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东吴的二宫之争是怎么回事?影响有多大

三国时期东吴的二宫之争是怎么回事?影响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04 更新时间:2024/1/19 17:14:32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建立的政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古代历史上,立嗣之争,无疑是封建王朝比较常见的事件。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植和曹丕的立嗣之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围绕着魏国太子的宝座,曹植和曹丕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心腹势力,并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东吴来说,也有一场激烈的立嗣之争,这就是著名的“二宫之争”。

二宫之争,是三国时期东吴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争斗。二宫之争发生于吴大帝孙权在位期间,大约始于吴赤乌五年(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250年)。最终孙和被废,而孙霸被赐死,孙权改立第七子孙亮为太子。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宫之争的过程中,不少东吴大臣遭到了牵连。比如大家熟悉的陆逊,就因为牵涉其中,所以遭到了孙权的责备,乃至于气愤发病而死。

具体来说,赤乌四年五月(241年),孙权长子孙登去世。对于孙权的长子孙登,其实可以类比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二者都深受父亲的器重,很早就被确立为太子。并且,和朱标一样,孙登也是一位宽厚贤德之人。因此,孙登的去世,不仅让孙权悲痛不已,也是东吴的一大损失。

在长子孙登去世后,当时最年长者为孙权三子孙和(次子孙虑在232年就过世了)。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孙和得以被孙权册立为第二位太子。赤乌五年(242年)正月,孙和正式被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孙权册立四子孙霸为鲁王。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四子孙霸同样受到了孙权的宠爱,在成为鲁王之后,孙霸更是觊觎太子的宝座。

孙权最初立太子和鲁王时,孙和和孙霸还是一样受到宠爱,仍然居于同宫殿中,并没有正式区分位置和品级。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孙权此举,无疑增加了鲁王孙霸夺嫡的底气和决心。如果孙权能够明确区分孙和、孙霸之间的待遇,自然能够遏制孙霸的非分之想。

面对这一情况,群臣诸如太常顾谭、太子太傅吾粲等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太子和亲王应该有嫡庶之分,礼制应该有所区别,甚至要求鲁王出镇地方。太子和鲁王自此分宫别僚,不过,鲁王认为自己地位下降是太子及其党羽所害。有了自己的侍御宾客后,便共同诋毁太子及相关支持者,欲除之后快,取而代之。因此,从公元242年开始,东吴的二宫之争拉开了帷幕。

孙和成为太子后,孙权本打算立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为皇后,全公主多番使出手段阻止。孙权一度卧病在床,派孙和到宗庙为祭祀,全公主就说孙和不在宗庙,而是在妃子家暗谋大事,又说孙权生病时王夫人面有喜色,因此孙权愤怒责骂王夫人,王夫人却因郁闷突然而逝,孙权与太子之间关系自此逐渐冷淡。对此,在笔者看来,孙权、孙和之间的关系逐渐冷淡,自然给了鲁王孙霸可乘之机。

公元244年(赤乌七年)开始,太子宾客和鲁王宾客矛盾愈演愈烈。东吴朝廷内外的官吏,争相派遣子弟侍奉孙和或孙霸,这促使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据《殷基通语》记载,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滕胤、施绩、丁密(丁固)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都支持鲁王。从这一角度来看,东吴内部的世家大族,基本上都涉及到了“二宫之争”。所以,不管是哪一方笑到最后,都会导致众多大臣遭到排挤甚至杀害。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宫之争的时候,陆逊早期保持中立态度。后来却先与全琮交恶,倾向支持太子孙和。

孙权孙和父子关系恶化后,孙和的侍从曾藏于孙权的床下,听到孙权和杨竺谈论想以孙霸为储之事。孙和恐惧,于是秘密请陆逊为自己出面申辩。对此,陆逊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孙权这才知道自己说出去的话被泄漏了,先后将杨竺、陆胤、吾粲收监审问。陆逊虽未立即被一同问罪,也被遣使写信责备打听宫中秘密。

在狱中,杨竺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这导致陆逊一气之下,最终病逝。对于陆逊来说,曾协助吕蒙偷袭荆州,斩杀关羽,又打赢了夷陵之战,并且在石亭之战中击败了曹魏大司马曹休。因此,陆逊堪称东吴最优秀的将领。现在,因为孙权想要废长立幼,导致陆逊因此病逝,这自然是东吴的一大损失。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陆逊病逝后,孙权很可能也意识到二宫之争的长期进行,已经让东吴朝廷产生了裂痕,再继续下去的话,只会导致更多的大臣受到牵连。所以,如果让孙和或者孙霸继承皇帝之位的话,就如同像袁绍死后,袁尚和袁谭完全分为两派,从而让曹操各个击破。于是,孙权下定决心在儿子中另立太子。在此背景下,孙权的幼子孙亮特别受到孙权的留心。

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幽禁孙和,骠骑将军朱据见孙和被幽禁,于是与尚书仆射屈晃率众将领官吏请孙权释放太子,孙权指责二人不要没事找事,二人被杖一百。因为劝谏的大臣较多,最终的结果是东吴朝廷有数十人受到牵连流放。

最后,赤乌十三年(250年)七月,孙权正式废太子孙和。值得注意的是,孙权不仅废掉了太子孙和,也没有放过长期攻击太子孙和的鲁王孙霸。在此基础上,孙权赐死鲁王孙霸,将其曾参与谋害太子的鲁王党羽全寄、吴安、孙奇诛杀。公元250年十一月,孙权正式立孙亮为太子。此外,太元二年(252年)春正月,孙和被孙权复立为南阳王。孙权病逝前,为自己当初对待孙和的行为感到后悔,曾一度打算再召回孙和,由于被孙鲁班孙峻、孙弘等人阻止而作罢。

神凤元年(252年)夏四月,孙权在内殿驾崩,终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建兴元年(252年),孙亮登基为帝,时年十岁。太平三年(258年),孙亮联合全公主图谋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孙亮贬为侯官侯,途中去世,年仅十八岁。

此外,建兴二年(253年),传言孙和得到太傅诸葛恪迎立,所以被坐罪赐死。由此,非常明显的,二宫之争的孙和、孙霸,都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至于孙权的小儿子孙亮,虽然继承了东吴君主之位,却因为年幼而被权臣废黜,如同东汉末年的汉少帝一样。从这一角度来看,二宫之争对于东吴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甚至可以说是孙权一生最大的错误。

标签: 二宫之争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伍子胥逃亡的时候真的一夜白头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伍子胥逃亡的时候真的一夜白头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522年,楚国国君听信费无忌的谗言,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杀害,派人去杀伍子胥。伍子胥得到消息后连忙逃亡吴国。伍子胥的逃亡路线,从楚国到吴国必须要经过韶关,韶关位于吴楚交界之地,向来有

  • 他是唐朝的皇太子,为什么将父亲软禁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亨,唐朝,历史解密

    权力在古今都是不少人垂涎的东西,尤其是思想封闭的古代,皇帝想让某个人死,即使不叫人杀死他,也会有人代劳,从这展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故而一扯上皇位,每个王朝皆有因为它而死的人,特别是在人们眼中的盛世大唐,正是太宗李世民起的好头,以至于后面的李氏子弟,为夺位不惜杀害亲人,连他儿子李承乾也想效仿。而在唐玄

  • 她因名字好听被嫌弃,改名之后一夜红遍上海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人美,民国,历史解密

    古代女子拥有的权利有限,就是姓名在出嫁后,都要改成夫姓。女子在娘家就是再受宠爱,也不会进入自己家的辈分排序里。古代中国重视辈分,每一家都有自己排行,哪一辈用什么字,都会子啊在名字里体现出来。但也仅体现在家族的男子身上,女性是被排除在外的。民国时期,上海滩有位小明星,她因名字好听被嫌弃,把名改土气,一

  • 唐太宗与隋炀帝都征讨过高句丽,为何前者能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与隋炀帝都进行了修大运河与东征高句丽,为何李世民会成功而隋炀帝失败,是否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隋亡于急政,没有处理好关陇集团的利益,导致贵族集团率先倒戈,众叛亲离,无休止的徭役,再加上繁重的兵役,百姓负担太重,隋炀帝性格上的缺陷,前半生顺风顺水,后半生山河破碎,自暴自弃。破碗破摔。而唐在建

  • 他本是清朝进士,为何最后成了臭名远扬的大汉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揖唐,民国,历史解密

    王揖唐,安徽合肥人,民国时期政客,安福系的主要成员,北洋政府众议院议长,中华民国陆军上将,日伪时期的汉奸。曾先后担任内务总长、吉林巡按使、众议院议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公开投敌,官至伪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会议议长。1948年9月10日,以汉奸罪在北平姚家井

  • 襄樊之战如果关平还在,荆州士兵存活下来的概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历史上的一些大战役,相信大家应该都有一些了解,比如襄樊之战。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被刘备封为前将军,假节钺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战事开始的几个月,关羽打的顺水顺风,曹仁抵挡不住,不敢出战,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于禁督七军,和庞德救援樊

  • 蜀汉名将关羽的个人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名著《三国演义》中,关羽和诸葛亮、曹操这三个人是被作者浓墨重彩描写过的人物。但在读者心中,相较诸葛亮和曹操这种以智谋出彩的人物,关羽这种英雄人物的其人其事更能让人热血沸腾,所以也因此更深入人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关羽有很多英雄故事,比如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 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与魏延关系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诸葛亮与魏延的私人关系究竟怎么样?这是三国中最为耐人寻味的话题之一。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二人的关系可谓是从紧张开始,以紧张结束。长沙一战,魏延斩杀太守韩玄,救出黄忠,主动献城,这分明是有大功的表现,但诸葛亮却不问青红皂白,以“脑后有反骨”这种站不住脚的理由,要将其推出去斩了。招降纳叛,这本来就是战

  • 汉武帝在位时期都做了什么 军队战斗力为何那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汉武帝军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汉武帝时军队那么厉害?战争拼的就是国力,拼的就是钱,国家实力强大,军队自然不会太弱。汉朝从刘邦开国开始,基本上对匈奴采取了委曲求全的态度,直到汉武帝即位之后,汉朝才开始对匈奴露出獠牙。公元前201年,刘邦率三十二万部队讨伐

  • 崇祯帝生前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墓,他是怎么被安葬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崇祯帝,明朝,历史解密

    崇祯帝是明朝末代皇帝,他在煤山自缢前并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墓,他最后是怎么被安葬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古以来大家都认为坐在皇位上的人是极其风光、极其富贵的,然而这只是大多数人,也有一些皇帝,并没有那么幸运。就像一些亡国皇帝,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灭亡,并不只是最后这名皇帝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