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辽国曾有一个好机会统一中原,被耶律德光破坏了

辽国曾有一个好机会统一中原,被耶律德光破坏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10 更新时间:2023/12/6 3:00:36

在北宋,辽国一直是压在北宋头上的一座大山,压得北宋喘不过气来。

不过,辽国同样不好过,虽然一直都想南下,但有北宋在那里挡着,总也不能如愿。

其实,辽国在北宋之前,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南下,甚至有可能统一中原,建立历史上第一个非汉族的王朝。

要说这件事,就要先说一下辽国与后晋的恩怨纠葛。

公元936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向辽太宗耶律德光求救,以割让幽州(今北京)、云州(今山西大同)等十六州的代价换取辽兵南下,帮助石敬瑭消灭后唐,建立后晋。为了感谢契丹人,石敬瑭认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义父,向辽称臣。

但是,石敬瑭死后,继位的石重贵只向辽称孙不称臣,于是晋、辽爆发大战,最终,辽灭晋,迁石重贵至黄龙府,成为宋徽宗赵佶的前世。

客观上来讲,耶律德光是想做中原皇帝的,在将石重贵送走后,耶律德光就穿上了中原皇帝的衣冠,接受晋朝百官的朝贺。

那么,耶律德光真的有可能在中原称帝吗?或者说,辽国真的能统一中原吗?这得从两方面来说。

首先,对耶律德光有利的一点是:辽国在耶律德光时已较为汉化,中原汉人对契丹皇帝并非完全排斥,汉族的官僚也愿意臣服于辽,比如“五朝宰相”冯道,听说耶律德光入汴后,立刻从邓州(河南邓州)入朝,参见耶律德光。

另外,耶律德光还派出使者去地方上的藩镇,要求各藩镇向他称臣。各藩镇的节度使都是官场老猾头,他们才不管谁当皇帝呢,嬉皮笑脸迎来送往早就成了习惯,汉人朱温当皇帝,汉化的沙陀人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当皇帝,和契丹人耶律德光当皇帝,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这些藩镇纷纷上表,表示愿意向辽朝称臣。

更可笑的是,有些节度使听说耶律德光要召见自己,撒开脚丫子就往开封跑,恨不得下一秒就跪在新主子面前,献媚求荣。

但是,不利于耶律德光统治中原的条件更多。

首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就很有想法。在唐末五代,治所在山西太原的河东藩镇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藩镇,李存勖就以太原为根据地,南下灭掉中原的梁朝,石敬瑭也是以河东为根据地,在辽朝的帮助下灭掉后唐的。

河东,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汾河穿行于山西中部,向西南汇入黄河,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更关键的是,中原王朝的国都开封在豫东平原,黄河南岸,易攻难守。也就是说,从开封北上攻太原很难,但从太原南下攻开封很容易。

刘知远坐镇河东,兵强马壮,并不怕耶律德光,只不过由于耶律德光暂时得势,刘知远也向辽称臣,但明显是在观望,等待时机。

什么时机呢?刘知远说得非常清楚:等着契丹人抢掠中原财物,引起民愤之时。

契丹人所居的北方,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不如中原繁华,而且契丹人不擅长耕地生产,所以,他们所需要的物资,主要靠抢中原人的。契丹人进入中原后,在耶律德光的纵容下,开始所谓的“打草谷”,就是打着给马找草料的旗号公然抢劫,在中原地区制造了大量的无人区,堪比后来日军在河北搞的“三光政策”。

更要命的是,契丹人觉得还没抢够,又把目光盯在了中原的官僚身上。耶律德光让刘昫给他筹钱,说30万契丹大军灭掉了晋国,中原人难道不该有点表示吗?可是国库早就空空如也,哪来的钱?刘昫没办法,只好向开封的官僚借钱,不管你是宰相还是七品芝麻官,哪怕是看城门的,也要搜刮得干干净净。

就这样,耶律德光还不知足,又派人到地方上搜刮,大小官员都搜刮成了穷光蛋。就冲这一点,人心早就散了,大家都盼着耶律德光赶紧滚蛋。

当时,河南、江苏、山东、安徽交界的亳州、宋州(河南商丘)、密州(山东诸城)等地,都爆发了反抗契丹人统治的起义。消息传到开封后,耶律德光还长叹说,我真没想到中原人这么难以制服!

刘知远称帝后,就下诏罢免各藩镇给契丹人上供的钱帛,这么一来,中原人的民心就迅速转向了刘知远。而耶律德光呢?却开始沉迷于中原的繁华,每天喝酒取乐,还取笑中原群臣,说什么我懂中原的事,你们不懂我们契丹的事。

另外,还有一点对耶律德光统治中原非常不利,就是南方还有很多强国,比如后蜀、南唐、楚国,都有实力逐鹿中原。

尤其是南唐,疆域北以淮河为界(包括北岸的两个州),西至湖北武汉,南包括江西全省、安徽省大部、江苏省大部,综合实力是南方十国中最强的。就在耶律德光在中原胡闹的时候,南唐官员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的主角)就劝唐元宗李璟:趁中原无主,起兵伐之。但南唐当时正在福建陷入苦战,无暇分心北上。

不过,这只是李璟的战略眼光不行,他如果放弃福建,集重兵北伐中原,当时辽朝在中原失尽人心,而南唐又自称唐朝后裔,此时距离唐朝灭亡并不远,因此南唐能在中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还有割据四川盆地天府之国的后蜀,综合实力仅次于南唐,一旦蜀主孟昶出兵北伐,从汉中出兵,越秦岭进入关中,则关西之地将尽为后蜀所有。

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那辽朝在中原的统治就将岌岌可危了。

总之,在耶律德光的折腾下,中原可谓四处着火,八处冒烟,契丹人在中原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耶律德光只好打着“思乡”的幌子退出中原,结果走到河北栾城时,因病逝世。

由此也可见,北方游牧民族要想统一中原,必须要先自己汉化,取得汉人的认同,同时还要与民休息,尽最大的能力争取民心,这样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就像清朝那样。

否则,最多只能像元朝那样,靠无敌的武力,实现短暂的稳定。

标签: 耶律德光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伯禽是怎么改变“封土不过百里”的奄国旧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伯禽,周朝,历史解密

    终于要说到鲁国这个国家了,鲁国本来在春秋战国不是什么很牛的国家,但是因为孕育了孔子这样的人物,因此对鲁国必须要好好讲一讲。鲁国这个国家所在的区域是当年的奄国势力所在区域,在武庚发动叛乱的时候奄国是武庚的重要盟国,对刚刚建立的西周王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周公率领大军攻破奄国而后,为很好的控制这个区域,便

  • 汉武帝不是嫡长子,是怎么当上太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彻,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刘彻,相信很多人对他都很了解。此人不仅雄才大略,而且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匈奴打怕的皇帝。他的丰功伟绩,不胜枚举,似乎他的出生就是为了振兴汉室。但不知大家想过没,如果刘彻不是皇帝,那汉朝是否还会像武帝统治时期那般强大呢?一些人就说了:“刘彻怎么可能不是皇帝?他六岁就被立为太子,十五岁就承袭帝位

  • 苏秉琦: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河北高阳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秉琦,考古学家,历史解密

    苏秉琦,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河北高阳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考古教研室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曾主持河南、陕西、河北等地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主要遗址的发掘。主要论文编为《苏秉琦考古学论

  • 日本为何崇拜唐朝?中日历史上首次交锋,差距真不是一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高宗时期,朝鲜半岛主要被三个国家所占领,新罗,百济,及高句丽。朝鲜半岛从隋就与中原王朝渊源极深,隋炀帝曾三征高句丽,而这也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到了太宗时期,由于高句丽反叛,太宗曾出军征讨高句丽。到了唐高宗时期,由于朝鲜半岛局面变化,百济,高句丽联军开始攻打依附于唐的新罗。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由

  • 曹操的6位救命恩人都是谁?只有他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在三国中割据一方的诸侯个个皆是雄才大略之人,在这其中最厉害的要数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了。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是曹操的6位救命恩人都是谁?只有他默默无闻!相比较而言,孙权的运气应该是最好的,坐拥父兄两辈打下来的江山,而刘备和曹操的创业之路却非常坎坷,他们两人几乎都是白手起家,经过长年的南征北战才打下

  • 国号一般确定之后不会随意更改 为什么皇太极会将大金改为大清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太极,清朝,历史解密

    从我国历朝历代的国号来看,每一代国号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例如大明朝的国号,起源于明教,一般而言国号在确定之后不会随意更改。作为清朝奠基者以及后金的开国之君,努尔哈赤打了一辈子的仗建立了金国,然而皇太极在继位十年后,却将国号“大金”改为了“大清”,从我国现存的历史典籍中,对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也没有丝毫

  • 南唐时期宰相:宋齐丘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齐丘,南唐,历史解密

    宋齐丘(887年-959年),本字超回,改字子嵩,豫章(今南昌)人。世出洪州(今南昌)官僚世家,祖居庐陵(今吉安)。烈祖建国(九三七)以为左丞相,迁司空,卒年七十三,谥缪丑。为文有天才,自以古今独步,书札亦自矜炫,而嗤鄙欧、虞之徒。历任吴国和南唐左右仆射平章事(宰相),晚年隐居九华山。南宋著名诗人陆

  • 北朝朝代之一:东魏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魏,南北朝,历史解密

    东魏(534年―550年)北朝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以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为别都,高欢坐镇晋阳遥控朝廷,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东魏历时十七年。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的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

  • 他辅佐了11位帝王,百姓认为他是圣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冯道,唐朝,历史解密

    儒家文化中,忠君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任何一个官员,无论官职大小,都应该忠于自己的君主,忠于自己的国家,这样的忠诚是每一个官员的基本素养。然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个人。他作为一个丞相,竟然辅佐了十一位皇帝,见证了五朝变迁。不少历史学家认为他是一大奸臣,也有人认为他是一大圣人,有不可磨灭的功

  • 明朝清官曾秉正,清正兼洁却被处于腐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曾秉正,明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元璋小时候家境很穷,甚至还乞讨过一段时间,所有在他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对贪污腐败尤其重视,一直都处于打压状态,那清官就高枕无忧、相安无事了吗?当代就有一位清官被朱元璋罢免的官职,还被处腐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名清官名叫曾秉正,今江西南昌人,从小就饱读诗书。洪武年初期,明朝为了招纳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