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重文轻武有哪些影响?明朝仿宋却收获悲惨结局

宋朝重文轻武有哪些影响?明朝仿宋却收获悲惨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22 更新时间:2024/2/14 20:03:23

其实宋朝也不是故意重文轻武,只是出来的几位赵家皇帝都对文学颇有兴趣,甚至为了自己的追求皇帝都能不当,所以才让周边少数民族发展壮大起来。但宋朝在文学方面的成就的确是各朝各代当中最厉害的,明朝原本也想模仿宋朝重文轻武,但却收获了最悲惨的结局。朱家皇帝在文学这方面根本就不感冒的,这样强制性的摆弄文学也丝毫看不到成效,不过四大名著中三三部出自明朝,也算是做出了贡献吧。

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宋朝是重文轻武的代名词。赵匡胤更是开文人统军制度的罪魁祸首,让宋军在一代人后变得异常羸弱。

可是宋军虽然屡战屡败,但面对各路强敌还算可以支撑。倒是之后的明军,在群雄并起的搏杀中脱颖而出,却又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迅速腐朽。之后的整体表现也让人无力吐槽。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宋太祖:朕是无辜的!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吐槽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之举。认为宋太祖的这个行为,最终导致宋朝开始由文人执掌兵权,开启了之后数百年的屈辱之旅。可记载杯酒释兵权的史书,全部来自之后的宋真宗宋神宗时期。

此时距离赵匡胤的时代已经过去好几十年,很多人对该事件的真实性也持怀疑态度。一些后世的权威学者甚至认为这件事纯属虚构。这倒是比较能解释为何赵匡胤时代的宋军,战斗力尚可。因为宋军被故意弱化的进程,需要从宋太宗时期算起。

宋军加速弱化 应该从烛影斧声的那位主角开始

退一步说,即便不怀疑杯酒释兵权的真实性,赵匡胤也只是将中央野战军的指挥权收归皇帝个人所有。对于地方藩镇的军队并没有太大的限制,很多地方军一直到宋太祖死时,都依旧保持着五代时期的作风和权力。

宋朝真正将地方藩镇的权利全部收归中央,大搞以文驭武是在开国近百年之后。收权的过程堪称润物细无声,没有遭到武将们过于激烈的抵抗。这个比较缓慢的阶段,也让人们有足够的缓冲时间适应新的制度。所以宋初与辽国的战争,虽然大部分时候处于下风,但也不至于被对手一触即溃。

宋太祖时期 各地的藩镇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

明军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朱元璋的做事风格非常简单粗暴,操作手法更是让人窒息。在汉人王朝的政治传统里,宰相一直是对皇权的制约。很多时候“百官之首”的“职能”归属宰相而非皇帝。明初全盘接受元朝的政治制度,其中就包括被蒙古人扩大权利的宰相一职,这是朱元璋这样的集权皇帝无法容忍的。

朱元璋的杀人手段 远胜宋朝皇帝

于是,他开始以各种名义对功臣们进行迫害。胡惟庸等人的惨死彻底打断了文人的脊椎骨,朱元璋也顺理成章地废除宰相制度集天下大权于一身。

当然,朱元璋对于文官可以快刀斩乱麻的将所有权利收回。可军队系统就没有这个操作可能,毕竟明朝漫长的边境线不能由皇帝亲自把守。但朱元璋既拒绝使用唐朝时让太监领军的办法,也不愿意信任宋朝文官监督武将的手段。他只愿意把此类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们。

明朝在政权稳定后 就对军队进行了大清洗

所以,明初的藩王就是朱元璋在杀死蓝玉等人后的替补。可藩王们在统军上大多并不出彩,只有朱棣一个算勉强合格。这套系统与宋朝以文驭武的最大类同在于,都是用外行领导内行。

相比宋军的改革,朱元璋对明军的变革也血腥不少。不仅仅是对尾大不掉的高级军官开刀,还对基层军官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例如仅仅是蓝玉案,就株连数千名基层军官和他们的家人。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严重动摇了明朝军队的根基。

朱棣的成功之路是他老爹死前就铺好的

朱元璋统治时期的后果,就是朱棣造反后的出色表现。他仅凭手下那些战斗力蜕化的蒙古骑兵,便轻松的将大侄子从皇帝宝座上拉下来,堪称古代历史上最大的逆袭。

战胜后的朱棣对自己的兄弟们也不再信任。捡起了自己起兵谋逆时反对的削藩政策,继续培养自己的直属文臣班底。明朝的重武轻文之路,要从这里才正式开始。考虑到几十年后的土木堡惨案与百年后的庚戍闹剧,明军的退化速度已经远远的将宋军甩在了后头。

北宋大部分时候防备对象是强大的契丹人

因而,同样是重文轻武,宋明两朝的迥异的战绩放一起看还是非常刺眼的对比。朱元璋和朱棣至死也不会想到,他们渴望速成的“一刀切”政策,反而断送了子孙的江山永固。

大部分时间里让明朝头疼的是退化的蒙古人

若非周遭区域的强敌,都在蒙古人的铁蹄下被粉碎。明朝皇帝们的悲剧数量,恐怕会进一步呈现井喷趋势。宋朝在中年危机中,被抓走了两个昏君。明朝则用好战之主的被俘,向世人表明自己提前进入的更年期。宋朝用高宗的晚年幸福,证明了自己仍有较为顽强的生命力。明朝则在嘉靖时就在暗示众人,自己已然是行将就木。宋朝最后用两个幼主的早夭,宣布了自己的退场。明朝则由一竿子成年人出来救场,最后也被对手最后用一竿子撂倒。

一切的差异在起初就已经被注定。那是的宋军还在随时准备抵御辽国的强大军团,明朝则已经在蒙古流寇的攻击下,不胜其扰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都说秦二世而亡?秦王子婴真如此不堪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虽然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但整个秦朝只有短短的14年,经历了3为皇帝便退出历史舞台了。人们都喜欢说“秦二世而亡”,为什么自动把秦王子婴给忽略掉了呢?虽然子婴只当了46天的皇帝,那也是皇帝啊。只能说子婴存在感实在太低,而且有没有他节本上也改变不了大局,秦朝还是会被灭亡。秦始皇

  • 历代皇帝为什么只有秦始皇穿黑色龙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龙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黄颜色的吧,但是我们再往更高的地方去研究的话你会发现不仅仅是黄颜色的,这秦始皇的龙袍就不是,竟然是黑颜色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只有秦始皇穿黑色龙袍?这个问题有误,后世帝王均有穿过黑袍,且龙袍的颜色并不局

  • 从一品和正二品谁的职位更高?清朝官职从和正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正一品的官职是要大于从一品的,那从一品和正二品谁更大呢?清朝建立的官位系统是所有朝代当中最复杂的,有很多看上去非常重复的职位,甚至是官员们自己都会犯糊涂,搞不清楚谁的职位更高一些,这种情况就非常尴尬了。其实从、正就像现代的正、副,这样的话大家就会比较好理解了。如果是不用部门统一管制的话,那还是要看你

  • 鸿门宴故事内容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鸿门宴”的故事其实大家真的不陌生了,但是其实真的要我们分析个什么七七八八的出来也还是有难度的,毕竟有的时候时间也是过去了很久了,那么下面我们也不妨再次来回顾回顾鸿门宴的故事,所以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鸿门宴故事情节"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

  • 长孙皇后生了几个女儿?公主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长孙皇后,说到长孙皇后小编相信很多人其实应该都是知道的,长孙皇后是当时很厉害的一个人物了,因为长孙皇后对于当时朝代的贡献还是很大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在当时长孙皇后生了几个女儿?公主都是怎么死的?具体是怎样的吧!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妻,她十三岁的时候嫁给李世民,与李世民共同

  • 淑嘉皇贵妃是个怎样的人?淑嘉皇贵妃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历史,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朝代,而关于清朝小编看到有的人一定会说清朝最开始的经济还是很发达的,而到了清朝晚期社会局势不断的变化,所以清朝便开始衰败了。我们今天也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淑嘉皇贵妃是个怎样的人?淑嘉皇贵妃是怎么死的?相信大

  • 清朝太监在皇宫的地位如何?遇到宫女竟然还要让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宫廷宦官制度在中国有着很长的历史,也有几个在正史记载上被称为宦官专权的时代,譬如东汉、唐朝、明朝。清朝在入关之前并没有太监制度,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太祖太宗鉴往易轨,不置宦官。”清朝入关之后,在顺治时期才开始设立内廷宦官机构,初期沿用明朝旧制,后来渐渐改革。到了康熙年

  • 丽妃和慈禧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丽妃是慈禧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慈禧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慈禧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人物,而关于慈禧的故事也是有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慈禧最为典型的就是慈禧的专政独裁了,慈禧是晚清时期独掌大权的人,那么,据说当时的慈禧害死了很多的人,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丽妃和慈禧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丽妃是慈禧害死的吗?具体是怎样的?提到慈禧

  • 清朝最后一位公主荣寿公主是怎样的人?荣寿公主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故事,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很厉害的一个朝代,而清朝也是中国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那么,关于清朝的故事还是有很多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最后一位公主荣寿公主,看看清朝最后一位公主荣寿公主是怎样的人?荣寿公主结局是怎样的?具体是怎样的吧

  • 拉贝为何是一个被中国人尊敬和铭记的纳粹党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以德日意为轴心国的法西斯政权向世界发动了战争。法西斯的恐怖思想影响着他们的支持者。但是在这些人之中,也有一些不甘堕落,实行人道主义,充分展现了人类光辉的一些人。在欧洲有着辛德勒,德国纳粹党员,一名商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保护了千余名的犹太人不受迫害。在中国也有一位德国纳粹党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