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发动神龙政变的复国五王,为何结局悲惨?

发动神龙政变的复国五王,为何结局悲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90 更新时间:2024/3/14 21:50:44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执政晚年,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迫使女皇武则天退位,传位于太子李显。但这五位对李唐江山有再造之功,对中宗李显有扶立之功的人,结局却极为凄惨,张柬之、崔玄暐死于流放途中,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三人更是惨遭折磨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虽为“神龙政变”的功臣,却也成为新帝心腹大患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705年2月20日),宰相张柬之、宰相崔玄暐、中台(即尚书省)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司刑少卿兼相王府司马袁恕己五人,联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湛、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发动“神龙政变”。

政变之中,张柬之等人不仅诛杀了扰乱朝政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及其党羽,而且直面武则天,迫使其交出皇帝印信等物。正因如此,自知大势已去的武则天,这才于二十三日颁布诏书,由太子李显代理国政,并于二十四日正式传位于太子李显。

纵观整个“神龙政变”过程,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人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们五人一手将李显重新抬上了皇位,可谓功劳卓著。

在古代皇权社会,对于皇帝来说,他们最怕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怕他人颠覆皇权。而对于刚刚复位的唐中宗李显来说,他可是眼睁睁的看了一场颠覆皇权的好戏,而且颠覆的还是政治手腕远超自己的老妈武则天,你说他怕不怕?

可以说,与汉朝时期“诸吕之乱”后,被周勃陈平扶上皇位的汉文帝刘恒一样,被张柬之等人扶上皇位的李显,恐惧之心远大于感激,恐怕睡觉都睡不安稳。毕竟,这五人不仅位高权重,而且就连直接拱卫皇城安全的左右羽林军都掌握在了手中,皇帝岂能不怕。

正因如此,李显即位之后,对于功劳卓著的张柬之等五人不得不赏,但同时对于拥有颠覆皇权能力的他们,又不得不防。可以说,从“神龙政变”成功的那一刻起,唐中宗李显与政变功臣之间的矛盾,便已经难以避免。

皇帝与功臣之间的博弈,张柬之等人最终失势

虽说李显对功臣多有防范,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因此复位之后便对“神龙政变”的功臣进行论功行赏,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人全部得以封官进爵,风光一时无两。

唐中宗在赏赐功臣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制衡之策,而此时他所能相信的,无疑只有陪伴自己多年的韦后,再加上韦皇后也有心染指权力,双方可谓一拍即合。于是,在“神龙政变”后的第二十二天,即神龙元年(705年)二月十四日,李显将韦氏立为皇后的同时,又追赠韦后之父韦玄贞为上洛王,韦后之母为上洛王妃。

唐中宗这一手,立即便让大臣们倒吸一口凉气,左拾遗贾虚上书劝谏,希望唐中宗能汲取武则天追赠其父为太原王的教训。然而唐中宗李显非但没有采纳,反而在第二天上朝时,便让韦皇后坐到了朝堂后面垂帘听政,“如武后在高宗之世”(《资治通鉴》)。

对此,桓彦范直接上书犯颜直谏,“希望陛下观察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时刻想着社稷与百姓,敦促皇后严守皇后的本分,一心一意地致力于女子的教化,不要到外朝来干预国家政事”。

韦后干预朝政后,由于当时外廷权力主要掌握在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和太平公主手中,为了夺取权力,韦后便选择了与因武则天退位而失势的武氏集团联手。唐中宗也希望利用武三思来牵制外廷势力,因而对此乐见其成。

张柬之等人眼看皇后干政已不可阻止,为了防止韦氏集团权势扩大,韦皇后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于是又退而求其次,打算剪除武氏集团。敬晖上书,要求革除武氏诸人的王爵,唐中宗无奈之下,只得将武氏诸王降为公爵,这让武三思等心中极为恼怒。

唐中宗李显眼看张柬之等人老是跟自己作对,便又想出了掺沙子的招数,直接一口气提拔了魏元忠、唐休璟、韦安石杨再思、李怀远、祝钦明等六位宰相。六人之中,魏元忠、唐休璟乃是朝中老臣德高望重,韦安石是韦后族人,李怀远、祝钦明则是李显早年心腹,杨再思则完全就是个马屁精。如此一来,等于变相削弱了张柬之等人权力。

紧接着,武三思又给唐中宗提出了明升暗降的计策,于是唐中宗李显便将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人全部加封郡王,但同时也借机罢免了五人的宰相之权,只能在初一、十五上朝面君,张柬之等五人就此失势。

在韦氏武氏的不断中伤下,张柬之等五人下场凄惨

失势之后,已经年过八十的张柬之心灰意冷,上书请求返回襄州养病,唐中宗于是任命其为襄州刺史。为了彻底消除五人的威胁,武三思和韦后继续不断中伤,结果导致其余四人也相继被贬出京城,其中左迁晖为朗州刺史,崔玄暐为均州刺史,桓彦范为亳州刺史,袁恕己为郢州刺史。

张柬之等人失势之后,韦氏集团和武氏集团权势大涨,同为“神龙政变”功臣,王同皎对此十分恼怒,因而产生诛除武三思的念头。神龙二年(706年),王同皎在家中与张仲之、祖延庆、周憬、李悛、冉祖雍等人计划趁为武则天送葬时,埋伏弓箭手射杀武三思。然而,由于抚州司仓冉祖雍的背叛以及盛唐著名诗人宋之问和弟弟宋之逊的告发,王同皎最终因事泄被杀。

王同皎被杀之后,武三思趁机诬陷张柬之等五人与王同皎为同谋,并暗中指使许州司功参军郑愔(曾投靠张氏兄弟,“神龙政变”后被贬)向朝廷告发,结果导致五人再度被贬,其中张柬之被贬为新州司马、敬晖为崖州司马、袁恕己为窦州司马、崔玄暐为白州司马、桓彦范为泷州司马,这些地方都是当时最偏僻、最荒凉的远恶之地。

事情到了这一步,武三思仍不死心,为了彻底致几人于死地,武三思又想出了更损的一招。神龙二年(706年)七月,武三思暗中指使人写了关于韦后的污秽之事,以及请求废黜皇后封号的传单,张贴于洛阳的天津桥,然后又让人将情况禀报皇帝李显。

李显得到禀报后极为恼怒,命令御史大夫李承嘉彻查,李承嘉便按照武三思的意思,诬陷此事是张柬之等五人因对贬谪不满,这才暗中指使人恶意中伤,并表示他们表面是请求废黜皇后,实则是向阴谋篡逆,建议应该将其全部诛杀。

武三思本想直接致五人于死地,但却遭到大理丞李朝隐的反对,再加上唐中宗李显考虑到当初曾赐予五人丹书铁券,因而最终改为流放。于是,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敬晖被流放琼州、桓彦范被流放瀼州、袁恕己被流放环州、崔玄暐被流放古州。

之后,武三思又怂恿太子李重俊上奏,请求夷灭几人三族,但被唐中宗所拒。崔湜又向武三思建议,“张柬之等人若是有朝一日被召回洛阳,必为后患,不如派使者假传圣旨,将几人杀掉”,并向武三思推荐了他的表兄大理寺正周利贞。

结果,五人之中除了张柬之和崔玄暐两人因在流放途中病逝,幸免于难之外,其余三人死的极惨,其中敬晖被凌迟处死;桓彦范被人在竹槎之上拖行,以致全身皮开肉绽,这才被乱棍打死;袁恕己则被迫喝下野葛汁,毒发之后疼痛难忍,袁恕己以手抓地,以致指甲全被磨尽,这才被周利贞杀死。

恐怕张柬之五人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一手恢复李唐江山,最终却落得个如此下场。直到“唐隆政变”,唐睿宗李旦即位之后,这才为五人平反,并为他们追复官爵,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后,又唐玄宗下诏五人配享中宗庙庭。

标签: 政变发动悲惨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唐朝的长孙家族能做到经久不衰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家族,长孙,经久不衰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十几岁就跟李世民结为连理,自那以后长孙氏就很受宠,她是李世民当皇帝之前和当皇帝之后最得势的女人,是因为她做到了一般女人做不到的,也是一般女人承受不了的。当时长孙家族几乎是当时最有威望的家族,李世民被李渊看好,长孙氏在自己家族的推举之下,成为了王的女人,伴君如伴虎,为什么

  • 为什么在李世民时期长孙皇后没除掉武则天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后,长孙,时期

    为什么在李世民时期长孙皇后没除掉武则天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李世民时期,长孙皇后认为武则天没有威胁,因此没有除掉武则天。众所周知,武则天是在唐太宗时期入宫的。但是那时的她其实并不受宠,即使有宠幸,也只是偶尔的,因此武则天并不入其他人的眼。连唐太宗都将武则天视为玩物,喜欢时

  •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关系怎么样呢?为何叫观音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皇后,关系,观音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最宠爱的一个女人,也是李世民的正室,后来被封为皇后,长孙皇后还有个名叫做观音婢,也是长孙皇后的小名,这个名字只有李世民可以叫,别人没人敢如此称呼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为什么叫观音婢,里面有什么故事,一起来看一下。一、观音婢是长孙皇后的小名史料中长孙皇后的名字并无记载,后世多称呼她为长孙皇

  • 长孙皇后有哪些功绩?为何后世评价那么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功绩,皇后,评价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皇帝,他们政治开明,使得国家繁荣昌盛,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那么这些皇帝背后的女人就是皇后,在历史上有很多皇后特别出名,他们有的是以不好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祸乱朝纲,把持朝政,但是在历史上仍有很多以贤德为名的皇后,其中流传最广的就要数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了,

  • 武则天的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分别是何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儿子,结局

    众所周知武则天的一生都在追逐权力,她一路摸爬滚打,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和狠毒的手段,从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到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最后登上权力巅峰,一跃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而作为武则天的儿子,因为母亲对于权力的贪恋,他们每天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可能就丢了性命。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共有六个孩子,

  • 独孤皇后在世时,为何隋文帝长期六宫虚设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后,独孤,虚设

    独孤皇后在世时,隋文帝杨坚的后宫形同虚设,他真的那么惧内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皇权社会,不论是为了皇室血脉延续,还是为了皇帝私欲,后宫之中往往嫔妃众多。然而,隋文帝杨坚却是六宫虚设,不仅从未进行选秀纳妃,而且明确拒绝了吐谷浑进献美女的外交示好举动,并命

  • 雀屏中选的典故与李渊有什么关系?李渊为何能与窦氏成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典故,成婚

    李渊,即唐高祖,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初唐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581年,二月,随着杨坚篡位登基,从自己外孙子手里抢过了皇位。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正式登上了历史的

  • 孤独信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女儿都那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怎样,孤独,厉害

    你了解独孤信这个人吗?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到人生赢家不得不提独孤信这个人,他可是三个皇后的爹,他这一生有七个女儿,大女儿、四女儿和小女儿都做了皇后,所以他可是皇帝见了都要毕恭毕敬之人。大女儿是北周明敬皇后,也就是《独孤天下》里面安以轩饰演的独孤般若。其实在历史上没有记载独孤信的大

  • 杨坚为什么能顺利建立隋朝?他是如何夺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顺利,建立,杨坚

    杨坚,即隋文帝,他本是北周权臣,却夺权建立了隋朝,他是如何做到的?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坚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隋朝,主要是因为当时正处于南北朝后期,一方面大家对于改朝换代这件事,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谁给的利益大就更愿意拥护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北周的周宣帝实在太过荒

  • 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关系为何如此深厚?他们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后,独孤,深厚

    杨坚,即隋文帝,他是隋朝开国皇帝,在某些方面,杨坚是古代皇帝中的异类,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皇帝号称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一个皇帝拥有庞大的后宫,拥有众多妃子,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杨坚在这方面却是个异类。杨坚一生中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