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今贷款年息4%大家都说高,宋朝王安石:我们很低,才40%

如今贷款年息4%大家都说高,宋朝王安石:我们很低,才40%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98 更新时间:2024/2/6 8:34:10

首先宋朝民间是存在着大量的高利贷,《水浒传》想必大家都看过吧,里面的西门庆就是专门放高利贷的,通过放高利贷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原本朝廷对这些东西是不闻不顾的,毕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因为“三冗”的危机导致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宋朝皇帝不得不让王安石来增加财政收入。王安石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这个内容翻译起来很简单,他说不对百姓加赋但是还能让朝廷变得富裕。宋朝皇帝当然是很开心的,所以用王安石开始了变法。

王安石当时搞了一个青苗法,就是说在每年的二月和五月农业未丰收的时候百姓没有收入,官府就给百姓发放一些贷款,帮助百姓渡过难关。然后等到百姓丰收的时候,然归还贷款。当时的借贷形式是借钱或者借粮,半年利息为两分,一年的利息就是四分。对于这个利息,肯定会有人觉得利息有点高,但是在当时的高利贷普遍都是300%的年息,青苗法已经算是很低的了。

不过这一政策自从诞生之初司马光就强烈反对,司马光熟读经史,他认为王安石就是走桑弘羊的路子。打着“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旗号剥削百姓与民争利,其弊端比加赋还要严重,这种行为无异于当了婊子还立牌坊。事实上司马光猜得一点都没错,青苗法诞生之后迅速遭到扭曲。由于吏治的腐败,青苗法大搞强行摊派、层层加赋,百姓们深受其害。不过王安石把好的一面呈现给皇帝,说青苗法年息40%,农民们深受喜欢;司马光则是把不好的一面呈现给皇帝,说青苗法年息160%,农民深受其害。

对于青苗法的利息各有说法,至今都有争议。因为史书记载的王安石说的是40%,司马光说陕西的青苗法贷款利息为年息100%,清代史学家赵翼统计青苗法贷款利息为100%。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两分利息的贷款确实有,但是绝大多数的利息远超两分。而且利息超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官吏腐败(出纳之际,吏缘为奸)。由于审批贷款的人都是官员,这就导致了地主们往往通过贿赂官员取得贷款,然后转贷给农民。地主贷款是年息40%,但是转手放贷就是300%。农民并没有享受到优惠,青苗法反而成了地主们扩大高利贷规模的资金来源。

这些腐败王安石和宋朝皇帝知道不知道?他们当然知道了,但是青苗法每年向国家额外提供400多万贯钱的收入,他们根本就停不下来。直到最后,由于司马光的守旧派外加上民间人士对王安石的抨击过大,王安石也不得不下台,青苗法也就停止了。从青苗法的诞生到废除,史学家对这项政策褒贬不一。持正面看法的史学家认为此次青苗法为农村信贷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两分息的贷款遏制了高利贷,起到了“富国”的作用。持反面看法的史学家认为王安石仓促变法,变法中的诸多问题让农民深受其害,虽然“富国”了,但是“民穷”了,《流民图》就是最好的证据。

往事如过往云烟,历史已经过去了几百年,时至今日贷款行业蓬勃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警惕超前消费的陷阱,避免陷入“债务危机”,“寅吃卯粮”要不得。

更多文章

  • 慈悲为怀的“和尚”做锦衣卫会如何?明朝的皇帝一试吓一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十大顶级锦衣卫,明朝东厂和西厂与锦衣卫,明朝御林军和锦衣卫

    朱元璋一琢磨,设立了一个名叫“检校”的机构,没曾想这个机构后来真的成了文武大臣的噩梦!检校的成员有文官有武将,还有一些是出家的和尚,如果干出了成绩还可以升官。“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和尚,如果做了官,会是什么样呢?宋濂是追随朱元璋打天下最早的人,属于元老级,有一天宋濂在家里招待客人,第二

  • 魏忠贤死前曾经说了八个字,可惜崇祯没有听进去,最终大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崇祯不杀魏忠贤,魏忠贤为什么不加害崇祯,魏忠贤是不是死在崇祯手上的

    明熹宗到崇祯,魏忠贤的处境在这长达七年的时间里,魏忠贤把大明朝搞的是乌烟瘴气,大明江山更是摇摇欲坠。的确,魏忠贤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他残害忠良是事实,鱼肉乡里为祸一方也是事实,不能因为他所做的一点业绩而抵消他的过。公元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去世,年仅十七岁的崇祯皇帝继位。明朝的崇祯皇帝是一个极

  • 明代亡于农民起义,宋代爆发了434次起义却安然无恙,原因就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代农民起义列表,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北宋四大农民起义

    宋朝赋税高,主要是内府开支、军费和官员工资,尤其是军费,北宋光中央禁军就有100万,还不算上各地的厢军,资金都是由政府供给。南宋只有半壁江山,军队数量却也不输给北宋,因此国家的负担就更重,为了拿钱养兵,宋政府的税收项目之多,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高额的赋税会让下层人民过得很辛苦,一旦碰上收益

  • 明朝末年一直反对闯王李自成的人,最后被自己人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闯王李自成被谁杀死,闯王李自成个人简介,李自成被谁灭掉的

    高杰和李自成是老乡,和李自成一起造反的。之后在策反贺人龙的时候被李自成怀疑通敌,于是就留下来管内勤了。不过这个时候由于管内勤,经常和李自成小妾邢夫人打交道,因为这个邢夫人是负责内勤的,所以一来二去连个人就干柴烈火了。最后两个人怕被李自成发现就投降明朝了。不过他可不是自己去的,而且带着当时李自成最精锐

  • 宋徽宗在金国的生活究竟如何?活的很滋润,还生下了14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徽宗和宋钦宗在金国真的惨吗,宋徽宗活了几年,宋徽宗在金国的真实情况

    宋徽宗在位初期,此时的北宋刚刚经历过王安石变法,外加上其兄宋哲宗的励精图治,北宋可以称得上是国富兵强,宋徽宗这时也还没有昏聩到后来这般,所以北宋这时候大体发展还不差。然而过了不久,他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在位期间穷奢极侈,滥增捐税,建宫殿,修园林,虽然在艺术上宋徽宗有着很高的成就,可是这并不能掩盖他的

  • 闯王李自成的悲哀,明媒正娶了三位妻子,却被其中的两位背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闯王李自成真人照片,闯王李自成的个人资料,闯王李自成历史评价分析

    而除此以外,其实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身份,那就是绿帽大王。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女人的话,那么李自成当时可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永远也不可能走上谋反的道路。李自成的三位夫人分别是韩金儿、邢夫人以及高桂英。可是这三位夫人,其中有两位都背叛过她,这也一度让李自成抬不起头来。明媒正娶韩金儿,让李自成走

  • 偏安江南的南宋为何并不热衷于收复失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两个偏安政权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东晋立国一百多年,接连大小的北伐发动了数次,并且屡屡打的北方政权毫无招架之力,而南宋虽也有北伐可是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南宋不想北伐呢?回顾两宋史,不难看出,宋朝被人诟病的最多的确实是他的武力。并且因为过度的重文轻武,导致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

  • 关羽曾用一妙计,让诸葛亮自叹不如,400年后,李世民照葫芦画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正史诸葛亮评价关羽,关羽和诸葛亮真实关系,正史中的关羽有权杀诸葛亮吗

    诸葛亮给关羽写信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将他评价为韩信那样的人物,而韩信则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兵仙”,凭借的是他那极其出色的战略计谋,关羽在战场上有使用过战略计谋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以上将军之职镇守荆

  • 李世民杀死一大将,因秦叔宝放过其家人,百年后大将后人推翻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为何要杀秦叔宝,秦叔宝 李世民,李世民怎么评价秦叔宝

    可以说李世民能够创建一番赫赫功业,绝不是那一种面对对手也极为仁慈的人,向来的崇奉的都是“铲草除根”。但是在621年的时候,李世民杀死了王世充手下一大将单雄信,本来想要灭其满门,但是因为秦叔宝的劝说而放过了其家人,创下一仁义之举。单雄信的出生年限不详,他本来是曹州济阴的一个大地主,家中极为富裕,同时武

  • 张伯驹捐献国家的文物:图6让他倾家荡产,图8是李白唯一存世真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伯驹晚年情况,张伯驹捐的文物有哪些,张伯驹收藏的文物

    【张伯驹】张伯驹(1898—1982年),原名张家骐,字丛碧,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纵观张伯驹的一生,他无比痴迷于收藏,为此不惜倾家荡产。“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则是予所愿也!今还珠于民,乃终吾夙愿!”这是张伯驹捐出收藏时所说的话,让人感动不已。【褒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