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光天化日,司马懿之子干了件丑事,造最黑暗王朝,害中国万劫不复

光天化日,司马懿之子干了件丑事,造最黑暗王朝,害中国万劫不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87 更新时间:2024/1/21 7:56:50

公元254年,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另立曹丕庶长孙曹髦为帝,当时他不过只有13岁。很明显,曹髦不过是司马氏控制朝政的工具而已。然而雄心勃勃的曹髦并不甘于沉沦,足智多谋的他静静地潜伏着。他在等待一个机会,将不可一世的司马氏兄弟踩在足下。

机会很快就来了。公元255年,司马师亲自带兵23万,征讨淮南叛党。战斗中,叛军猛将文鸯单骑趟营,一直杀到司马师面前。惊吓之中,司马师原本就长有瘤子的左眼竟掉出眼眶。虽然司马师并没有被文鸯讨取,但也掉了大半条命,只能在许昌等死。

司马师死前,赶紧将坐镇于洛阳的弟弟司马昭叫到许昌,要他立即接受自己大将军的帅印。司马昭前脚离开,曹髦后脚便颁布诏令,要求司马昭留守许昌,让尚书傅嘏“率六军还京师”,试图一举夺取司马昭的兵权。谁知司马昭非常机灵,他很快为哥哥处理了后世,其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带兵返回洛阳,曹髦的计划最终落空。

据史书记载,曹髦的性格、智谋颇类其曾祖曹操。然而虎落平阳,却被恶犬司马昭困于深宫之中,受尽了欺凌,连前汉的汉献帝都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继承自曹操的热血在这个年轻人胸中燃烧,他决定干一票大的。

公元260年6月2日,曹髦突然召集殿中宿卫和奴仆,并然而亲自持剑乘辇,准备亲自诛杀司马昭。当时曹髦已经被完全架空,身边不过数百人,而且都是乌合之众。然而曹髦皇帝的身份确实吓人,毕竟谁也不愿背弑君的骂名。

听闻皇帝“造反”,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赶紧召集部众弹压。谁知两军刚一相遇,曹髦的侍从就大喊:“大胆狂奴,敢于天子当兵相向吗?”司马伷部众一听,立即吓得轰然而散,而成了光杆司令的司马伷也不得不仓皇逃窜。

到了宫阙南门,曹髦又被司马昭亲信——中护军贾充拦住。随后两军交战,曹髦亲自持剑上前搏杀。由于他是天子,因此没人敢动他,很快贾充一伙露出了败像。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贾充叫来勇将成济,并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

成济是个没脑子的猛汉,他服从了贾充的指挥,纵马挥戟,将曹髦刺于马下。皇帝,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杀了!

自中国有文明以来,王乃至于皇帝,都是神圣的象征,它象征着一种秩序。要取代皇帝,易服改姓,都必须要有一个合法的过程。否则就会导致纲常失序,天下大乱。自古以来,弑杀君主的事情并不罕见,然而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杀害君主的,司马昭要属头一个。从此,象征秩序的神圣的皇帝被打落凡间,落入污泥之中,而一场持续数百年的混乱,即将在中华大地上上演。

曹髦死后,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司马昭竟敢公然杀皇帝。连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跌足大哭,把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着说:“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司马昭见此,也忙不迭地跪倒在地,不断向曹髦尸体请罪。

这场惊天丑剧,自然是要有替罪羊的。而这头自然不会是贾充,更不会是司马昭,而只可能是充当打手的家奴——成济了。司马昭当场下令,夷灭成济三族。谁知更尴尬的事出现了,成济见司马昭拿自己当替死鬼,竟一头撞开缉拿他的武士,并攀爬到房顶。

成济在屋顶脱光衣服,又叫又骂,将司马昭、贾充教唆自己弑君的事大肆宣扬。司马昭见此大恐,立即命弓箭手将他当场格杀。随后,司马昭又逼迫郭太后下旨废掉曹髦,将其贬为高贵乡公。司马昭一手导演的惊天丑剧,到此落下了帷幕。

这次丑剧,给中国带来了极坏的影响。此前,在大众眼里,皇帝必须由有德、有功者居之。而在司马昭之后,大家似乎意识到,皇帝似乎没有那么神圣,只要拳头大,就能当皇帝,三国争霸后,一场新的大乱即将上演。

公元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西晋,而这个王朝是中国罕见的腐朽、堕落的王朝,被称为最垃圾、最黑暗的朝代。司马炎刚死,西晋立即便围绕着皇位,展开了血腥的八王之乱。因为司马氏诸王相信,只要像司马昭那样迷信暴力和诡计、不择手段,就能夺取天下。

最终八王之乱让华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刘渊、石勒等胡人趁虚而入,灭亡了西晋,中国从此陷入五胡乱华的境地,北方汉人惨遭浩劫。而偏居江左的东晋也没好到哪去,绝大多数东晋皇帝都是傀儡,世家大族们根本不将他们当回事。最终,东晋的司马氏几乎全被刘裕诛灭,真是天理循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收编了几股野势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支,青州黄巾军。黄巾军是太平教首领张角领导的一支抗暴队伍,是汉末最大的农民起义军,起义遍及青、徐、幽、冀、荆等数个州郡,起义人数高达上百万,势力非常庞大,东汉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扑灭。东汉政府也被黄巾起义搞得分崩离析、一蹶不振。作为征剿黄巾的主力,曹操收编百万青州黄巾,择选强壮之士三十万编为青

  • 此人名不见经传,写了首诗把李白、杜甫都批了,说得还挺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赵翼其人,虽在历史长河中,与李杜相比,只能算是个名不见经传读书人。但在乾隆年间,他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了。传说他3岁能识字,12岁的时候就一天能写上7篇文,被誉为神童。他还不仅通诗文,还通六艺,被破格入了军机处。在当时,人人都觉得他有状元之才,可惜最终只中了个探花。论其作品,其实并不多,最红的就是这首批

  • 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却使得唐朝后来的150年里不能消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人形象自从公元618年李渊称帝,经历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一直到了唐玄宗时期,将近140年的时间里,唐朝一直都是国力强盛、文明发达的世界级强国。然而到了公元755年,由安禄山发动的叛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前后持续了将近8年之久。安史之乱形势虽然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这之后唐朝又延续了将近150年

  • 曹操为什么喜欢二婚女人?除了征服欲,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简介,曹操喜欢的已婚妇女多少岁,铜雀台曹操深情演讲

    曹操收何进的儿媳尹氏,纳张秀的婶婶邹氏,抢了关羽的梦中情人杜氏,据说赤壁之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了二乔,杜甫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暗指了这一点。曹操刚打败袁绍,就马上派人去接袁绍儿媳甄氏,不料甄氏被儿子曹丕抢先一步接走,曹操懊恼得直跺脚!这都充分说明曹操贪色!曹操年轻时就放荡不羁,

  • 安史之乱时,弃与守之中的长安乱世群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史之乱资料,主角穿越到安史之乱时期的小说,老梁讲安史之乱完整版

    每个人都回不到长安。”乱世出英雄也出叛将;乱世给人以雄心壮志,也会让人意志消沉;乱世中有旌旗蔽日,也不乏辙乱旗靡……然而在那些充满着慷慨与悲壮、得意与失意、守护与变节的多事之秋里,最精彩的还要数那乱世之群像。历史作家张明扬的新作《弃长安》所讲述的,正是安史之乱时期,李唐王朝溃败之时,“弃长安”过程中

  • 曹操最喜爱的大将,几乎没打过胜仗,却一直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不用,不用,我给你升官!”……从来没有一个大将,能让曹操如此操心,但是这个人是最早跟随自己起兵的,就算是没有功劳,苦劳也不小,所以曹操一直对他是千依百顺,甚至高过自己的老婆...夏侯惇,字元让,刘邦司机夏侯婴的后代。按说,司机是一门祖传的手艺,他应该发扬光大,但是,夏侯惇却有点“不务正业”,从小学

  • 大秦赋:李斯的结局比嫪毐还惨,至于根源,则在他的“仓鼠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古装历史剧《大秦赋》上映,该剧在场景制景、服装道具以及演员的演技上都有着可圈可点之处。其中,叶项明在剧中饰演嫪毐。作为赵姬的男宠,嫪毐是相国吕不韦为了把持朝政,同时也是为了摆脱与赵姬不清不楚关系的一枚棋子。但是,在与赵姬的耳鬓厮磨之后,嫪毐不仅获得了赵姬的宠爱,还获得了赵姬下放的权利,被敕封为长

  • 悟!导致隋朝快速灭亡的原来是这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房玄龄预言隋朝灭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历史漫画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权夺位,北周灭亡,隋朝建立。八年后,隋文帝命杨广为统帅南下灭陈,陈朝灭亡。此后,为争夺帝位,杨广与太子杨勇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终杨广凭借着善于伪装和开国重臣杨素的支持一举夺得江山。即位后的杨广纵情声色、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最终导致了隋王朝短暂存活了38年。也许有人问:大一

  • 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从古至今无人懂,后来被两位老农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墓中无头石人的秘密,武则天墓前的61个无头石头人,武则天墓前无头石人头哪去了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在封建等级制度严苛的古代,受腐朽的封建思想影响,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所以在朝为官的人从来不允许出现女性。就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武则天竟然能成功登基,成为一代女帝,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十分传奇的事情。武则天为了得到滔天的权势,甚至能对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下狠手。这样一

  • 安禄山的错误之举有哪些?组织势力对于战争成败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安禄山之乱简介,安禄山死,安禄山和杨玉环亲吻电视剧

    史思明攻打河阳,命勇将刘龙仙出战,唐将白素德追杀龙仙,叛军惊恐。李光弼又命唐军烧毁叛军布署在黄河中的船只,造浮桥炮击叛军,叛将高庭晖、李日越、董秦都投降唐军。史思明亲自率兵攻河阳,叛将周挚攻北城。唐将李抱玉、荔非元礼、仆固怀恩等奋击破敌,杀死千余人,俘虏500人,周挚遁逃。李光弼把俘虏晓示南城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