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鲜卑族和汉人同宗同源?原来晋朝有这样的目的

鲜卑族和汉人同宗同源?原来晋朝有这样的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527 更新时间:2024/2/7 19:17:07

晋朝皇帝

一、晋朝的以夷制夷

鲜卑族自从兴安岭迁入漠北后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发展自己,实力已经不可小觑了。可是就鲜卑族的根本性质来说,不管他有多强大,还是没有褪去它千百年的“部落制度”,这种制度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凝聚力。鲜卑族八大部落只有在危急存亡的时刻才会一同抵抗外来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内部斗争,自我消耗。客观的来说现在的鲜卑族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所以不管鲜卑族有多么强大,这个制度上的缺点就足以致命!

鲜卑族首领

当有利可图的时候,鲜卑族的有些酋长就会选择为自己牟利,晋朝时期并州刺史看到鲜卑族发展过快,怕危及晋朝就用反间计离间鲜卑族。并州刺史买通乌桓部落酋长,在鲜卑族散播拓跋氏族对其各部十分不满,想要歼灭他们。只要谣言一出,不管是真是假,都必定造成恐慌鲜卑各部离心离德。于是鲜卑各部都为自己打算盘,鲜卑族立马就四分五裂。

晋朝人就血统来说是纯正的汉人,而鲜卑族人是从山里出来后继续放牧,汉人从占据中原开始就玩弄心计,算起来也有近千年了,而鲜卑族人的生活就是每天放牧、放牧再放牧。玩起心机来有怎么能敌得过汉人“近千年的浸淫”呢?

二、鲜卑族是支潜力股

占据中原的种族,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肥沃的土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使得近千年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种”自认为是“全人类最高贵的种族”认为非我族类,皆为蛮夷。即使到了清朝,统一“天下”的满族人,占据了中原后也着魔似的“自大”自称“天朝上国”。

汉人崇儒,鲜卑人尚武。由于汉人的人口基数比较庞大,思想也就自然是“主流”,鲜卑族人生活在“汉人”,周围多少会有点“自卑”,想要得到汉人的认同感。

鲜卑族和汉人

鲜卑人在晋惠帝时期,已经称霸漠北地区,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自立为汉,身为匈奴人怎么会用“汉人的姓氏”呢?而且还自立为“汉王”?

这就又回到认同感上了。匈奴人刘渊,称汉王,汉王是谁?“刘邦”,刘渊为姓“刘”刘是汉朝皇室姓氏,匈奴人在把自己包装成汉人。

匈奴人冒出头,晋王朝就一定不能不管。而想管也管不了,没能力啊!怎么办?“请外援”这个外援就是鲜卑族。当时晋朝请鲜卑族首领拓跋猗沲在上党、河西大败刘渊,只此一战鲜卑族在晋朝成名。

鲜卑族人

晋朝人意识到:“鲜卑族这股力量是一支潜力股,在加上当时的个各少数民族对汉族人的政权的正统认可,晋朝人很容易就吸收了这股力量。”西晋皇帝公开承认拓跋鲜卑的“正统汉人”地位,说“鲜卑族人”和“汉人”同为炎黄后裔,两族同根同源,这个“名号血统”的承认让鲜卑族人很是满意。

晋朝人对鲜卑族的血统承认无疑就是一种拉拢,有着战斗力的鲜卑族人在晋王朝眼中就是牵制北方各个少数民族的利刃,而对于鲜卑族来说晋朝人对他们血统和地位的承认也是为了他们日后的发展求得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让他们更好的发展。

三、鲜卑族人“建国”,游牧民族成汉人

大家都知道后来的北魏皇室就是鲜卑族人,而鲜卑族最早建立起的一个类似于汉人的国家系统是“代国”。

晋朝人一直都在利用鲜卑族人抵御匈奴和各个少数民族的侵扰,鲜卑族人也知道晋朝人不能失去自己这把利刃,野心也就越来越大了鲜卑族人在击败乌桓各部,成为了西部第一大族,并且在杏城以北长城以东立下界碑,与西晋划清地界,渭泾分明这说明鲜卑族人已经有了建国的意识。

鲜卑族人

这时鲜卑族人对晋朝人没有开始的“崇拜”,更多的是如何才能壮大自己。而乱世之中最不缺少的就是机会了。鲜卑白部和铁弗部落时常侵扰西晋边境,西晋就派拓跋鲜卑前去围剿。不用说强悍的拓跋鲜卑一下就收拾了两个部落,帮你打了胜仗西晋皇帝不能不表示一下啊!就封拓跋鲜卑的首领为“代公”,用中原汉人的礼节来看,被封为“公”就是可以有土地、有宗庙的,可以行使类似于诸侯国那样的权利。这时的鲜卑族人已经从部落开始国家转化了。

魏晋南北朝地图

“代公”的封地就是今天的山西以北,可实际上山西以北都是胡人的领地,西晋皇帝封了这么一片土地给鲜卑族人明摆着就是想让他们再次为“西晋”出力,将这一片土地分封给鲜卑族人也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于是拓跋鲜卑就成了西晋的“御用挡箭牌”。将西晋与繁多的少数民族分隔开来。

西晋与拓跋鲜卑也算是各取所需,西晋依靠拓跋鲜卑的军事力量牵制其余少数民族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拓跋鲜卑,利用西晋对自己地位的承认补充人口,完成自己从原始部落向更加明的国家制度转化。

此时的代国虽然只是一个处于雏形的国家但是它的发展不可小觑。

四、国之诅咒

国家政权的建立使得鲜卑族向文明更近一步,在学习汉人“优秀的体制”同时还继承了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权力勾起了人的欲望。

鲜卑军队

拓跋鲜卑族人建国以后,从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民族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诸侯国,部落首领也由酋长变成了一国之君,最大的改变就是让鲜卑族首领从一个强悍的头领变成了一个暴虐的君主。鲜卑族人蹩脚的学习汉人的制度,扭曲的学习汉人的“法治”,“照猫画虎”也是要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否则画出来的猫不是猫,虎不是虎,而是一个畸形的怪物。

建国以后的鲜卑族也并不太平,毕竟强大的少数民族不止他一个,前秦虎视眈眈加上国家内部矛盾,父子关系复杂,代国的主心骨也时不时的更换,这鲜卑族人在乱世之中生活如履薄冰。本是草原天际翱翔的雄鹰,却要在“华贵的笼子”成长,这无疑是错误的,若是真的改变了鲜卑族人的性情,鲜卑族就不在是鲜卑族了。

评说:城市是拓跋鲜卑走向文明的标志,这些逐水草而居的鲜卑族人当他们选择了城市就意味着放弃了草原,鲜卑族建立的代国在这个国运难测的时代,一个部落向国家转变的传奇之路一定少不了艰辛!

编辑:历史中简堂骚史君

近期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今天给大家看了看鲜卑族的成长历程,喜欢的点个赞,加个关注支持一下哦!

喜欢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朋友们可以来围观了。

【原创文章禁止搬运,转载请显示出处,并通知作者】

更多文章

  • 想做武则天的男宠,原来有这么多的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招宠条件,武则天选男姬标准,历史记载武则天的四大宠男

    武则天当时皇帝之后,由于唐高宗去世了,身边没有人,所以就开始找男宠。虽然是皇帝,但是肯定不能和以前的皇帝一样三宫六院,要不然官员的唾沫都能把自己淹死。所以武则天前后偷偷的找了三个男宠,薛怀义,张宗昌兄弟两个。武则天总的来说也就这三个男宠。不过想给女皇当男宠也不是这么简单的。因为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诗

  • 李白想当官为什么不去考科举,宁愿攀附权贵,当上门女婿被人耻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白参加科举了吗,李白为什么终生不参加科举,李白2017诡异事件

    诗仙太白刚出道的李白是个毛小伙子,自恃一腔才气,只身一人来到长安当起了“长漂”。李白拿着他的诗作到处拜访达官贵人,打响了自己的名气。为了更快踏上仕途,李白一咬牙,娶了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当起了被人嘲笑的上门女婿。可惜的是,李白当了十年上门女婿,依旧没有混得一官半职,反而影响了声名。后来,许氏病逝,李

  • 落魄乞丐以树皮为食,却被李渊主动尊为大哥,秦琼程咬金为其效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渊拜秦琼,秦琼救李渊视频完整版,李渊李世民程咬金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因开凿大运河及三征高句丽而导致国库空虚、民怨沸腾的隋王朝,最终迎来了覆亡的命运。在隋末唐初这段动荡岁月中,许多英雄人物粉墨登场并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最为后世所熟知的还要属秦叔宝、程咬金等人。最终成就一番帝业的李渊则是最大赢家。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英雄豪杰却曾

  • 西晋盗墓贼挖出这一部旷世奇书,其震撼内容竟引发数千年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盗墓十大奇书,盗墓四大现象级奇书,盗墓挖出来的奇书

    西晋初年,汲郡(今河南卫辉)有一位叫做不准(读音为FǒuBiāo)的盗墓贼被官府给抓住了,顺藤摸瓜之下竟发现他盗掘了魏襄王墓,还私自藏匿了该墓出土的大批竹简。经过统计,竹简的数量竟多达几十车,全用战国古文字(古人称之“蝌蚪文”)写成,辨认难度非常大,后世称之为《汲冢竹书》。更让后人无语的是,这个盗墓

  • 隋唐至今,新生儿出生三天都要洗澡,这个讲究有什么道理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婴儿出生多久洗澡最好,十五洗澡有什么讲究吗,出生第三天洗澡

    隋唐五代时期,就有了“三日洗儿”的风俗。“三日洗儿”指的是婴儿(不分男女)生下来的第三天,要举行专门的庆祝活动。家人为婴儿沐浴,亲友前来送礼、祝贺,为孩子祈福,主人设宴招待客人。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洗三”。经过多年的流传,“洗三”风俗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以新的方式和内容存在。今天,忆远昔便带大家领略一

  • 唐代有很多行为比现在要开放得多,很多现代都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代历史与盛唐现象,唐代三个阶段,不被历史承认的唐代

    2.政治上非常的开放。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武则天当皇帝。这要是在其他任何王朝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唯独在唐朝出现了。可见唐朝的人接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除此之外,唐朝很多诗人都批判当时的事情。比如杜甫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三吏三别都是描写百姓痛苦的。还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直接说的是唐朝的皇帝。这样的诗歌都能流传

  • 唐太宗有14个儿子,为何偏把皇位传给李治?只因所有人中他最懦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太宗李治8个儿子简介,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后来成皇帝了吗,唐太宗与李治的关系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许多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的秘闻,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总体而言,唐太宗的一生功绩无数,用“英明神武”来形容绝不为过。然而令很多人纳闷的是,如此雄才大略的君主,晚年为何会将皇位传给最软弱的儿子李治呢?要知道,正是因为李治懦弱无能,武则天才得以篡唐建周,登基称帝。据史

  • 唐朝有一边疆部落,利用大国矛盾反叛崛起,如今却被韩国史家冒认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边疆不稳具体事件,唐朝边疆危机一览表,唐朝都有哪些外敌侵扰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曾为大家介绍过不少古代边疆地区政权,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说起东北地区存在过的古代政权,很多朋友或许会想到扶余国、高句丽、金国等。而在唐朝时,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渤海国。渤海国的开国君主名为大祚荣,出自粟末靺鞨(mòhe)部落,其父乞乞仲象为部落首领,曾率族人依附于高句丽。唐高

  • 花木兰原是天上将星,唐代下界化作女身,名号“救世天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花木兰的从军资料,花木兰简史,花木兰的代表人物

    在武汉市的黄陂,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木兰山。传说这座山是花木兰的故居,唐朝时的大诗人杜牧在登山时曾经题过一首诗,歌颂木兰的孝顺和忠烈。一直以来,木兰山附近都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位女将军的传说,这些传说已经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木兰的传说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即木兰文化,许多收藏家致力于收集关于

  • 西晋的这个放羊娃,成为一代文豪,名垂史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晋大文豪,西晋的历史名人,西晋经典历史故事

    当时也有许多文人在此内乱中被杀,其中最出名的便为张华。张华出身下层,儿时更是曾替人放羊以此糊口。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击败张华,反让其更加奋发图强,张华经常会在放羊时忙里偷闲,翻看一些书籍,这种刻苦求学的精神使其打下了很好地文学基础。待到张华稍大一些,便开始提笔作文了,当时他写了一篇名为《鹪鹩赋》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