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项梁、项羽等人,根本瞧不起韩信,没有认识到韩信的才能。韩信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继续留在这个楚军的阵营,也是埋没自己的才能。所以,心灰意冷的韩信,在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之后,就离开了楚军的阵营。
离开楚军阵营的韩信,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让世人知道自己的才能,就投靠了当时的汉王刘邦。起初,这个刘邦,也和项羽一样,并不觉得这个韩信,是个人才。就随便安排了一个治粟都尉的职位给韩信,觉得自己被轻视的韩信,在一天夜里,就离开了汉军的阵营。
萧何深知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知道韩信跑了之后,来不及禀报刘邦,连夜就骑快马,前去追赶韩信。经过萧何的劝说,韩信最终回到汉军的阵营,并且在萧何的保荐之下,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统领汉军的所有军队。
这个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
后来的事情,大家应该都清楚,韩信在汉军的阵营里,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裂土封王。
我们前面解释了,韩信离开项羽阵营的原因。接着,我们来说说,为何韩信在离开项羽之后,会选择投靠汉王刘邦?
韩信为何要追随项羽,是因为韩信觉得项羽的楚军,在当时的各路诸侯当中,实力最强,最有希望统一天下。自己跟着项羽,肯定能够发挥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成就一番功业。
可没成想,人家项羽根本不理睬自己。那咋办呢?是继续追逐的梦想,还是就此归于乡野?
既然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韩信左挑右选,觉得汉王刘邦,是自己在剩余诸侯当中,唯一的选择了。刘邦的汉军阵营,应该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发挥军事指挥才能,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为此,韩信投靠了刘邦的汉军。
韩信离开项羽的楚军阵营,转而投靠刘邦的汉军阵营,最终成就一番功业。在我们这些旁观者看来,不由得有一种造化弄人的感叹。假设项羽能够认识到韩信的才能,还怎么会有后来的乌江自刎呢?
常说的那句话:“英雄不问出处”,还是颇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