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家乡缺少棉衣,韩先楚调拨五万旧军大衣:没有钱,从我工资里面扣

家乡缺少棉衣,韩先楚调拨五万旧军大衣:没有钱,从我工资里面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53 更新时间:2024/1/10 19:40:43

对于韩先楚将军的辉煌战绩,我们完全可以大书特书,哪怕是一曲赞词从东北写到海南岛,从黄麻一炬写到朝鲜烽火,都丝毫不为夸张。但了解奇人,我们终究不能从广面一看到底,因为往往细处才是最真实的地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位最真实的革命家。

所以,本期文章,我们将目光聚焦韩先楚将军的“身后之事”,以了解将军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var1]

先来说说“旋风司令”这个美誉的来历。

韩先楚最先展露出自己的军事才能,还是在1934年决定了红25军命运的独树镇战役中。在此战役中,担任红军先锋队的韩先楚率领自己的一个营在尤为严峻的形势下奋勇拼杀,最终成功从敌人手中夺取了阵地,从而稳住了我军阵脚。

经此一役,韩先楚开始受到徐海东的重视,他随即被火线提拔为红78师师长。中央红军顺利抵达陕北后,韩先楚跟随彭老总西征,途中他不顾上级甚至是彭老总的反对,毅然率军夺取了途中几座县城,缴获了大量物资。这批物资后来成为了支撑红军西征的物质保障,而韩先楚也因此名声大噪,深受中央军委领导的器重。

通过这两次头角斩露,韩先楚初显名将风采。当然,名将的天赋一旦打开,那必然不会轻易褪去。

抗战期间,韩先楚担任了徐海东344旅麾下688团的副团长,之后在抗日战场上,他先后参与指挥了著名的“冀南挺进”、漳南战役等战役,开辟了大片抗日根据地。随着指挥经验愈发丰富,指挥水平也越来越高,韩先楚逐渐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指挥员,当上了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的分区司令员。自此,当上了司令的韩先楚,开始尽情展现出自己过人的军事天赋。

抗战胜利以后,韩先楚随林彪挺进东北,他先后参与指挥了鞍海战役和新开岭战役等重大战事。当然,韩先楚令敌军彻底闻风丧胆的一战,还要属1947年秋季攻势中的威远堡之战。

威远堡当时是敌军精锐53军116师的驻地,四周囤积了大量外围部队,一旦我军向威远堡外围发起进攻,与116师互成犄角之势的53军另外两个师就有充分的时间支援。因此,威远堡绝对是一块相当难啃的硬骨头,而接到这个任务的正是韩先楚的3纵。

经过考量,韩先楚认为,想要拿下116师,就必须出奇制胜。于是,他制定了“挖心战术”,决定让部队强行军100多公里,绕过敌军外围,直插威远堡。

然而,奇兵必是险着,韩先楚一宣布计划,就遭到了3纵大部分老同志的反对。毕竟,大家谁也没有冒过那么大的风险。

[var1]

不过,尽管没几个人支持,但还没当上几天司令的韩先楚还是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作战计划。结果,只一天多的时间,3纵的三个师经过昼夜兼程的急行军,就全部抵达了指定作战区域,将116师围了个水泄不通。

最后,经过接近30个小时的总攻,3纵成功登上了威远堡的主阵地天王山阵地,全歼了敌53军116师。战后,被俘的116师师长刘润川怎么都想不通,攻打自己的解放军到底是哪里来的?直到接受改造时,他都还认为,解放军理应先攻打威远堡外围的郜家店、西丰,而不是“舍近求远”去打他的师部。

威远堡战役结束后,韩先楚的大名彻底开始在敌我两军中流传开来,而且由于其长途奔袭、神出鬼没的特点,敌军还将他称为了“旋风司令”,将3纵称为了“旋风部队”,一时间无人不忌惮。

有意思的是,韩先楚的大名还不止震慑了国民党下面的部队,就连一些国军名将,都对这个名号敬而远之。

比如杜聿明就曾表示:在东北,最难对付的就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

陈诚也说:“韩先楚是很难对付的‘旋风司令’,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他的部队。”

另外,国军五大王牌军之一第六军的军长廖耀湘还特意提醒过部下:一定要小心这个‘旋风部队’!但戏剧性的是,廖耀湘的部队,最后还是在辽沈战役中被韩先楚的3纵揍了个全军覆没。

[var1]

廖耀湘被俘后,曾有幸与韩先楚见过一面。见到韩司令,他第一句话便问:“‘旋风部队’就是阁下指挥的?”

韩先楚只笑笑,谦虚一提:“什么‘旋风部队’,那是你们瞎嚷嚷出来的!”

尽管如此,“旋风司令”和“旋风部队”的威名还是广为流传开来,甚至成为了解放军的一块“活招牌”。

而后,“旋风部队”被改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这支部队又在韩先楚的带领下,席卷海南岛,重创美帝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书写了我军的一曲不朽传奇。

通过“旋风司令”这个称号,我们不难看出,韩先楚是一个绝不拘泥于常规操作的将领。大敌当前,他大胆果断,敢出常人不敢想之招;成败之际,他粗中有细,能行俗人不能行之事。而这些,往往能够给敌人致命一击,这也是韩先楚得以纵横南北的独到之处。

当然,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与韩先楚的人生经历有非常大的关系。

韩先楚的故乡位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二程镇田店村。说起二程镇,这里还颇有一番文化气息。相传北宋大儒程颢程颐两兄弟曾在黄陂布道授经,黄陂与黄安只一墙之隔。当时黄安有不少年轻人都师从二程兄弟,于是,为了纪念两位文学家,黄安一镇便以二程命名,流传至今。

不过,虽然韩先楚出生于文化厚重之地,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实打实的“白字将军”。原因就在于,韩先楚小时候家里太穷了,连生计都成问题,根本没有能力供他上学。

在韩先楚刚出生不久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的父母就将其姐姐韩先明送到同村一户田姓人家中做童养媳。但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病逝,父亲无力照顾他,只能将他送到姐姐那儿。因此,韩先楚实际上是姐姐一手带大的,长姐如母,姐弟俩的关系非常要好。

但长到七八岁的时候,韩先楚有了自己的意识,这时他也知道了童养媳的概念。想到自己在姐姐这儿长住,终究是寄人篱下,这强烈刺激着他尚小的自尊心。于是,韩先楚不顾姐姐的劝说,毅然跑回了家里,开始与父亲相依为命,还决心要让父亲过更好的日子。

不难看出,韩先楚从小就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同时他也非常有主见,做决定时丝毫不纠结,敢想就敢做。

回到家里以后,家庭的贫困迫使韩先楚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为了谋生,他进城讨过饭、给地主放过牛,甚至还学过篾匠。在不断地社会历练中,韩先楚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疾苦,也不断扩充了自己的见识。当然,为生活操劳的他只在12岁那年上过半年私塾,这也导致了他文化水平低下,后来落得个“白字将军”的戏称。

[var1]

没怎么读过书的韩先楚学习能力异常出众,在17岁那年参加红军以后,他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着,并且很快就做到了营一级的职务。

那时他所在的部队是红25军,受到提拔以后,他就开始跟着徐海东学打仗,跟着政委吴焕先学做人。这两人,后来都成为了对韩先楚影响最大,同时也是他一生最敬重的人。不过,遗憾的是,吴焕先于1935年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交战中不幸牺牲。

为了纪念这位老领导,韩先楚将吴焕先的照片一直摆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基本上是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对于徐海东,他则是时常挂念,而且一有空就前去探望。

新中国成立以后,徐海东身体很不好,长期处于疗养状态。于是,韩先楚经常趁着空闲,坐着火车去看望他。时至今日,韩先楚的故居内都还留存着很多他和徐海东的合影,两人的深厚交情,从满墙的照片中便可见一斑。

除了对待老上级尊敬有加以外,对待老战友,韩先楚也是竭力相助。这一点,从他主政的福州军区坐拥四位开国上将一事,便能明确看出来。

有很多人脱离军籍数年,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很多同志得以重新回到部队之中。

然而,由于职位更替,这些老同志自然不可能回到他们原有的部队当中,而安排他们的去向,就成为了中央的一大头疼事。其中最难安排的,就是几位开国上将。

要知道,进入70年代以后,八大军区已经有好几位中将出任了军区司令员。这样一来,如果把上将安排过去,那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比如资历,又比如曾经的上下级关系,这些都不是容易克服的难点。

好在,这个时候,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站了出来。

[var1]

开国上将陈再道复出以后,周总理指示要为他在大军区安排一个副职。但是,当电话打到一个军区司令员那里时,那位司令只说了一句:“他是我的老上级啊!”

话虽一句,但意思却很明确,让老上级去打副手,工作不好开展。

没办法,周总理只好指示再与那位司令员沟通,可电话又一次打过去时,那位司令干脆直言:千万别让他来!由此,关于陈再道的工作安排,一时碰了钉子。

另外几个军区,情况大多如此。直到电话打到韩先楚那儿后,事情才出现了转机。当时,听说陈再道的工作不好安排后,韩先楚非常爽快就表示:欢迎陈再道来福州。这样一来,陈再道的工作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

不过,有意思的是,考虑到韩先楚资历老、威望高,之后中央遇到不好安排的老将时,率先想到的都是他,这也着实令他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开国上将王建安、李志民先后复出,都被安排到了韩先楚的福州军区,这也使得福州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汇集了四位上将的军区。不得不说,福州真乃一块福地。

当然,对于这样的安排,韩先楚自然是不愿照单全收的,毕竟老资历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但经周总理的一番苦口婆心劝说后,加之他本人对老战友的深厚感情,还是让他接受了中央的安排。后来,四位上将共同主政福州军区,这在当时还成了一桩轶事。

可以说,韩先楚将军一路走来,都保持着自己最质朴的那份初心。身居高位,他始终不忘恩人;独善其身,却仍然不作姿态。这或许是每一个红安人的守身准则,同样也是每一位中国农民的坚持与追求。

一份属于农民的纯真与质朴,永远是韩先楚身上最特别的气质。

[var1]

从朝鲜凯旋以后,韩先楚可以说达到了个人荣誉的极点,他先后出任了福州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员,还来更是出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这在整个开国上将群体中都堪称佼佼者。

一般来说,人到这个高度,大都会选择将故居翻修一遍,不说弄得高大上,起码也要有模有样。毕竟,从战争岁月摸索过来的穷苦出身的老革命,老宅大多是一瓦遮半床,压根没法看。

但韩先楚并没有接受这一套。衣锦还乡以后,他只是将老宅修缮了一番,并没有做更多的改进。因此,时至今日,当我们再去红安观看韩先楚故居时,依旧是泥巴地、砖头墙,以及几件旧得不能再破的老家具。

老宅的门匾上,高高挂着韩将军妻子刘芷题写的“韩先楚将军故居”,而这也几乎成了证明这里是将军故居的最好证明。毕竟,同在红安的数十公里外的“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已经成为了当地的“3A级景区”。

或许,对于韩先楚而言,简朴而安静的老宅能更好地代表他的心境,不华丽,不张扬,本分而质朴。

纵观韩先楚的很多照片,我们都不难看出,他本人就如同邻家农伯一般,永远是人群中最毕恭毕敬的那个。那种气质,是由内而外的,是他永远无法变更的性格。而这种性格,来源于他对故乡的热爱,以及他对故乡百姓的牵挂。

一般来说,像韩先楚这样的国之功臣,去世后是要葬入八宝山的。但韩先楚就没有葬入八宝山,因为他的遗愿,是葬回故乡。而之所以要葬回故乡,原因很简单,落叶归根,他爱故乡。

新中国成立以后,任凭公务繁忙,韩先楚还是抽空回过三次红安。每一次回去,他都多添一分对故乡的挂念,以及对故乡百姓的亏欠。

[var1]

有一年冬天回家,正好赶上天灾,红安不仅缺衣少粮,而且天气非常寒冷。回乡探望乡亲时,韩先楚就发现,一位儿时伙伴竟穿着非常单薄的衣服,在人群冻得瑟瑟发抖。

见状,韩先楚心里一酸,他赶紧将自己的军大衣脱下来,亲手给伙伴披上。从伙伴口中,韩先楚还得知了有很多乡亲都买不起棉衣,他顿感难过,觉得对不起乡亲们。

看过越来越多在严寒中依旧穿着单薄的乡亲,韩先楚心里愈发难受,他不忍看到乡亲们在寒冷中受苦。于是,他当即叫来秘书,要求秘书给兰州军区打电话,要求立即调五万件旧军大衣过来。

听过命令,秘书并没有第一时间执行,而是试探性地问了一句:这笔钱从哪里出?

显然,韩先楚这样做,是不符合规定的,秘书也是好心提醒他。但是,韩先楚听后却不高兴了,他严厉地说道:“没有钱,从我工资里扣,我的工资不够,从我儿子、孙子的工资里扣!”

刚一说罢,韩先楚就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于是,他又满含深情地对秘书解释道:“你知道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红安牺牲了多少人吗?14万啊。红安原本叫黄安,为什么改叫红安?是烈士们的鲜血把她染红的啊。红安可是中国第一大将军县,第二大烈士县。五万件旧军大衣又算得了什么呢?”

韩先楚对于故乡的无尽深情,或许从这番话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

直到晚年卧病在床,韩先楚一心装着的都是红安的百姓和发展。临别之际,他还托妻子转告县领导,让他们一定要多搞绿化,嘱托那是给全县人民、后代子孙的最好宝藏。

而红安百姓在得知将军的嘱托后,也没有辜负他。时至今日,当我们走进红安县,走进烈士陵园,满眼望去的都是数不尽的松柏苍木,郁郁葱葱。

将军不是种树人,满城苍英送将军。

[var1]

如今参观韩先楚将军的墓地,只一个气派了得。谁也没有想到,将军生前极尽谦逊,一生质朴,生后却能独享殊荣,成为了红安烈士陵园中墓地最显眼的那个。不得不说,这是红安百姓对于将军最直接的爱戴,也是将军一生传奇最直观的见证。

或许,韩先楚的墓地之所以能够在陵园中独占鳌头,除了因为他的军衔最高、战功最大、职位最高这些关键因素外,最不可忽视的因素,还是缘于他一生始终勤勤恳恳、为国为民的人生态度。毕竟,普世之心人皆有,从一而终少其人。

韩将军千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霸王别姬》:最后假霸王打败了真虞姬,段小楼打败了程蝶衣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妃子,莫要如此短视!陛下,汉兵他。..他进来了…….在哪里?灯光下,霸王向前走了几步,寻找着汉兵的踪迹。虞姬趁此机会,拔剑自刎。砰的一声倒在地上,霸王转身不敢置信的叫道:蝶衣。..扮演楚霸王的男人叫段小楼,穿虞姬服自杀的男人是他的弟弟程蝶衣。他们演的戏是京剧最著名的戏份,叫做《霸王别姬》。讲述了楚霸

  • 三国蜀汉五虎将武艺排名——关羽垫底,赵云仅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时期蜀汉守将排名,赵云能打过关羽吗,关羽评价赵云张飞

    书中描写魏蜀吴三国武将的对决非常精彩,若说起三国演义中武艺一流的猛将,就不得不说起蜀汉“五虎将”。在“一吕二赵三典韦”这个最流行的顺口溜里,前七名中五虎将全部上榜,另外两名是吕布和典韦。但是,五虎将里面,赵云的武艺真的能排第一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蜀汉五虎将的武艺排名。三国论武其实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说

  • 朱瞻墉被封为越王,为何却一生未就藩,且又不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临淄王朱瞻墉,朱瞻墡简介,朱瞻墉小说主角

    朱高炽的十个儿子中,朱瞻基继承了皇位,还有三位因早逝未就藩。也就是说,剩下的六个儿子,都应该在一定时间顺利就藩才对。但奇怪的是,最终只有五个正常就藩,而越王朱瞻墉,虽然有了自己的封地衢州府,可他却一生未就藩。[var1]朱瞻墉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要说朱瞻基将他留在京城,可能是想重用他,希望得到自

  • 深入探索杜甫与严武 阿来“杜甫 成都 诗”系列讲座本周六迎来第十二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研究杜甫,有个人一定会被关注到,就是严武。他们二人的密切交往,自古以来便是杜甫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从史书到诗话、笔记小说,再到今人的学术研究,多有记载和议论。3月25日下午3点,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杜甫 成都 诗”系列讲座将迎来第十二讲,阿来将以“杜甫与严武”为主题,深入讲解两人的友

  • 三国曹魏;后期六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之曹魏后期十大名将,曹魏名将陈泰,三国时期曹魏集团最强文臣武将

    1.陈泰——弘济简至陈泰字玄伯,河南许昌人。司空陈群之子,袭爵颖阴候,任振威将军、并州刺史,怀柔戎夷,甚有威信。入朝为尚书,高平陵之变,劝曹爽交权,以此为司马氏倚重。出为雍州刺史,加奋威将军,屡次击退蜀国姜维北伐。奉征入朝为尚书左仆射,因魏主曹髦遇弑,闻讯悲痛过度,呕血而死,享季六十一,追赠司空,谥

  • 战国、民国的混乱时期,大师扎堆出现,那当今和平年代属于平庸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回顾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所有的政权都逃不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周期论,也恰恰是在每一次政权更迭的时期,才会出现文化大爆发现象,例如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的兴起、民国时期的百日维新等等。的确,历史的年轮总需要有人去推动,而这些人便是后人口中的大师。以战国民

  • 《蜀汉中兴英雄传》汉魏交兵大战襄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蜀汉五大战将大结局,蜀汉英雄传全集免费观看,蜀汉英雄传青釭剑没了

    马超且说曹仁在襄阳,以为徐晃据樊城,成犄角之势,因此,拥兵襄阳以逸待劳。忽报汉军已渡江。曹仁谓众将曰:“据城坚守,方为上策。”曹仁之弟曹纯奋然曰:“兵临城下,坚守不战,示怯于敌。愿借精兵三千,决一死战,以挫汉军之锐。”曹仁壮其勇气,令曹纯引兵三千出战。两军对阵,曹纯拍马舞刀出阵,张翼纵马挺刀相迎,交

  • 战国鬼谷子:古代首位“仙人”,一己之力乱天下,最终又神秘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修炼成仙、腾云驾雾,这是我国古代的传说,即使到了现在社会,也有很多人坚信通过修炼就能变成仙人,那么我国古代真的有神仙吗?[var1]虽然关于神仙没有任何真实的历史资料记录,但在我国历史上却存在一位堪比神仙的人物,这个人足不出户却改变了整个中原的格局,战国七雄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这就是众位大能的师傅:

  • 武则天跟李世民12年都没有孩子,为何一嫁给李治,就生了6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为何嫁给李世民,武则天与李世民李治的关系,武则天为何要嫁给李世民的儿子

    ▲武则天14岁时被选为才人。(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史学家根据史料分析,武则天嫁给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太宗正值不惑之龄,也就是40岁左右,正是处于睿智的年龄阶段,李世民的心思并没有放在后宫女子身上,而是在国家政事上,唐朝也正是有李世民这样的明主,才得以国力强盛,名扬四海。▲武则天跟了李世民12年都

  • 新皇唐高宗加强中央集权,为何到最后让自己老婆占了便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新官上位三把火”,皇帝也是如此。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谁也不希望自己手中的权力缩水。要知道,李治之所以能够成为接班人背后少不了别人的帮忙,比如他的舅舅长孙无忌,还有贞观年间的老臣,他们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李世民临死前还安排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李治显然不希望这样的局面,他又不是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