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话说袁崇焕是汉奸,为何不直接打开山海关?

话说袁崇焕是汉奸,为何不直接打开山海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53 更新时间:2024/1/26 12:50:29

说到袁崇焕其实现在争议最大的就是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在先前的时候很多人反正说他是汉奸的,我们先不论这个事情,我们要说的就是他既然是汉奸,当时为什么不直接打开山海关呢?为什么不直接放清军进来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剑桥中国明代史》称:“他(崇祯皇帝)相信了谣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杀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袁崇焕。”

袁崇焕当然有才,是文人转职当武将的典范。其中天六年(1626年)的宁远大捷,以一万多守军凭借西洋利炮击退后金的六七万精兵,并导致努尔哈赤在此役中受伤,后郁郁而终;天启七年后金军进攻宁远、锦州未果,六月撤兵,史称“宁锦大捷”。这两战说明袁崇焕在守城战上有突出的才能。

然而他又毕竟是一个文人,文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恃才傲物,所以他给崇祯帝夸下了“五年平辽”的海口。后来三法司给袁崇焕定下十一条罪状中,第一条就是“付托不效”,指的是崇祯皇帝命袁崇焕为蓟辽督师,指望他五年复辽;而他辜负了皇帝的嘱托,致使后金军队长驱直入,攻打京师(这个后面会说到)。

另外,袁崇焕也并不是完人,其在督辽过程中也犯过一些错误,从而给了三法司定他其他罪名的理由——专恃欺隐。这是指责袁崇焕依恃崇祯帝的信任而行欺骗和隐瞒。但这一条如果也扯到“五年平辽”目标没有实现上,似乎有点牵强附会(而且当时袁崇焕督辽才一年多)。更重要的原因在于:

一、首先对于蒙古喀喇沁部三十六家背叛明朝而投靠后金的事实,袁崇焕有意轻描淡写。从而给人留下其“谎报瞒报"的口实;

二、瞒着崇祯,斩杀在丁卯之役中发挥出色的将领毛文龙。袁崇焕杀毛文龙,和后来崇祯帝杀袁崇焕类似,更多是出于政治斗争的原因——因为袁是文人,与毛文龙产生矛盾之后,毛不喜欢有文官监制自己,上书争辩,于是加深了矛盾,袁下决心斩杀毛文龙。这还给了三法司另一条定袁崇焕的罪名——“斩帅践约”,意思是指责袁崇焕与后金约定而杀毛文龙。同学们,如果你是袁崇焕,这时候也是百口莫辩的——谁让自己贸贸然就因为个人矛盾就杀了得力将领呢?

而导致袁崇焕最终倒下的,就是后金攻打京师这件事,史称“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所经过的蓟州等各城,都分兵留守。崇祯帝得知后非常高兴,下令嘉奖袁崇焕的部下,并让袁崇焕统领指挥各地援军。

但不久后,明军在遵化战役中失利,后金军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驻军广渠门外。

袁军与后金军鏖战,袁军在彼此都付出较大死伤代价情况下击退后金军,并在之后炮轰其军营,后金军撤退。京师之围遂解。在奋勇作战中,袁崇焕被后金军的箭矢射的两肋如猬,但因身穿重甲没被射穿。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可不是守城战,而是野外白刃战。袁崇焕并非据城固守,而是面对面的单挑,在军事形势上并无优势可言,但却以一万人不到的兵力击退了十万敌军。从客观角度来看,更多是靠着明军誓死守卫京师的高昂士气,吓退了深入明朝腹地的后金军,其实存在着一定的侥幸;但袁崇焕的指挥才能、冷静判断力也是毋庸置疑。但在这一战中立下大功的袁崇焕,却在此后风评急剧下降,为啥呢?

袁崇焕的原本计划便是截断后金军退路,把其围困住,等到各路勤王兵抵达,再四面合围,进行决战。即使不能在此役全歼后金军,也当能给以重创。

这时有两路勤王兵赶到,袁崇焕并未把他们留下守卫北京,而是一路派去昌平保卫皇陵,另一路退至三河截断满兵后路。他自己的主力预计很快即可赶到,可以开始实施合围计划了。

不料,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清军有勾结,崇祯帝也起了疑心。此时清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清军有秘密约定。十二月,朱由检将袁崇焕下狱。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前朝皇帝时候,袁崇焕和魏忠贤也不对付,得罪了太多人),于是就在三法司活动了一下,给袁崇焕定下了十一条罪名。除了前面说的三条,另外还有四条与己巳之变有关:

谋款诱敌:指责袁崇焕以议和来引诱后金攻打北京。评价: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袁崇焕百口莫辩。

纵敌长驱:指责袁崇焕纵容后金铁骑长驱直薄京师,而不加阻拦。评价:敌人吓到了皇帝,袁崇焕当了背锅侠。

顿兵不战:指责袁崇焕虽然率领辽军入援京师,但是保留实力,而不与后金军作战。评价:计谋太深远,有时候反而会起反作用。尤其是同僚能力明显比你弱,关系又不融洽的情况下。

遣散援兵:指责袁崇焕遣散前来增援京师的明军。评价:同上。

注意了:上面每一条罪名,都是死罪。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本有资格进行凯旋式的名将却成了当时众人唾弃的罪人。

当时及后来的一些评论,褒贬不一:

余大成:“力捍危疆,而身死门灭,其得罪大略相似。但武穆有子霖、孙珂,能白其冤。而督师竟允绝,圣世谁复为《金陀粹编》者?可叹也!”

王在晋:“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宁锦之围解,文龙与有力焉。此出于崇焕之自陈,剧称其牵制之功,则文龙何可杀耶?文龙杀而虏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焕之祸,其真自取耳!”

唐甄:“当是之时,非无贤才也,袁崇焕以间诛,孙传庭以迫败,卢象升以嫉丧其功。此三人者,皆良将,国之宝也,不得尽其才而枉陷于死,使当日者有一张居正为之相,则间必不行,师出有时,嫉无所施,各尽其才,而明之天下犹可不至于亡。”

计六奇:“自辽事者,所用人鲜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

乾隆帝(最有名的评论):“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金庸:“袁崇焕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得突出。”

迟浩田:“袁崇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英雄,我们岳飞、袁崇焕都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褒有贬,经历坎坷,但是最终一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是公正的。”

我认为:

1)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当然是无厘头。袁崇焕是汉奸的可能性极低。说他是汉奸,与当时愚昧的老百姓(袁崇焕被凌迟时不少老百姓起哄较好)又有何异?

2)袁崇焕这个人物,让我想起古罗马共和国末期名将卢库鲁斯。两者都是军事指挥才能卓著(卢库鲁斯可能还略胜于袁,在米特拉达梯战争中大发神威),但却因为性格有所缺陷的原因,下场都不太好。卢库鲁斯尽管在东方连战连捷,但由于他平时对部队的管理非常严厉,部队经常哗变。公元前66年,其政治对手用其阴谋手段解除了他的军事指挥权,而由庞培替代。而袁崇焕大家都看到了,是更悲剧的人物。所以,历史上的那些名人名将,你以为他们只会打仗?他们更会做人。

3)在明末那个时点,袁崇焕一个人无法扭转大局。明末的问题出在国家财政上。国库极其亏空,巨额财富被豪族贪官巨绅占为己有,且不肯贡献一个子儿给国家。明政府又不具备金融意识,没有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国债,或是以借债方式从巨贪们手里抠一点出来。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就指出,良好的政府信用和金融手段是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重要原因。国家没钱,就无法保持有战斗力的常备军,那么在变乱时期自然也就无法维持统治。

这是任何英雄人物都无法改变的客观现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袁术的地盘其实非常的小,但是他为什么兵多将右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时期的故事很多,是什么刘备,孙权,曹操能说上好几天,但是其实在三国的前期,也就是东汉的末年,也还是很多的故事可言的,就好比袁术和袁绍还有曹操这三个人之间的故事了,话说我们感觉的话,袁术的地盘到是不大的,但是袁术的兵将却怎么用也用不完的感觉,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是错觉还

  • 唐朝第一美人是谁?安乐公主为什么想要当女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一个盛产美女的朝代,唐朝的经济也是非常的发达的,大家非常熟悉的唐诗产生于此,而且,当时唐诗的出现也是促进了唐朝经济的繁荣。不仅如此,唐朝的综合国力非常的强大,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是形容的唐朝经济,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有着功不可没的功劳,当时的李渊推翻了隋朝的统治成立了唐朝,后面,李世民继位,

  • 康熙雍正乾隆,作为皇帝谁的功绩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清朝的皇帝,有三位不得不提,那便是康熙、雍正和乾隆了,这爷祖孙三代算是清朝最有名的皇帝了,他们在位期间,都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使得当时的中国在总体势头向下的情况下,能够逆势上涨,“康乾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盛世。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哪一

  • 二战德国为什么一直攻不下英国?英国靠什么守住德军攻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二战时期的德国在欧洲可以说是所向披靡,但是在和英国对战时却迟迟久攻不下,为什么英国能防御德军如此密集的攻势呢?其实英国在科技技术方面并不比德国差,而且英国利用了两个自己的优势使德军完全没办法施展自己拿手的闪电战,战况一直被拖延了下去。不过还好英国最后坚持了下去,如果连英国都沦陷了的话,那德国可能就不

  • 清朝乾隆母亲是谁?她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历史,说到清朝,当时的皇帝还是很多的,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就标志中中国的封建史结束了,当然了,小编也是看到清朝有一位皇帝非常的特别,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一生活了八十八岁的高龄。这样的年纪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是绝无仅有的,那么,这位高

  • 红楼梦中贾母为什么那么喜欢宝玉和黛玉?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一部著名的小说叫做红楼梦,说到红楼梦小编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部名著是当时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同时和另外三部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是四大名著。那么,红楼梦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就是当时封建社会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以贾宝玉,林黛玉的悲情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落

  • 白起攻陷楚国只要七万人,为什么王翦需要六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白起与王翦,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将,同时也是战国末期四大名将之一,可以想象他们二人的实力。既然同是秦国大将,免不了会被拿出来做一些比较,就比如,秦国对楚国的战争中,白起时期,只用了七万人就攻陷了楚国都城,而王翦时期,却发动了足足六十万人。为什么他们面对同一个对手会相差这么多?难道是王翦不如白起吗?白

  • 司马懿自己为什么不当皇帝?司马家族一共当了几代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不理解,为什么司马懿篡权后等到他孙子司马炎才当上皇帝,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怎么就不想称帝呢?司马师和司马昭不知道想不想当皇帝,但是司马懿恐怕是真心不想当。司马懿曾向曹丕发过誓终身当魏国子民绝不叛变,而且司马懿发动政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自保,毕竟司马懿一生都在做这件事情

  • 霍去病一生功勋卓著,为何却遭司马迁鄙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霍去病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虽然只有23岁,但是这短暂的一生却功勋卓著,也是非常让人佩服的一个人,霍去病虽然看上去年轻,但是真的不简单,17岁只率领的800人就把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但是司马迁大家知道吧,写史记的人竟然非常的瞧不起司马迁,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看

  • 三国中君主想要却得不到的人才都有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人生两大苦,想要却不得,拥有却失去。纵观华夏整个历史,多少人得到又失去,想要又不得呢。在三国中,多少绝世武将和传奇谋士效忠各自的明主,让其实他君主眼红不已,这些名将因为各自心中的忠义和做人的准则,即使其他君主许以高官厚禄也不为所动,依旧不事二主。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三国中几位君主想要却得不到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