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盛极必衰的道理:魏国过度嚣张必然导致自身衰落的历程

盛极必衰的道理:魏国过度嚣张必然导致自身衰落的历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08 更新时间:2024/1/14 22:21:33

三家分晋之后,由于赵国出力最多,所以理所当然的赵国也因此分到了晋国最多的土地,而韩魏次之。

但是由于赵国之后又陷入了内乱之中,所以赵国也由此失去了战国初期发展的大好时机。

[var1]

文侯变法,魏国一家独大

战国初期其实各大诸侯之间并没有发生大的规模,所以这一段时间各国倒也相安无事。

直到魏文侯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种格局,魏文侯即位之后鉴于当时魏国的境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魏国开始了强国之路,于是战国时期的变法时代由此开

魏文侯重用李悝变法,而他制定的法律也被后世的商鞅所借鉴。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悝也堪称是法家鼻祖。

变法之后的魏国国力大增,也由此开启了一超多强的战国初期的格局。

文候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有才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可以尽展所长,比如出身宗室的公子成,以及出身不怎么好的李悝和吴起等人皆在文候时期尽展所长。

魏文侯时期的魏国如同后来的秦国,几乎包揽了全天下的人才。变法有李悝,文治有翟璜,地方治理有西门豹,军队中有吴起,一时间可谓人才济济。

在外交上,文候联合韩赵打压齐楚秦,他知道三晋本是同宗,三晋联合则天下无敌。所以魏文侯在位期间,三晋是一起行动的。就算韩赵侵犯了魏国的一点利益,他也可以忍让,也就是这种胸怀造就了战国初期魏国一家独大的局面。

[var1]

武侯即位,埋下衰落种子

但是魏文侯死后,魏国的霸业开始出现了危机了。继位的魏武侯虽然武功可以,但是文治却不行。继位之后,他改变了魏武侯向西打压秦国的战略方针,开始攻略中原地区。

他屡屡对外用兵,的确一度压的周边各国抬不起头来,尤其是秦国,阴晋之战的惨败已经让秦国濒临灭国边缘。

可是魏武侯的心胸太小,在当时的那种格局下,为了保证魏国绝对性的权威他的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所以在文候时期三晋同心的局面在魏武侯时代也一去不复还了,并且因为没有很好的延续他父亲任人唯贤的传统,所以使得吴起离开了魏国。

而他擅自干预齐国国政也为魏国埋下了一个灭亡的种子,他帮助田午顺利的“田氏代齐”,田午的子孙就是那著名的齐威王,也就是这齐威王让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var1]

魏惠王的功过

魏武侯之后接下去接替魏国霸权的就是魏惠王,而他也充分的发挥了文候武侯给他留下来的基业,也曾一度将魏国的霸业带到一个新的巅峰。其实战国两百多年的时间,在前期的八十多年的时间之中,魏国一直是巨无霸的存在。

但是事情有两面性,盛极必衰的道理也讲过不止一遍了。因为魏国自恃国力强大而不注重外交关系,这必然会引起周边的不满,再加上魏国地处中原腹地,周边平坦无险可守,但是此时的魏国还沉浸在天下无敌的美梦之中,殊不知其灭亡的钟声已经敲响。

魏惠王即位之后,其战略目标也还是中原地区,当时魏国内部也有主张灭秦之人,可是魏惠王一概不听。

当然,依笔者看来,魏王并非不想灭秦而是无力灭秦,就算当年强如晋国都不敢做到灭秦,更何况此时区区一个魏国。而且就算能够灭秦,魏国自身伤亡也肯定不会小,就如大秦帝国所说,“秦人硬骨,不能折腰”,真的要和秦国到鱼死网破的境界,恐怕对魏国来说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彼时的秦国又穷又破,占据秦土之后,魏国还得用大精力对其进行建设,也因为此点,武侯和慧王即位之后的重心都放在中原腹地。

彼时齐国已经慢慢的崛起,南方的楚国也冉冉上升,他们都虎视眈眈的挑战魏国的霸主地位,战国中期争霸的时代也已经悄然来临。

但是就是这列国争霸的时机让秦国暂时幸免于难,也由此秦国获得了二十多年的喘息之机,而就是这二十多年让秦孝公力行变法,最终秦国一鸣惊人。

当时国际上的形势为魏、齐、楚、燕、赵、韩、秦,但是此时魏国的形势不容乐观,因为他的过度扩张,使得周边各国隐隐的结成了统一战线来对抗魏国,除了燕国不与其接壤之外,魏国几乎已经把周边各国都得罪了个遍。

[var1]

霸业衰落的开始,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臣服于魏国的小国家卫国,迫使卫国向赵国靠近。但是赵国此举打的无疑是魏国的脸,当时作为超级强国的魏国岂能甘心咽下这口气。

所以魏国令庞涓为大将军率领十万余魏武卒猛攻赵国。当时的魏武卒堪称是列国最精锐的部队,这支部队也是李悝变法的成果,魏国摈弃了传统的车兵,大力培育步兵,而吴起任河西郡守之后,对当地的形势深入了解之后,由此魏武卒诞生了。

此时的赵国在魏国的猛攻之下比阴晋之战的秦国好不了多少,大片国土沦丧,仅仅不到一年,便被魏国包围了邯郸。此时的赵国无力抗击魏国,因此无可奈何之下,唯有找齐国求救。

当时齐国为了维持天下平衡的均势答应赵国出兵,并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由此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一幕就在此战上演了。

当时田忌主张立即发兵赵国解除赵国的燃眉之急。可是孙膑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此时救援赵国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先派遣一部分部队攻击魏国的平陵地区,让庞涓误认为齐军主将无能,之后在桂岭山地埋伏静待魏军回援。

最终如历史一样,因为庞涓带走了魏国大部分军队,造成了魏国内部防守严重空虚,最终在桂岭山地被齐军伏击。

[var1]

桂陵之战后的战国局势

此战对于魏国来说,虽然自身有了一定的伤亡,可是桂陵之战的失败并不能撼动魏国称霸的根基,因为赵国遭受到了这次魏国的打压不得不和魏国结盟向魏国靠拢。

但是事情本身有两面性,此战魏国虽然没有受到重大损失,但是此战却已经动摇了魏国的影响力。在这之前,魏国一直是堪称无敌的存在,但是桂陵之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魏国并非不可战胜。

而且孙膑的“围魏救赵”的战法开启了一个兵法的高度,让诸侯列国明白了什么是“兵者,诡道也”,原来仗也可以这么打,从此列国打仗并不再像春秋一样那么讲规矩了。反正只要能打败你,管他用什么办法,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围魏救赵也堪称是一个开端。

桂陵之战失败后,魏国也看到了东海之滨的齐国正冉冉上升的趋势,为了遏制齐国,魏惠王也改变之前单打独斗的作风方式,和三晋的赵国和韩国相结盟。

如果彼时的魏国一直能够保持这种良好的作风,那么以后统一天下的或许可能就是三晋之一了。要知道三晋同心则天下无敌,三晋离心则将被各个击破,而继魏文侯之后的历代国君都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这必然导致了魏国的衰落,也间接导致了三晋的衰落。

[var1]

逢泽会盟,魏国太嚣张引起了诸侯不满

三晋结盟之后,魏国自桂陵之战后的损失也渐渐的开始恢复,魏惠王虽然恼恨庞涓在桂陵之战之中的失败却也还是让他做上将军。

魏国的强大是诸侯不愿意看到的,当然也包括西边的秦国。魏国打压秦国近百年,在春秋时期一直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都被魏国夺走了,这一直是秦国心里的痛。

但是秦国虽然变法多年,此时也还不是魏国的对手,为了衰落魏国此时还得借山东六国的手。因此在公元前344年,秦孝公派遣商鞅入魏游说魏惠王称王,此时的魏惠王因为桂陵之战后魏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开始下跌,因此对于秦国的这个提议也可谓是颇为动心。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开了逢泽之会,参加与会的有近十二个国家,魏国一时间声势大涨。但是魏国的这个举动引起了同盟国韩国的不满,也因此本来同盟的三晋再一次出现了裂缝。而韩国也渐渐的向另一大国齐国靠拢,此举引起了魏国的怒火,也由此爆发了“马陵之战”。

[var1]

马陵之战,魏武卒全军覆没,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公元前341年,魏国为了报复韩国在逢泽会盟之中不同意魏国称王的做法,命令庞涓率领魏武卒大举进攻韩国。

凭韩国的实力当然无法抵御强大的魏国,于是只能向东海之滨的盟友齐国求救。齐国窥伺霸主之位已久,而且他也不愿意看到魏国灭了韩国更加壮大。

但是秦国虽答应出兵,却也不愿意让自身承受太大伤亡,因此他必须得等韩国和魏国两败俱伤之时方可随机而动。

韩国由于得到了齐国的应允,因此拼尽全力来保卫国都新郑不被魏国攻破,直到韩国五战皆败韩国即将不保之际,齐国出兵。

和上次桂陵之战的做法一样,齐国率军猛攻魏国大梁,魏国因为将国内所有的精兵全部调去韩国了,因此不得不抽调围攻韩国的军队回师大梁。

齐国两次破坏自己的计划,魏国极度的生气,因此调转枪头将目标对准了齐国军队。

当然魏国此举已经达到齐国所预想的那样了,此战齐国所做的不仅仅是要救援韩国,更是要打垮魏国。

因此孙膑以减灶诱敌的方法来麻痹庞涓,当然我也对此有点疑问,有什么疑问呢?庞涓好歹也是成名一时的战国名将,孙膑的这招减灶诱敌之计其实乍一看也是有漏洞的,他为何还会孤军深入呢?

对此我也有种看法,那就是庞涓对于减灶诱敌是半信半疑,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因为孙膑。他们本是同门,庞涓却因为嫉妒孙膑而断他双足。但是孙膑在齐国发挥出了他的才华,桂陵之战中孙膑打败了他,更是令他蒙上被俘虏的耻辱,我想其实庞涓孤军深入其实也有想要雪耻的意愿。

当然,庞涓究竟怎么想的已经不得而知。反正庞涓最后按照孙膑的意愿进入了马陵山地,而预先埋伏在这的齐国军队见到魏国大军已经进入了伏击圈,霎那间万箭齐发。

而一向自恃无地的魏军竟然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势给打懵了,一时间阵型大乱。而庞涓看到这种情况,知道魏国已经无力回天,最终自刎。

马陵惨败让魏国一百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当年吴起精心打造的魏武卒更是全部报销,魏国元气大伤,已经无力压服周边列国了。

魏国的元气大伤自然是周边列国愿意看到的,两次大败魏国的齐国也开始走向了称霸的道路。

而同样的西边的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变法此时已经急于证明自己的实力了,他们此时的目标就是秦国故土:河西之地。

更多文章

  • 田氏代齐之后的田氏齐国:同样善于用人,最终仍不敌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田氏代齐的感悟,田氏与齐国,田氏齐国一共存在多少年

    洛阳是东周的都城,保留了不少东周以来的宫殿。洛阳南宫是其中的一座,在长安的长乐宫落成以前,一直是汉王朝朝廷所在的正宫、施政的中心地,重大的政治活动,多在这里举行。[var1]汉高祖刘邦像高帝五年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酒会,庆祝夺取天下的胜利。酒酣喜庆之余,刘邦放下酒杯,抬头环顾满堂的将相大臣

  • 身残体弱的孙膑提议田忌攻打齐国首都,田忌为什么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田忌是怎么救出孙膑的,田忌为何要杀孙膑,孙膑与田忌的资料

    [var1]田忌和孙膑军事权力和兵法战略的合作下,在马陵之战、桂陵之战中大获全胜,田忌俘获庞涓,为孙膑报了血海深仇。早年在魏国时,孙膑原名孙伯灵,孙伯灵与庞涓是同窗好友,向道教祖师之一的鬼谷子学习兵法,孙伯灵天资聪慧,性格温厚,在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很快便引起了庞涓的嫉妒之心。心狠手辣的庞涓施计陷害

  • 战国七雄都城今何在?想知道的进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有哪七雄,战国七雄古都简介,战国七雄都城哪个最好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七雄的都城一直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在这里有巨大的宝藏以及考古遗迹对于人们来说有巨大价值。如今战国七雄早已经消失,那么作为文化遗址的战国七雄的都城现在坐落于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战国七雄的都城在哪,看看其中是不是有的家乡?[var1]燕国都城在战国七雄之中,都城都是经常频繁变换

  • 战国时期,楚怀王为什么情愿客死秦国也不愿回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楚怀王被送回秦国,楚怀王在秦国关了多久,楚怀王为何死在秦国

    [var1]秦国是在商鞅变法之后开始强大的,首先打败了魏国霸主的地位。不过当时秦国并不是一家独大的,东边的齐国,南面的楚国,中间的魏国。虽然后来魏国的霸主事业到头了,但是剩下两个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尤其是当时的楚国,当时楚国在位的是楚怀王,在位的时候打败了魏国,灭了越国。可以说国力达到鼎盛。楚国当时不

  • 看看春秋战国那些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句句热血沸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战国的霸气宣言,春秋战国经典名言,春秋战国中的十大经典

    [var1]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秦国的誓言,每当秦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这句誓言就会在朝野间漫起,一种不屈和必胜的信念感染了整个民族,因此秦国军士才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公孙痤:卫鞅啊,为了国家大义,老夫尽最后力量推荐你担当大任,然则,魏王不用你,老夫就劝魏王杀你。杀你是为了国家尽责,劝你逃走

  •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为何能吃定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懿曹爽高平陵之变,曹爽高平陵,高平陵曹爽能翻盘吗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兄弟扈从魏帝曹芳,拜谒高平陵之际发动兵变,控制了都城洛阳,是为高平陵之变。但是,曹爽兄弟扈从魏帝曹芳在外,可以天子的名义征调天下兵马反攻洛阳。为何司马懿敢吃定曹爽,而悍然发动兵变呢?曹爽又为何不能采纳桓范之策,扈从魏帝曹芳巡幸许昌,而以天子的名义召集外兵征讨司马懿呢?首先,

  • 秦始皇临终前,发生了三件神秘事件,几千年来谁都解释不清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临终发生三件异事,秦始皇下葬全程,老梁讲秦始皇40分钟

    秦始皇在39岁的时候完成统一大业。那一切尘埃落定后,年近半百的秦始皇就开始考虑如何长生不老。毕竟自古以来。皇帝考虑长生不老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然而却物是人非。秦始皇在49岁的时候突然暴毙身亡,她临死之前却发生了三件非常神秘的事件。几千年来都解释不清楚。那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说说这三大神秘事件第一件事是“

  • 三国最搞笑的猛将:刚出场就被秒杀,还被世人嘲笑数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重生三国第一猛将,三国十大搞笑神将,三国后期猛将

    导语:想必大家对三国都不陌生,义薄云天的关云长为了兄长可以千里走单骑;万人敌张飞更是在当阳桥上吓退了几十万曹军;拥有方天画戟和赤兔马的吕布最后也只能兵败身死,而士族出身才华横溢的司马懿却成为最后的赢家,还有数不清的经典战役和人物故事。但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么一个奇葩的人,他是一个猛将,但出场的时候就被对

  • 三国时期满口仁义道德的汉室后裔刘备,真的杀了自己的军师庞统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庞统死前为什么要杀刘备,刘备庞统黄忠战法,庞统投靠刘备完整版

    在庞统与刘备分开前,刘备将自己的坐骑送给庞统,并称我的坐骑性格极为温顺,军师骑了,可保万无一失。也许当时刘备与庞统换马是出于好心,但好心却酿成大错。大家都知道白马是刘备的坐骑,所以敌军见到白马时肯定认为骑马的就是刘备。如果当时没有换马的话,也许敌军的射箭便不会集中到庞统身上,一切都是这匹白马害了他。

  • 被汉朝秒杀的匈奴人,却横扫了整个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匈奴被汉朝打败却能横扫欧洲,汉朝与匈奴的斗争史,汉朝匈奴战斗力

    南部的匈奴在三国的时候还有出现,在五胡乱华的之后还有存在的,不过之后就退出历史了。但是北面的匈奴就厉害了,可以说在汉朝人面前自己打不过我就跑,首先北面和南面都不能去,南面是汉朝的势力范围打不过,北面是西伯利亚去了也是饿死,东面是海去了也没用,于是就往西跑了。往西跑不要紧,这一下差点灭了整个欧洲。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