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蓝玉的死是因为自己作死吗?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他?

蓝玉的死是因为自己作死吗?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50 更新时间:2024/1/4 20:49:34

蓝玉,明朝开国名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为明朝的建立与发展屡立战功,但他最后却以谋反罪被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次,蓝玉见朱元璋乘舆远远经过,便指着说:“那个乘舆的人已经怀疑我了!”此话一出口,大祸即来。

锦衣卫听到了这句话,立刻告及朱元璋说蓝玉谋反,想要劫持皇帝的车驾,还说蓝玉与鹤庆侯等7诸侯王设计起事。朱元璋听后大怒,不问青红皂白,就命人将他们一齐捉拿到朝廷,自己亲自审问,再由刑部锻炼成狱,全部杀死。

凉国公蓝玉,是明朝著名的武将,也是开国功臣,但为人性情刚烈,骜不驯。蓝玉与太子朱标是间接的亲戚,两人往来甚密。

蓝玉在北征时看到燕王朱棣的行止,深感不安,回来后就对太子说:

“我看燕王在他的封地里实在是太威风了,其行止不亚于皇帝。我还听说燕地有太子气,愿殿下细心防备,免生不测。”

其实,不得不说蓝玉的猜测非虚。但朱标为人生性忠厚,不愿生事,就对蓝玉说:

“燕王对我十分恭顺,绝不会有这样的事。”

蓝玉见太子不信,只好自找台阶说:

“我蒙受殿下的恩惠,所以才秘密地告诉你涉及利害的大事。但愿我说的不中,不愿被我言中。”而接下来的事,果然越来越不简单。

不久,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觉得老四燕王朱棣,为人阴鸷沉稳,很像自己,就打算立他为太子,但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觉得于礼不合,对其他皇子没法交代,朱元璋只得立了朱标的儿子做朱皇孙。

朱棣原本就对蓝玉怀恨在心,此时见朱标已死,身后再无靠山替他说话,就在入朝奏事时对朱元璋说:“在朝诸公,有人纵恣不法,如不处置,将来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很明显,朱棣虽未言明究竟指谁,但不言而喻指的是蓝玉。大家也都清楚,蓝玉曾在太子面前说过朱棣,此刻他们也预感到朱棣要开始报复了。而且朱元璋早对蓝玉早有了不满之心,想杀蓝玉,但苦于没找到时机。

但是,即便在这种被人打小报告的情况下,蓝玉一点也不约束自己的行为,总是率性而为。他在出征西番时,捉住了建昌卫的叛帅,自认功劳很大而十分得意。回朝后,他以为朱元璋会对他大加封赏,但朱元璋却对他一点也不理会。

在册立皇太孙时,蓝玉以为自己会被封为太子太师,没想到自己还是那个太子太傅,而傅有德、冯胜两人做了太子太师。这让他非常愤怒,扯着嗓子旁若无人地大喊:“难道我还做不得太子太师吗?他的这一闹,更让朱元璋不高兴了。

而从那以后,蓝玉上朝奏事,就没有一件能够获准的。但在如此情况之下,蓝玉非但不检讨自己的行为,不加收敛,反而还更加肆无忌惮,即使陪朱元璋吃饭,也是出言不逊,十分膨胀,这不得不说情商真低,这也让朱元璋对他更加厌恶了。

有一次,蓝玉见朱元璋乘舆远远经过,便指着说:“那个乘舆的人已经怀疑我了!”此话一出口,大祸即来。其实,蓝玉并不像胡惟庸那样谋逆,只是“祸出口出”、不加收敛罢了。

而锦衣卫听到了这句话,赶紧报告了朱元璋,说蓝玉谋反,欲劫皇帝车驾,还与鹤庆侯等7诸侯王设计起事。朱元璋听了,怒不可遏,不问青红皂白,就一齐捉拿到朝廷并亲自审问,再由刑部锻炼成狱,全部杀死。

但这还不够,凡与蓝玉偶通询问之人,都不使一人漏网,如此四面构陷,八方诛连,朝廷的勋旧,几乎一扫而空。此次一共诛杀了一万五千余人,与胡惟庸案共计近五万多人。

之后,朱元璋更是杀红了眼。

蓝玉案一年多后,颍国公傅友德奏请土地,不仅不准,反而赐死。宋国公冯胜在缸上设板打谷,声响远震数里,有仇人状告冯胜私藏兵器,朱元璋召他入内廷,赐以酒食,说他决不相信谣言。冯胜喜不自胜,谁知刚刚回到家里,即毒发而死。

定远侯王弼,在家里叹息:”皇上春秋日高,喜怒无常,我辈恐怕很难活下去了!”这句话果然被锦衣卫告密,立即赐死.

这样一来,明开国功臣已所剩无几,仅有的几个也已远离朝廷,不涉政事。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六人得保首领,死皆封王。但徐、常、李、邓死在胡蓝案之前。沐英是朱元璋信任的义子,镇守云南,也算偏安无事。只有汤和绝顶聪明,他解甲归田,绝口不谈政事,活到了70多岁,寿终正寝。

朱元璋以杀来政治官吏,虽然很残忍,但还是有所效果。

朱元璋的其中一项杰作就是《明律》,其中规定了很多处斩的情况。对于贪污,他认识到这关系到政治风气和国家存亡,如贪污数额折价超60两以上,处以枭首、剥皮、实草等刑。这些虽不“人道”,但却十分有效,吏治果然有所好转。

朱元璋对付官吏,还有一种特别的手腕,就是设置“诏狱”和“廷杖”。前者是直接由皇帝指挥的皇家特务组织“锦衣卫”,用以监视百官的动静。后者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木棍打罪犯的屁股,这是一种痛苦难忍的刑罚。

而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下身并呼天抢地,那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无法接受的羞辱。《临江仙》作者杨慎就曾受过廷杖刑罚,导致他的一生都极其忧悲。在廷杖制度下,上自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没有谁能够维持自己的尊严。

不过,像蓝玉这样不知收敛、桀骜不驯的人,在那样的封建皇权下,能够全身而退的情况确实很少,所以蓝玉也就祸从口出了,让人唏嘘不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生辅佐三位帝王的帝师,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生辅佐三位帝王的帝师,最终结局如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经过“四镇之乱”“泾原兵变”后,唐德宗变得小心翼翼,对吐蕃的无理要求一再满足,给钱给粮,“许每年与赞普彩绢一万段匹者”,原本就不富裕的国库更显囊中羞涩。当唐德宗决定把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迳州、灵州四地让给吐蕃

  • 明镜高悬断伞的故事具体说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明镜高悬断伞的故事具体说的是什么?这个故事发生在平遥古城,时间得追溯到康熙年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旧

  • 长板桥的时候,曹操的猛将为何不敢挑战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刘备没有西川根据地之前一直是属于“四海为家”的状态,经常被曹操追得到处跑,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应该就是新野之战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不过即便如此,刘备仍可以得民心,这其中就不得不夸奖刘备的民心所向的理论了,这一理论在当时有着得民心这得天下的道理。刘备在得知刘琮投

  • 在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的诸侯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魏国,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几乎都在变法图强,

  • 董寿平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董寿平,画家,历史解密

    匠心别具以画竹闻名的画坛名家屡见不鲜,但董寿平的风格迥异,匠心别具。素有文同之挺劲,顾安之谨严,夏仲昭之繁盛,李方膺之简约,郑板桥之清癯,石涛之质朴,虽然他们各自风格整体面貌不同,但仔细揣度,其中尚有前人成法可寻,遗迹可踪。欣赏董寿平笔下的竹子,很难确切地说出它的渊源出处,但其风格鲜明,且不悖古法。

  • 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生平简介,故居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程大位(1533~1606),明代商人、珠算发明家。字汝思,号宾渠,汉族,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率口(今黄山市屯溪)人。少年时,读书极为广博﹐对书法和数学颇感兴趣,一生没有做过官。20岁起便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商。因商业计算的需要,他随时留心数学,遍访名师,搜集很多数学书籍,刻苦钻研,时有心得。约40岁

  • 古代行军打仗上万人上厕所怎么办?都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上厕所,清朝,历史解密

    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大型战争场面动辄上万、百万人,他们之间的交战肯定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但是细心的你,联想到自己的一天,很定会提出“这么多人,怎么上厕所?”这样的疑问。因为景区的厕所,公共厕所经常有人排队,你想一下战场上不是上千人要上厕所,而是几十万,上百万人要上厕所,这该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而且

  • 国本之争历时十五年之久,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国本之争,又称争国本,指的是明朝明神宗朱翊钧册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被称为国本之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

  • 此人屡次犯错,曹操为何对他很包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屡次犯错,曹操为何对他很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和曹操同辈的四大宗室大将里面,曹洪地位不如夏侯惇和曹仁,如果要论能力,似乎还比不上夏侯渊,在四人中排末尾。曹洪的贪财吝啬在曹营中是出了名的,不仅如此,曹洪还屡次犯错,比如潼关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在曹洪手上丢的,马超破关而入,杀得

  •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南朝齐的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朝齐,南北朝,历史解密

    南朝齐,即南齐(479年-502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仅有二十三年,为萧道成所建。以大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史称南齐或南朝齐或萧齐。开国之君萧道成是刘宋将领,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