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田氏代齐之后的田氏齐国:同样善于用人,最终仍不敌刘邦

田氏代齐之后的田氏齐国:同样善于用人,最终仍不敌刘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7 更新时间:2024/1/26 1:46:40

洛阳是东周的都城,保留了不少东周以来的宫殿。洛阳南宫是其中的一座,在长安的长乐宫落成以前,一直是汉王朝朝廷所在的正宫、施政的中心地,重大的政治活动,多在这里举行。

[var1]

汉高祖刘邦像

高帝五年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酒会,庆祝夺取天下的胜利。酒酣喜庆之余,刘邦放下酒杯,抬头环顾满堂的将相大臣们,含笑大声问道:

“诸位列侯,各位将领,不许隐瞒蒙我,都给我实话实说。说说我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也说说项羽为什么失去了天下?”

喧嚣的大厅一时静寂。须臾,都武侯高起和信平侯王陵几乎同时站了起来,施礼先后回答道:

“陛下待人傲慢无礼,项羽待人恭敬有礼。但是,陛下用人攻城略地,降下之后就予以封赏,这是与天下同利,与将士利益均沾。项羽嫉贤妒能,功劳者被猜忌,贤明者被怀疑,打了胜仗不与赏赐,占了地盘不与分封,这是项羽之所以失天下的原因所在。”

高起和王陵的回答,得到将相大臣们的满堂喝彩。刘邦含笑倾身,示意二人坐下,慢悠悠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来:

“二位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保障后勤,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俊杰,能为我使用,这才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呢,他有范增这样的人才而不能使用,这就是他之所以被我打败的原因。”

[var1]

张良

群臣一时哑然无语。继而举杯称是,觥筹交错中,君臣俱欢。

洛阳南宫的这番君臣问答,背景深沉而意蕴高远,至今读来依然让人回味无穷。人类是利己争斗的动物,历史又是胜利者的记录。胜利者为什么成功,失败者为什么灭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类似的话题,不断地被提起,相应的解答,也不断地被演绎。对这个永恒的提问,刘邦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回答:善于用人,善于使用在各个领域比自己更强的人,这是领袖人物的根本素质,也是成就集体伟业的根本原因。

刘邦与大臣之间的这一段对话,见于《史记·高祖本纪》,因其内容深刻,文辞优美,遂成千古名文。两千年后,我重读这段文字时,深感刘邦的回答,不可不谓是深刻而高明。不过,当我深入整理汉初的历史之后,一种意犹未尽的隐意,一种历史宿命的阴影,则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出来。

在洛阳的千年古问中,刘邦自诩善于得人用人而得天下。纵观秦末并起的群雄当中,以得人用人著称者,除刘邦而外,还有齐国的田氏兄弟。不过,与刘邦得人得天下的结果不同,善于得人用人的田氏兄弟的命运,却无一不是国破身亡。就在刘邦君臣饮酒髙会洛阳南宫时,田氏兄弟的最后一位幸存者——齐王田横的死讯传来,刘邦为之称贤流涕。

田氏兄弟三人,田儋和堂弟田荣、田横。秦末之乱时,三人携手共起,复兴齐国,先后称王,皆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战国时代田氏是齐国的王族。齐国的田氏,本来姓陈,是陈国的公族。公元前672年,苦于陈国的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逃亡到齐国,改姓田,成为齐国田氏一族的始祖。在齐国定居下来的田齐一族,世代仕宦于齐国君主,逐渐繁衍兴旺,成为齐国最强有力的大族。公元前386年,齐国丞相田和废黜齐康公姜贷,得到周天子和诸侯各国的承认,得以立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以下克上的时代风气。田氏之所以能够代齐,更与田氏一族世代处心积虑,刻意经营息息相关。想当年,陈完从陈国逃亡到齐国,孤身一人,势单力薄,能够免除肩挑背扛的苦力,已经自称惠幸了。从此以后,如何以羁旅之身,在异国他乡立足,求生存图发展,成了田氏一族世世代代孜孜不懈的努力目标。

[var1]

史书上说,齐景公(前547—490年在位)的时候,田武为大夫,征收赋税时使用小斗,发放粮食时使用大斗,暗中施惠于民。田氏由此得到民心,宗族日渐强大,隐然有篡夺齐国政权的趋势。田常是田和(田氏齐国的第一代君主)的曾祖父,仕齐简公为相,为了夺权扩大势力,再次使用家传的手段,用大斗贷出,小斗收回,公开收买齐国民心。当时,齐国民间有歌谣唱到“妪乎采芑,归乎田常”。意思是说,连采芑菜的老太太,也归心于田常子了。

田氏代齐,苦心经营多年,种种方法无所不用其极。大体说来,一是世代仕于齐国的君主,始终不离权力的核心。二是或暗或明,施惠收买齐国的民心。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优生多育,尽可能繁衍田氏一族的人口。史书上说,田常选取身高七尺以上的齐国女子为后宫,数量在百人以上。他为了激励这些高大的妻妾们生育的欲望,不但自己努力,也纵容她们与宾客舍人们交往。到了田常撒手归天的时,膝下有儿子70余人。如果算上女儿,田常的子女,当在150人上下,怕又是一桩吉尼斯纪录。

古代地广人稀,国家之强弱,势力之大小,往往以人口计算。田氏优生多育的结果,到了田氏齐国的时候,不但将相大臣多出于田氏,田氏的支庶也几乎遍布齐国各地。秦末战国复活的历史潮流中,基于血缘世袭传统的王政复兴,在齐国得到完整的体现。复兴的七国当中,唯有齐国,政权始终在田氏一族中交替流转,田氏当王的理念,始终支配着齐国人心。齐国的这些历史特点,或许都与田氏优生多育的做法有关。

战国田齐的最后一位君王是田建。田建于前265年继位,221年降秦亡国,在位44年。田建在位期间,正是秦国不断东进蚕食,逐一征服六国的时候。田建实行亲秦自保的外交政策,不整治军备,不与诸侯各国共同抗秦,苟且偷安于战火之外。秦灭五国后,大军压境,齐王建不战,开城投降成了俘虏,被迁徙到河内郡的共县(今河南辉县,战国时属于魏国),落得客死他乡的下场。齐国有民谣唱道:“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意思是说,松树啊柏树啊,客死共县的王建啊,听信宾客们的谗言啊。惋恨田建听信奸佞,祸国害身。

田氏代齐,从田和到田建,九世为王,享国165年。如果上溯到田氏的始祖陈完,田氏一族在齐国的苦心经营,足足有450余年,已经繁衍得根深叶茂,遍布齐国各地的田氏支庶,绝非一时的政权更替所能清除剪灭。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秦灭齐国以后,田氏一族,一时从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沉沦潜伏到民间。

田儋、田荣和田横三兄弟是田氏王族的旁支。秦帝国时代,举宗居住在临淄郡狄县(今山东高青县),是当地的强宗大族。史书上说,田氏兄弟“皆豪,宗强,能得人”。用今天的话来说,田氏三兄弟都是人中豪杰,宗族强大,能服众而得人拥护,隐然是狄县民间社会的领袖。

陈胜起兵称楚王后,派遣部将周市攻占旧魏国的领土,乘势深入齐国到了狄县,秦狄县令闭城坚守,城内人心浮动。早就蠢蠢欲动的田氏兄弟,看准了这个时机,精心策划了夺城的行动。秦汉时代,奴婢大量存在,作为家财产依附于主人,奴婢有过,主人可以打骂责罚甚至处死,不过,处死奴婢,须要申报官府得到认可。田氏兄弟捆绑了家中的一位奴隶,前往县廷谒见县令,请求得到处死的认可。与此同时,田氏兄弟暗暗布置城中的不轨少年们同行围观,乘势制造混乱,一举杀死狄县令,夺取了狄县政权。

田氏兄弟夺取狄县政权后,马上召集狄县的政府官吏和父老乡亲,宣布说:“当今眼下,诸侯各国皆反秦自立复国。齐国,是久远的古国,田氏,是齐国的王族。齐国今日复国,我田儋当为齐王。”于是狄县吏民一致拥戴田儋为齐王,田荣为丞相,田横为将军,以田氏三兄弟为核心,建立起复兴后的齐国新政权。

齐国,从此进入田氏兄弟称王主政的时代。

更多文章

  • 身残体弱的孙膑提议田忌攻打齐国首都,田忌为什么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田忌是怎么救出孙膑的,田忌为何要杀孙膑,孙膑与田忌的资料

    [var1]田忌和孙膑军事权力和兵法战略的合作下,在马陵之战、桂陵之战中大获全胜,田忌俘获庞涓,为孙膑报了血海深仇。早年在魏国时,孙膑原名孙伯灵,孙伯灵与庞涓是同窗好友,向道教祖师之一的鬼谷子学习兵法,孙伯灵天资聪慧,性格温厚,在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很快便引起了庞涓的嫉妒之心。心狠手辣的庞涓施计陷害

  • 战国七雄都城今何在?想知道的进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有哪七雄,战国七雄古都简介,战国七雄都城哪个最好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七雄的都城一直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在这里有巨大的宝藏以及考古遗迹对于人们来说有巨大价值。如今战国七雄早已经消失,那么作为文化遗址的战国七雄的都城现在坐落于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战国七雄的都城在哪,看看其中是不是有的家乡?[var1]燕国都城在战国七雄之中,都城都是经常频繁变换

  • 战国时期,楚怀王为什么情愿客死秦国也不愿回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楚怀王被送回秦国,楚怀王在秦国关了多久,楚怀王为何死在秦国

    [var1]秦国是在商鞅变法之后开始强大的,首先打败了魏国霸主的地位。不过当时秦国并不是一家独大的,东边的齐国,南面的楚国,中间的魏国。虽然后来魏国的霸主事业到头了,但是剩下两个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尤其是当时的楚国,当时楚国在位的是楚怀王,在位的时候打败了魏国,灭了越国。可以说国力达到鼎盛。楚国当时不

  • 看看春秋战国那些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句句热血沸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战国的霸气宣言,春秋战国经典名言,春秋战国中的十大经典

    [var1]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秦国的誓言,每当秦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这句誓言就会在朝野间漫起,一种不屈和必胜的信念感染了整个民族,因此秦国军士才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公孙痤:卫鞅啊,为了国家大义,老夫尽最后力量推荐你担当大任,然则,魏王不用你,老夫就劝魏王杀你。杀你是为了国家尽责,劝你逃走

  •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为何能吃定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懿曹爽高平陵之变,曹爽高平陵,高平陵曹爽能翻盘吗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兄弟扈从魏帝曹芳,拜谒高平陵之际发动兵变,控制了都城洛阳,是为高平陵之变。但是,曹爽兄弟扈从魏帝曹芳在外,可以天子的名义征调天下兵马反攻洛阳。为何司马懿敢吃定曹爽,而悍然发动兵变呢?曹爽又为何不能采纳桓范之策,扈从魏帝曹芳巡幸许昌,而以天子的名义召集外兵征讨司马懿呢?首先,

  • 秦始皇临终前,发生了三件神秘事件,几千年来谁都解释不清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临终发生三件异事,秦始皇下葬全程,老梁讲秦始皇40分钟

    秦始皇在39岁的时候完成统一大业。那一切尘埃落定后,年近半百的秦始皇就开始考虑如何长生不老。毕竟自古以来。皇帝考虑长生不老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然而却物是人非。秦始皇在49岁的时候突然暴毙身亡,她临死之前却发生了三件非常神秘的事件。几千年来都解释不清楚。那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说说这三大神秘事件第一件事是“

  • 三国最搞笑的猛将:刚出场就被秒杀,还被世人嘲笑数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重生三国第一猛将,三国十大搞笑神将,三国后期猛将

    导语:想必大家对三国都不陌生,义薄云天的关云长为了兄长可以千里走单骑;万人敌张飞更是在当阳桥上吓退了几十万曹军;拥有方天画戟和赤兔马的吕布最后也只能兵败身死,而士族出身才华横溢的司马懿却成为最后的赢家,还有数不清的经典战役和人物故事。但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么一个奇葩的人,他是一个猛将,但出场的时候就被对

  • 三国时期满口仁义道德的汉室后裔刘备,真的杀了自己的军师庞统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庞统死前为什么要杀刘备,刘备庞统黄忠战法,庞统投靠刘备完整版

    在庞统与刘备分开前,刘备将自己的坐骑送给庞统,并称我的坐骑性格极为温顺,军师骑了,可保万无一失。也许当时刘备与庞统换马是出于好心,但好心却酿成大错。大家都知道白马是刘备的坐骑,所以敌军见到白马时肯定认为骑马的就是刘备。如果当时没有换马的话,也许敌军的射箭便不会集中到庞统身上,一切都是这匹白马害了他。

  • 被汉朝秒杀的匈奴人,却横扫了整个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匈奴被汉朝打败却能横扫欧洲,汉朝与匈奴的斗争史,汉朝匈奴战斗力

    南部的匈奴在三国的时候还有出现,在五胡乱华的之后还有存在的,不过之后就退出历史了。但是北面的匈奴就厉害了,可以说在汉朝人面前自己打不过我就跑,首先北面和南面都不能去,南面是汉朝的势力范围打不过,北面是西伯利亚去了也是饿死,东面是海去了也没用,于是就往西跑了。往西跑不要紧,这一下差点灭了整个欧洲。匈奴

  • 深受刘备器重的魏延,为何处处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不容魏延,诸葛亮是怎样评价魏延的,诸葛亮救魏延

    后来魏延在猪哥亮手下当差也没少穿小鞋。有功劳的事儿要让元老们先来,打了败仗就轮到他第一顶缸。猪哥亮火烧葫芦谷之前,先把老魏吹捧得晕呼呼的,让他领一千人马去引诱司马懿,老魏不负重托,把人家的大军引来了。结果孔明把谷口一封,奸笑着说''放火,赶紧放火!!''放话下去,这可是一箭双雕之计想把老魏和司马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