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末年,崇祯为何宁愿自缢,也不选择南迁呢?当真是诸臣误朕吗

明朝末年,崇祯为何宁愿自缢,也不选择南迁呢?当真是诸臣误朕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16 更新时间:2024/1/16 18:45:42

他早已做好了准备,在叛军攻入京城的那一刻,他要随着这个庞大的王朝一起走向最后的终点。他杀掉了自己的孩子,并让自己的妻妾自缢身亡,落魄的崇祯皇帝在此刻已经完全失去了人性,死亡或许是他最好的归宿。

北京城终究还是被攻破了,崇祯想要再次召集百官,可空荡荡的大殿中却空无一人,崇祯失望了,他最终选择了景山上的那棵歪脖树自缢,那里也成为了他最后的归宿。崇祯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4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崇祯临死之前,写下了带血遗言:

“朕自登极十七年,上邀天罪,致东(虏)陷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先皇帝于地下,将发掩面,任贼分裂朕尸,可将朝廷官尽皆杀死,无坏我陵寝,无伤我百姓一人也。。

虽然历史上对崇祯留下的遗言有很多版本,但其中心意思都一样,那就是“诸臣误朕”,一个皇帝和大臣能有如此深的隔阂,属实也罕见。

李自成包围京城时,崇祯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南迁,但为何还要死守北京呢?难道他当真觉得自己可以守得住吗?

其实这个问题崇祯早就想到了,但是最后没有南迁的原因,还是在归于崇祯皇帝的性格问题与君臣沟通方面。

从李自成挥军东进的那一刻,到最后崇祯自缢,这期间有着长达五个月的时间来考虑要不要南迁,而最终没有南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平寇志》曾记载了有关南迁之事:

帝召左中允李明睿陛见...明睿...言:...却顾惟有南迁,可缓目前之急,徐图征剿之功。帝曰:“此事重大,未可易言”...帝四顾无人。

当时有一个叫李明睿的人提出了南迁的计划,崇祯当时心中也赞同南迁,但是这件事很快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而反对的理由便是君死社稷这一条,崇祯见没有办法说服众人,便放弃了南迁,这也是第一次南迁计划的失败。

其实这也说的过去,作为明朝的臣子,劝说自己的皇上守住北京城,也没有错,只有皇帝镇守京城才可以稳定军队的军心。

但是作为国家的决断者,却没有一点果断的样子,反而一直犹豫不决,被周围的大臣所左右,四处掣肘,浪费了南迁的时机。

这一点也是崇祯没有南迁的原因之一,那就是过于相信明朝的军事实力,当时在围绕在京城周围的军队有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密云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等。

尤其是当时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他的实力远远超于当时的李自成,所以就算局势恶化,崇祯也有着吴三桂这一张底牌,不用担心京城被攻破。

但是为何最后会失败呢?首先山东总兵刘泽清谎称坠马负伤来不了,密云总兵唐通虽然把军队带到了,但还没开打就全军投降了,那就只剩了吴三桂了,崇祯此刻便想把他调回来,于是找当时的内阁首辅与次辅商量,但所有人都知道崇祯做事不爱担责任,如果现在提议把吴三桂调回来,是可以打败李自成,但是万一丢失了山海关,那最后皇帝肯定会把这个黑锅算到他们头上,这样一来,还不如不表态呢,于是南迁这事就一直拖着,耽误了吴三桂回防的时间。

君臣之间到了这种时候依然想着相互推卸责任,那句诸臣误朕的遗言现在想想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很多次的机会就在皇帝与大臣的墨迹中白白失去。

历史上弃城逃跑的皇帝有很多,偏偏到了崇祯这里却行不通了,主要就是他太要面子,他想将自己的形象塑造成一种“君王死社稷”的样子,就算兵临城下,也要和京城共存亡。

主要还是他不想成为丢失北京的罪魁祸首,不想为后世留下千古骂名,不想落下丢失国土的罪名,心里只想着当一位传颂后世的明君,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既留下了名声,又可以南迁的办法呢?答案是有,那就是南迁这个想法由臣子们来提出,他假意推辞一番,最后迫不得已,只能做个顺水人情同意南迁。

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面子,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南迁,但崇祯的心思早已被大臣们知道,谁也不想背这个黑锅,万一哪天崇祯要清算南迁的罪责,到时候就是大祸临头。

所以,崇祯手下的大臣们都没有人站出来支持南迁,而崇祯自己又碍于面子不站出来表态,南迁的计划便在这种拉锯战中渐渐搁浅。

大臣们一心只考虑自身安危,谁叫他们的皇帝不爱承担责任呢,还总爱事后清算,不讲情分。而崇祯却是优柔寡断,死爱面子,等到崇祯想要南迁的时候,为时已晚。明朝的“传承”

这一点其实也不算主要因素,明朝从建立之初到崇祯时期,北京就多次被人围攻过,从明英宗时期的北京保卫战,到崇祯时期的皇太极突袭京城,每一次危机最后都被巧妙的化解了,所以,崇祯相信,这一次危机也可以安然度过,但是好运不会每一次都落到他头上。最后的大明

公元1644年4月22日,此时的北京城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大明王朝也像是一位油尽灯枯的老人,正在走向最后的终点,4月25日,城破,绝望的崇祯皇帝杀掉了自己的孩子和皇后,独自来到了大殿之中,却发现没有一位臣子愿意陪他一起走完这最后的一段路,只有他的贴身太监来搀扶着崇祯,最后在煤山自缢而亡。

结局是悲壮的,虽然崇祯算不上是一位明君,但他做到了天子守国门的誓言,或许他的性格就不适合当领导。

如果当初崇祯选择了南迁,大明的历史将会继续延长几百年。

参考资料:《明朝那些事儿》、《明史》等。

更多文章

  • 甄嬛传记:乾隆即位后,苏培盛为何突然失踪?我投靠了甄嬛,但我没有保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甄嬛传记大结局,雍正的辫子掉了,登上王位的是雍正最痛恨的儿子四阿哥。真是出乎意料,还有一个让大家不解的人就是苏培盛。为什么一向深受雍正青睐的他,在乾隆登基后就销声匿迹了呢?苏培盛是有雍正在身边的红人如果说能跟雍正说话的人是苏培盛,雍正是非常多疑的,他从来不会100%信任一个人,在他偏袒甄嬛的时候,他

  • 赵匡胤真的可以和唐太宗相媲美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虽然在他在世的时间里曾多次发动战争,力求统一天下,但直至宋朝灭亡大宋也没有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可以有人却拿赵匡胤与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认为赵匡胤的功劳完全可以比肩李世民,真的是这样吗?伟人曾在《沁园春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由此可见

  • 经济实力冠绝历代的大宋,为何也会国库空虚,留下积贫积弱之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九十多年,北宋第六位皇帝赵项开始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虽然这个老大帝国的周围是一群恶邻,但总体来说,帝国的人文荟萃,文明昌盛,经济富足。国势上看,它也许没有汉、唐的疆域辽阔,军威强盛,但这如似锦繁花般的文明盛况,却已经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了。诚如今人所知

  • 玉妃,唯一跟随乾隆一生的妃子,她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的十大宠妃排名,跟随乾隆下江南的女人,乾隆一生四十个妃子

    玉妃在与乾隆结婚第六年生下长子永琪。这个孩子很聪明。他自幼酷爱读书,文武双全。乾隆对永琪寄予厚望。母贵于子,因为生了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儿子,玉妃自然是升到了位。在生下永琪之前,她只是一个贵族。永琪24岁时,因救家有功,被乾隆封为硕荣亲王。可惜天妒英才,两年后永琪被查出身患怪病,没过多久就离世了。永琪的

  • 对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几点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对这次大变法的经济内容,黄仁字评论道:“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变法的不合时宜与失利是不言而喻的。第二,熙宁变法是宋神宗赵

  • 为女人出家?迷恋历史的顺治,其实只是想逃避孝庄的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顺治出家孝庄反应,多尔衮为何搞不定孝庄和顺治,孝庄骂顺治完整版

    最大的原因首先是顺治非常热爱佛教,其次顺治对董鄂妃的死悲痛欲绝,所以选择了出家。顺治是清军占领天下后的第一个皇帝。太宗皇太极死后,他被提升为皇位。要知道那时候顺治只有六岁。他又如何能够在朝堂的巨大利益漩涡中做出明确的判断是非,所以虽然顺治登基了,但当时的当权者是孝庄。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顺治,自然有

  • 裕容龄:慈禧的宫廷乐官,近现代舞先驱,晚年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活泼聪颖视舞为命,师高徒强终成正果裕容龄是家中最小的一个,比裕德龄小三岁。她们兄弟姐妹都曾跟随父母在日本和法国生活了七年。1903年裕德龄、裕容龄姐妹随母亲被慈禧召入清宫后不久,容龄的哥哥勋龄、馨龄俩兄弟也接着被慈禧召入宫中。早在1890年,清宫曾购置三台蒸汽发电机,安置在颐和园为电灯供电。19

  • 明朝大将蓝玉为什么敢霸占蒙古王妃呢?答案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蓝玉在北征蒙古返回时,到喜峰口时已经天黑,所以守关将士按照规定不肯开门,结果蓝玉强行攻入关口,加上有人降朱元璋举报,蓝玉私下强奸了北元的妃子,对方最后自尽,朱元璋召见了蓝玉,对他严厉责备,原定封蓝玉为梁国公,最后也改封为凉国公。我们疑惑的是,明朝大将蓝玉为什么敢霸占蒙古王妃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蓝玉的

  • 康熙和乾隆都有很多的皇子,为何乾隆时期没有发生九子夺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夺嫡五皇子萧景晏知乎后续,八子夺嫡简介,康熙和乾隆谁的孩子长得好

    雍正设立秘密建储制度 雍正亲眼见识了皇子们争夺皇位的激烈场面,认为如果要保证大清基业数百年还是需要健全建储制度,也为了防止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雍正设立了秘密建储制度,也就是不公开设立太子,皇帝认为谁可以当皇帝,就把诏书写好放到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等到皇帝驾崩以后再拿出遗诏来公布谁来当新

  • 野史秘闻之西夏国宝藏,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还是真实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夏美女照片,西夏说,西夏第一艳后照片

    可是,在北宋时期,西夏的统治者李元昊为了排除后顾之忧,曾经把大量的宝藏藏在了陕西一个偏僻的山谷里面。这个宝藏里面有西夏皇室镇国神器“铁冠”,还有无数的金银珠宝和丝绸名画。从此以后,这个宝藏就一直没有被发现。传说,在很多年以前,曾经有过一些人试图寻找这个宝藏,但是都没有成功。这个故事一直流传着,引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