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年幼继位,为掌大权用一场辩论计诛表叔、除舅舅,高明至极

汉武帝年幼继位,为掌大权用一场辩论计诛表叔、除舅舅,高明至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95 更新时间:2024/1/24 9:26:17

公元前141年,十六岁的汉武帝登基。对于这位皇帝,后人评价道 “功莫大于秦皇汉武”,能与秦始皇并肩,汉武帝自然有其卓然之处。在位五十四年期间,他开察举制,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攘夷拓土,可以说比肩秦皇的评价实至名归。 但是,就在他登基初期,事实上年幼的他亦是难以摆脱外戚的困扰。这一局面也直至太皇太后窦氏去世,他凭借超常的政治智慧以一场“辩论”将表叔窦婴铲除,并令舅舅田蚡惊惧而死才算稍有改变,让他真正拥有了自主权。 汉武帝朝的外戚 汉武帝刘彻生于汉景帝前元元年,生母乃是王娡。王娡深受景帝喜爱,而凭借着景帝的喜爱以及她对栗姬的构陷,前元七年她被册立为皇后,刘彻也得以“子凭母贵”被立为太子。 藉由此,王皇后的兄长也被封为盖侯。

而在后元三年,景帝龙御归天,太子刘彻登基称帝。王皇后也被尊为皇太后,王太后的两位弟弟田蚡、田胜也都被敕封为侯爵,是为武安侯、周阳侯。而王氏外戚也成为了汉武帝朝初期的两股重要势力之一。 至于另一股外戚势力,则就是窦氏。窦太后出身于低微的农家,但凭借汉文帝刘恒的喜爱她被封为皇后,在汉武帝登基时更是被尊为太皇太后。 作为景帝、梁王之母,汉武帝之祖母,窦太皇太后的地位毋庸置疑。而她的家族亦是因此而圣眷日隆,其侄子窦婴被封魏其侯,窦完被封章武恭侯。

这两大外戚之中,窦氏一族依靠军功的累积,把持军权、窦太皇太后的主内,无疑是有着相对主导的地位的。反观王氏一族外戚的上位,则是凭借着王太后的敕封、汉武帝的登基而登上政治舞台的新贵。 也正是在这样两大外戚角力之中,汉武帝的皇帝生涯揭开。 太尉、丞相的任命 在汉武帝登基之初,对于这两大外戚无疑是难以撼动的。他能够做的也只能是居中协同,以期他们能够互相钳制。 汉武帝登基的次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汉武帝便着手丞相、太尉的人事任命。作为王氏、窦氏的代表人物,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无疑是最佳人选。

但是太尉、丞相之职虽然一样尊贵,可毕竟是有着实权之别的。相较之下,彼时的王氏一族刚刚发迹,最终田蚡在籍福的建议之下果断的退而求其次,通过王太后暗示汉武帝,田蚡成为太尉,窦婴则获任丞相。 凭借这一任命,王氏一族在看似势弱的同时,却事实上获得了与窦氏一族角力的资本。而这幕后的真正推手,无疑就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谁也不会容忍权利旁落,更何况是这位比肩秦皇的君主。 机会到来,一场辩论会一石二鸟 而就在这期间,汉武帝事实上在等待一个时机。至于王氏、窦氏两大外戚之间,则因为双方势力上的争斗而矛盾日渐激化。 终于,机会到来。 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去世。窦氏一族靠山的倒下,也为汉武帝扫清窦氏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助益。至于王氏外戚,自然也不甘于放弃这样一个千载难逢踩到对手的机会。 而他们的突破口就在于窦婴的失势以及性格上。 窦婴在失去宠幸之后,与灌夫交好。二人之间情投意合,引为知己。但是与田蚡的“智慧”相比,彼时的窦婴却像是猪油蒙心一般无二。

元光四年,田蚡迎娶燕王之女的宴会上,武人心思的灌夫借着酒力与众人发生争执,显然这样一项“大不敬”的行为也成为了田蚡搬到窦婴的口实。 眼见灌夫被问罪,窦婴出场。对于这场营救,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魏其侯列传》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在《魏其侯列传》中记载,在听闻灌夫获罪之后,窦婴愤怒不已,选择了挺身而出要营救灌夫。 即便是他的夫人从旁劝诫,窦婴都并未放弃营救,反倒还说出了: “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且终不令灌仲孺独死,婴独生。”这等意气用事之语。而就在他意气用事地选择上书汉武帝之后,汉武帝的态度却十分暧昧。

上然之,赐魏其食,曰:“东朝廷辩之。” 可以看出汉武帝在此对窦婴并没有什么“苛责”的意思,甚至还认同了窦婴的看法,并赏赐窦婴一同进餐。可问题恰也出在这句“东朝廷辩之”之上,而在王氏、窦氏两大集团矛盾重重之下,这场辩论会的召开可以说无异于一场“审判会”。 接下来的辩论上,窦婴竭力地维护灌夫,言辞上也是直指武安侯诬陷、构陷;而至于武安侯田蚡则以灌夫平素骄横放纵、大不敬之罪回怼。无奈之下,魏其侯窦婴落人窠臼之中,他直接攻击田蚡的短处。而田蚡则攻击窦婴、灌夫 “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 面对这样激烈争辩的两方,汉武帝的态度则由原本赞同窦婴的说法改为 “两人孰是?”对于汉武帝的“疑问”,这朝堂之上的官员则莫不是人精一般处之。

御史大夫韩安国:魏其侯对,武安侯也对,希望皇上圣裁;主爵都尉汲黯则认为魏其侯对(不得不说的是,这里面有他与田蚡不睦的原因);至于内史郑,他虽然认为魏其侯对,但却并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来回复汉武帝;其他大臣,亦是出于明哲保身的目的皆不敢应对。 汉武帝勃然大怒,这样一场辩论看似毫无结果便作罢了。可是接下来,汉武帝却将此事详细的告诉了母亲王太后,眼见自己的兄弟武安侯受辱,王太后自然不会罢休。这件事也就成为了王太后督促之下的一桩公案。 最终汉武帝“被迫”下旨彻查灌夫罪行,调查的结果却是发现窦婴的诸多言论有不实之处,犯下了欺君之罪也被关押下狱。 眼见救援灌夫无果,自己却折了进去。窦婴只得将汉景帝时的诏书呈出,以期能够脱罪。可是在这份诏书的真假上《史记》、《资治通鉴》等典籍的记载却颇耐人寻味。

“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 没错,一份汉景帝的托孤之诏却在尚书保管的档案中,并无记录。也正是藉由此窦婴被按上了“伪造诏书”的罪名,按律当判处斩首示众。 不过,这样一份事关性命生死的诏书,我们却有理由相信窦婴作为一个浸淫朝政几十载的权臣,不会不知道这“伪造诏书”的罪名;而且即便是因灌夫牵连下狱,他也并无理由去“伪造诏书”。 而对于这一点,后世诸多史学家也表示了怀疑态度。尤其是在其后,汉武帝对窦婴的态度可以说极有代表性。在处死灌夫一族后,魏其侯窦婴忧愤之下身染中风之病,可汉武帝此时表现出来的是没有处决他的意思;这样之下窦婴也开始医治疾病,然而就在灌夫被诛两个月后窦婴却被斩首示众。 这里汉武帝的举动,无疑表明了以窦婴为代表的窦氏外戚,早已成为了他的目标。而处决窦婴,也不过是“按律行事”而已,至于王氏外戚则充当了他的手套。

藉由此,横行数载的窦氏外戚再也难以威胁到汉武帝的皇权;至于自己的舅舅田蚡,当然也不会例外。 《史记·魏其侯列传》中记载,转年的春天武安侯田蚡便身染怪病,在巫师诊断之后乃是“魏其侯、灌夫鬼魂作祟”。 不久之后,田蚡便一命呜呼。至于田蚡为何身染怪病以致一命呜呼,自然不会是鬼魂作祟,史书上也并未详记,因此我们无法判断是否为汉武帝所为。 但是,有意思的一点是田蚡之子田恬在承袭爵位不久,便因为穿短衣入宫“大不敬”之罪,而被废黜爵位。

历史在这一刻,惊奇的一致。而汉武帝本人通过这样一场看似公平、公开的辩论会,诛杀了表叔,除掉了舅舅。原本左右朝局的两大外戚家族,也在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的筹谋之中被一一击破。 小结 在评价外戚之时,太史公司马迁将窦婴、田蚡的结局归咎于二人的不知进退、不懂时势,但事实上太史公没有直言的是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的附生物,外戚就如跗骨之蛆一般会一直伴随封建制度左右。 而在这个故事之中,作为最终的胜利者汉武帝则为我们彰显了他智慧的一面。帝王心术的得心应手运用之下,这样的帝王又怎么会不成就一代伟业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负荆请罪将相言和,故事未曾结束,蔺相如和廉颇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用在廉颇身上可以说是非常恰当了。说到廉颇,大家应该都能联想到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毕竟作为小学课本上的文章,多少人也曾被二人所感动。可是大家都知道负荆请罪,也知道故事的发展,但有多少人知道蔺相如还有廉颇最后的结局呢?故事典故相传在战国时期,廉颇是著名的赵国猛将,战功赫赫很早就被

  • 汉成帝一个推汉朝下悬崖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成帝刘骜下一个皇帝,汉朝皇帝顺序表完整版,刘备算不算汉朝皇帝

    汉成帝继承皇位也有一定的坎坷之路,经历跟他爹差不多。汉元帝刘奭还只是太子的时候汉宣帝是准备将他废了,因为刘奭过于仁柔的缘故,元帝刘奭没被废的是因为他母亲许平君,许平君是汉宣帝刘询最爱的女人,看在自己最爱女人份上还是没忍心废了元帝刘奭。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汉元帝刘奭的儿子刘骜深受汉宣帝喜爱,当年也因

  • 韩复榘抗战时为什么要放弃山东,导致被处决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眷恋故土是真,眷恋权力更真,离开了东北的张学良领着东北军到处流浪,无以为家,看到他的窘状,后来的阎锡山、宋哲元、韩复榘们才引以为鉴,下定了抵抗决心,组织了顽强抵抗。淞沪会战打响后,正是看到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几十万几十万的往战场上填,地方军阀们才摒弃前嫌,川军、桂军、晋军、东北军、才源源不断的走向战场

  • 汉初三杰,张良凭什么高列其中?刘邦称帝,张良至少8大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有人说,韩信战必胜攻必取,萧何是刘邦后勤大总管,功劳苦

  • 证明你是三国迷的时候到了,看生平猜人物,你能猜中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湖北襄阳三国文化引游人,三国中的贺齐生平,三条信息猜三国人物

    所以在这里就给大家做一次游戏测验,我就在这里写出来十位名人的事迹,如果大家能够猜出来七个名字以上,那么我就承认你三国通的身份,而如果你全部猜对,你就非常棒了。但如果你要是没猜对呢,我希望你能够再回去好好的看一看小说哦。第一位,这个人腰大十围,长八尺有余,勇力绝人,容貌雄毅,曾经单手拉着牛尾巴奔跑了数

  • 一些老照片:面色苍白的宫女,李鸿章的侍妾,乡绅的女眷有颜有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鸿章个人简介,李鸿章出殡视频全过程,李鸿章临终绝命诗的全文解释

    “神州在哪里?北固楼景色尽收眼底。千古兴衰又有几件?时间缓缓流逝。长江滔滔!”过去的岁月早已逝去,如今仅存的黑白相片也不过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法国艺术家达盖尔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理解历史。世态炎凉,市井生活,在帝国崩溃的前夕,让人觉得无比的耻辱和沉重。人活了一百多年,不管是普通人,还是权势滔天的人物

  • 太平天国的猛将原来长这样!左臂残废,右手缺指,但眼神是真的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而我们中国作为古代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期间发生的政权战争自然更不在少数,甚至连存在于神话中的首个文明时代 炎黄帝时,都是以政权斗争为最初起点的。再从奴隶制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变革更是从未停止,流血亦是同样,但我们却不能以此去批判这种现象的残酷,不能去臆想人类思想深处的不安定性。因为正是混乱和秩序不停

  • 康熙为节俭每顿只吃2个窝窝头,连吃7天后,御膳房称实在没钱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毕竟史记的书写,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曾经就有皇宫趣事传出,康熙勤俭节约,每顿只吃两个窝窝头,竟然还能吃穷御膳房。一、勤俭节约的皇帝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以节俭为美德,推崇节约。在《悯农》一诗当中,就曾经这样描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了古人对于农民辛勤劳作的食物感到珍惜,表示农民以换来的农

  • 刘备为何知人得人却三分天下?被情感冲昏了头脑,失去理性决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事让刘备内心感情受到影响呢?在刘备听说自己兄弟关羽父子被害的消息后,突然就哭晕在地上。醒来的时候跟众人说,自己和关、张结为兄弟,发誓同生死。如今关兄已经死去,我又怎能独留自己享受富贵呢?如今,我跟吴誓不两立。孔明劝他保重身体,并且安慰他说如今本就生死各有命,关公平日里骄傲,这才

  • 康熙王朝:康熙征兵,每人发一两军饷,大将对士兵说:皇上为你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王朝立军令状,大清军饷一两真品图,清朝当兵的军饷是多少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最器重的汉臣就是周培公。周培公帮助康熙打败察哈尔王的叛军,平定吴三桂叛乱,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最后惨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周培公死后,康熙为他守灵一夜。曾经看到一段非常流行的话,大意是,诸葛亮从来不问刘备,为什么我们的箭那么少;关羽从来不问刘备,为什么我们的士兵那么少;张飞从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