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之洞私人藏书:《日本地理兵要》

张之洞私人藏书:《日本地理兵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107 更新时间:2024/2/9 14:23:56

姚文栋编译的《日本地理兵要》

2001年笔者在北京大学高级研修班读书时,在北大图书馆发现一部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清政府出使日本公使团随员姚文栋(1852—1929年)编译的《日本地理兵要》,全书线装8册10卷。

从书上的白文藏书印“臣之洞印”及附在书内的一张便条“送至白米斜街路北南皮张宅”可知,此书竟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香帅”张之洞的私人藏书。

前不久,笔者随宁夏政府团访问日本,在友人的帮助下意外觅得一部日本明治九年(1876年)出版的线装3册《兵要日本地理小志》。以前,笔者在北大图书馆见到的《日本地理兵要》即是姚文栋译自此书。笔者惊喜之余,遂以高价携之回国。

这部《兵要日本地理小志》作者为时任职于日本陆军参谋局的汉学家、史学家中根淑(1839~1913年)。此书专讲日本山川险要、地理、气候、人情、风俗、政治、历史、物产、户口以及战史、战场等,“其如攻守要害,以古人胜败明辨其地势,使古今之沿革战斗详然如指掌”。此书是日本国第一部军事地理志。明治二十年(1887年)2月,又有陆军士官学校教授三木信近和助教田付直男编纂的《兵要地志》大日本之部出版。

令人震骇的是这部《兵要日本地理小志》在序中明确指出:“此书本为陆军军人课本,而今为小学课本。”“今也兵农一途,举海内皆兵。小学生徒能读此书,详山势水脉险夷广狭,则他日或从兵事,攻守进退之划策,有思过半矣。然则此书名为地志,实兵家之要典,而小学生徒不可阙书也。”由此,日本明治时期的“国防”意识可见一斑。

前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一些留日的中国学者曾著书慨叹昔日的“鬼子兵”的情报战无孔不入。沉下身心翻检史料便会发现在被称为腐朽没落的清朝末期,我们的前辈——一些颇有远见卓识的官 僚知识分子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不独有姚文栋这样颇具见识的年轻官员,笔者在清政府派出国外的游历官、时任兵部郎中傅云龙所著的《游历日本图经》中的《日本疆域险要》一章也看到作者以用兵的观点对日本的军事地理进行分析,字字句句论说精道。

此外,驻日官员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详细记录了日本的征兵法、陆军编制、经费、军律、军医等情况,并对比分析中国当时的情况以资借鉴。甲午战前,赴日考察的中国官员翻译的一批日本陆军的技、战术教材中,还有日本参谋本部编的《东亚各港口志》,由当时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为我所用。不仅如此,与傅云龙一同派至国外的游历官刑部主事顾厚焜还编写了《美国地理兵要》、《巴西地理兵要》,把军事地理情报搞到了大洋彼岸。

友人告诉我,昔日日本一位将军曾著书《大谋略》,书中说李鸿章曾想从英国购舰28艘,待这支舰队形成战斗力后,一举歼灭日本海军,然后在日本登陆。此事的真实程度如何,不得而知。但清末姚文栋的《日本地理兵要》确是作了对日作战的战场准备。

此外,1928年,我国曾秘密获取日本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军政情报。一是日本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大将在大连召开的东方会议的部分记录,其中对中国的侵略政策经整理后以奏折上呈天皇,即著名的“田中奏折”。二是日本参谋本部次官金谷范三中将对华、对苏的作战指导思想的论述《国防论》。更重要的是1941年中国军事情报部门破译了日本空军有可能在太平洋方面进行轰炸的准确情报,而美军方不相信。至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才知道中国情报是准确的……

笔者知见九牛一毛。由在日本所获《兵要日本地理小志》一书,笔者感慨而发,意在诉说历史上中国人的情报意识并不比日本人差!

姚文栋处处留心的情报意识令人慨叹

当时清政府出使日本公使黎昌庶的随员、直隶试用通判姚文栋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他将日本陆军省出版的《兵要日本地理小志》一书译为汉文,希望“印给外海水师各营”。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是甲午中日黄海之战前11年。

姚文栋在翻译《兵要日本地理小志》全书的同时,还在卷首进行战例分析:元朝进攻日本,专攻其西,日本得以全力防御一方,因而得胜。他还引用了日本历史学家赖襄的话“元幸自一面来耳,若自四面来,扼吾要喉,断吾粮道,杜绝吾兵之策应,其祸岂可胜言”,认为“此诚破的之论,兵家舆地家所宜共知者也”。

姚文栋不仅照译原文,还从战略的高度对日本地理形势进行评述,如在分析对日作战的两条海上攻击通道时说:一条是“上海历长崎、神户而达横滨”,“自长崎至神户者必经濑户内海。其间岛屿棋布,节节可伏,且一入下关口峡,彼若以兵绝吾后路,则能入而不能出,皆犯兵家所忌。故用兵时,此道不复可行”。另一条是“自香港至横滨,即彼所谓南洋,一水汪洋驶行无阻,可以直捣浦贺,进逼品川,东京、横滨皆震动矣。此正道也。”对日本陆上的战略要点姚文栋也叙述得十分清晰。

中根淑《兵要日本地理小志》一书中没有对本国军队的记录,而姚文栋收集记录当时日本陆军步、骑、炮、工兵各营驻地及人数以及军、师管区、近卫军、常备兵、预备兵、后备兵、国民军的人数,依我国地方志之体例编成《兵制》一章收入《日本地理兵要》中,还针对我国威胁最大的日本海军舰船逐一记述。

笔者读姚文栋《日本地理兵要》一书中,印象最深的是《附录·西人论日本水师事宜》一段。他由东京乘车前往横滨途中,遇到“二客论邮便新闻及朝野新闻、近日所刻日本水师策略”,遂将两人论说要点整理附录于书中供国人参阅。姚文栋这种处处留心的情报意识令人慨叹。

姚文栋在著书立说的同时,利用使署随员的身份,联络日本各界,广交朋友,甚至与当时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片山潜也有交往。因而他也获得了一些机密情报:如他曾获取日本要在朝鲜进行阴谋活动的情报,在解决朝鲜壬午兵变这一重大事件中,起了重要作用。

姚文栋编译的《日本地理兵要》是近代中国人最早翻译的日本地理著作。此书刊后11年,中日甲午之战爆发。甲午战后,坊间有《日本地理兵要》翻印本。如笔者知见就有薛福成为序的宝善堂石印本行世。(沈克尼)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江西在明朝状元为啥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但在古代江西也曾经辉煌过,特别是明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教育发达,“江右商帮”也是货通天下。特别是吉安府,人才辈出,教育发达,吉水、泰和、永丰、庐陵、安福五个县,朝野素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一说,足见当时江西文人之强盛。建文二年、永乐二年,这两次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是江西人包揽。建文二

  • 甄嬛到死也想不通,雍正把淳儿养到十七岁的真正原因!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甄嬛为什么把淳儿养到十七岁,甄嬛和淳儿还有皇上一起聊天,甄嬛什么时候知道淳儿的死因

    实际上,淳儿是符合选秀对年龄的标准的。因为淳儿的家世也不是很低,于是淳儿就和甄嬛一样一进宫被皇上封为纯常在。自己的家世在那儿,要不然想必雍正也不会一直把她养后宫吧!而且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还记得雍正在选秀之前说的话吗?雍正说,要多选些汉军旗的秀女。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淳儿天真纯洁,没有什么

  • 左良玉手握80万明军,为何没有拯救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左良玉简介,明朝为什么打左良玉,明末左良玉真实兵力

    他就是左良玉,玉是块良玉。可惜最后玩了把胸口碎大石,整的自己玉石俱焚!他是怎样一个人呢?他是一个精致的眼前利益者,他是明末众多官员中的一个代表。他对明有功,他拥兵自重参与内斗让风雨飘摇的南明弘光政权,咣当一声直接塌了。鹬蚌相争让清朝直接给兜了。他是个忠臣,但是他没有尽到忠臣的责任,他是个奸臣吗?也不

  • 被亲姑姑抢走爱人,民国女子留下纸条:姑姑是个好女子,好好待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京剧大师荀慧生的婚姻可谓是一波三折,十分戏剧性。他和吴小霞因戏结缘,两情相悦,却遭到吴小霞父亲吴彩霞的强烈反对。后来,吴彩霞碍于情面,答应了媒人的提亲,却暗中使诈,婚礼时将女儿掉了个包,造成了一场闹剧。一、为娶爱人,费劲心思荀慧生是民国时期京剧界的“四大花旦”之一,因当时女子不能抛头露面,当时所

  • 乾隆六下江南为何五次登临燕子矶?南京举办燕子矶文化与企业创新分享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近日,一场以“燕子矶文化与企业创新”交流分享会在燕子矶招商花园城举行。燕子矶文化研究院院长杨智麟,从古代经典周易64卦中,揭秘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为何五次登临燕子矶的背后玄机;阐述燕子矶“天门地户,仙都佛地,文脉财库”的历史文化;探析燕子矶为何成就明朝沈万三江南首富的传奇故事等,与参会的企业互动分享。一

  • 慈禧太后为何偏爱圆明园,历经战乱被烧毁仍坚持重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表示,康乾时期经济繁荣,再加上清朝帝后不爱长年居住在紫禁城,反而比较喜欢住在京郊园子,因此修建出许多皇家园林, 有些帝后待在园林时间甚至比住在紫禁城还长,例如咸丰帝就特别喜欢圆明园,经常带慈禧前往居住,因此慈禧对圆明园有很深的情感。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逃到热河

  • 他是雍正帝宠成“妈宝男”的小儿子,却在乾隆的责罚中惊吓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弘曕,就不能不提他的生母,近些年来,由于一些影视剧的热播,使得原本并无异议的弘曕的生母出现了多个版本,有说其生母为雍正皇帝的熹贵妃,甚至还有说弘曕的生父为雍正皇帝的十七弟果亲王允礼,实际上,弘曕不仅生父不是果亲王允礼,甚至其生母,而言并非熹贵妃钮祜禄氏。这位雍正皇帝最小的儿子的生母实际上是雍正皇

  • 一位南宋抗金伤残军人的遇仙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胡丹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辛巳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起大兵南下,试图一举灭宋。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最终完颜亮被弑,金军败退,再无无力发动灭宋战争了。绍兴辛巳之役,是决定南宋存亡的大事件,而史书所记,皆为“大人”。读洪迈《夷坚志》丁志卷二《李家遇仙丹》,其中记载了一位乞丐的奇事,可为“绍

  • 两次清缅战争后清朝和缅甸为议降问题交涉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缅甸人称中国人为“胞波”(一母所生的同胞)。这传说反映了中国与缅甸关系的久远和密切。与缅甸的渊源和边境纠纷到清代,中缅关系出现曲折,在乾隆朝时期发生了多次边境战事,关系时断时续,战后才建立起政治上的隶属关系。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清军进入昆明,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出逃,当朱由榔和护驾的20

  • 朱元璋重武轻文,为什么不传位军事才能出色的朱棣,而是选择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对于一个年近七旬的老皇帝来说,内心最大的悲痛不是老年丧子,而是朱元璋对大明王朝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朱标不仅是朱元璋的长子,也是他非常欣赏看好的接班人。朱标从五岁开始,朱元璋就着力培养他,可以说,在这个长子身上,朱元璋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朱标跟朱元璋猜忌多疑和残忍暴戾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