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和刘备认识吗?难道他们之前就见过面?

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和刘备认识吗?难道他们之前就见过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709 更新时间:2024/1/25 20:55:57

长久以来,因为刘备三顾茅庐,才终于请出卧龙诸葛孔明的故事流传甚广,以至于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认为,在这件事情之前,刘备和诸葛亮是完全没有见过面,根本不认识的。只是,却也一直存在另一种说法,就是在这件事情之前,诸葛亮曾经去找过刘备,并且用自己的计策向刘备推荐自己。这种说法到底是怎样的?诸葛亮真的在三顾茅庐之前就见过刘备吗?

千百年来,“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故事,在中国不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常常令人唏嘘感慨,津津乐道。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蜀相》,更增加了“三顾茅庐”的悲壮色彩。诗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成都的武侯祠,有一副对联曰:“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此联概括了“三顾茅庐”的所有内涵。诸葛亮与刘皇叔“隆中对答”纵论天下大势,颇有先见之明,足以流芳千古;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阿斗,为北伐大计,两上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酬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因为“三顾茅庐”把中国人崇尚的“求贤如渴”与“知恩图报”的思想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三顾茅庐”的故事,得到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一致认同,从而成为千秋美谈。

“三顾茅庐”的说法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首先,它出自诸葛亮向蜀后主刘禅上的《前出师表》,表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来,晋朝陈寿撰写的《三国志》采信了这一说法,记载为:“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尔后,宋朝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时,更是全文引用了陈寿《三国志》的说法。到了明朝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中,从“徐庶走马荐诸葛”到“定三分隆中决策”止,“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被演绎成了波澜起伏、感人至深的上万字的锦绣文章。再加上各种评书、戏曲在民间的渲染,“三顾茅庐”的故事,由是深入人心。

从《前出师表》、《三国志》、《资治通鉴》对“三顾茅庐”的记述来分析,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和孔明应该是不相识的。可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另一种说法,这就让“三顾茅庐”的故事显得颇为扑朔迷离,似乎还有案中之案了。

另一种说法来源于魏国人魏郎中鱼豢私撰的《魏略》。《魏略》早已亡佚,其内容是在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出现的。当《三国志》写到刘备“三顾茅庐”后,裴松之作注释:《魏略》云:“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牦牛尾与备,备因手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言曰:‘是何言欤!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自度如何邪?’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非无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今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刘备屯军于樊城,诸葛亮知道,曹操平定河北后就会来进攻荆州,而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生性犹豫不决且不懂军事,诸葛亮只好北行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并非故交,又因其年轻(时刘备四十七岁,诸葛亮二十七岁),便把他和诸生一样对待。刘备与诸生集会完毕,众宾客都离去了,而诸葛亮却独自留下来,这时刘备也不问他想说什么。因刘备曾以编织席履为业,故养成有空便编织的习惯,此时恰好有人递给刘备一些牦牛尾巴,刘备便自顾自地亲手编织起来。此时,诸葛亮便利用“结毦”进言,纵论抵抗曹军大计,刘备听从其计,部队逐渐壮大起来。“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从这一记载中,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诸葛亮不是由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而是“毛遂自荐”自告奋勇找上门来的。鱼豢在《魏略》中的这一说法,似乎让“三顾茅庐”成了案中之案。

其实,在裴松之的注释中还有另一段话:“臣松之以为亮表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也就是说,裴松之认为,根据诸葛亮的《出师表》所说,应该不是诸葛亮先去拜访刘备的,这已经很明确了。虽然听说了另外的说法,但彼此各不相同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也实在是令人奇怪。这说明裴松之对此也迷惑不解。

可是,为何不同朝代的史学家在撰写这一段历史时都采信了“三顾茅庐”这一说法呢?窃以为,其一,从诸葛亮一生严谨的性格来分析,他不可能在大部分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还健在时,无中生有地编造出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来。这与诸葛亮的性格和品质不相符。其二,在草庐中,诸葛亮为刘备作了如下“隆中对策”:“……今操己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深思熟虑的这一席话,可不是夸夸其谈的纸上谈兵,而是极具可操作性的。从此以后,在“隆中对策”方针的指引下,十几年四处飘零、四处投靠、无立锥之地的刘备,终于占据了荆、益两州,站稳了脚跟,与曹、孙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骄傲的关二爷没有认真地执行诸葛先生的联吴政策,最后不仅弄丢了荆州,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刘先主为了为兄弟报仇,意气用事,不听孔明等诸臣的劝阻,亲率举国之兵攻吴,结果大败而归,让三国鼎立的大好形势付之东流,最后还弄了个白帝城托孤。诚可悲乎?由此可见,从诸葛亮出山后的三国时局发展来分析,“三顾茅庐”之“隆中对策”比《魏略》的说法更靠谱。其三,为何历朝历代都把《三国志》作为正史,而未将《魏略》列为正史呢?其中一定有史实考证的原因,即《三国志》大于《魏略》。所以严谨的历代史家都采信了靠谱的“三顾茅庐”这一说法。

有人说,也可以把这二种说法合并起来理解,即诸葛亮先去见过刘玄德,而后在徐庶的推荐下,刘皇叔又“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这种皆大欢喜的说法其实更不靠谱。真正靠谱的说法就是,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定策”。至于魏郎中鱼豢为何在《魏略》中提出这一说法,因该书早已亡佚,真假亦无法考证了。

假设,得了荆、益两州的刘备,如果在后期仍能坚决执行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历史也许会是另一种走向。可是,历史却没有假设和如果,正因为如此,才让“出师未捷身先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诸葛亮,格外令人伤感和惋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年羹尧到底有多厉害?真的能过威胁到雍正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年羹尧,说到年羹尧就要说到当时的清朝了,年羹尧是当时清朝的一位大臣,在位期间作出的贡献还是很多的,不过,年羹尧的暴政小编相信很多人也是非常清楚的,当时的年羹尧手中掌握着很大的权利,甚至在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因为年羹尧手中的权利是在是太大了,雍正也是让着年羹尧三份,年羹尧到底有

  • 中国古代各朝的首都为何大多都在北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首都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国家的一个标志,因此历朝历代对于首都的选择都是极其慎重的。但是仔细观察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古代的各个朝代中对于首都的选择多在北方,历史上在南方建都的国家很少,而且也不长久。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中国古代各朝的首都大多都在北方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企业看看吧。

  • 仙女在古代是妓女的意思吗?有哪些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总是能够听到一些网络用语,比如小仙女,小姐姐之类的,因为现在互联网的兴起,网络非常的发达,一个新词的出现很快便可以红遍网络,当然了,小编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现在我们交的小姐姐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小编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其实,现在的小姐姐在古代其实是妓女的意思,真的是这样吗?具体的我们也一起

  • 刘备墓在哪里?刘备墓有被盗过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刘备算是真正意思上白手起家的人,早期没有像曹操和孙权那么好的条件,所以蜀国能成为三国鼎立之一,刘备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根据刘备的身份,刘备的陵墓也算是一个大功臣了,那刘备墓到底是在哪呢?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汉昭烈帝刘备的陵寝到底是什么样的,距今已

  • 苏小妹真的存在吗?苏轼真的有这个妹妹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苏小妹”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听说过,相传她是宋朝时期很有名的才女,也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妹妹,嫁给当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说的有理有据,头头是道的,很多人也就信以为真。但事实上,苏小妹不过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根本不存在,为什么还

  • 同为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和刘备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汉朝作为中华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朝代,一直都备受历史爱好者的关注。汉朝除了西汉和东汉,蜀汉其实也能算是汉朝的延续。自从刘邦建立大汉以来,汉王朝也是饱经风雨,西汉灭亡之后,刘秀建立了东汉,东汉灭亡之后,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同为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和刘备到底有何区别呢?大家都知道,

  • 历史上雍正到底有没有逼死自己的亲生母亲乌雅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九子夺嫡”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中,四阿哥胤禛最终获得了胜利,顺利登基称帝,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不到半年,他的亲生母亲就死了,后世对此事一直议论纷纷,因为乌雅氏一直偏爱十四阿哥胤禵,因此就有人猜测是雍正逼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那么历史上雍正到底有没有逼死自己的亲

  • 京剧大师梅兰芳个人简介梅兰芳还有一个身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梅兰芳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梅兰芳是当时的一位京剧大师,在戏剧届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同时,梅兰芳也是京剧的四大名旦,其实很多的戏剧朋友或者是老年朋友都是非常喜欢梅兰芳的。因为喜欢听戏的原因,不过,了解梅兰芳的应该都知道,其实,梅兰芳还有一个身份,这个身份就是书画,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梅兰

  • 为什么宋朝一直收不回燕云十六州,朱元璋却收回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土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在现代,国土是绝对不允许侵犯的。但是在古代,却总能碰到有些朝代因为自身能力不够割地求和,或者以土地为条件请求其他国家的协助,就比入石敬瑭,为了求契丹的协助,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出,此后宋朝花费数百年,都没能把这块土地个收回来,然而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只

  • 雍正发的养廉银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用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说说历史上的清朝,说到清朝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封建史的彻底结束,那么,清朝的皇帝也是有很多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雍正帝。说到雍正帝,有的人说用雍正帝是一位昏君,有的人这说雍正帝是民主的,为啥当时的雍正帝会发养廉银?这到底是做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