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字士元,当时的名士庞德公称其为“凤雏”,与当时的诸葛亮号“卧龙”正好遥相呼应。当时有一位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的名士司马徽被庞德公称为“水镜先生”,庞统经由庞德公引荐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和庞统两人聊了一天,水镜先生对庞统的才华感到十分惊讶,还说南州的士子没有比得过庞统的,庞统也由此声名远播。
庞统入仕,与众东吴名士相会。为什么庞统要出名之后才入仕途呢?这就要说到我们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上了,在陈群提出“九品官人法”之前,汉朝的选官制度都是以察举制来定的,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这些人才都是要有治国之才的贤士大夫,所以若是一个人名声不显,那又怎么能被“察举”到呢?庞统在南郡的名声日益增长,待到周瑜大破曹仁,占领南郡担任太守之时,当地的百姓已经都信服庞统的德行了,自然而然的庞统也就入了周瑜的眼,周瑜强行把庞统征辟为功曹,委以重任。
话说周瑜病发而亡,身为周瑜属官的庞统自然要去吊丧,庞统名气很大,所以东吴许多名士慕名而来与庞统相会。东吴名士与庞统促膝相谈,对庞统的才学十分钦佩,更与庞统结为朋友。由此可见,庞统并非欺世盗名之辈,实乃拥有真才实学之人,这就是为什么庞统的评价那么高的原因了。
刘备召见庞统,委以重任,庞统献计助刘备征伐蜀地。《三国演义》里面有一段是庞统因貌丑且狂妄而受刘备排斥,刘备因此不重用庞统,只让其当了一个小官,其实这是罗贯中虚构的,据史书记载的来看,庞统实际上乃是风雅之名士。刘备占领荆州之后领荆州牧,庞统的确担任了是耒阳县令,他还因不理事务被“炒鱿鱼”了。后经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刘备召见庞统,促膝详谈后,刘备委以庞统重任,与其亲密程度不亚于诸葛亮,甚至之后庞统和诸葛亮都是被封为军师中郎将之职,两者平起平坐。从刘备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庞统的确拥有和诸葛亮并驾齐驱的才干。
庞统随刘备征战,功未成而身却丧。刘备在认识到庞统的才干之后,带他一起征战蜀地,但是不知是庞统与刘备相识时间太短,双方并没有默契,还是刘备出于自己的考虑而并没有对庞统言听计从。比如庞统向刘备建议趁现在刘璋不备直接大军压境,取刘璋而代之,刘备不从;待到刘备与刘璋决裂之后,庞统也献了上,中,下三计,而刘备也是采用中计;采用中计的刘备夺取了涪城,并就此大宴众人,庞统于宴席上责备刘备“假仁义”,刘备愤怒不已,也是酒醒之后双方才和好如初。从这些事件其实可以看得出来,刘备对庞统的信任度其实还不高,双方也没有足够的默契,所以庞统实际上并没有展示出自己真正的才干。
没多久,刘备就兵临雒城,庞统亲自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射中而死。庞统死后,刘备极其痛惜,甚至说到他就流泪,并亲自为他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埋葬庞统。埋葬庞统的地方叫落凤坡,值得一提的是落凤坡并不是一开始就叫落凤坡,而是后人因为庞统埋葬于此才起名落凤坡的。
庞统一身才华未能施展就英年早逝,实在是东汉末年乃至后世的一大遗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