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县令是如何管理乡村的?乾隆朝的这份四川档案对此有所记载

清朝县令是如何管理乡村的?乾隆朝的这份四川档案对此有所记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21 更新时间:2024/1/16 17:29:52

在封建社会,乡村是整个国家的最基础单位,乡民就是国家具体的管理者主体。因此,治理国家的水平如何?常常需要通过了解乡村中的情况来着眼。通过了解乾隆年间的司法类著作--《清代巴县档案汇编》,就可以了解当时清廷对于乡村的管理情况。其中内容涉及到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是一部综合类的档案记录。

巴县“据大江上游,三江总会,水路冲衙,土地之美,无物不宜滋生,日用之须,虑无不应有尽有者”。通过这样的描述可以知道,巴县“路当冲衙”,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也享受着丰富的物产资源。乾隆年间的巴县乡村,在民风民俗和生态环境上有着鲜明的特点,自然在行政管理上也带有浓厚的地域特征。

巴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商业与工矿行业的发展,由此更是促进了经济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社会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频繁的天地买卖,必然产生较多的租户与佃户之间的矛盾纠纷;各方人口被繁荣的景象吸引迁入,导致巴县乡村的人口中不仅有本地人、外地人,还有边区“蛮人”存在,各方人士聚集在一起,加大了管理难度等等。

清朝初年,巴县的经济还不甚繁荣,当时的巴县乡村相对单纯,村民也喜好安静、民风淳朴,方便治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治安逐渐受到威胁。一些盗匪频繁出现、矿区被私自开采,在乡村中还有贩卖人口、宣传邪教的陋俗产生,更有恶霸横行乡里。巴县乡村的治理难度日益加大,县官的工作显得更加繁琐。

为了更好的管理,巴县知县采用的是比较成熟的管理办法--约保体制。同时,为了适应当地情况,这一体制又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巴县设置了牌保、约客等,加强对乡村的管理。由于在中国农村,乡绅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他们有着深厚的政治影响力,常常是当地的意见领袖。因此,在管理乡民的基础上,巴县知县进一步将注意力放在了当地乡绅的身上。

在管理村民时,巴县知县设置了地邻、场头、匠头、炉头、夫头等乡村职役,负责协助管理乡村事务。要维持乡村治安稳定,最重要的就是人口管理办法。在人口的籍贯分类上,巴县知县设置了巴县、福建和无籍人员三大类,在类别上分为耕田、种田、佃田和当田四种。户口簿上详细登记牌第、籍贯、类别与其他备注信息,对于人口的治理可以说是相当细致,方便知县掌握当地百姓的情况。

这些工作看似细致,实际上还有一些不足。为了加强管理,巴县知县设置了十家牌制,规定:“城乡市镇,挨户联牌。十户立一牌,十牌立一甲长,互相联络,轮流稽查。倘一家犯罪,执牌俱禀。如隐匿不报,罪坐九家。”通过这样的方式,以区域为单位,让乡民们互相监督,管理更加有力。

在人口管理和治安方面,巴县政府付出了极大的关注。除此之外,巴县政府还设置了巡检司,比如雍正七年时,中央政府设立木洞巡检司,专门用于治理巴县境内木洞地区的乡村社会。

巴县是重庆下辖的首县,而重庆又是清朝川东道的首府,因此巴县堪称西南重地。那么,如何治理重庆,如何治理巴县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巴县知县来説,必须要使得当地纪律严明、治安稳定、经济繁荣,才算得完成本身职责。

而作为知县来说,其实并没有过多的时间放在乡村的具体事务上,他们的精力更多的在堂事当中。因此,巴县知县就将权力下放给了乡村衙役,通过他们来制约乡民。这一职责的主要担当着是吏役和约保,他们就是乡村与知县之间的纽带。正如汪辉祖所言:“宽以待百姓,严以驭吏役,治体之大凡也。”这治理衙役的办法,也正是治理百姓的办法。

然而乡村衙役常常为了满足私欲,知法犯法。他们常常利用本身的权力,欺上瞒下,只是村民遭殃。办事的时候,他们往往是兼顾知县的命令,同时又迎合乡村的意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办差,村民愿意配合,当然也存在一些弊端,那就是乡村衙役从中谋取私利。从大范围来说,这么做的乡村衙役不在少数。

《巴县档案》有这样一个案件记载:“据余贵供:如今在捕府东班,是袁理引进的。是小的该死,奸过宋氏一回。是小的将宋氏送到袁理住的刘长龙家卖娼。县正堂批:余贵身充捕府班役,既已奸宿宋氏,复行抑勒卖奸图利,淫恶已极。袁理系何衙门快头,其窝顿流娼,亦应一并据究。又批:共钱三千,迅缴。”此案就是一个典型的衙役知法犯法的案例。

对于那些作奸犯科、无视法度的乡约,知县必须要严加惩治,才能维持其威信,保证当地的正常秩序。比如《巴县档案》记载:“缘蚁等甲内乡约王甫章,收办军需,每两钱粮勒收钱一千文。因前任仲主将仓米发给甫章,以散花户,讵恶将仓米吞嚼。至今在乡每两钱粮勒要帮钱一千二百文,蚁不允帮,岂恶仗乡约之势,凌辱赌控。迫叩仁恩,赏准据究,以儆滥派。县正堂批:准拘讯,尔等敢于具禀蠢约,可以办事。现在军务纷繁,即着充乡保。该房即发执照,毋许刻延。”

为了方便管理乡村,巴县知县设置乡约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存在诸多漏洞,令乡约存在滥用职权、执行不到位等情况。乡约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存在徇私舞弊行为时,就意味着乡村环境的恶化。因此,知县必须要对乡约严加管束,才能确保乡村环境不受影响,当地社会秩序不至于紊乱。

保长是征收钱粮的主要行为人,而征收钱粮正是知县一个重要的考评指标,所以每当旧人保长准备辞职,举荐新人时,知县往往要格外谨慎。《巴县档案》记载:“奈蚁年老六十余岁,实难督办粮务,是以邀集合甲公议,唯有网文仲殷实谙练,秉公端方堪充。为此,肯除蚁名,赏给文仲印照。县正堂批:应于年底公举,承充有人,方可退辞缴照。”

巴县地理位置优越而关键,到清朝中期,经济迅猛发展,外地人口因其繁荣景象不断涌入,这就造成了人口构成逐渐复杂。当本地人、外地人及边区“蛮人”并存时,也意味着不同的信仰并存。在封建社会,信仰的力量足以抵挡知县的权力,因此,为了强化自身的权力,知县必须要与当地的地主和士绅阶层联手。然而他们既是当地的意见领袖,又可能与村民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与地主、士绅相处,就称为知县的一个大课题。

首先,知县会顺应民意,惩治那些欺压百姓的士绅;其次,知县还要保持清醒,为那些蒙冤受屈的士绅伸冤;最后,知县还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引领士绅阶层起到号召作用,使当地在自己的意志范围内治理。

总的来说,巴县出于重要的地理位置,人口构成复杂,如何治理就称为知县最紧要的考核标准。在乾隆年间,巴县知县灵活调整治理办法,结合各方势力维持社会秩序,维护乡村环境,《巴县档案》中存在着许多这样鲜活的案例。

参考文献: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97年版;

②汪辉祖:《学治臆说》,中华书局1985年版

更多文章

  • 和珅贪了那么多钱,难道乾隆不知道?真实的原因让人跺脚骂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珅那么贪乾隆为什么不杀他,和珅给乾隆送美女,和珅贪了8亿两银子他是如何做到的

    随着权力的不断增大,和珅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不仅如此还在民间,亲自经营商业,再后来,和珅“翻船”以后,在抄家清单中查出,他开设了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乾隆皇帝在位时,为什么会如此宠幸贪官和珅?让和珅担任清

  • 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是如何对待乾隆剩下妃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一生共娶了50多个老婆,其中有大半都先于乾隆一步去世了。而在乾隆坐上太上皇之后,还活在世上的妃子们屈指可。那么,当年在乾隆皇帝去世之后,嘉庆皇帝是怎样对待剩下的妃子的呢?婉贵妃陈氏她是由雍正作主许配给乾隆的,乾隆继位后封她为贵人,而后又晋升为婉嫔,一直到几十年后才升为婉妃,直到乾隆去世,她也还活

  • 为何说嘉庆不会后悔抄家和珅?原因有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嘉庆抄家和珅后悔,宰相刘罗锅和珅被嘉庆抄家的视频,嘉庆为什么急着处死和珅

    嘉庆曾在审阅《和珅列传》的时候,有感而发,批了“和珅并非一无是处”这几个字,所以外界便谣传嘉庆后悔杀死和珅。如果大家仔细品读这句话,会发现这句话当中只是包含对和珅能力与功绩的认可,体现不出任何他对杀了和珅的悔意。史书对嘉庆的评价是:“以其有好学不倦之精神,宽大爱民之治术,谨事惜时。”所以说嘉庆做事还

  • 清朝覆灭后,皇族成员为何还可以住紫禁城,没遭到清洗和打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满清皇室可以在退位后享受如此的优待,还要多亏了一个人,这就是背负了一身骂名的袁世凯。袁世凯被很多人认为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如果真正的去了解历史后就会发现。如果袁世凯没有接受和谈,那么手握重兵的袁世凯肯定会发动对革命党的战争,那么辛亥革命的发起地武昌估计也保不住,按照武昌起义组织者之一张振

  • 一高僧路过京城,给顺治测国运,最后结果很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顺治和高僧的故事,一高僧送给顺治22个字,顺治皇帝身边的高僧

    满清当年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满族人与汉族人相比要少很多,而且当时国内的政局也不稳定,反清复明的运动到处发生,所以作为皇帝的顺治非常想知道大清的命运如何,于是他选择了一位得道高僧来为大清占卜国运。顺治皇帝从小开始就崇尚佛教,所以他对高僧特别尊敬。当时有一位高僧路过北京城,顺治得知之后

  • 一心求财的孙殿英,入墓陵拿走夜明珠,为何还将乾隆的牙齿敲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殿英把国宝夜明珠弄到哪里去了,孙殿英从慈禧嘴里挖出来的夜明珠,孙殿英把乾隆尸骨拖出棺外

    当年的孙殿英抓破脑袋,最终顶着筹集军饷的名头,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皇家墓陵肆意践踏,以满足内心的欲求。而这两座墓陵的主人我们都十分熟悉,那便是乾隆还有慈禧。在进入慈禧的墓葬后,孙殿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这位在世时不可一世的太后,在棺椁之中安静地沉睡,面貌较之前在世时的样子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仿佛一切都还在

  • 储位立贤不立长,皇子成为帝王的清朝皇后只有这两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最贤德的皇后,清朝十二位皇帝的皇后,清朝立贤不立长

    无论是清朝还是其他朝代,其实在册封皇后的问题上都会首先考虑皇后的出身,所以大多数皇后都是出于政治原因而入宫的,不受皇帝宠爱的皇后自然是存在的,所以皇后所生皇子的数量和普通嫔妃所生的皇子数量是无法相比的,而皇后所生的孩子可以继承大统的几率自然也比较低。另外在清朝,帝王多会立贤不立长,虽然康熙皇帝和乾隆

  • 民国最渣的女子,一生中没有亏待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民国时期的四大渣女,民国爱情,民国绝色美人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民国这个时代,有着灿烂的文化,但是风流韵事也不少,比如郭沫若、徐志摩的恋情,我们都是有所了解的。而今天要说的,是一位女子,她是唐怡莹。对于她这个人,或许并不熟悉,但是对于她的评价,最主要的便是她的渣了。和溥杰的婚姻唐怡莹,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她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妹,光

  • 皇太极去世,多尔衮、豪格实力强劲,为何最后却是6岁的福临承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太极与多尔衮谁受宠,皇太极是被多尔衮杀害的吗,历史上多尔衮跟皇太极关系

    1643年八月九日亥时,清太宗皇太极“端坐而崩”。作为大清的有道明君,《清史稿》中评价他:“太宗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当时的大清,刚取得了对大明王朝的关键胜利——松锦之战的胜利,大明山海关之外几损失殆尽;大明王朝内部,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此消彼长之下,显然

  • 大清最败家王爷,卖了王府被败光,还想动祖坟,最后沦为拉车小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清最牛王爷,清朝王爷变卖祖产,清朝最大财主是谁

    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因为军功卓著,被皇太极封为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晚年,位极人臣,是除了多尔衮之外的另一位叔王。他死后还得以配享太庙。历代郑亲王一直都属于位高权重之人,辛酉事变后郑亲王端华自尽并被革爵,家产被查抄,郑亲王府不在掌握朝政大权,后来,郑亲王的爵位传给了端华的堂弟庆至。最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