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科举史研究-评郭培贵先生《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

明代科举史研究-评郭培贵先生《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82 更新时间:2024/2/5 20:58:14

该书作者郭培贵先生是著名明史专家,著有《明史选举志笺正》、《明史选举志考论》、《明代科举史事编年考证》等书,其中《明史选举志考论》一书更是荣获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因而,该书汇聚了作者数十载的学术积淀,可谓是作者穷年累月、苦心孤诣的总结性学术论著。该书洋洋七十万字,在把握学术动态、考证史实的基础上,动态、系统、全面地展示了明代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庶吉士五级科举考试体系的具体运行过程,揭示了明代科举制度的运行规律,解决了长期困扰学界的科举考试层级问题、明代科举各科录取数额等难题,当之无愧为明代科举史研究的力作。

具体而言,该书又有以下特征,兹总结如下:

一、体大思精,独出机杼

从结构上看,该书绪论部分交代了明代科举的时代背景、明代科举发展的主要表现、科举在明代选官来源体系中的地位、明代科举文献概述、明代科举制度研究几大部分,以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庶吉士选拔、培养与散馆制度五章为基本架构,可谓匠心独运,规制宏远。作者认为明代分为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庶吉士考试五层级考试,其中科考与殿试为确认应试资格的考试,其它三级为确定功名的考试(第7页)。学界流行观点认为“童生考试”是明代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考试,而庶吉士考试由于与铨选制度的联系更为紧密,罕有学者将其看作为科举考试中的一环,而作者在全面缕清历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后,郑重提出明代科举五级考试体系说,并以此五级考试为全书轴心,绪论为思想先导,构筑了完密的逻辑体系,气魄宏大,自出心裁,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二、史料翔实,考证精审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观作者所征引的文献,既包括官修正史,例如各朝实录、大明会典,又包括经史子集野史笔记,既包括历代乡试录、进士登科录,又包括明代地方志,所征引文献达五百余种之多,作者在搜集原始科举史料方面用功之勤令人兴叹!史料的多处开掘,一方面意味着研究有资于深厚的史料基础之上的可能,另一方面则由于史料具有纷乱杂芜、真伪掺杂的特点,史料多往往也为史学研究者进行具体的史学研究实践带来不可避免的挑战,因而作者的考证功力与识见于分辨史料的真伪尤显重要。郭培贵先生承乾嘉学派考据学之传统,又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方法指导,考据功底深厚,先生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治学态度,对所收集的史料甄别真伪,进行精确考证,全书见其考证功力之深处随手可得。例如,该书261页,提及万历三十七年七月,初增辽士解额5名,利用《明神宗实录》与《农政全书》对其进行考证。同在该页论述正德三年刘瑾指使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四川等地解额时,作者旁征博引,认为刘瑾之例,实际只执行了正德五年一科,正德八年该处又恢复了景泰四年例。既广泛搜集史料,又不致于为史料所困,在表面的制度规定下面,瞧出制度与实际状况相脱离的端倪,使作者的结论进一步符合客观事实,更具有说服力。其它对于例如各级考试录取名额的考证、会试名录的考证等等,不胜枚举,均现功力,兹不赘言。

三、视野广阔,见微知著

历史研究必须具备广阔的学术视野,研究者应自觉将具体的研究与宽广的时空背景、学术背景紧密地结合起来,从中得出具有前瞻性的历史论断。纵观作者的研究,虽然是进行明代科举制度史的研究,但始终以高度的自觉,透过广阔的学术视野观照明代科举制度。例如,作者在书中首先交代了明代科举的时代背景,将明代科举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深刻地指出“明朝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保持稳定时间最长的朝,与其具有发达完备的科举制度应有直接的关系”(第3页),一语彰显明代科举制度在明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又例如,据作者研究,明代科举考试处于中国科举发展的鼎盛阶段,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就是全面继承了前代科举制度发展的积极成果(第3页)。众所周知,历史具有连续性,一个朝代的制度发展绝非一时凭空而生,而是历史发展连续累积的结果,明代科举制度发展亦不例外。作者在考察隋、唐、、元科举制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明代的历史特征,认为明代科举制度是在前几朝科举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制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其所做的就是适应明代的现实需要,通过对科举制度不断改革与完善,使其开放、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体现得更加充分,使其具体规制更加系统、严密、规范和完备而已(第4页)。作者的思考无疑是有见地的,它洞悉了明代科举发展的历史特征,极具思想穿透力与历史时空观,而作者的这种思想穿透力与历史时空观,始终穿于整部著作当中,它是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观照下的产物。再例如,作者在研究庶吉士考试时,注意到庶吉士的选拔、铨选与政治的相互关系,发现明代高层政治对庶吉士考选与铨选具有重大影响,而庶吉士的考选和铨选又反过来对明代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558—560页)。应当说,如果作者不具备广阔的学术视野,便不可能以小见大,将明代的政治生态与具体的研究结合起来,发现其中互动的历史规律。

当然,该书尚有许多其它优点,例如观点创新、大量运用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合理使用表格整合史料,文风笃实等,限于篇幅,兹不一一胪列。总之,该书无论在深度、广度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是科举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相信必定会推动学界对科举史的持续关注。与此同时,必须指出的是,挂一漏万,从科举制度的完整性而言,缺少武举制度研究,自然是一大遗憾,不过这是有具体原因的,本书作者解释说“由于自己太过驽钝,再加交稿期迫,所以当初计划写的武举等重要科举制度都未能在该书中进行专门论述”,谦逊地认为“故其仅是明代科举制度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后记)。希望作者有更多的科举史成果问世,以飨广大读者。

更多文章

  • 李泌平定安禄山后,肃宗问他要何赏赐,李泌:我想睡在您的膝盖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唐权臣李泌,在为王朝平定了叛乱后,不要任何赏赐,只对唐肃宗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想睡在他的膝盖之上! 宠信奸臣,长安城破 李泌博涉经史,精研易象,官至宰相。可就是这样一位能够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的权臣,帝王丝毫没有忌惮他的存在,反而还对他十分信任,这是因为李泌是个聪明人。李泌深谙,一旦离朝堂的权力

  • 玉门关如何成为唐代文人的“意难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甘肃省文物局)塞外的条件向来艰苦,“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但千百年前,仍有一批戍边将士挺住漫天黄沙,以昂扬斗志扎根于此。人们常说,历史容易被人遗忘,好在,有唐代诗人对玉门关的反复吟咏,才让后人从历史的边缘角落中,重新拾起了这段记忆。国门象征关的繁体字“關”,形犹如一座雄关,

  • 权力斗争中,李隆基为何要欺负太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隆基个人资料,上官婉儿被李隆基斩杀,郭德纲李隆基完整版

    .其实太平公主也很忌惮李隆基,因为这个皇子跟之前那些傀儡皇子不一样。本王果断睿智,她也怕李隆基即位影响到自己的权利。而李隆基觉得姑姑对朝廷的权力特别执着,始终不肯撒手。那是因为姑姑对球场有着浓浓的留恋之情,所以也让李隆基重新审视姑姑。休息而且,两人还因为权势问题分手。他们从盟友变成了敌人,所以最后都

  • 李世民的书法到底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王羲之作为一代书圣,从古至今,俘获的迷弟迷妹自然不在少数,但要说到头号真爱粉,小编觉得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爱王羲之爱到什么程度呢?▲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朕追起星来自己都怕做一个合格粉丝的必备素质,就是要支持偶像所有的作品,所以千万不要被兰亭的故事误导

  • 中国最出名的公主,三位都出自唐朝,两位被处死,她至今受人爱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高阳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深受太宗喜爱,嫁于房玄龄之子房遗爱,然而这位公主却不是个省油的灯,她与辩机和尚私通,被发现后辩机和尚被腰斩,她怀恨在心,后又因谋反被泄密,被唐高宗赐死。辩机,生于武德二年,卒于贞观二十三年。十五岁出家,师从大总持寺著名的萨婆多部学者道岳,并驻长安西北的金城坊会昌寺。帮

  • 因修公路,武则天长孙墓地被挖开,结果却发现了古代一个丑陋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除掉长孙无忌,武则天的陵墓诡异,武则天秘史长孙无忌视频

    在唐朝时期,武则天是一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女君主,她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出现了较为稳定和繁荣的局面。除此之外,她也因为和张易之兄弟的关系而备受瞩目。那么,张易之到底有多受宠?首先,张易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他非常聪明,文学和音乐造诣都极高,而且在官场中现得也非常优秀,这吸引了武则天的注意。在当时的皇宫

  • 李世民为何愿意娶守寡的韦氏?韦氏圣宠不衰,为何子女倍受冷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韦氏,本名韦珪。李世民和韦珪相识于他攻破洛阳之后,当时,李渊让自己的儿子们在城中广结名门望族,李世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韦珪相识的。此时的韦珪虽然年纪尚轻,却也是个生过女儿的少妇了。但是,她身上散发的望族贵气,以及娇美的容颜依然吸引了秦王李世民。更何况,能够因此得到韦氏这个大族的支持,何乐而不为呢?带

  • 中国历史上真正能以一敌百的超级猛将(隋唐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然后是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其有飞将之称,虽然勇敢方面不如孙坚,但是马战确实是无敌。还有五胡十六国勇猛无比的冉闵。以及前秦时期的第一猛将张蚝,还有勇猛无比却无力回天累死建康城头的羊侃,最后是传说十三岁就能够徒手擒虎的隋朝开国猛将韩擒虎。其实除了这些武将之外,三国的王平,前秦的邓羌都是万夫莫当的武将,也在

  • 李世民病重请孙思邈治病,药王:后宫佳丽和冠袍给我,天下也给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孙思邈却说:“恭贺陛下,大病得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孙思邈是民间名医,用蚂蝗吮吸瘀血和修复下颚脱臼等都是他发明的治病良方,百姓都将他称作神医。不过“科班出身”的太医们却看不上孙思邈,曾经孙思邈给一位产妇看病,根据《伤寒论》开了个方子。太医蒋许看了孙思邈的方子后,斥责孙思邈藐视医圣张仲景,称

  • 李白最豪放的诗,末两句被无数人奉为座右铭,是在妻子嫌弃下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最出名的七句诗,李白总资产多少亿,劳劳亭李白

    在古代,不管你再有才华,混不来钱,老婆孩子吃不饱,注定是要遭人白眼的。这不,咱们的诗仙也被他的妻子嫌弃了。李白生于蜀地的一个富商家庭,小小年纪就展露出惊人的才学。五岁诵六甲,十多岁的时候,李白就凭借诗词成为当地豪门的座上客。20多岁时,李白辞别父母,外出闯荡,凭借自己出口成章的本领,再加上自身“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