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州刘琮如果听此将之良策,曹操必败中原可定,也就没有赤壁之战

荆州刘琮如果听此将之良策,曹操必败中原可定,也就没有赤壁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38 更新时间:2024/1/27 11:06:53

而此时的荆州已乱做一团,因为刘表已死,蔡瑁独揽大权,立其外甥刘琮为荆州之主。这引发荆州内部矛盾激化,各派势力针锋相对,互有盘算,使荆州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

此时,在荆州内部出现了三派势力,对荆州的命运各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如果刘琮能听取其中第三种建议良策那么曹操必败,中原可定,也就不会发生赤壁之战,说不定三足鼎立的局面也不会发生。

第一种势力是以文官李珪为代表的抗争派。他给刘琮提出了一个万全之策可保荆州无恙,李珪认为如果要确保荆州安全就必须请江夏刘琦赶紧回来做荆州之主,然后再请刘备一起共同打理荆州协同荆州防务,这样就可以北敌曹操,南拒孙权。李珪的这个建议可行吗?我感觉在当时情况下,这个计策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刘琦和刘备集团关系最好,如果刘琦为荆州之主,再加上刘备集团,更兼有诸葛亮辅佐,利用荆州坚固的城池抗衡曹操,能取得胜利还是有很大把握的。

果真如此的话,赤壁之战或许根本不会发生,或许肯定会延迟发生。然而,当时荆州大小事物都掌握在蔡瑁手里,而蔡瑁又是一个投降派,他肯定不会允许刘琦做荆州之主,更不会和刘备联合抗曹,因为蔡瑁对刘备恨之入骨,几次三番就想置刘备于死地,要不是刘备马跳檀溪逃命说不定就死在蔡瑁手里了。因此,这种情况根本就无法出现,这条路也根本走不通。蔡瑁残酷地处死了李珪,使这一派的力量彻底被消弱。

第二种是以傅巽和王粲为代表的投降派。傅巽对刘琮说,他有一计策不仅可保荆州稳如泰山,而且还能保全刘琮的爵位,就是要求刘琮举众降操,把荆襄九郡拱手相让与曹操,那么曹操肯定会重用刘琮,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曹操南征北战,实力雄厚,更加以天子名号征战四方,而此时的荆州内忧外患,无力与曹军抗衡。王粲也说曹操兵多将广,更兼足智多谋,况且已荡平北方群雄,今以胜利之师南征,荆襄之军难以匹敌,劝刘琮早日降操,蔡瑁也赞同这个方案,于是刘琮便对曹操献上降书,举荆州之众投降了曹操。

刘琮投降后,有部将王威偷偷告诉刘琮并为刘琮献上一计策,这个王威在三国里名不见经传,但是他这个计谋很是毒辣,也很有远见,如果当时刘琮能听从王威这个计谋,那么曹操很可能就会被杀死,如此就会造成曹军群龙无首的局面,曹军必败,那么赤壁之战就肯定不会发生了。

那么,王威给刘琮献的计谋是什么呢?王威对刘琮说,现在你已举众而投降曹操,那么曹操肯定对你是放松警惕的,此时如果你能重整部队派出奇兵,并在险要处设伏,则定可将曹操擒杀,如此将军肯定会威震中原,雄霸四方,曹操死,则中原传檄而定,这绝对是你难得的机会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望将军速速定夺,不可迟疑。

王威这番话到底可行不可行呢?其实凡事皆有可能,除非你不去做,只要去做就可能会有成功的希望,相反则肯定不会成功。

王威的话很显然并不是要刘琮跟曹操对决,而是让刘琮设奇兵埋伏偷袭曹操,这虽然带有一定的冒险性,但是不能说肯定不行,而当时荆州兵足有近二十八万,当然这个数字可能言虚,但肯定比刘备人马多。

如果刘琮真能下定决心给曹操来个偷袭也很有可能成功,虽然偷袭用不了这么多人马,但是起码说明刘琮还是有资本和曹操抗衡的。

然而遗憾的是,刘琮不仅没听王威的话,反而把这件事告诉了蔡瑁,蔡瑁欲杀王威,被蒯越阻止。蔡瑁便把荆州所有部队都一起交给了曹操,但曹操却对刘琮开始痛下杀手。曹操派于禁带兵在半路残酷杀害了刘琮及其母亲,大将王威为保护刘琮而与曹军死战,最后被曹军所杀。

王威作为刘琮的一个部将,能想出那样的计谋的确很不简单,并且眼光独到,更是深远,既有眼前的对策又有将来的打算,其谋略堪称精彩,只可惜刘琮年幼,没有听进去,否则此处的历史很可能会改写,也未可知。

更多文章

  • 董卓乱汉时期,刘表的实力算不算得上是各路诸侯中最强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表董卓,刘表是董卓的人吗,刘表为何征讨董卓

    《后汉书 刘表传》记载: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诏书以表为荆州刺史。初平元年正是董卓乱汉时,也就是说刘表的这个荆州刺史是董卓任命的。不过刘表的荆州刺史这时只是徒有虚名。当时荆州地区盗贼四起,刘表单骑上任只是个光杆司令。刘表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天下大乱时,单骑入荆,软硬兼施,多的荆州七郡

  • 董卓麾下五虎将,威震三国,曾有一将先后挫败曹操和孙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卓孙坚曹仁,董卓手下十大名将,董卓孙坚郭淮组合

    第一位:徐荣徐荣,东汉末年早期的优秀统帅,曾经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徐荣是辽东襄平人。历史上的徐荣,可谓是一位名动一时的猛人。他的战绩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他的记载虽然很少,却足以令他挤身三国一线大将行列。于汴水之战中击败曹操的独立追击军,在梁东之战中击败孙坚的部队。在董卓死后,受司徒王允的命令与李傕、郭

  •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投奔曹操,而选择了最弱的刘备呢?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刘备骗走曹操5万兵马,曹操刘备孙权谁先死的

    诸葛亮早年父母双亡,跟着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他跟着诸葛玄来到了荆州。在诸葛玄去世后,他隐居于南阳,开始了半耕半读的生活,并且四处交友。他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由此,可见诸葛亮并非是一个淡泊名利的隐士,他希望自己像管仲、乐毅一样成就一番事业。他之所以选择躬耕于南阳,实则在纵观

  • 都说诸葛亮很厉害,为什么会有人说他打仗“十打九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真的不会打仗吗,诸葛亮到底懂不懂打仗,真实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呢

    评论一个人打仗是否厉害,得看他的对手是谁?说诸葛亮打仗“十打九输”的人,先听一下诸葛亮平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在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司马懿在查看了诸葛亮的军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司马懿这个平生罕有敌手的智勇双全之人,八天斩杀孟达,九个月平定辽东,堪称三国时期闪

  • 除刘备外,关羽还佩服哪些人?至少还有这三人得到关羽的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对刘备封五虎将后的评价,刘备对关羽有什么评价,正史中关羽瞧得起的7位武将

    除刘备外,关羽至少还佩服这三个人,一个武将,两个军师,他们分别是谁?关羽是为何对他们如此佩服?武将:张辽刘备恼怒吕布抢夺了自己的徐州,联合曹操,伺机重新夺回徐州。吕布得知之后,派出高顺、张辽,攻打刘备,想要在曹军兵临城下前,解决掉刘备,避免两线作战。第一天高顺攻城,刘备坚守不出,第二天张辽攻城,关羽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一直想兴复汉室,原因是这四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兴复汉室,刘备死后诸葛亮还有权力吗,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不能取代他

    诸葛亮的能力被很多人赞誉,包括他的敌人也对他评价很高,这不是后人吹捧出来的。司马懿对他的评价是''天下奇才'',后来的司马炎也成了他的粉丝。从诸葛孔明出山后,他一直都是刘备的坚实的后背,为他出谋划策。不管刘备有没有猜忌过他,都在临死之前托孤与他。后来他六出祁山,南平孟获,担任丞相多年,事事亲为。曾经

  • 刘禅当了几十年皇帝,为何从不提给刘备报仇的事情?只因这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禅和刘备是什么关系,刘备和刘禅历史,刘备为啥让刘禅做皇帝

    东汉末年分三国,其中蜀国的刘备可以说是鲤鱼跃龙门,一跃从一个卖草鞋的小人物变成了一国之君。刘备靠着自己身边关羽张飞两兄弟一点一点扩张自己的势力,先后投靠了不少人,后来又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诸葛亮,这下算是有了自己的军事集团,为建立蜀汉打下了基础,最终在成都称帝,走上了人生巅峰。但是好景不长,关羽大意失

  • 刘邦一向都会听张良的建议,为何刘邦要杀韩信时张良却没有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杀韩信萧何和张良不劝刘邦吗,刘邦为何杀韩信和张良,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而不杀张良

    刘邦并没有固定会听谁的建议,而是他认为谁说的对,他就听谁的。张良的许多建议被刘邦采纳,是因为张良能站在刘邦的角度上,尽心尽力为刘邦谋划。据《史记 淮阴候列传》记载,韩信是被吕后所杀。其时,刘邦对韩信虽然并不信任,还没有决心要杀他。其时陈豨造反,刘邦带兵平定叛乱。韩信被留守的吕后赚到宫中杀掉。而《史记

  • 刘备与4位奇才失之交臂,丧失统一天下的可能,刘备为此终身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一生所犯的5大错误,刘备一生错过的十大奇才,刘备错失的五大猛将

    陈登。他本来在徐州牧陶谦手下任职,后来陶谦病逝在陈登的建议下刘备继任徐州牧。刘备和陈登两人在徐州共事的时候惺惺相惜引为知己,刘备是一个宽厚仁德善用贤才的君主,陈登是一个很有才华和远见的文臣谋士,刘备曾经就评价陈登是一个很难见的奇才,陈登则认为刘备是一个贤明之主。他们二人本来能够共同成就大业,但是中间

  • 刘备临死前提拔一人,不但为关羽报仇,还为诸葛亮出了一口恶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的性格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无法比拟的文学价值,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三国中,最懂权衡之术的便是东吴的孙权。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孙权与其他人相比在这方面有很突出成果。曹操更称得上一个有远见的人,因为曹操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刘备是一个仁慈善良的人,在战火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