙权近水楼台先得月,经过几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