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因为军功卓著,被皇太极封为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晚年,位极人臣,是除了多尔衮之外的另一位叔王。他死后还得以配享太庙。历代郑亲王一直都属于位高权重之人,辛酉事变后郑亲王端华自尽并被革爵,家产被查抄,郑亲王府不在掌握朝政大权,后来,郑亲王的爵位传给了端华的堂弟庆至。最后传到郑亲王昭煦手中,也是最后一任郑亲王了。
昭煦出生的时候,父亲凯泰因为跟随慈禧太后出逃病死在了北京南郊,昭煦由叔父抚养长大,幼年就继承了亲王爵。刚开始郑亲王府的各种地租收入以及朝廷发的俸禄还可以应付昭煦等人的开支,可是随着溥仪的退位,大清帝国不复存在,这些王爷们虽然失去了来自朝廷的俸禄,可是还有着外地的大批地租可以维持奢华的生活。
一直到溥仪被军阀彻底赶出紫禁城,各大军阀相继做大,不但地租收不上来,就连卖地的收入都被军阀没收。没有了权利的保护,昭煦等人开始觉得处境日渐艰难。而且昭煦确实不是善于理财之人,不了解正常的市价,被总管欺瞒,买卖家产的收入自己所得不过十之一二。
昭煦卖了祠堂之后,就开始用王府向西什库教堂抵押贷款,可是利滚利,昭煦还不了钱,郑亲王府也被查封,一直到中国大学还了所有借款,郑亲王府才变成成了中国大学的校园,昭煦成了名义上的校董,算是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可是这样依然不够花销的,昭煦开始卖祖坟上的树木,还想动祖坟,最后辗转落到日本人手里而被堂弟告上了法庭,官司一直打到建国后被收归国有才不了了之,这期间,昭煦曾以拉黄包车维持生活,引起众人的围观。
1948年,北平电影院放映恐怖片《十三号凶宅》的放映,让昭煦发了一笔横财。郑亲王府曾经荒芜很久,曾经有京师“四大凶宅之一”的传说,《十三号凶宅》就是以郑亲王府为背景展开,而且又用了郑亲王的真人姓名,郑亲王昭煦不但通过报纸发表抗议言论,还把这部电影的相关人员起诉到了北平高等法院。
最后官司以制片厂赔偿昭煦名誉损失费13亿法币所了结,片中出现的“郑王”也被改为“正王”,而因为这场官司的轰动效果,电影可以说是场场爆满。13亿说起来很多,但是后来法币贬值,昭煦的钱财也都花的差不多了,后又出去拉黄包车。1950年,昭煦因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