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叔孙通以阿谀奉承博富贵,因帮刘邦设计礼仪获赐五百金

叔孙通以阿谀奉承博富贵,因帮刘邦设计礼仪获赐五百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139 更新时间:2024/1/24 22:50:20

此人就是叔孙通,有人称他是“专门以阿谀奉承博富贵”的儒生败类,更多人却尊其为“汉家儒宗”。

叔孙通是鲁地薛县人。春秋战国以来,鲁国身为周王室的直系封国,有着“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的说法;所谓“周礼尽在鲁矣”,鲁国被视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因此,儒生,也就成了鲁国的最大“特产”之一。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鲁地召集了70多个特别突出的大儒,将他们任命为“博士”,此外还有为数不详的儒生,这些人的任务是参与政事、负责为朝廷出谋划策,叔孙通就位列其中,不过最初他还不是博士。

从史书记载来看,秦朝廷经常就大事进行君臣集议,比如议帝号、议封建、议刻石颂功德、议封禅等等。参与的人员,除了皇帝、宰相、大员之外,主要就是这些博士、儒生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秦朝的“坑儒”并非排挤儒生,其中央权力架构也不是后世传言的高度专制。

不过,开会讨论固然是个好形式,但如果负责拍板的领导有私心,结果极有可能是“劣币驱逐良币”、谎言战胜真话。

秦二世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爆发后,陈胜的军队规模如同滚雪球般快速扩大,很快多达数十万,消息传来,关中为之震动。按照老规矩,秦二世召集诸位博士、儒生,和颜悦色地问道:“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

这些大儒的反应很有意思,他们几乎异口同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原陛下急发兵击之”。

其实这种反应才是真实的儒家,毕竟这一群体的诞生,就是为了服务于君权。但对于这种真话,秦二世听了却勃然变色,为啥呢?这些年,他自认为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在自己的威严下,怎么可能有人胆敢造反?如果承认这种情况,岂不等同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人群中的叔孙通注意到了秦二世的脸色,他迅速心领神会、走上前说道:“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

这一番说辞,让秦二世眉开眼笑。接下来,凡是说老百姓造反的,一律被交给官吏治罪;说是盗贼行窃的,都被免掉职务;只有带头睁眼说瞎话的叔孙通得到了奖赏,被赐以二十匹帛、一套做工考究的服装,并且还被授予了博士职位。

待到众人退朝回到住处后,众人都责备叔孙通:“先生何言之谀也?”但他却惊魂未定地说:“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他随即找机会逃出咸阳、溜回了薛县。

叔孙通

由此可见,叔孙通公然指鹿为马、大拍马屁,纯粹为了讨秦二世的欢心,好让自己免过一劫。但戏剧的是,他大幅度地淡化大泽乡起义的严重程度,却也在无意中帮助了山东起义军一个大忙,从客观上来说,秦朝的灭亡,有他一份功劳。

在逃回老家后,叔孙通先后跟随项梁、楚怀王熊心、项羽,由于他精于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哪都混得风生水起。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攻下彭城,叔孙通自然是望风而降。据说,由于刘邦向来讨厌儒生,叔孙通连忙脱下穿了十数年的儒装,换上了一套按照楚地风格裁制的短袄。通过这种一贯的投机手段,叔孙通很快在汉营站住了脚跟。并且,由于经常为刘邦举荐些鸡鸣狗盗、但却骁勇异常的猛男,叔孙通被任命为博士、封号稷嗣君。

然而,叔孙通最为得意的杰作,就是帮助登上皇帝宝座的刘邦设计了一套系统的仪礼制度。正是这一看似溜须拍马的举动,让他获得了“汉家儒宗”的尊贵地位。

在当初的反秦过程中,刘邦与秦朝反其道而行之,废除了那些严苛的礼仪制度;加上他的功臣集团大多是出身草根的布衣,不懂得什么人伦礼仪,因此,整个汉营的领导层洋溢着一股“大老粗”的气质,与贵族项羽集团截然相反。

刘邦

然而,随着天下平定、这群人转身入朝为官时,不懂规矩、没大没小的弊端就出来了,史称“高帝患之”。不是刘邦的性格变了,而是他的身份今时不同往日:若非形势需要、不得不礼贤下士,哪个领导不喜欢被人尊敬的感觉?

这个时候,叔孙通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像当初敏锐察觉出秦二世的不满一样,他很快领会到刘邦的焦虑,随即主动请缨:“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原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原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在得到刘邦的首肯后,叔孙通跑到鲁地召集了30多个知名一时的儒生。有意思的是,有两个儒生不愿意掺和这事,并且对他大加痛斥:“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汙我!”

叔孙通不仅不生气,反而笑着说:“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虽然有小插曲,但叔孙通还是把事办成了。对于制定汉朝礼仪,他的原则是“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即:根据时代和人情的变化,来节制人们言行的一种方式。按照这一宗旨,他采取了“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的方案,说白了就是一锅大杂烩,但却很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吻合了新王朝的需求。

汉七年(前200年),随着长乐宫的建成,刘邦召集权贵重臣举办了岁首大典,首次施行了叔孙通所编排的礼仪制度。史书记载,这次庆典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行动失当的人,原本那些不知规矩的功臣们一个个被束缚得老老实实。刘邦终于体验到了当初秦始皇的感觉:“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叔孙通

立下大功的叔孙通被封太常、获赐黄金五百斤。不过他也挺仗义,不仅帮助那些跟随自己的儒生们当上了郎官,还把自己的五百斤黄金全部分给他们。这么一来,几乎没人说叔孙通的坏话,转而称赞他是个“知当世之要务”的大圣人。

身在秦汉之交的乱世,以溜须拍马崭露头角、并最终身居高位,叔孙通在史书中获得的评价是积极的:“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有意思的是,他与“鲁两生”的故事成了后世一些文学作品的题材来源。其中一部分作者跟叔孙通一样,嘲笑鲁两生不识时务;但另一部分则赞颂鲁两生秉承操守、恪守儒家品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家中排行老二,所以为“仲”,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求子,然后怀上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祖籍宋国(河南商丘一带),祖上均为王室贵族,后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山东)。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

  • 古代历史上最坑爹的五个儿子,刘禅没进前三,最后一个没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禅的简介,孙尚香被刘禅踩着,刘禅偷塔的装备是哪些

    赵括 赵孝成王不听,一定要派赵括为统帅。果然,赵括败于名将白起,四十万士卒被坑杀,全军覆没。这场决定国运的长平之战后,赵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了。 刘禅 后主刘禅,在很多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是对他最经典的评价,加上他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更是符合安乐公的称号。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

  • 庞涓和孙膑到底有什么仇,要对他施以膑刑,出土的竹简解释了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说起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大家都多少有些了解,他们本是同门师兄弟,曾两次同窗,一起师从历史上最神秘的鬼才——鬼谷子先生。可是后来这对同学反目成仇,据相关史料记载,庞涓因为妒忌孙膑的才能,怕他日后不利于自己,所以设计陷害孙膑,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使孙膑终身残疾,孙膑的名字也

  • 细数历朝开国第一元勋(秦朝-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开国功臣一览表,清朝和秦朝,历朝历代开国功臣

    1.秦朝:李斯李斯是河南上蔡人。谏逐客、行郡县,位列三公,官拜丞相,为赵高诬陷,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夷三族。2.西汉:萧何萧何是江苏徐州丰县人。内抚三秦、外应六军,拜相国,封酂候,位列功臣第一,去世之后谥号文终。3.东汉:邓禹邓禹是河南新野人,明启帝略,允为功臣之冠,于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官至大司

  • 古代公主和亲下嫁匈奴,为何很少有子嗣?有一陋习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匈奴是今天的哪国,古代公主为啥嫁匈奴,匈奴美女照片

    实际上,当时与匈奴结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由于当时的公主非常漂亮,因此匈奴国王会青睐它们。因此,两国自然会成为亲戚,亲戚如何打架?当然,和平是必要的。相处。另一个原因是,将来,公主的孩子将继承王位,由于母亲的关系,孩子的行为将不像汉代。然而,皇帝当时并没有期望如此好的计划,但是并没有达到他们最

  • 古代九大神射手排名,三国五虎将之一黄忠是垫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忠五虎枪厉害吗,关羽和黄忠谁的度量大,三国志s3黄忠五虎枪

    第八名:哲别 蒙古名将,以箭术称雄于大漠。最厉害之处时,一箭射死了成吉思汗的坐骑,在他死后,他的名字也成为了蒙古人神射手的称号。 第七名:花荣 水浒中的第一神射手,号称小李广的花荣,在吕方和郭盛厮杀搏命时,一箭将二人兵器射开。 第六名:薛仁贵 三箭射天山,薛仁贵曾在唐高宗面前亲手射穿五层铠甲,在

  • 唐代最牛的诗人,曾杀人亡命,敢当面指责文坛领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韩愈不仅仅是一位大文豪,还是一位敢于直言的诤臣。韩愈在朝任职时,当时的唐宪宗欲迎释迦佛的指骨入宫供奉,韩愈当时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犯颜上谏,以致皇帝一怒将其贬谪远在广东的潮州!韩愈著名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便是写在被贬潮州的途中。可见其为人刚直。不过即便最正直完美的人也是有缺点或

  • 上下五千年,第八十三集,引领大唐盛世的关键宫变——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祖做了皇帝之后,也就按照一般的惯例,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论起功劳,首屈一指的便是李世民。不要说他那两个兄弟不如他,就是他的父亲也得甘拜下风。太原起兵反隋,原来就是李世民的主意,在此后的多次战斗中,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大战,也是李世民的功劳最大。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就

  • 李隆基年过76岁,儿子李亨却送他100个美女,2年后才知其阴险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我国封建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唐玄宗的一生极具争议,他前半生开创了开元盛世,而后半生却干尽各种荒唐的事情,仅在一天之内连杀三个儿子还霸占自己的儿媳。然而,唐玄宗生命最后几年过得并不好,76岁的时候其子李亨送他100个美女,白居易曾评价唐玄宗“重色思倾国”,李亨送唐玄宗美女可谓是送到了心坎上。然而

  • 西汉214年历史风云与人物荟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2·萧何举宗从沛,佐命开国,内抚三秦,外应六军,功高一代,持盈保泰,位冠群臣,声施后世。3·张良杞上受书,孺子可教。博浪锥秦,勇冠贲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托迹神仙,悠游物外。4.韩信国士无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兵多多益善,背水一战、十面埋伏,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功不出世,略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