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周武王是怎么处理商朝遗民的?接纳他们了吗?

历史上周武王是怎么处理商朝遗民的?接纳他们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66 更新时间:2024/2/26 12:37:21

牧野之战后,商纣王兵败如山倒,那么历史上周武王是怎么处理商朝遗民的?接纳他们了吗?经过一番商量,周武王决定以殷治殷,将商朝遗民迁徙到了河南安阳,同时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负责管理这里。

一、保住前朝遗民,那是规矩。

没办法,自古以来都是这么干的。晋朝以前,就不存在斩草除根的事情。我们很熟悉的秦始皇,他在灭亡六国以后,也没有说把六国宗室都除掉,反倒是安置在各个地方。

其实这就是那个时期的规矩,他们觉得对前朝遗民妥善安置,不仅可以赢得好名声,而且可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一条后路。

谁能保证自己的社稷能万代永流传呢?你今天对人家赶尽杀绝,将来就不怕别人对你也这么做?因此上古时期的人,是很讲究的。

比如说夏朝建立的时候,舜的后代,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尧帝的后人被分封在唐地,因此又被称为唐尧。舜帝的后人,被分封在虞地,因此又被称为虞舜。

哪怕是成汤击败夏以后,也没有杀掉夏桀,而是将其流放到了南巢,夏朝的部分族人,也就跟着到了南巢。还有一部分族人则定居在了山西。

由此可见,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前,历代对前朝的宗室遗民,都没有赶尽杀绝。周朝又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朝代,周武王又怎么会对商朝遗民下手呢?

二、遗民不好管,还得他们自己人才行。

说实话,要想保住面子,遵守规矩,就必须要留下这帮商朝遗民。可问题是,商朝这帮遗民可都是带着国仇家恨的人,你觉得周朝能管得好吗?

别的不说,这帮遗民多数都是商朝的上等贵族,他们享受着商朝统治下,带来的既得利益。如今这些利益被剥夺了,你觉得他们不会报复吗?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此外,大量遗民的家中男丁,为了保卫商朝,和周朝军队发生战争,最终死在了战场上。这些人对周朝是不是也充满了怨恨呢?

如果把这些商朝遗民散落地安置在周朝都城或者各地,极有可能成为各种不安定因素,周武王必须要考虑这一点。

既然派谁去管都不合理,倒不如让商朝人自己管理自己。给他们划出一块地盘,也就是殷商故地安阳,让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自然就不会出去闹事了。其中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三、周武王就不担心这帮人拧成一根绳?

担心啊,周武王对这帮人还是非常戒备的。虽说是殷人治殷,但周武王还是对殷商遗民做了妥善的监督安排。

首先,周武王在朝歌的东边设立管国,将自己的弟弟管叔鲜封为管王,负责镇守此地。

其次,周武王在朝歌的西边设立蔡国,将另一个弟弟蔡叔度封为蔡王,负责监视朝歌。

再者,周武王在朝歌的北边又设立了霍国,将弟弟霍叔处封为霍王,监视商朝遗民。

他们3位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的儿子,有他们在殷商故地镇守,周武王别提多放心了,压根就不用担心武庚会发动叛乱。他们也被称之为三监。

不过这种安排结果还是出了麻烦,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年纪太小,因此由周公旦负责辅政。

这下周朝内部炸开锅了,尤其是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等兄弟,死活不支持周公旦作为辅政大臣,因此他们挟持了武庚,发动了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整件事当中,武庚都非常无奈,可以说他是被三监挟持着发动反叛的,压根就没有自主权。三监的小心思很明白,如果事情成了,那就杀掉武庚,表明他们为平定叛乱做出了贡献,如果不成,那就把所有罪责都推给武庚,让他做替罪羊。如果战事一直拖延的话,也能让周公旦意识到,他们三监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在朝中给他们留个重要的位置。

没想到周公旦不吃这一套啊,连消带打,一顿操作,把三监之乱彻底平定了。武庚作为替罪羊自然被处死了,同时被处死的还有管叔鲜。而蔡叔度只是被流放,霍叔处只是被贬为庶民,3年内不得录用。

四、殷商遗民后来怎样了?

很明显,周武王设立的三监监督殷商故地的计划,宣告破产了。谁能想到他们4个能聚在一起对抗周朝呢?

此后项羽在灭掉秦国以后,其实也在秦国故地设立了三个诸侯王,负责镇守秦国故地,顺便监视刘邦。道理是一样的,结果也都以失败而告终。

武庚被杀以后,殷商遗民中,但凡追随武庚一起发动叛乱的人,基本都被抓了起来,美其名曰是接受管教去,实际上则是成了囚徒。

至于殷商剩下的遗民,则主要被分成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分给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微子启还有一个名字叫宋微子,因为他是宋国的开国之君。当年武王伐纣的时候,微子启没有参与反抗,而是主动投靠了周武王,这才得到了分封。

第二个部分,则被分给了周成王的叔叔康叔封,康叔封在殷商故墟建立了卫国。卫国也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出了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商鞅,他原来被称为卫鞅。

这么一来,殷商遗民就被周公旦以另外一种方式给摁住了。简单来说,就是把出头鸟都给打掉了,剩下的乖乖仔,被分成了两半。一半依旧秉持以殷治殷的方针,另一半则彻底成了周王室的臣民。

标签: 处理历史接纳

更多文章

  • 古代的虎符为何能调动军队?为什么没人仿制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虎符,古代,调动

    在古代有个仅次于玉玺的物件,那就是可以调动兵马的兵符,哪怕是做出以下犯上的举动只要有兵符在手也无惧。首先说一下兵符,又叫虎符。是中国现代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传说是西周姜子牙所创造,由地方政府发给掌兵大将,其反面刻有铭文,分爲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中央长官,调兵时需求两半合对铭文才干

  • 霍光家族势力那么大,为何会被抄家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家族,势力,抄家

    忠君报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郑德辉《伊尹耕莘》第二折中说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明·无名氏的《杨家将演义》第八卷中也曾说道:“忠君报国之丈夫,马革裹尸,肝胆涂地所不辞也... ...”按照世俗的喜好,忠心耿耿的为官者总是会得到人们的爱戴,在长久的

  • 古代皇帝启蒙老师教完之后 她们的下场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启蒙,皇帝,古代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的生理启蒙老师,在教完皇帝后,她们的下场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提到历史上的帝王师,大家可能会想到伊尹、姜子牙、汤若望、张廷玉等。不过这些人,教给皇帝的都是文韬武略、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修身齐家的知识。大家知不知道,其实皇帝们在生理方面也有启

  • 田氏代齐后为什么没有更改国号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更改,国号

    熟悉春秋历史的人,一定知道齐国,也更会知道齐国是姜子牙建立的。不过在姜子牙死后614年,齐国被篡位了。奇怪的是,篡位的没有改国名,还叫做齐国,这是为什么呢?周武王讨伐商纣成功后,建立了周朝。为了便于管理,周武王决定把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作出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国,充当周

  • 吕不韦罢相后,为什么因为嬴政的一封信而饮鸠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自尽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末期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他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后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尝试梳理

  • 秦国和赵国不是同一个祖先吗 两国为何打得你死我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祖先,你死我活,不是

    对秦国和赵国800年前是一个祖先吗?为什么两国打得你死我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把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和赵国国君的祖先追溯到商纣王时期,他们都是商纣王重臣飞廉的后代,所以,秦赵本来就是一家人。秦赵两国国君在商朝时虽然是一家人,但到了战国时期已经世殊事异,争斗很正常。

  • 朝歌真的是商朝末期的都城吗?真相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末期,都城,真相

    河南省淇县古称沫邑,商代末期改称朝歌,商代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帝王都把朝歌作为首都,一共经历了82年(另一种说法是61年)。到了西周时期,朝歌又成为了卫国的都城,存在了403年。朝歌,见证了两朝五百多年的兴衰,历史意义不亚于后来的任何一个古都。然而,朝歌是否真的是商朝末期的都城,史学界存在一定

  • 战国七雄统一天下的国家只有三个 其他国家就没有实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统一,七雄

    对为何说战国七雄中,有能力一统天下的只有三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在武王伐纣后,建立了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共享国791年;当时还是分封制,所以周武王立国之后,也是分封诸侯,比如姜子牙就被封到了齐地,成为诸多诸侯之首。当然,也没有所谓的八百诸侯之多,据

  • 霍光能废立皇帝为何不篡位 西汉可不是东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篡位,皇帝,东汉

    还不知道:霍光和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霍光可以废立皇帝,为何不篡位?说道权臣,一直移不开这两个人,一个是商朝时期的伊尹,另外一个就是西汉时期的霍光。霍光因为他哥哥霍去病的关系而进入汉武帝的视线,同时也因为他精明能干,深得汉武帝重用。最后,霍光成为了汉武帝的托

  • 齐国作为姜子牙的后代 田氏代齐后他们都被杀光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齐国,后代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田氏代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田氏代齐”之后姜子牙的后代哪去了,都被田氏杀光了吗?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册封田和为诸侯,历时287年、历经十代人的“田氏代齐”之旅终于抵达了终点。田和从此成为与姜子牙齐名的齐太公。在此600多年前,姜子牙辅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