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左宗棠被封左文襄公,一个武将不应该是忠勇什么的吗?

为什么左宗棠被封左文襄公,一个武将不应该是忠勇什么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741 更新时间:2024/1/26 19:39:08

古时候,科举制度作为所有人成功捷径,因而不少人都以科举上榜为一生目标,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一些人一辈子获得不了功名,只能碌碌而为,还有些人一飞冲天成为天子门生,从而走上人生巅峰。

历史上有不少英雄豪杰,出身低微的他们并没有被现实打败,而是通过自身努力走出一条不一样道路,这些人当中多数均有选择科举之路,然而科举之路不顺,让他们不得不寻找其他道路,从而让自己抱负有机会实现。

左宗棠作为其中代表人物,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以至于他只能从军,从军以后的左宗棠,不仅创建了楚军,而且还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运动中立下赫赫战功,除此之外,他还平定西北叛乱,捻军之乱,然而这些功绩都不算他人生中高光,要说他的一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当属率军收复新疆,保住了祖国1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由于左宗棠出色的军事能力,不少人将他视为一名武将,然而左宗棠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他的读书水平在那个时代可以排名前几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左宗棠死后,才会有“文襄”的谥号。

今天我们来探讨下左宗棠获得“文襄”谥号的原因,以及他的科举制度有坎坷?

三次参加科举,一次都没有中举

左宗棠老爸是补习班老师,这让左宗棠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取之乎者也,所以这让他学习进度远超其他人,因而不少人将他称之为天才。

既然是天才,那肯定要有神发挥,左宗棠在14岁的时候,参加童子试中,排名第一名。

长沙府试中,左宗棠本可以独占鳌头,但长沙府领导为了照顾一位年迈考者,便将他降到第二名,突然间被降到第二名,肯定会不爽,这位领导为了不让左宗棠失去读书的信心,专门把他找过来,长谈了一次,希望能好好开导左宗棠。

左宗棠之所以会被领导找去谈话,主要就是他书读得确实不错,领导觉得他是好苗子,希望他不被一时失败所打败,所以特地找到他,希望能好好开导下他,不要放弃考科举这条路,一般情况下,能有如此待遇的人,都是大家公认的神童。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次府试后,左宗棠的科举之路开始不顺畅。

先是自己母亲去世,自己被迫丁忧3年,父亲在自己丁忧结束后,也去世了,这让刚刚丁忧后的左宗棠只能继续丁忧三年。

丁忧期间不能参加科举,这让左宗棠白白浪费了6年时间,在这期间左宗棠也没有荒废学业,相继在长沙的城南书院、湘水书院读书,在这里他均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成绩。

左宗棠20岁的时候,以搜遗的方式获得了举人的身份。那么搜遗是什么意思,就是主考官将落榜生的试卷再检查一遍,发现其中有优异者,然后择优录取。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左宗棠的科举之路确实不容易。

从左宗棠的科举之路可以看出,左宗棠确实是个读书苗子,只不过命运的不顺,注定了他的科举之路不容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左宗棠三次来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均没能考上。

没有通过科举之路获得功名,成为左宗棠一生的遗憾。经过多次科举失败,这让左宗棠清楚认识到,科举制度存在一定问题,只不过他没有选择极断的方式,走出一条不一样路,而是选择回家结婚过自己的小日子。

从上可以看出,左宗棠没有自己功名,这让朝中不少官员一直看不上左宗棠,觉得他就算成为封疆大吏有何用,毕竟他没有进士身份加持,所以这些人表面上尊重左宗棠,私底下认为他就是野路子。

文襄这个谥号,有文武双全的意思

不少人觉得如果左宗棠不是读书人,是个真正的武人的话,那么他的谥号中必然带有武或者勇字。

文襄来自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宋襄公,这两人在春秋时期都创下一番霸业,所以后世中,一些人在给那些文武双全并有战功的大臣,便会授予这个称号。这种谥号的兴起,是在宋朝以后,由于宋朝时期重文抑武,文官有机会在军中掌权,从而建立战功。

由于文人掌权越来越多,所以明清以后文襄谥号慢慢多了起来,明朝拿下整个称号最出名人物,当属隆庆时期首辅大臣高拱,清朝时期除了左宗棠外,还有洪承畴张之洞等人都拿下这个称号。

拿下这些称号的人,多数都有进士出身,左宗棠作为其中另类,为什么能拿到文襄这个谥号呢?

慈禧太后给予左宗棠进士身份

曾国藩李鸿章两人,均通过科举方式走上官场,所以两人算妥妥的科班生,然而就算如此,他们对于左宗棠这个对手还是有一定嫉妒,所先左宗棠48岁进入官场,两年后便成为封建大吏,如此快的升迁,难免不让人感到嫉妒,所以两人经常拿左宗棠不是进士一事来说他。

曾国藩和李鸿章数次拿这个话题来数落左宗棠,左宗棠对等反击,这让曾国藩、李鸿章对他恨的牙痒痒。然而,就算如何反击,左宗棠没有获得功名一事,一直成为他的心病。

所以,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候,年近七旬左宗棠得知朝中要举报科举,所以他直接上奏慈禧太后,希望他能回来考试。

慈禧太后在看到左宗棠要求回来参加科举一事情,直接懵逼了,左宗棠这样大年龄还在惦记通过科举的方式拿到进士身份,这让慈禧太后认为必须好好安抚下他,毕竟收复新疆一事,离不开左宗棠。

所以,慈禧太后便以光绪帝名义,给左宗棠进士身份,并赏翰林,左宗棠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得要死,毕竟这事情可让他惦记了一辈子。

不久后,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很快便收复了新疆这片土地,慈禧太后在合适时间给左宗棠一个进士身份,从而了却了左宗棠的一个心结,这个身份,也让左宗棠在死后获得“文襄”的谥号。

以上可以得知,左宗棠的品行和功劳,远比曾国藩和李鸿章。

为什么这样说,左宗棠办船政,为之后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创建奠定基础。

除了这个事情外,左宗棠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保住祖国领土的完整,这个功勋足够让左宗棠名流千古,而李鸿章这家伙,居然提出放弃嘉峪关以西,重点打造海军,从两人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左宗棠的贡献明显高于李鸿章。

还有就是,左宗棠和他手下将领,都是清官,而李鸿章和他手下,都是巨富。

因而,我觉得左宗棠完全对得起文襄的谥号。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更多文章

  • 朱标死后朱元璋还有9个成年儿子,3个特别优秀,为何非选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标病逝朱元璋说的啥,朱标和朱元璋谁死得早,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

    我们都知道,朱允炆是朱元璋太子朱标的孩子,如果不出意外,朱标成了皇帝后,这朱允炆也大概率会是皇位继承人。原因无他,朱标跟朱允炆,是朱元璋最爱的马皇后生出来的嫡子一脉。别的皇帝看儿子,都说母凭子贵。但朱元璋当皇帝却不一样,是子凭母贵。这贵的根源就是,朱元璋跟马皇后感情太深,深到成了帝王典范。作为中国史

  • 孙立人为何斗不过蒋介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崇尚西方军事思想的他,反对在军队中实行"政工制度",对老蒋提出的反攻计划也是嗤之以鼻,他认为应该先将内治搞好再说。客观上来看,孙立人的想法才是符合实际的,但也因为这一些举措,让一直游离于蒋家势力范围之外的他,更是成了蒋家的敌对面。特别是到了湾湾后,美国对老蒋十分失望,打算物色新人代替蒋家的统治。一直

  • 宋朝103位皇子名单:宋徽宗有皇子35位,神宗14位,宋高宗仅1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皇帝宋徽宗简介,宋真宗之后宋朝有几位皇帝,宋朝宋徽宗的结局

    103位,平均每位皇帝所生皇子数为6.8人(接近7人),每位皇帝所生皇子数分别为:宋太祖4位,宋太宗9位,宋真宗6位,宋仁宗3位,宋英宗4位,宋神宗14位,宋哲宗1位,宋徽宗35位,宋钦宗3位,宋高宗1位,宋孝宗4位,宋光宗2位,宋宁宗9位,宋理宗1位,宋度宗7位。这其中以宋徽宗所生皇子数量最多,竟

  • 张之洞私人藏书:《日本地理兵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姚文栋编译的《日本地理兵要》 2001年笔者在北京大学高级研修班读书时,在北大图书馆发现一部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清政府出使日本公使团随员姚文栋(1852—1929年)编译的《日本地理兵要》,全书线装8册10卷。 从书上的白文藏书印“臣之洞印”及附在书内的一张便条“送至白米斜街路北南皮张宅”可知

  • “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江西在明朝状元为啥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但在古代江西也曾经辉煌过,特别是明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教育发达,“江右商帮”也是货通天下。特别是吉安府,人才辈出,教育发达,吉水、泰和、永丰、庐陵、安福五个县,朝野素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一说,足见当时江西文人之强盛。建文二年、永乐二年,这两次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是江西人包揽。建文二

  • 甄嬛到死也想不通,雍正把淳儿养到十七岁的真正原因!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甄嬛为什么把淳儿养到十七岁,甄嬛和淳儿还有皇上一起聊天,甄嬛什么时候知道淳儿的死因

    实际上,淳儿是符合选秀对年龄的标准的。因为淳儿的家世也不是很低,于是淳儿就和甄嬛一样一进宫被皇上封为纯常在。自己的家世在那儿,要不然想必雍正也不会一直把她养后宫吧!而且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还记得雍正在选秀之前说的话吗?雍正说,要多选些汉军旗的秀女。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淳儿天真纯洁,没有什么

  • 左良玉手握80万明军,为何没有拯救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左良玉简介,明朝为什么打左良玉,明末左良玉真实兵力

    他就是左良玉,玉是块良玉。可惜最后玩了把胸口碎大石,整的自己玉石俱焚!他是怎样一个人呢?他是一个精致的眼前利益者,他是明末众多官员中的一个代表。他对明有功,他拥兵自重参与内斗让风雨飘摇的南明弘光政权,咣当一声直接塌了。鹬蚌相争让清朝直接给兜了。他是个忠臣,但是他没有尽到忠臣的责任,他是个奸臣吗?也不

  • 被亲姑姑抢走爱人,民国女子留下纸条:姑姑是个好女子,好好待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京剧大师荀慧生的婚姻可谓是一波三折,十分戏剧性。他和吴小霞因戏结缘,两情相悦,却遭到吴小霞父亲吴彩霞的强烈反对。后来,吴彩霞碍于情面,答应了媒人的提亲,却暗中使诈,婚礼时将女儿掉了个包,造成了一场闹剧。一、为娶爱人,费劲心思荀慧生是民国时期京剧界的“四大花旦”之一,因当时女子不能抛头露面,当时所

  • 乾隆六下江南为何五次登临燕子矶?南京举办燕子矶文化与企业创新分享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近日,一场以“燕子矶文化与企业创新”交流分享会在燕子矶招商花园城举行。燕子矶文化研究院院长杨智麟,从古代经典周易64卦中,揭秘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为何五次登临燕子矶的背后玄机;阐述燕子矶“天门地户,仙都佛地,文脉财库”的历史文化;探析燕子矶为何成就明朝沈万三江南首富的传奇故事等,与参会的企业互动分享。一

  • 慈禧太后为何偏爱圆明园,历经战乱被烧毁仍坚持重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表示,康乾时期经济繁荣,再加上清朝帝后不爱长年居住在紫禁城,反而比较喜欢住在京郊园子,因此修建出许多皇家园林, 有些帝后待在园林时间甚至比住在紫禁城还长,例如咸丰帝就特别喜欢圆明园,经常带慈禧前往居住,因此慈禧对圆明园有很深的情感。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逃到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