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沫若论书法水准,不配给黄帝陵题字?启功:到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郭沫若论书法水准,不配给黄帝陵题字?启功:到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45 更新时间:2024/1/18 19:52:16

周恩来总理曾经将他与同时代的鲁迅并称,由此,郭沫若的成就可见一斑。

然而,在学术作品以及成就之外,郭沫若的人品却广受质疑,个人受到的嘲讽更是多如牛毛,连带着他的书法水平也被认为是夸大了。

其实,郭沫若的书法作品很多,今日我们可以见到的“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黄帝陵”等重量级匾额题字,都出自他手。

郭沫若的书法成就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

我们对郭沫若这般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宜简单地全盘肯定或否定。评价者应以事实为依据,审慎认真地对待被评价者。

同为书法家的功说,若是不服郭沫若的书法水准,不妨到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01 天才人物

郭沫若于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的一个地主及经商之家。他学名开贞,号尚武,“郭沫若”其实是笔名——取自其故乡的两条河:沫水和若水。

郭沫若的天才之处在童年就已经显现,他有着不凡的记忆力,在家人的培养下,他四岁半开始进入家塾学习经诗。

稍大一些后,他一步步往家门外走,相继在乐山和成都接受了小学、中学教育。

1912年元宵节时,郭沫若的父母强迫他与一个未接受过教育的女子张琼华完婚。为此,郭沫若决心远离家乡,独自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1914年,在大哥郭开文的资金支持下,郭沫若留学日本,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

并且,郭沫若还学习了德语、英语,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哲学著作,由此开始严肃思考一些社会问题。

在日本留学期间,郭沫若与身为护士的佐藤富子相恋并同居,郭沫若为她另取名为安娜。

郭沫若虽然主修医学,但毕业后逐步走上了写作道路。

他在一些杂志上不断发表自己的诗作,后来结集为《女神》一书,成为我国新诗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影响了后续许多作家。

在写诗之外,郭沫若还开始涉猎马克思主义,关注国内社会革命现状。

郭沫若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28年2月前往日本。

在日本的近十年间,郭沫若专注于学术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成果是完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

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考察了一批中国古籍,如《周易》,剖析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影响深远。

同时,郭沫若还深入研究了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撰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和自传体文章。可以说,这段期间他涉足众多学术领域,且十分高产,成果颇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郭沫若抛下当时的伴侣和孩子,孤身回到上海参与抗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年间,郭沫若也陆续在政府担任了一系列职务,并继续着史学方面的研究以及文学方面的创作。

1960年代,郭沫若名气较高,他此时书法艺术也臻于成熟,其字体被人称为“郭体”,接到了不少题字的邀约。

单以北京为例,“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及“北海公园”等大量匾额都是郭沫若的书法作品。

他当年书法的受欢迎程度也由此可见一斑了。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病逝于北京,其骨灰按照他的生前遗愿处理了。

纵观其一生,郭沫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取得了多领域的学术成就,也积极参与了抗战和建国后的政府工作。

他原本应当受到后人的敬仰与赞誉,但现实情况是,由于郭沫若的一些为人行事,人们对他的品格多有怀疑甚至嘲讽。

02 污点品格

郭沫若首先被许多人诟病的一点是,身为文人,他似乎没有高尚的文人风骨。

郭沫若的私生活也使他招致了许多非议。

郭沫若与旧式女子张琼华的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的产物。

在结婚五天后,郭沫若就离家出走了,等到他再次回到家乡时,已经过去了68年。

张琼华已垂垂老矣,却依然孤身一人守在他老家,郭沫若向她鞠躬道歉,但又能弥补多少伤害呢?

后来,国内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抛下安娜独自回国了,此后也没有主动与安娜联系。

安娜与他育有五个子女,但郭沫若后期对他们极少照顾。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1938年,郭沫若就在国内与新女友于立群同居,并于次年举行了婚礼。

他们两人育有六个子女,婚后,于立群还受郭沫若的影响,爱上了书法,慢慢也成为了一位书法家。

然而,1979年,于立群缢死于北京故居,对于其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

其中,有不少人认为,郭沫若应承担部分责任,另外,郭沫若与鲁迅也存在私人矛盾。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郭沫若曾经邀请鲁迅共同主办杂志,鲁迅欣然同意了。

但是,在两人正式合作之前,郭沫若突然大量发文批判鲁迅。

鲁迅始料未及,不成想突然被郭沫若如此诽谤,反击郭沫若为“才子加流氓”。

同时期的胡适也在日记中记录了一件关于郭沫若的小事:经徐志摩介绍,郭沫若、徐志摩和胡适三人一起吃饭。

席间,徐志摩对郭沫若说,胡适很欣赏他的一篇文章,结果郭沫若激动地跑上来抱住胡适亲吻了一下,这给胡适留下了负面印象。

总之,因为种种或真或假的事迹,郭沫若在许多人眼中是谄媚善变的性格,虽有旷世才气,但难让人认可他的为人,难以发自心底地尊敬他。

在评价他的书法造诣时,这种负面印象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03 书法出众

郭沫若自幼接受书法的训练,一生练习书法逾七十年。

据说,郭沫若幼时每日早上都要写三幅字,用不同颜色的墨写不同字体,以修炼自己的书法基本功。

后来,虽然身处动荡年代,他的身份在诗人、学者、官员以及革命者之间不断转换,但是,他从未停下练习书法艺术。

由此可知,郭沫若本身对书法有着强烈的热爱,“天才”并不能完全解释他的卓越成就,他在背后付出的无数努力更值得被我们看见、肯定和学习。

郭沫若本身对古文字有深入研究,对一些碑帖也进行过考证工作,对于汉字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到的看法和心得。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他的书法成就是古文字和考古研究的副产品。

作为文学家与历史学家,他的综合文化素养也是极佳的。

这些过硬的基础“功夫”锻造了他的审美能力,增加了他的艺术修养,对他的书法水平有不少助益。

他的素养与成就也启示着今日的我们,需要重视自己整体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虽然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学科分工日益精细化,但是缺少作为根基的文化基础和精神理念,专业学问可能很难达到大师层次,尤其对于人文社科学子而言。

书法的修养更是如此,如果书法创作没有书法理论的支撑,没有艺术审美能力的辅助,那便只能临摹他人的形,而无法进行自我创新。

在各种字体中,郭沫若以行草见长。

他的“郭体”书法遒劲生动,运转灵活,自然大气,既吸收了前人的精华,又蕴含着自己的创新,极显功力。

1958年时,黄帝陵修缮工程启动,黄帝陵是黄帝的寝陵,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由于黄帝是在远古时期统一了“华夏部落”的首领,故而这个题字意义重大。

当地工作人员当时专门上书给毛主席,请求主席题写“黄帝陵”三字。

毛主席颇为重视此事,挥笔写就了《皇帝祭》一文,但却没有同意题字的请求,而是将碑文题字这一重任委托给了郭沫若。

由此举可知,同为书法家的毛主席对郭沫若的书法水平是持肯定态度的。

另外,正如书法家启功先生提到的,在街上随处可见的“中国银行”的牌匾题字,同样出自郭沫若之手。

这四个字的形态粗壮却不显笨拙,遒劲有力而富有生机,可以说形神具备,是佳品无疑!

细看“黄帝陵”三字与“中国银行”四字可以发现,郭沫若并没有以相同的书法风格书写这两幅作品。

相较而言,“中国银行”形体更为活泼潇洒,而“黄帝陵”更厚重老练,更具力量感。

这种风格选择的差异,与文字内容以及书法作品的应用场景是十分契合的。

这既体现出郭沫若的用心,也展现出他灵活多变的书法风格。

2011年,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郭沫若的《沁园春·雪》书法作品最终以977.5万元的天价成交。

市场行情说明,郭沫若书法作品的收藏价值是被承认的。

许多人抨击郭沫若书法水准时,总爱拿他的人品说事,这是有些混淆视线了。

诚然,品格是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忽视的一个层面。但是,这也不能掩盖其他方面的贡献。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类似地,评价人物也不能走极端,否则就会失之偏颇。

现实中,在评价郭沫若时,有人提出的所谓“事实”其实是以讹传讹。

评价人物需要收集多种资料,但不能依据真实性存疑的东西,更不能为达目的而随意编造、扭曲事实。

历史虽然都是已逝的事物,但我们仍要以严谨求真的态度,认真对待历史及历史人物。

郭沫若纵使德行有亏,但他的学术成就,他的书法造诣与书学贡献,我们后人是必须正视和承认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河南出土龟甲文字,比甲骨文还早四千年,难道它是最古老的汉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甲骨文多少年出土河南,龟甲甲骨文简笔画,真正用龟甲做甲骨文

    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的中国也成为了许多人所潜心研究的对象,对于一个文明的发展而言,文字的出现显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而由于中国甲骨文所诞生的年代较早,因此,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自然就是十分深厚的。然而,在近些年来的考古过程中,专家们却发现了这样一组组特殊的神秘符号,在通过对这些龟

  • 中国古代七十二将排名(夏朝至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古代十大老将排名,清朝与夏朝谁厉害,从夏朝到清朝的感慨作文

    1·一级名将12人一级名将,皆是统帅级人物,其功名盖世绝代,地位不可替代。姜尚姜尚:兵家之祖,百家之家。孙武: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吴起:强魏扶楚,摛敌立胜。白起:南拔郢都,北摧长平。韩信:摛魏仆赵,击齐灭楚。霍去病:追亡逐北,封狼居胥。杨素:南平吴会、北摧突厥。李靖:南平荊扬、北清沙漠。李勣:破薛延

  • 投资300亿的商代王城遗址项目再添新动态,管城要引爆郑州商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3月15日,郑州相关部门发布了《郑州商代王城遗址核心板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让沉寂多年的管城商业又焕发新机!此次披露的商代王城遗址规划用地共有五块,其中三块是商业用地,夕阳楼、开元寺塔、亳都古巷......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的水乳交融,让人充满遐想!但邦君实地走访后发现,想要凭借

  • “要脸”的春秋(65)——速杞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对这样两个不知好歹的国家,一定要惩罚,不然这些来会盟的诸侯也都是两面三刀,当面叫大王回去立马会改口叫南蛮,所以一定要杀鸡给猴看。对黄国,采取了骂仗的方式,江湖做派叫做吓唬。派了个人过去骂几句,表达下不满,黄国认怂,叫声大王,这事儿算完。不是不想打黄国,而是因为黄国稍远,距离不仅让爱远离,也会让恨远离

  • 范蠡为何会说勾践是不可共享福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越王勾践一定不愿意与他们这些功臣共享江山,其实这一切他早都看在眼里。勾践极能吃苦,什么事都敢做在被吴国打败之时,越王勾践为了讨好吴王夫差,什么事都敢做,哪怕是粪便都照吃不误,他一切的极端行为,都能让正常人感受得到,他是一个忍耐力极强,敢为天下之不敢为的人。并且,在年成不好的时节,为了保全

  • 韩国学者拿出3大“铁证”,证明孔子是韩国人,中方仅用2个字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在韩国有多火,韩国证明孔子的三大铁证,韩国人和孔子有没有关系

    孔子麾下的弟子共有3000多人,他们跟随着孔子周游列国,将儒家文化传遍了祖国的每个角落。[var1]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孔子思想仍然在当代盛行,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体制内必不可少的文化因素,孔子属于中国这本就是一个无需争议的观点。但是,“泡菜国”韩国最近就打起了孔子的主意,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提出

  • 鲁国灭亡的这一年,是公元前249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鲁国灭亡的这一年,是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9年是一个很有趣的年头,离开这段历史的除了鲁国和鲁国的名人们,还有许多人在功成名就,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在史书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这一年对于诸侯列国而言,发生了很多最具有颠覆性的事情,史书载:“东周君为诸侯谋伐秦,王使相国帅师讨灭之,迁东周君于阳

  • 曹操最器重的是谁?不是郭嘉和典韦,而是敢违抗军令劫杀关羽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典韦简介,典韦墓,郭嘉为什么杀曹操

    三国时期,天下纷争。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于是曹操刘备孙权等都出现在了三国时期,那么这期间什么最重要呢?是人才!确切的是智囊。我们说袁绍有一个很好的开局,有身世有背景,四世三公,也爱惜人才,可是袁绍这个人优柔寡断,不尊重人才,举个例子,田丰下狱,许攸出走到曹操身边,所以最后他落个了失败的下场。反观魏蜀吴

  • 被曹操玩过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早被召公玩过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周历王出奔后,西周政局陷入动乱。由旧贵族们发动的国人暴动,逐渐呈现不可掌控的局势。以周定公、召穆公为首的旧贵族势力,成为稳定政局的重要力量。旧贵族们本以为赶走周历王,就可保有既定利益不受侵害。旧贵族引以为傲的礼制,依然如高高在上的利剑,可仰望不可亵玩。那么,周历王逃亡在外,国不可一日无君,可是周历王

  • 齐魏马陵之战遗址——郯城马陵古道的传说【原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341年,魏国出兵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齐军再用孙膑“围魏救赵”之计,直驱魏都大梁。魏惠王急忙将攻韩的军队召回,以太子申为主将,庞涓为将军,率兵十万迎击齐军。孙膑利用魏军求胜心切的心态,诱敌冒进。齐军前锋与魏军稍一接触即佯装怯战,掉头东撤。在撤退途中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