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光家族势力那么大,为何会被抄家呢?

霍光家族势力那么大,为何会被抄家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247 更新时间:2024/1/15 23:00:39

忠君报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郑德辉《伊尹耕莘》第二折中说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明·无名氏的《杨家将演义》第八卷中也曾说道:“忠君报国之丈夫,马革裹尸,肝胆涂地所不辞也... ...”

按照世俗的喜好,忠心耿耿的为官者总是会得到人们的爱戴,在长久的忠义思想的浸淫下,“忠”和“奸”泾渭分明,没有一丝混淆。对于那些不忠不义的篡位者,人们嗤之以鼻,厌恶至极。对于那些忠义的英雄们的故事,更是乐于传颂后世,使其千古流芳。

其实,在真正的古代官场里,忠和奸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但凡是被怀疑衷心的,肯定是一些治世之能臣,而一个平庸的官员,想不衷心都难。

在古代,朝堂上百官在列,各有各的本事。而在历史上,因为功高震主而被怀疑的能人大有人在,即使没有谋反之心,到时候,大大的帽子扣在头上,说是反贼那就是了。

其实,真正的聪明人心里总是七窍玲珑,把什么都预算在列,什么都心知肚明。这样的人如果想要活命,是不可能一心一意为君王的。最是无情帝王家,想要在虎狼环绕的朝堂上安身立命,首先要活络圆滑。

所以,官场上最不缺的就是那些左右逢源的人,最缺的是那些对君王言听计从的庸人。

所谓豪杰,在治世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他们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也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一说了。乱世之中,国不成国,君不成君,在活命和保一个不那么信任自己的帝王上,聪明人都不会坚持选择忠义的,否则,那就是傻子。

在繁盛的西汉王朝,就曾经出现了这么一位能臣,他就是霍光刘彻风光一生,临了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立子杀母。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让霍光抓住了机会,成功的把持了朝政。但是,霍光并没有打算取而代之,而是尽心尽力的辅佐新主,成了恪尽职守的好大臣。

此外,霍光的儿子霍禹以及霍光哥哥的孙子霍云都是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掌握胡、越兵权;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是长乐、未央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霍光兄弟的女婿及外孙都有资格参加朝会,担当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的官职。

可是,刘氏的子孙不争气,不久之后这个新主就病死了。按理说,这时候正好可以篡位了,但是,霍光压根没往这方面想,而是辛辛苦苦从民间寻回了因为巫蛊之乱而流落在外的刘病已。刘病已后来也确实是大汉王朝的一位不可多得的贤明君主,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由此来看,霍光倒是个称职的辅佐大臣。

但是,其他人并不这样认为,百官们对于霍光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史书中曾经说:“霍光功高震主,不把皇室看在眼里,皇帝健在却把持朝政等等。”据说,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之后,每次看到霍光这位功臣,都没有直视他的胆子。

就是这样霸气侧漏的霍光,直到死都没有造反的动静。可最终,霍氏一族到底没能逃过因为造反被抄家的命运。说起这个,就不得不说说霍光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夫人。可能是霍光在朝中的威望给了霍夫人自信,她打心里不把皇族当回事儿。

于是,皇帝刚刚继位,到了娶媳妇的时候,她非要做主,让皇帝娶了她家的女儿。

推荐阅读:李世民为什么要纳李元吉的妻子为妃呢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新帝刚刚从民间回来,原本是已经娶了媳妇,许氏。二人共同患难,夫妻之情很是深厚,一听说霍夫人这个要求,皇帝提出了自己的抗议,坚决不愿意娶霍家的女儿,而是要迎回自己民间的结发妻子。

爱情,让新皇帝无所畏惧,包括霍光。

但是,霍光没有动作,霍夫人动手了。皇帝的民间老婆被请回了宫里,不久之后还有了身孕。霍夫人趁着这个机会整日嘘寒问暖,还送了一些补身子的药。许氏和新皇帝都是在民间生活过的人,哪里知道宫里的险恶,于是,也不疑有他,给了药就都放心的喝。

时间久了,许氏的身子越来越虚弱,不久竟死了。皇帝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可是,为时已晚了。霍光原本因为这件事狠狠打了霍夫人,此后心里已经胆战心惊,生怕皇帝哪天找他麻烦,可皇帝不仅没有为难他,还对他们越来越好。

可以说,汉宣帝刘病已的这一系列行为对于消除霍光对他的猜忌和提防,更是缓和朝廷内部潜伏的政治危机,也为他的统治创造良好的政治气氛起到了极其明显的积极作用,最终,直接的结果就是免于变成“昌邑王第二”。

后来,霍光去世,霍家人长久积累的野心没压住,造反了。皇帝新仇旧恨一起算,直接将霍家满门杀光。或许是霍光的结局给了后人警示,以后,但凡功高到可以震主地步的大臣们,行事都十分小心,一旦看到势头不对,立马二话不说就先下手为强。

有的人,甚至为了以防万一,提前就开始准备造反的事,找准时机就篡位。仔细一想,如果霍光造反,或许霍家也不至于绝后了。

标签: 家族势力抄家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启蒙老师教完之后 她们的下场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启蒙,皇帝,古代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的生理启蒙老师,在教完皇帝后,她们的下场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提到历史上的帝王师,大家可能会想到伊尹、姜子牙、汤若望、张廷玉等。不过这些人,教给皇帝的都是文韬武略、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修身齐家的知识。大家知不知道,其实皇帝们在生理方面也有启

  • 田氏代齐后为什么没有更改国号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更改,国号

    熟悉春秋历史的人,一定知道齐国,也更会知道齐国是姜子牙建立的。不过在姜子牙死后614年,齐国被篡位了。奇怪的是,篡位的没有改国名,还叫做齐国,这是为什么呢?周武王讨伐商纣成功后,建立了周朝。为了便于管理,周武王决定把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作出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国,充当周

  • 吕不韦罢相后,为什么因为嬴政的一封信而饮鸠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自尽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末期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他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后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尝试梳理

  • 秦国和赵国不是同一个祖先吗 两国为何打得你死我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祖先,你死我活,不是

    对秦国和赵国800年前是一个祖先吗?为什么两国打得你死我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把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和赵国国君的祖先追溯到商纣王时期,他们都是商纣王重臣飞廉的后代,所以,秦赵本来就是一家人。秦赵两国国君在商朝时虽然是一家人,但到了战国时期已经世殊事异,争斗很正常。

  • 朝歌真的是商朝末期的都城吗?真相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末期,都城,真相

    河南省淇县古称沫邑,商代末期改称朝歌,商代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帝王都把朝歌作为首都,一共经历了82年(另一种说法是61年)。到了西周时期,朝歌又成为了卫国的都城,存在了403年。朝歌,见证了两朝五百多年的兴衰,历史意义不亚于后来的任何一个古都。然而,朝歌是否真的是商朝末期的都城,史学界存在一定

  • 战国七雄统一天下的国家只有三个 其他国家就没有实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统一,七雄

    对为何说战国七雄中,有能力一统天下的只有三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在武王伐纣后,建立了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共享国791年;当时还是分封制,所以周武王立国之后,也是分封诸侯,比如姜子牙就被封到了齐地,成为诸多诸侯之首。当然,也没有所谓的八百诸侯之多,据

  • 霍光能废立皇帝为何不篡位 西汉可不是东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篡位,皇帝,东汉

    还不知道:霍光和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霍光可以废立皇帝,为何不篡位?说道权臣,一直移不开这两个人,一个是商朝时期的伊尹,另外一个就是西汉时期的霍光。霍光因为他哥哥霍去病的关系而进入汉武帝的视线,同时也因为他精明能干,深得汉武帝重用。最后,霍光成为了汉武帝的托

  • 齐国作为姜子牙的后代 田氏代齐后他们都被杀光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齐国,后代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田氏代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田氏代齐”之后姜子牙的后代哪去了,都被田氏杀光了吗?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册封田和为诸侯,历时287年、历经十代人的“田氏代齐”之旅终于抵达了终点。田和从此成为与姜子牙齐名的齐太公。在此600多年前,姜子牙辅佐周

  • 汉武帝在位55年却用44年攻打匈奴 汉武帝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攻打,匈奴,汉武帝

    对汉武帝打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在位55年,却花44年攻打匈奴,有什么意义?“谥号”是了死后,后来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评价,商纣王名帝辛,在位期间残忍暴虐,人们就用“纣”取作他的谥号,汉朝汉武帝的谥号是“武”,从这个字就能看出他在位期间尚武,经常对外征讨

  • 历史上的纣王是怎样的人?并不是平庸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平庸

    商纣王上台后,到处搜刮美女以充实后宫,这群美女中最出名的就是妲己。为了与美女共度人生,商纣王大兴土木,修建各类娱乐场、度假村。在商纣王主导下,商王国兴建起当时全亚洲的最高建筑——超豪华的宫廷娱乐场鹿台。据说,鹿台方圆三里,高达千尺。按西周《建筑法》,这已经是相当于一座小城池。他不断地加重民众赋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