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天祥在劝降下妥协,只提了个条件,忽必烈为何下令杀了他?

文天祥在劝降下妥协,只提了个条件,忽必烈为何下令杀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4/2/5 13:46:50

众所周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积极组织抗元事业,最后兵败被俘,进而牺牲。鲜为人知的是,面对元朝的劝降,文天祥提出了一个条件,但之后忽必烈却下令将他处死。

仕途失意

终结了五代十国乱象的宋朝是一个开局无比辉煌,结局十分惨淡的朝代。宋朝重文轻武,致使国家积贫积弱,面对外敌更是一再退让,可割地求和的结果是对方得寸进尺,最后国土沦丧,百官南渡,北宋变成了南宋。

面对沦丧的国土,无数有志之士发奋图强,誓要收复国土,统一中原。文天祥也抱有这样的理想,他天资聪慧,年仅20岁就考取了进士,在集英殿参加殿试论策时,更是大放异彩。

他没有像其他考生一样做一些华丽空洞的泛泛而谈,而是针砭时事,针对宋理宗当时政事的弊端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长达一万多字,但文天祥并没有打草稿,而是挥毫泼墨,一气呵成。

这篇锦绣文章十分精妙,宋理宗大为欣赏,钦点他为第一名,20岁就状元及第,文天祥可谓是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踏上仕途的他踌躇满志,誓要实现心中理想。

就像理论和实际永远存在着差距,在考场夺得头筹的文天祥在官场并未一帆风顺,问题不在于他自身,在于当时的社会。

众人皆醉,举世皆浊。习惯了蝇营狗苟、蛰伏于黑暗中的百官遇到怀揣理想、品性端方的文天祥,就像处于黑暗中太久乍一见到太阳一样,觉得十分耀眼,而产生不适,于是文天祥受到了很多的排挤。

公元1259年,虎视眈眈的蒙古军大举南侵,悬在南宋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落下,敌军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俨然是当年靖康之耻的重演,当时备受宠爱的宦官董宋臣却没有上书建议全力抗击敌人,而是劝宋理宗放弃失地,迁移国都,以此维护自己的统治。

董宋臣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极大,就如赵高当年的指鹿为马,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一决策的愚蠢性,但百官没有一个人敢于指出这一点。

当然,这些人里不包括文天祥,他直言上书,陈述迁都行为的弊端,其中就包括会对宋军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更是毫不顾忌的劝谏宋理宗处死董宋臣,避免他继续妖言惑众。

可惜,和在历史中不断重演的悲剧一样,忠臣的进谏没有得到采纳,小人继续得意,文天祥的上书迟迟得不到回应,他觉得与董宋臣这样的人同处朝堂,是对自己的奇耻大辱,于是他请求辞掉职务,回归乡里。

这一请求没有得到采纳,为了表示安抚,宋理宗将他提拔为刑部侍郎,文天祥并没有因此知难而退,他的心中燃起了希望,他搜集董宋臣的罪证,汇总起来,交给皇帝过目,但最终也是石沉大海。

文天祥太过正直清廉,为污浊的官场所不容,也总是受到皇帝的贬斥。现实中一次次的碰壁使他对朝廷彻底失望,30岁时,正值壮年的他却选择了致仕,退出朝堂。

勤王靖难

辞官回乡并不代表文天祥爱国热情的熄灭,公元1275年,蒙古铁蹄在长江上游掀起阵阵烟尘,使南宋陷入危急局势。

南宋政府见势不妙,号召天下人勤王以拱卫皇室,朝廷辜负了文天祥,但文天祥并没有因此就心生怨恨,他心怀的是整个天下。

当时南宋已经陷入必败境地,国事如同雨中浮萍一般飘摇不定,孱弱的南宋士兵难以抵抗蒙古骑兵,战场上节节败退,文天祥响应了朝廷的号召,组织当地军民努力抗击敌军。

他的朋友们纷纷劝他,希望他能够远离战火,保全自己,但文天祥意志坚定,他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自己做出表率,天下军民同心协力一定可以取得胜利。文天祥也没有吝啬家财,拿出全部的家产作为军费,支持军队。

文天祥的确鼓舞了天下人的斗志,但这股斗志随着尸山血海的增多渐渐瓦解,抗元事业渐渐成了少数人的奋斗目标。

公元1278年,年仅八岁的卫王赵昺登基即位,文天祥率领军队入驻潮阳,潮州有两个盗贼,一个叫陈懿,一个叫刘兴,国难当前,他们不思报国,却祸害当地百姓,文天祥大为气愤,为百姓除害杀死了刘兴,陈懿却逃了出去。

陈懿是个小人物,但他却做出了一件大事,一件大大的恶事,他与元朝勾结,致使文天祥兵败。

自杀没有成功的文天祥沦为敌军的俘虏,也是在这一期间,他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

忽必烈劝降

面对仇深似海的敌人的劝降,文天祥自然是宁死不屈,身陷敌营,却坚持本心的他成了天下人的精神象征。文天祥身处囹圄,却鼓舞了无数人拿起武器,与元朝斗争。

即使是元军初步控制了天下之后,仍有很多的南宋百姓不接受他们的统治,因此,忽必烈更重视对文天祥的劝诱。他相信,如果文天祥这个有名的南宋忠臣向元朝称臣,那么更多的南宋遗民也会受到感召,向元朝屈服。

其他已经投降的南宋旧城被派来劝说文天祥,劝说未果,忽必烈又派人找到文天祥的家人,以家人的性命对文天祥进行逼迫。

文天祥终于做出了妥协,他说自己仍然不能接受在元朝为官,但也会放弃抗争,做一名不问世事的道士。

忽必烈本来是同意的,可惜一位降元的宦官提出,文天祥是假意顺从,一旦逃脱监牢,他就会纠集士兵,东山再起,放了他,就是放虎归山。出于对文天祥实力的畏惧,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忽必烈最终没有同意将文天祥释放。

不久后,福建的一个僧侣说最近出现了土星冒犯帝坐星的天象,这预示着将有人发动叛乱,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故意为之,中山有一个人自称“宋主”,他宣扬自己拥有千名士兵,还发话说要救出文天祥,将忽必烈赶出中原。

层层因素影响下,忽必烈最终处死了文天祥。性命攸关,文天祥也没有失态,他从容赴死,气魄令人敬佩。

小结:

虽然文天祥的抗元事业最终没有取得成功,自己也遭到杀身之祸。但就像他诗句中说的那样,尽管他没能挽救南宋,实现心中抱负,但他的抗争和一片丹心会永远地被史书铭记。

更多文章

  • 西汉和大明同是汉人王朝,为何刘邦委曲求全,朱元璋却咄咄逼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和朱元璋相隔多少年,刘邦与朱元璋哪个统一难度大,刘邦班底和朱元璋班底

    即便是进入日薄西山的王朝更迭期,大汉王朝依旧吊打黄巾军、扫灭乌桓蛮夷、驱逐西部羌胡,就连明末大儒王夫之也感叹道:“国恒以弱灭,唯汉独以强亡”。而大明王朝更是硬气,面对内有农民军作乱,外有女真贼寇入侵,大明火力全开两线作战,宁可玉石俱焚,也要啃的敌人尸骨无存,即便到了亡国丢天下的地步,也依然恪守“不和

  • 元朝被推翻后,那些貌美的妃子如何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朝最受宠的妃子,元朝妃子怎么处理的,元朝殉葬了多少妃子

    1276年元朝大军攻占临安,南宋军队主力被元朝灭亡,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最后一股武装力量被元朝覆灭,后世人曾鼓吹“崖山之后无中华”实在可笑至极。最早追溯这句话的源头,是日军侵华期间陆军大臣三郎提出的,之所以喊出这么一句话,就是为了让中国人离心离德,日本自侵华战争以来,一直在为分裂中国而努力。通

  • 60岁包拯清廉一生没留下半个儿子,儿媳突然跪下:您儿子都2岁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包拯简历20字,包拯晚年感慨膝下无子,包拯在60岁寿宴上感叹膝下无子

    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位被神话了的青天大老爷,也有着自己的难处,他的婚姻非常不幸。在感情中,包拯的第一任妻子为李氏。两人虽感情不错,但由于李氏出身不好,再加上包拯也还没混出名堂,因此在陈年旧疾的积累下,过世的很早。第二任妻子为董氏。她是官宦人家之女,自幼锦衣玉食。而在高等教育之下,她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 赵匡胤一杯酒释兵权,却大意漏掉一人,结果15年后篡位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的最后下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历史故事,赵匡胤没有杯酒释兵权吗

    我们都知道,为了防止手下的大将起兵造反,皇上们都会对其采取一些政策。最典型的就是宋朝的赵匡胤了。并且赵匡胤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也是第一个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的皇帝。可能有的皇帝无法生育,没有子嗣,传给弟弟还有情可原,可是这赵匡胤有四个儿子呢,并且儿子们也都不傻不憨的,为什么就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

  • 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写给明朝皇帝的一封信,信没到人也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英国最巅峰之时,被后世人称之为“黄金时代”其执政者则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2009年英国BBC电视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项投票:谁是英国最伟大的人?伊丽莎白一世当之无愧名列第一名。理由则是1588年,海上帝国、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袭击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带领英国皇家海军将领们力挽狂澜击败了西班牙无

  • 后朝怎么处理前朝祖坟?李自成最残忍,这个朝代最机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广西李自成祖坟在哪里,米脂县李自成祖坟图片,李自成的真正陵墓

    明末,大明气度消耗殆尽,国内群雄四起,北方还有游牧民族骚乱。当时李自成带领的军队为给明朝廷严重打击,让其颜面扫地,于是捣毁了老朱家的祖陵,崇祯皇帝气不过,也派人去挖了李家的祖坟。后来李自成成功进占北京后,还企图要“尽掘十三陵”,但最后因遭到强烈抵抗,没挖成。但有趣的是,李自成一面企图捣毁老朱家的祖坟

  • 采石之战,宋军靠唐朝的“飞虎战舰”,打残了金国完颜亮的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宋采石之战详细资料,宋辽交战宋军设迷魂阵,采石矶大战宋军靠什么打败了辽军

    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金国皇帝完颜亮,亲自带领南征大军,兵分四路,企图一举攻灭南宋。 已经被金国打怕了的宋军将士,一听说金军来了,吓得面如土色,惶惶不可终日。南宋的皇帝一听金国入侵,怕军心不稳,便派中书舍人虞允文,到采石前线去慰劳军队。虞允文来到采石后,果然见军队士气低落,感觉到形势危急了

  • 李自成杀了吴三桂一家38口,陈圆圆淡定说了一句话,便没敢动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自成陈圆圆与吴三桂,李自成和吴三桂为何决裂,李自成杀了吴三桂一家下场

    农民起义军将领李自成,史称闯王。李自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进北京,使得天下各路英雄无不佩服。后来,李自成被吴三桂打败,只因当初一个错误的决定。李自成杀害了吴三桂一家,却没有动陈圆圆。其中原委,竟是因为陈圆圆说了一句话吴三桂是明末山海关的将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理位置。山海关易守难攻,是中原的门户,对

  • 从辽金元耳饰和宋代耳饰的艺术比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与差异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辽夏金元,辽金元时期发饰,宋代金耳环

    在这个相近的历史时期统治中,中国北方地区是由多种少数民族统治的,期间少数民族契丹族和女真族的政权不仅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宋朝汉族政权对立存在,而且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和渗透也在默默发生着,在此历史时期创造的金银艺术品既有差异明显的北方少数民族风格,又有传统汉族文化的渗透,是一种相互借鉴和承袭的关系。宋代

  • 朱元璋问大明后世国运,此人一语道破天机,令万世惊愕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预言100句,朱元璋临死前说的四字真言,朱元璋死后大明王朝走势

    朱元璋闲来无事心想:都说刘伯温能掐会算,倒不如让其测试一番。于是朱元璋用碗盖住了烧饼命宦官宣刘伯温觐见,刘伯温大步流星入殿后,朱元璋以手指碗问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刘伯温捋捋胡须掐指一算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朱元璋掀开碗盖,果然是烧饼。兴致大发的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