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谥号是古代大臣的终极追求?

为何说谥号是古代大臣的终极追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08 更新时间:2024/2/11 18:03:23

为何说谥号是古代大臣的终极追求?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古代大臣就很看重谥号这个东西,想知道古代大臣对朝廷社稷的贡献大不大,看他的谥号就可以了。

在我国古代,最早获得谥号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周公,另一个是姜太公。这两位都是周朝定天下的肱骨之臣。所以后来,周天子就给了他们谥号,用来表彰他们的功绩。

在古代的书籍里面,说明了谥号的作用,即对古代立有大功的大臣的一种赞赏,但是,有好的谥号,就会有坏的谥号,即所谓的恶谥,比如秦桧,他一开始的谥号事“忠献”。但是后来,这个谥号就变成了谬丑。前者是善谥,后者就是典型的恶谥了。

一词定褒贬,大臣们的竞争

谥号其实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体现,在汉朝和晋朝,只有侯爵以上的人才有资格获取谥号,所以不要想什么样子的谥号了,你很可能连获得谥号的机会都没有。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所以李广就没有谥号,后来,获得谥号的标准降低了,三品官就能获得谥号,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门槛又提高了,变成了一品官员。不管在哪朝哪代,获得谥号都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而且,谥号是有定额的,就像宫里的嫔妃一样,高位嫔妃都是有限额的。如果有人把这个位子占了,那么你就没有这个位子了,比如范仲淹的谥号是“文正”这就是文臣最好的谥号,所以后代的人都称呼他为范文正公。

而曾国藩的谥号也是文正,有了这个谥号以后,其他人就不能用这个谥号了。所以,好多人都好生气,他占了这个位置,我们没戏了啊,真的没戏了,所以,每一次,皇帝给一个大臣谥号文正的时候,其他人都是哀嚎一片。

对于曾国藩获得文正这个称号,最不服气的就是左宗棠和张之洞了。因为他们都说洋务派的中心人物,而且,作为清朝的实权大臣,左宗棠其实是有战功的。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位有着收复新疆功绩的大臣,对于曾国藩抢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谥号,显得非常愤怒。

虽然说,谥号只有一品大臣和三品以上大臣才能获得,那么那些古代官位没有到,而德行又还不错的大臣,他们的谥号应该怎么办呢?

官位不到的大臣,,可以由大臣们私底下进行一下谥号的赠予,但是,这种赠予是非官方的,是不具有法律意义的。所以,这种谥号通常不在大臣们追逐的范围之内。

谥号的变化与发展

在不同的朝代,对谥号的等级也有不同的说法,例如在西晋时期,人们不讲究,谥号随便搞一个也就算了,你只能分出来是美谥还是下谥,其他的一概看不出来,到了唐朝的时候,谥号就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等级,最高级的谥号为“文贞”。

例如唐朝名臣魏征,他的谥号就是“文贞”。这个称号是唐朝的最高荣誉,好多人都争夺,而到了宋朝,因为要避讳皇帝的名字,所以“文贞”就变成了“文正”。

依然是众位大臣抢破头的一个谥号。

也是从宋朝开始,官员的谥号开始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首先,开始有了明确的等级分辨,比如,这个谥号比那个比那个谥号要高一级。

有了这样一个共识,文官里面谥号最高的是文正,而武官里面位置最高的则是武忠。这大概也是文臣武将分工不同的缘故,文官的职责,贵在守正,而武官的职责,则是对于国家的忠诚,对于这个区别,朝廷大臣们还是很拎得清的。

不过,文臣武将,都是替朝廷干事情的,对于,也有一类通用的谥号,通用的谥号当中,最高级别的就是忠武。

一般情况下,通用谥号当中的最高等级,要比单纯的文武官的谥号等级要高一些,你可以理解为学贯中西。例如岳飞的称号,就是忠武,虽然大家一般都喊他岳武穆。

不过,文正这个称号的稀有程度,甚至超过了通用谥号,在明朝,仅有三个人的谥号是文正,再加上一个南明时期给的文正称号,这个称号给了方孝孺。

但是他老人家被灭了十族,即便真的有文正这个称号,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到了清朝,第一个问题正是乾隆时期的一位大臣,后面有好几位都是皇帝的老师,皇帝大概是顾忌师生情谊,于是乎很多帝王的老师最后都拿了文正的称号,其中一个据说还为咸丰帝的即位出了非常大的力。

官员对谥号的追求

总之,在古代,你首先得是进士出身,其次你的官做得非常大,然后你得非常小心,努力做好事,然后你还得保证自己在政治斗争当中不会站错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才能得到一个好的谥号。至于能得到多好的谥号,那对不起,完全看运气。

有些稀有的谥号,更是整个朝代获得的人只有个位数,那就是正宗的可遇而不可求了。比如说,曾国藩拿到文正的谥号以后,那些和他同时代的人就彻底无缘文正这个称号了。

而左宗棠因为在考试方面不行,没有拿到进士出身,所以他的谥号不仅排名非常靠后,而且还是皇帝特别赐予的。按照一般的流程,他连谥号都不会有。

而另外一位大臣张之洞则是临了临了,人生的最后一道折子得罪了权贵,最后也是随便就搞了一个谥号,让张之洞的后人气了半死。救李鸿章稍微好了一点,拿了个文忠的谥号。

所以说,古代官员对谥号的追求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尤其是某些高级谥号,那更是所有人心中的白月光。

不过,有的时候,也会有恶谥的发生,对于那些谥号不好的人来说,他们可以算得上是遗臭万年了。但是,遗臭万年也是要有一点分量的。总之,只要是和谥号扯上关系,那证明你最起码都是高级官员了。

其实,不光是大臣,有的时候,皇帝也是这样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庙号,能有多疯狂,大概也是我们料想不到的。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这是所有大臣的想法。而皇帝,也是在意千秋之后的史书平说的。

古代人为了让谥号这个东西变得更加公允,还专门弄了一个系统的东西,比如,什么样的人可以背称作文,什么样子的人可以被称为武。

也就是说,谥号都要按照基本法来,否则就不行,即便如此,在皇帝给大臣定谥号的时候,也经常会有一批人在那里吵架,给这个人的谥号定高了呀,给那个人的谥号定低了,等等等等,没到这个时候,礼部的人都是一个头两个大。

谥号,也算是古代帝王鼓励大臣要好好做事的一个手段,看看,干得好就可以青史留名啊,还不赶紧加油干。

标签: 大臣古代追求

更多文章

  • 秦汉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儒学,时期

    儒学,即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具有开放包容、经世致用的特性,周公及三代礼乐,乃后起儒学之先导,周礼制定之地洛邑成周,乃中国儒学之祖庭。 几千年来,为历代儒客尊崇。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影响深远。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鲁国临近齐国,为什么消灭鲁国的是楚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消灭,临近,楚国

    鲁国,周朝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这一诸侯国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众所周知,鲁国和齐国都位于今山东省

  • 在古代为什么儿子被称犬子女儿被称为千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儿子,女儿,古代

    从周朝初年,圣人周公制定周礼开始,随着中原王朝的日益强大,其影响力,也从黄河流域,涵盖了大半个远东,在传播过程中,这套周礼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于是,有了所谓的“繁文缛节”说法。在这个背景下,在古代,对人的称呼也各有不同:比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但是,有一种现象颇为让人费解,那就是,为什么

  • 古代沙丘为什么被称为君王终结者 这个地方究竟有多邪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沙丘,究竟,古代

    对古代沙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沙丘,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普通沙漠的名字,而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地名。据了解,沙丘位于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市附近。在古代,有三位小有名气的君主在此地死去,分别是商纣王、赵武灵王和秦始皇。所以,沙丘也一直扮演着“君王终结者”的角色

  • 吕不韦罢相流放途中,为何因为嬴政的一封信饮鸠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流放,自尽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末期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他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不韦选择自尽,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嬴政已经控制了朝堂,吕不韦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吕不韦

  • 皇帝身为一国之君,他的饮食有哪些讲究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饮食,讲究

    《礼记》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在中国历史早期便被迫与国家政治相连。《周礼》中关于不同阶级饮食礼仪上的规定可谓多如牛毛,不胜枚举。无数历史名人的命运亦随着饮食起起落落:商代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靠厨艺这块敲门砖走上了人生巅峰;周亚夫则因汉景帝赐宴

  • 历史上的纣王真的是昏君吗?真相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昏君,真相

    商纣王上台后,到处搜刮美女以充实后宫,这群美女中最出名的就是妲己。为了与美女共度人生,商纣王大兴土木,修建各类娱乐场、度假村。在商纣王主导下,商王国兴建起当时全亚洲的最高建筑——超豪华的宫廷娱乐场鹿台。据说,鹿台方圆三里,高达千尺。按西周《建筑法》,这已经是相当于一座小城池。他不断地加重民众赋税,收

  • 劝谏纣王的十位大臣,他们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臣,劝谏,下场

    商纣王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暴君,尤其是在《封神演义》中,商纣王更是被刻画为十恶不赦、刚愎自用的大反派,商朝在纣王的统治下,彻底走向灭亡;其中商纣王有一个最典型的亡君姿态,那就是随意杀戮劝谏忠臣,现在来盘点下劝谏商纣王的十位大臣以及结局。TOP、10 微子衍微子衍是商纣王的二哥,但由于微子衍是庶出,所以

  • 西周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朝代?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朝代,西周,事情

    西周,从周武王灭商到幽王亡国, 共传12王11代。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到西周这个朝代,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那场著名的‘封神之战’。在英明神武的周武王带领下,正义的周朝大军,干翻了昏庸无道的商纣王。这期间又有姜子牙、杨戬、哪吒这帮人,帮周武王打败了很多强大的敌人,然后大家

  • 上古酷刑虿盆之刑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酷刑,发明,上古

    众所周知,商纣王是一代暴君,他与苏妲己在酒池肉林寻欢作乐,搞得百姓们都苦不堪言。商纣王作为一国之主,众人的谄媚已经满足不了他的兴趣,他不断寻求新的寻欢方式,妲己推荐的“虿盆”的刑法,就是他所运用的酷刑中的一种。从虿的字面意思我们可以看得出,虿由“万虫”组成,正如字面意思一般,受刑者正是遭受万虫叮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