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辽金元耳饰和宋代耳饰的艺术比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与差异性

从辽金元耳饰和宋代耳饰的艺术比较,看其文化的相通性与差异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056 更新时间:2024/2/5 22:04:09

在这个相近的历史时期统治中,中国北方地区是由多种少数民族统治的,期间少数民族契丹族和女真族的政权不仅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朝汉族政权对立存在,而且之间化艺术的交流和渗透也在默默发生着,在此历史时期创造的金银艺术品既有差异明显的北方少数民族风格,又有传统汉族文化的渗透,是一种相互借鉴和承袭的关系。

宋代时期的耳饰是古代耳饰发展的高峰期,除了自身根深蒂固的汉族文化艺术的基础,有一部分也是受同时期的辽代和金代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来往和影响。

辽宋金元耳饰的分布情况

1.沟通神的一种媒介——饰品

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懂得用一些自然物质来装饰自己,例如兽骨、石头、煤精、贝壳等。我国的装饰文化在很早时期就出现,早的一些有北方的红山文化等,南方有良渚文化等,各地均出土了大量的一种名为“玦”的古代饰物。

大多考古研究专家都认为,这种有缺口的古代饰物经出土于墓主人的耳部,可见是作为耳饰来使用的。

古人崇尚自然,在达尔文没有著成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时候,社会文明发展落后的情况下,大多部分地区的人们都是认为是由神创造的人类,因此无论是什么地区都会有神话的流传至今,在这种思想观念下就会产生一定的物质器物来祭祀山川和神灵。将这些饰品用作祭祀神灵的物质载体,其中的一种饰品就是古人用来沟通神的一种媒介,而耳朵是作为人体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器官。

有了祭祀的理由,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在四川省广汉出土的三星堆文化,被认为是中国巫术文化的代表,在广汉出土面具是神秘古蜀国祭祀所使用的礼器,有一部分是穿有耳孔的,说明耳部在新石器时代被认为是人们与神沟通的重要器官,是服务于宗教作用的,并且兼顾特殊的社会活动内容。

从进入历史时期,汉族在每个不同的时期,由于统治地域和文化的不同,导致耳饰的佩戴情况也就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和各个时期历史的统治文化和各民族的不同风俗相关,商周时期耳饰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由于在周朝时,确立了“礼乐”制度,推崇天然而不重视雕饰。

中原汉族人受传统统治文化的影响,认为身体发肤是父母所赐予的,不损坏皮肤就是一种孝道,耳饰又是传统首饰中唯一需要破坏身体完整性的饰品,耳朵是身体部分较为小的器官,如需在耳部装饰就需要穿耳破洞,才能得以固定或者悬挂耳饰。

这种穿耳行为是不被当时的礼乐制度所接受的,所以耳饰在很长一段时间作为装饰品是不常见的,即使是后来在宋代时期女性流行起来佩戴耳饰,也是受统治思想文化的影响,穿耳之风是为了约束和提醒女性规范行为举止。

所以宋朝妇女普遍佩戴耳饰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之下也是统治阶级的统治产物。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审美需求会随之日益增长,使得艺术文化的发展也会得以提升,耳饰这种本来就兼具装饰功能的饰品,被增添了更精美的艺术效果。

2.北方少数民族

汉代《釋名·释首饰》里明确说明,穿耳的习俗是用来惩戒一些少数民族妇女的,因为相比较于中原地区的妇女,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的行为举止更加不受约束,一旦行为有所不得体,就会用耳饰穿破在耳垂之中,以疼痛来加以惩戒。

所以耳饰的佩戴是由少数民族地传入的,也是是伴随着一种刑罚而出现的器物。从一些出土的北方少数民族墓葬来看,在很早时期一些北方少数民族人民就有佩戴耳饰的习俗了,北方地区前期出土藏有耳饰的墓葬主要以男性墓为主,例如在阿城市巨源乡金代齐国王完颜晏夫妻合葬墓出土的金耳饰就位于国王的耳部两侧,说明这些北方少数民族男性一直有佩戴耳饰的习俗。

还有很多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土的男女墓中的耳饰都分布各异。北方少数民族耳饰的发现地区主要是以我国北方或者东北部分布为主,这里一直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源地和聚居地。主要地区有、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其中北方不同民族耳饰的发现数量也各异。

辽宋金元耳饰的基本类别

1.耳环

不论是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是在黄河中下游的汉族居住地区,出现耳环形式的形制是多于耳坠形式的形制。“金俗好衣白…耳垂金环。”可见金朝人是喜欢在耳朵上带以环形形式呈现的金耳饰。

所以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不乏出土许多精美耳环,因为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爱好在各个身体器官上加以装饰各种类型的环状物,例如,项圈、鼻环、耳环、手环等,一开始大多学者都认为是用来护身挡灾和装饰品作用的,直至近代依然流传着幼儿带项圈和手环的习俗。

2.耳坠

耳坠的制作工艺较比耳环的制作工艺要复杂,是耳环的一种延伸,装饰性的功能要大很多。耳坠多为耳环的发展后期出现。而且耳坠可以承载的装饰形式丰富多样。目前辽宋金元时期出土的耳环较多,耳坠出土数量较少,耳坠虽然出现的历史比较悠久,但是耳坠的盛行却是在明代之际。

金代耳饰的形制各异,有环饰,有坠饰且大多都比较小巧和简单,因辽、宋、金的历史原因,三国之间交往密切,在金灭辽之前,女真族臣服于辽的统治,在文化艺术上受契丹先进艺术文化影响,所以金代早期的耳饰艺术风格可与契丹的耳饰艺术风格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和分析,这种文化的影响并不会将受影响的那部分文化完全同化。

宋代耳饰

1.汉族耳饰的发展

两宋统治时期,不仅在文化艺术风格上有所改变,而且在妇女礼仪规范中也有所体现,为了规范女性行为举止,开始出现女性裹小脚,佩戴耳饰的行为,使耳饰在民间盛行,促进了耳饰形制和风格的发展。因唐朝后期民族问题突出,汉族地区的中华文明由开放转保守。

宋朝时期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发展,由于唐代饰品中异域风格的减弱,宋代耳饰的风格也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改变时期。所以唐宋两代本是前后承接的两个朝代,但是首饰风格差异明显,大多出土的宋代耳饰并无异域风格,出土的唐代耳饰都是极具异域风格,例如扬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唐代嵌宝耳饰,具有西域文化艺术的特征。

2.金叶片形耳饰的形象

宋代的耳饰造型和纹样的仿生性贯穿整个宋代耳饰的艺术风格,这种仿生又称之为“像生”,主要的仿生对象是日常中很常见的事物,简单生动的瓜果、花草、动植物等,更贴近与民间生动的生活对象。耳饰的形制也是较为简单自然的,最简单的宋代耳饰的造型是用一根金丝对折,然后围绕成长茄子的造型,中间较小的缝隙,穿耳的一头细,悬挂在耳边的那头较粗,极为简单并无过多的装饰。

宋代是中国古典文化最为辉煌的时期,用深厚的文化沉淀“意象”,创造了传统的吉祥图案,为中国传统耳饰注入了艺术文化的灵魂,让耳饰的意义不再是简单的装饰品,赋予了传统耳饰独特的艺术文化气质。

剖析辽宋金元耳饰造型艺术的相通性

1.金橡果耳饰

在黑龙江省绥滨县奥里米古城出土的金橡果耳饰,此耳饰以仿制橡树果实为纹样题材而制成耳饰。

中间一颗大圆锥型橡籽果实,底部以分散开来的五片树叶相托(已残两片),树叶表面錾刻叶脉纹路,叶厚0.08-0.09厘米,果实中间直接长0.92-0.98厘米,空开圆心向四周点缀四排小点,做写实状,使得果实形态突出且逼真,在两片叶子中间接一根弯曲金丝,即充当花茎,又充当耳环脚与耳部进行系挂,整体重13克,非常小巧精致。

这对耳饰是金代耳饰的纹样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的重要见证,橡子果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植物,世界各地均匀种植,也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温带阔叶落叶灌木中,这里也是女真部落聚居的地方,也是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发源之地和北方少数民族赖以生存之地,这里生长的橡果,是极具浓郁的地方性特色的,是女真民族人民日常所见之物。

古老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认为橡果象征着生育、力量、永生和繁荣等意义。将橡果设计成图案题材,并依照纹样制成耳饰,里面蕴涵了金代人民对子孙和健康这些世俗的愿望,和汉族地区将瓜果设计成纹样注入到耳饰的造型当中,意愿甜蜜的心理认知是相同的。

2.美好意愿

不论是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还是中原汉族地区,人们对世俗生活的美好意愿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古老时期,在没有对自然的力量和自身的发展能力有足够多的认识的时候,将寄托于神的庇佑,就连穿耳和戴饰品的风俗开始都是一种精神的宗教行为。

神是不存在现实生活中的,只能靠人类的精神想象然后依附在现实中存在的生物当中,所以最后形成图腾文化。

总结:

在宋辽金元时期我国在绘画艺术上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质的飞跃,把我国的古典艺术和文化都推向又一个历史的巅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发展条件,对生活中事物意象的造型捕捉能力才会如此强烈。

不同民族耳饰艺术的发展,既有相通性,那么也会有差异性存在。因其所处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社会背景造就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审美倾向等都有不同,那么各个民族耳饰艺术的发展风格也会有所不同,最后形成的各民族耳饰艺术特征是非常独特和鲜明的。

更多文章

  • 朱元璋问大明后世国运,此人一语道破天机,令万世惊愕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预言100句,朱元璋临死前说的四字真言,朱元璋死后大明王朝走势

    朱元璋闲来无事心想:都说刘伯温能掐会算,倒不如让其测试一番。于是朱元璋用碗盖住了烧饼命宦官宣刘伯温觐见,刘伯温大步流星入殿后,朱元璋以手指碗问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刘伯温捋捋胡须掐指一算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朱元璋掀开碗盖,果然是烧饼。兴致大发的朱元

  • 明朝崇祯末年,京城出现40斤的大公鸡,高人号啕大哭:大明要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与权力是不可分割的,当时与权力十分相近的那便是神权。封建的人们总是提出:“君权神授”的说法,也让承袭君权的皇帝十分满意,极为喜欢玄学。在神权和君权的结合下诞生了一个玄学学说“天命”,凡是被上天认可的即可成为天命人,就是有着帝王之资,倘若没有天子的命,那上天必然会推翻这个王朝,在众多被天亡的朝代中

  • 物极必反:丁忧制度在宋朝达到顶峰,却成为引发党争的“导火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丁忧,历史上真实的丁忧制度,丁忧到底有多可怕

    都说“百善孝为先”,尤其是在古时,孝更为人们所重视,在那个对礼节尤为看重的时代,对父母长辈的敬重与爱戴变得尤为重要,孝也成为在衡量一个人的品格时最有说服力的一点,你可以没有才、没有德、但万万不可不孝。《礼记》记载:“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就像是很多历史上的大坏蛋,虽

  • 清官卸任回乡实在没钱,想了个办法筹措路费,朱元璋:做太监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阉了没钱回家的清官,朱元璋重用清官,朱元璋太监扮演者

    此人名叫曾秉正,是江西南昌人。由于其家族世代书香,他也深受家庭影响,勤勉好学。不过,他虽然颇具才气,见识独到,但脾气却极差,这就导致他很难受到重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后,急于找寻人才,在各州各县的推举下,一批批当年郁郁不得志的人才都做了官,而他也被当地官员推荐为海州学正,开始了其做官生涯。不过,

  • 历史上残忍嗜杀的朱元璋,为啥没人敢刺杀?古代的刺客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朱元璋真的嗜杀吗,为什么没有人刺杀朱元璋,朱元璋怎么这么残忍嗜杀

    早在春秋时期,卫桓公便因为刺客而亡。此后先河一开,刺客们更加活跃。而为了完成政治目的,针对君主的刺杀更是源源不断,如荆轲刺秦王、专诸刺吴王等等。即便是再贤明的君主,也难免遇到刺杀,就连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汉武帝,都曾被莽何罗所刺杀,就别提其他朝代了,毕竟,即便你在贤明,也总会触碰到另一些人的利益,派

  • 朱元璋真的靠实力夺取天下?此人若长寿大明将不复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明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大明皇帝朱元璋1-36集全,朱元璋71岁算长寿吗

    作为起义的军事统帅,朱元璋有能力我们毋须怀疑。康熙皇帝评曰“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甚至康熙本人发出“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的感叹。毛泽东主席更是这样评价“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 赵光义真的杀死了亲哥赵匡胤?72年后,一个官员讲了一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光义是不是毒死了赵匡胤,赵光义杀赵匡胤真实故事,赵光义害死赵匡胤两个儿子吗

    直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夺取后周政权,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并在登基之后先后灭亡了各地的割据政权,利用杯酒释兵权,结束了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的情况。但他却在尚未完成全部统一的时候,突然因病去世,更让人惊奇的是他并没有传位给自己的任何一个儿子,而是传位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但是其中的实际原因在历史上还

  • 宋高宗不仅精通琴棋书画,在某些“技艺”上更为让人叹为观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高宗母亲给金人生孩子了吗,宋高宗刘贵妃,宋高宗行楷100幅

    根据史料,可以这样总结赵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吃喝玩乐头头是道,唯一的缺点则是不懂治国。也就是说他更适合做个贵公子,而不是一国之君。后来经过靖康之役,赵佶成了北宋亡国之君,只能说咎由自取,而赵宋宗室多数都被俘了,幸亏赵佶的第九子赵构跑得快,在南方建立了新的政权,史称南宋。赵构,也就是宋高宗,在继位后

  • 明朝将军守城,乾隆集100万军队,30年才攻破,后看到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抗金十大将领,明朝十大守城战,大明守城最牛逼的将军

    今日,笔者要给大家讲述的是明朝时期最顽强的一座城,乾隆征调百万大军打了三十年才攻下。说到这大家可能比较奇怪,明朝的城池为何需要乾隆来拿下,毕竟当初满清入关的领头人是努尔哈赤。后来皇太极继位,再后来还有福临等人相继登基,那个时候明朝早就灭亡,何须乾隆皇帝大动干戈,调集百万大军,耗费9000多万白银,耗

  • 岳飞被皇帝和奸臣害死,为何岳家军却没有复仇?朝廷这招太狠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带领岳家军打过几场胜仗,岳飞带领岳家军在哪里大败金军,岳飞被杀为什么岳家军没有报仇

    北宋亡国之景依然历历在目,奸臣祸国之事亦让全国上下痛心。而在此时,南宋政权也并不安稳,金兵的南下的追击令南宋风雨飘摇,就连赵构都有性命之虞。也正因此,宋朝虽仍然以文人为尊,但却不得不仰仗武将保家卫国,收复河山,岳飞也正是这个时期的佼佼者。自岳飞参军以来,他作战奋勇,敢于亮剑,令金兵的进攻多次受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