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支那的历史背景,揭秘“支那”一词的来历起源

支那的历史背景,揭秘“支那”一词的来历起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24 更新时间:2024/2/19 8:10:28

说到“支那”其实大家都不太愿意提起这个词语了,因为好像这个词语是非常侮辱中国的人,但是其实这些也都不是问题,因为这是历史问题,先前是有人这样说我们,但是现在可没有了,那么我们就要正视历史所以我们可以去探究探究看看“支那”这个词语在以前到底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支那”一词的起源到底是什么?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支那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其实就是日本侵略我们中国的那个时候。

揭秘“支那”一词的来历起源

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在震惊之余大为陶醉。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色彩。

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对此引起了许多中国人的愤怒。1930年,国民政府还照会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直到日本战败后,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盟国最高司令部经过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故于1946年责令日本外务省不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

“支那”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于是高僧按照音译把chini就翻译成“支那”。同为印欧语系的古罗马称中国为Sinoa,后来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来自这个语源。《大唐西域记》就有一段记载:“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宣,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后来的历史证明,“支那”一词在日语的口头表述中消失,在于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敢于出兵朝鲜,并使美国舆论惊呼遇到“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时,战后普遍对美国顶礼膜拜的日本人不能不深感震惊!

他们对过去数典忘祖而一度轻蔑的神州古国重新产生了敬佩之感,“中国”一词就此真正成为日本人平时的口头语言。战后出生和长大的日本人,如今大都只有查字典才知道:“支那──系以往对中国的称呼”。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震动了日本本土,当中国军队对美军作战的捷报传到东北的日本战犯管理所时,那些从苏联递解过来而对华表示不服的战犯们也都低下了脑袋。这些一向只崇尚强者的人,就此才纷纷表示服罪并愿意接受改造,并不能不重新认识中国的力量。

比日本人称呼中国为“支那”的竟然是唐僧

在中国的历史上,将中国称呼为“支那”的,也不仅仅是日本人。在中国,大量的汉民族英雄和成功人士,都曾经将中国称呼为“支那”。

比日本人称呼中国为“支那”更早的,是一个唐代的中国人,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唐僧”——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在其口述的著作《大唐西域记》里面,记载了拘摩罗王和玄奘法师的一番对话如下:

拘摩罗王:“自何国来,将何所欲?”

玄奘法师:“从大唐国来,请求佛法。”

拘摩罗王:“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日,去斯远近?”

玄奘法师:“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这段文献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下的意思:

拘摩罗王:“你是从哪个国家来的?来我们这里干什么?”

玄奘法师:“我从大唐国来,是来求佛经的。”

拘摩罗王:“大唐国在哪里?要走多少天?有多远的路程?”

玄奘法师:“往东北方向走几万里路,印度叫支那的,就是指的大唐。”

玄奘法师所说的,只不过是一个事实,古印度将大唐国称呼为“至那”“支那”“脂那”。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唐朝。当时的唐朝,是日本崇拜和学习的对象。

于是,从唐朝开始,一些日本僧人就开始在文献中,称呼大唐国为“支那”。那时的日本,不但对大唐丝毫没有恶意,而且还相当地仰慕大唐。

唐朝时代的日本僧人,为什么称呼大唐为“支那”呢?因为当时的日本僧人和唐僧(玄奘)所读的,是同一批梵文佛经。古印度人将中国称为“支那”,唐僧也跟着学,于是,日本僧人也跟着学。

可见,“支那”一词,从其诞生的最初来看,其实并没有歧视、侮辱、蔑视中国人的意思。

“支那”一词在日本进一步的推广,是从江户时代(17世纪初)起,当时的中国,处于明朝时期。

那么在明朝的时候,日本为什么不称中国为“中国”,而是沿袭旧称,继续称呼中国为“支那”呢?

因为,日本要避免混淆。

在明朝以前,“中国”这个名词,并不常用。当时大明国的周边小国,都知道“大明国”“大明”,而不知道“中国”。也就是说,在当年明代的时候,“中国”这个国家名称,在国际上其实是不常用的。

反而是在日本,有一个地方名叫“中国”——日本本州岛西部的“山阳道”“山阴道”两个地区,在日语中,合称“中国地方”,也简称“中国”。

因此,如果把大明国称为“中国”,则在日本国内必然会造成混淆。所以,日本从明朝开始,举国上下就习惯了称呼大明国为“支那”,而不叫“中国”,为的是与日本国内的“中国地方”区别开来。

直到后来抗战胜利,日本迫于战胜国——中国的压力,才普及了“中国”的称呼,并开始迁就中国,将日本的“中国地方”改称“山阳地方”“山阴地方”。

尽管如此,由于历史的惯性是如此之大,直至今日,仍然有不少日本人将日本的“山阳地方”和“山阴地方”称为“中国地方”,所以有时候在日本谈“中国”,仍然会产生歧义。

事实上,将中国称呼为“支那”的,远不止日本一国,至少还有以下国家的语言中,都称呼中国为“支那”,如泰语、法语、马来语、德语等等。更有甚者,俄语更是将中国称呼为“契丹”,至今仍是如此。

在中国的历史上,将中国称呼为“支那”的,也不仅仅是日本人。在中国,大量的汉民族英雄和成功人士,都曾经将中国称呼为“支那”。下面举一些例子。

中国皇帝唐玄宗,写过一篇名叫《题梵书》的诗:

可见,咱们这大唐朝的堂堂皇帝,也把自己的国家叫作“支那”。

超在他所著的《戌戍政变记》里面,也有这样一段话:“我支那四千余年之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不但把自己的祖国叫作“支那”,而且还加了个“我”字——“我支那”。

还有更疯的。章太炎写过一篇《正疆论》,他说:“以支那与日本较,则吾亲支那;以日本与满洲较,则吾宁亲日本。”

章太炎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说:拿支那和日本来选择,我亲近支那;但是如果拿日本和清朝来选择,那么我宁愿亲近日本!

可见,“章疯子”不但称自己的祖国为“支那”,而且还高声唱道:“日本比清朝还要亲”。

还有,中国近代知名学者严复,曾经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翻译成《原富》,他是这样翻译的:“埃及、印度、支那三古国皆有海禁,以内地市场已广,不愿有外交致窥伺。然而是三国,皆古盛而今衰。”

很清楚,严复也将自己的伟大祖国——中国称呼为“支那”。

“国父”孙中山,也写过一篇名为《支那保全分割合论》的文章。事实上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孙中山远远不止一次称呼中国为“支那”。

辛亥巾帼英雄秋瑾,写过一篇叫作《支那逐魔歌》的诗歌,也把中国叫作“支那”。该诗行文如下:

四邻环绕欲逐逐,

失权割地无时止,

这等人儿还昏昏,

如梦如醉如半死。

吁嗟乎!

我国精华渐枯竭,

奈何尚不振衣起?

无心无肝无脑筋,

支那大魔首推此。

还有,康有为流亡印度期间,他的女儿康同璧,从中国步行到印度去找她老爸。西游成功之后,她写诗自夸,夸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支那人”:

再举一个例子,诗人闻一多写过一首名为《我是中国人》的诗,在这首诗中,闻一多多次高呼“我是支那人”。现摘录如下:

这还不算呢,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在其回忆录性质著作《我所认识的鲁迅》里面,记录了鲁迅的一段往事:

鲁迅在日本住旅馆,要登记姓名、籍贯。鲁迅写下:周树人。但是籍贯却不能写中国。因为日本的山阳地区也叫中国,如果鲁迅写中国,会造成混淆,结果鲁迅写下“支那”两个字。不料,日本旅馆店主见是清国人,认为是贵客,免费给鲁迅升级了房间。

许寿裳作为日本留学生和鲁迅是知心好友,他的这一段回忆,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在近代史上的日本,说“中国”二字,的确会造成混淆。

2.鲁迅称呼自己的祖国为“支那”,毫不以此为耻辱。

3.鲁迅自称是“支那”人之后,不但没有受到日本人的歧视,反而还因此被日本人视为贵客,免费给升级了客房规格。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支那”一词在近代史上,会被视为一个侮辱性质的词语呢?其实是因为自从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在中国民间催生了一股强大的反日、仇日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中日两国之间任何的事情,都变得十分敏感。“支那”一词,也就难免成为众矢之的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个客观的事实,在近代史上,部分日本人的确歧视中国人,这种歧视是客观存在的,在史料里也是有迹可寻的,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支那”这个原本是中性的词语,也就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侮辱”的色彩了。

这个逻辑用一个加法算式来演示,是这样的:

日本人歧视中国人+日本人称中国为“支那”=“支那”是侮辱词

我们从这个等式里可以看出来,“支那”称呼本身并不是问题,“歧视”才是问题的所在。因此,我们这个算式再简化一点,是这样的:

叫人“支那”≠“支那”是侮辱词

歧视人+叫人“支那”=“支那”是侮辱词

也就是说,在民国时期中日关系恶化之前,日本称中国为“支那”,当时的中国人不但不在意这个,而且还跟着这样叫。但是中日关系恶化之后,“支那”这个称呼就成为一个问题了。当时民族自尊心较强的国民意识到,日本人歧视我们中国人,因而,“支那”这个词就成为了一个带有侮辱性质的词语了。

这就是“支那”一词的历史由来,以及它的含义演变的过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金庸武侠中最厉害的剑法是什么?这一套剑法威力完胜独孤九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金庸先生几乎在他的每部作品里,都会安插一个剑法。虽然这个剑法可能并不是最强的武功招式,但在一个武侠世界里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时候“剑”就代表着侠义和江湖。不过要说金庸武侠中最厉害的剑法是哪一套,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可能大部分网友脑中第一个浮现出的,会是独孤九剑还有辟邪剑

  • 看了诸葛亮遗产的刘禅为什么会气得直拍桌子?诸葛亮会贪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诸葛亮其实大家应该知道的这个人真的很厉害,为了蜀国也真的是鞠躬尽瘁了,但是诸葛亮不仅仅是对蜀国的贡献大,而且自己在做人为人方面也十分的正直,话说诸葛亮都做到了蜀国的丞相了,那么是不是应该很有钱呢?但是结果好像完全不一样啊,话说在诸葛亮死了之后,刘禅是清点了诸葛亮的遗产,结果大家都知道的,刘禅竟然

  • 陶谦把徐州给刘备,刘备为什么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一直都说,谦让是一种美德,能够表示出一种不争名利的淡泊之心,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谦让究竟还是不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就值得重新定义了,而且也有很多人拿着别人的谦让理所应当,这样的占有实在是令人厌恶。而历史上,刘备这个人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很谦让的,陶谦多次要把徐州给刘备接管,他虽然想要,但是却一直都在拒

  • 二战中,日本在哪次战斗失败后再也无法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日本,中国很多人都有着咬牙切齿的恨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日本在世界上犯下的累累罪行历历在目。在二战初期,日本还是非常占有优势的,四处猖狂掠夺屠杀。而这让日本开始非常的膨胀,于是就去招惹了美国。美国参战后,日本的气焰一次次的就被打压了。直到这一次战役的爆发,日本再也翻不了身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

  • 越南为什么一直对中国不太友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越南,很多人都会有着非常不好的印象,因为越南总是对中国不太友好。而很多人都非常的不理解。当初的抗美援越,帮助越南将美帝赶走,中国给予越南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持。但是到后来,越南确忘恩负义,拿着中国的武器反过来打中国人。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一次又一次受到越南的冷漠,现在我们就一起通过历史来了解下吧

  • 在战争年代,各个国家军队的伙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战争年代,要维持军队的战斗力与士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了良好的士气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战斗能力。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士气和战斗能力,除开士兵们自己的信仰以外,伙食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在战争年代,不同国家的军队伙食是怎样的吧。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打仗的时候,一般军队还没开始行动,负责

  • 如果马其顿大军与秦军交锋会是怎样的一种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马其顿是当时欧洲上最强大的帝国,属于希腊的一个城邦。在亚历山大的带领下,马其顿统一了希腊,横扫整个中东,荡平波斯和埃及,征服印度,铸造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大帝国。在亚历山大的那个时代,中国那个时候是秦朝,秦始皇当政的时代。如果当时马其顿的士兵不是因为厌战,而不想继续打仗了,那么秦军必定会与马其顿大军

  • 中国古代的头盔和西方的头盔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头盔”其实大家仔细的看看的话会发现其实还算是比较多人用的,话说其实就拿中国古代的士兵和西方古代的士兵吧,其实都是在用这个头盔的,那么我们仔细的分析看看这些个头盔有什么不同呢?好像又有点一样啊,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中国古代的头盔样式形制很多,可以说是一个

  • 前苏联最逗的领导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前苏联,这个曾经的国家,给人的印象算不上很好,但也不算太差。但是有一点给人的感觉就是,感觉苏联人很凶,总是登鼻子上眼,衣服很认真很严肃的样子。但是事实上,苏联人有着他们自己的幽默,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这样。曾经就有一位前苏联领导人,十分的有趣,他就是勃列日涅夫。为什么会这么去评价他呢?现在我们就

  • 周天子为什么会烹煮齐哀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周天子其实大家应该都觉得这个人还算是一位很有道理的人,他不会这么样的去做一些让人觉得无法理解的事情,但是我们仔细的想想的话你会发现他还是做了一件让人觉得十分绝望的事情的,话说他竟然把齐哀公给煮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庄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