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要不是韩信、英布等人的叛变,项羽还会输吗?

要不是韩信、英布等人的叛变,项羽还会输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93 更新时间:2023/12/15 15:22:15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强到什么程度呢?古人对他素来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纵观其一生经历,项梁战死疆场时,他虽孤依无靠,但却更加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巨鹿一战,身陷绝境,他以非凡的胆量跟智慧,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终是功成封王,威震天下。起兵八年,身经70余战,没有一次败绩,一柄长枪,破尽八方阻挡,神勇无敌,唯他西楚霸王。原本,整个天下应当是由他掌控,但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项羽饮酒、虞姬舞剑,功败垂成之际,乌江之边,那把杀敌无数的宝剑最终放置在了自己的颈项,项羽还是败了。但打败项羽的就是刘邦吗?从某个方面来看,可以说是这4个人的背叛。

先来看一下垓下之战的惨烈。鸿沟和议后,刘邦撕毁盟约,追击项羽,想要趁机将项羽彻底消灭,夺取天下,但是跟刘邦一起约定出兵的韩信彭越却失信了,并没有出兵前来,于是项羽领兵反击,大破刘邦部将,在这种情况下,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条件,终于说动了韩信从齐地南下,自东向西夹击项羽,梁王彭越率领数万军队从梁地出发,与刘邦本部一同逼迫楚军后退,九江王英布自淮北出发,从西南方对楚地发动进攻,而且就在这个时候,镇守南线的楚将大司马周殷投向了刘邦,与英布会师,北上合击项羽,同时,得到补充的刘邦则率领30万本部大军向东挺进,就这样,五路大军约有六十万之众,形成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围之势,项羽被迫率领数十万楚军退往垓下。

项羽军在垓下,不仅兵少,而且粮草不够,加之两军相持期间,刘邦让士兵在晚上高唱楚地的歌曲,项羽及楚军听到歌声后都十分想念家乡,也非常伤心,以为刘邦已经攻下了楚地,因此军心被瓦解。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绝境下,项羽率领八百骑兵连夜突围,灌婴率领五千精锐追击,项羽一路激战,到东城的一座山上时,仅剩28骑,及至逃到乌江边,一口气斩杀汉军数百人,项羽身受重伤,最终挥刀自刎,一世繁华,末路悲凉,四年的楚汉之争终于落下帷幕。

在这五路军队中,除了刘邦本军外,其他四人,皆曾是项羽的部下,但他们却都背叛了项羽投奔了刘邦,最终导致了项羽的败亡!周殷在两军对峙时临时叛变,给了项羽很大的打击,这里不再多说,来看看其他三人,被称为“汉初三大名将”的英布、韩信跟彭越。

英布,刚开始时是项梁的部下,项梁战死后,成为项羽帐下的将领之一,因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被封为九江王,但后来叛楚归汉,参与到围剿项羽的垓下之战,汉朝建立后封为淮南王,后来又起兵反汉,因为谋反罪被诛杀。

韩信,出身贫苦,但武艺高强,熟读兵书,参军后投奔项羽,经过夏侯婴的推荐被拜为治粟都尉,没有得到重用,转而投奔刘邦,被拜为大将军,为刘邦打下了一半的江山,王侯将相,一人全任,最后却被告发谋反,被吕后跟萧何合伙斩杀于长乐宫的钟室,被夷三族。

彭越,秦末时在魏地举兵起义,后来成为项羽手下的一名重要将领,项羽为了解决他跟曹咎的矛盾,还费了不少心思,但后来彭越投奔了刘邦,拜魏相国,封建成侯,并且与韩信一样,受到刘邦加封允诺的诱惑,出兵夹击项羽,但最后,彭越被冠上谋反的罪名,被诛三族,废除封国。

英布、韩信以及彭越,为什么都会离开项羽投向刘邦呢?也许与项羽的性格、为人处事以及刘邦给予他们的好处有很大关系。他们在投奔刘邦后,个个封侯拜相,风光显赫,但可惜的是,结局无一善终。如果他们当初没有叛变项羽,在垓下一战没有出兵围剿,刘邦根本不可能打败项羽,他们的结局也许也会不一样,各位亲爱的读者,你们觉得呢?

标签: 项羽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阿房宫是否存在成谜题 考古发现并未建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建筑,阿房宫,历史解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一座绝世宫殿建筑,承载了项羽二千多年的悲伤,以及文人墨客说不尽的激情与梦想。如今,考古学家终于找到了它的确切所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

  • 他是秦始皇手下一员大将,自己称帝活了103岁,坟墓却无处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皇帝自古以来都是短命鬼。超过60岁的,都特别少见。大部分皇帝更是在二三十岁时就直接驾崩。皇帝之所以短命,这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是有直接联系的。很多皇帝早早的就泄了精元,酒色掏空了身体。再加上繁杂的工作,能够长寿才是怪事。能够超过60岁的皇帝,整个历史长河都找不到多少。岁数超过百岁的,更是难寻。然而有位皇

  • 关宁铁骑和清朝骑兵的第一次野战对决是在什么时候?其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宁铁骑,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崛起,开始虎视眈眈,不断在辽东攻城略地。明朝廷在出兵抵御过程中,竟然发现,衰朽不堪的明朝军队体制下,传统明军已远非八旗兵的对手,屡战屡败。痛定思痛,一批有识之士,如孙承宗、袁崇焕等边将,开始有意识地把提升军队战斗力、建立一支能与清军抗衡争锋的军队为首要任务。著名边帅、军事家孙承宗大

  • 乾隆皇帝创造出的一项伟大发明,宫女终于不用遭罪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尽管是距离近现代最近的一个朝代,但它依旧是一个封建王朝,而且由于统治者轻视工匠,抵触技术,导致清朝时中国的科技依旧十分落后。不过,中国人的经验总结能力是出众的,即使在清朝时期严重缺乏科学理论的情况下,依旧有不少发明诞生。比如身为皇帝的乾隆,就曾有一项发明,虽然简单,但却十分实用。而这项发明,与解

  • 举人到底有什么特权 为什么秀才会拼命的考取举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举人,秀才,历史解密

    在古中国的职位升级上,有两个方式,一是武人二是从文,武就是参加军队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战斗得到自己的战功再通过战功的多少上面的人来决定怎么升级,虽然看似很容易都是相对应的危险也是很多的,参加军队的一般都是已经把自己的生死致之度外了,相对于武来说文更好,再说了和平年代哪里有那么多打仗的事情发生。而文就是

  • 吴三桂哪里来的胆子敢绞死永历?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永历,明朝,吴三桂,历史解密

    永历和吴三桂见面时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三桂进见,初甚倔傲,见王长揖。王问之谁?三桂噤不敢对。再问之,遂伏地不能起……王切责曰:“汝非汉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为汉奸叛国负君若此?汝自问汝之良心何在?”……崇祯皇帝自缢而亡,尸体被曝光在宫廷之外,被别人砍掉了头,死后也不得安宁,南明永历皇帝是被吴三桂

  • 首席军机大臣被杀,乾隆让他死得没体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军机处自雍正七年创立后,存在了一百八十多年的时间,先后有二十九人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这些人无疑都是当时最显赫的人物,也是朝廷倚重的心腹重臣。而乾隆朝的讷亲无疑是其中最为悲剧的人物,堂堂首席军机大臣竟然被乾隆帝给正法了,而且死的还比较憋屈从军机处创建的初期来看,其职能便是处理军国大事,因此,作为首席军

  • 朱元璋称帝后为什么孟子差点被丢出孔庙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孟子,朱元璋,历史解密

    首先,孟子这个人大家是了解的,被中国古代的人尊称为圣人,而且和孔子一样被放在孔庙享受冷猪肉,其实就和国外的耶稣一样,是很多人所崇拜敬仰的对象,但是在朱元璋当权的时代,差点就被扔出了孔庙,还是钱唐冒着生命危险去向朱元璋求情,这才终于留下了孟子,孟子继续可以享受百姓的信仰。但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

  • “贵妃”这个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着怎样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贵妃,南北朝,历史解密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贵妃”称呼的来历吗?贵妃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据《宋书·后妃传》记载,“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史籍中的“世祖”,即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孝武皇帝刘骏。也就是说,从刘骏开始,才有了“贵妃”这一等级

  • 汉元帝提醒汉宣帝实施仁政,汉宣帝如何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元帝,汉朝,历史解密

    “仁政”一直是皇权社会努力提倡的一种政治图景。古代皇权社会有一个最好的政治版图,就是“尧舜之道”。“尧舜之道”也就是实施“仁政”“德政”。如果哪个皇帝致力于实施“仁政”,他肯定会在历史上留下很好的名声,受到千古颂扬。可是,汉元帝刘奭是汉朝最积极地提倡“仁政”的皇帝,他为什么却并没有受到颂扬,反而被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