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勾践灭了吴国后,越国为何由盛转衰?

勾践灭了吴国后,越国为何由盛转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85 更新时间:2024/3/11 13:56:32

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越国的灭亡,简单来说,就是一部熊孩子的败家史。

先是因为储位之争,爆发了一场长达多年的内乱,导致国力大幅衰退;然后好不容易恢复稳定,又企图通过战争来重振国威。结果开战之后,又没选好对手,直接被人家打崩了!

所以最后,春秋时期曾显赫一时的越国,到了战国时代,就只能被楚国吞并了。

公元前473年,越勾践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之后,最终干掉吴国,成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平定吴国之后,勾践率军北上,在徐州地区与几大诸侯会盟。在春秋时代,会盟往往是一个国家称霸的标志。比如在历史上,齐桓公晋文公,就曾多次与诸侯会盟,成了名副其实的春秋霸主。

至于勾践,在这次会盟过程当中,除了名义上的‘匡扶周王室,向周王室进贡之外’,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如何解决战后的吴国。

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不同。在战国时代,如果一个国家打败了另一个国家,完全可以将这个诸侯国彻底占领,扩大自己的地盘。但在春秋时代,这样做很容易就会引起大家的围殴。

所以,在这次会盟当中,勾践的主要任务,就是联合几大强国,瓜分吴国。在勾践的主持下,淮河流域归了楚国,昔日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归给了鲁国。至于剩下的土地,那自然全都归了越国。

既然大家都得到了好处,自然愿意尊勾践为盟主,而勾践也可以理所当然地占领吴国剩下的地盘。在这次会盟之后,越国不但成了所谓的霸主国,同时自身势力范围,也可以影响到整个江淮流域。

除此之外,既然地盘迅速扩大,越国原有的都城安城,就显得有些不大合适了。所以,在这之后,勾践正式迁都到琅琊地区,国力进一步提升。至此,越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公元前465年,在灭掉吴国8年之后,勾践病逝。而随着勾践的去世,接下来的二十年时间里,越国先后传了两代越王,一个是勾践的儿子鹿郢,一个是勾践的孙子不寿。这两位越王,都只能算是平庸的守成之君,既没有如何开拓进取,也没有让越国遭受什么损失。

对于越国人来说,这二十年的时间,应该算是最美好的时光了。国家比较强大,对外也没有什么战争,百姓安居乐业。在纷乱的春秋战国交替时代,这样的生活,已经算是相当难得了。

然而,二十年之后,就在越王不寿在位后期,他的儿子朱勾,却弑杀了自己的父亲,自立为王。对于朱勾弑父这件事,史书上记载的极为简略,对于这件事的详细过程,史书上没什么记载。

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这件事的发生,显然对越国产生了本质的改变。不光开了一个坏头,为日后越国内部,多次发生弑君自立现象,埋下了伏笔。而且,朱勾称王之后,还改变了之前越国休养生息的状态,开始主动掀起对外战争。

随着朱勾称王,越国百姓的好日子,算是彻底到头了。

朱勾在位三十七年,在这三十七年当中,越国多次对外扩张,还吞并了滕国和郯国。朱勾去世之后,接下来即位的越王翳,同样也是一位好战的国王,多次主动对外开战。但最终,除了获得少量地盘之外,越国的整体实力增长,却很有限。

连续两代越王,常年对外用兵,却又没有取得太多成果。如此一来,越国内部的很多问题,就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了。

首先,最大的问题,是国力消耗的问题。当年越国修养生息二十年,攒下了雄厚的家底,所以才能支持后面两代越王的扩张。但是,这两代越王常年对外开战,却耗光了前辈们留下了到底家底,逐渐透支了越国的国力。

如此一来,百姓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越国内部的矛盾,就开始越发凸显出来。除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外,原本越国地区的百姓,和吴国地区的百姓,矛盾更是越来越大。

对于越国,吴地的百姓始终没什么认同感。哪怕吴国已经被灭掉了上百年,吴地的百姓仍是对越国的认同感不高。很多吴地的贵族,甚至还计划复国。

不得不说,越国的统治者,真的是很失败。

而为了安抚吴地百姓,同时也为了稳固对吴地的统治。公元前378年,越国将都城迁到了苏州地区。这次迁都,虽然保证了越国对吴地的控制,但也彻底打断了越国的扩张道路。

要知道,相比苏州地区,琅琊地区显然更靠近北方,更靠近当时的中原核心。迁都苏州之后,越国的主要力量,都被牵制在国内。很多原本被迁到北方的越国人,也纷纷南下,返回故土,回到了江南,甚至搬到了岭南地区。

如此一来,越国在北方的力量,自然就更弱了。想要向北方扩张,难度自然也就更大。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上升过程,一旦被打断,接下来等待这个国家的,只能是不断下跌。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国家内部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果不其然,当时的越国,就没能逃过这个规律。

越王翳在位后期,围绕着王位继承的问题,越国开始内乱。首先,越王翳的弟弟豫,为了争夺王位,先后陷害了越王翳的三个儿子,最后还想陷害太子诸咎。诸咎不甘心失败,于是直接发动政变,干掉了自己的父亲,自立为王。

但在这场政变之后,越国国内复杂的政治环境,注定诸咎坐不稳王位。在很多越国贵族,以及吴地旧贵族的支持下,最终,诸咎被杀,越国开始陷入内乱。

在这场内乱当中,越国国力顿时大跌,跌出了一流强国的位置。此后,另一派越国人拥立诸咎的儿子错枝为王。而错枝上位后,因为是被一些吴国旧贵族拥立的,自身也没什么实权,大权都被国内的那些吴国旧贵族把持。

再之后,失势的越国旧贵族,又不干了。最终,以卿大夫寺区为首的越国旧贵族,再次发动政变,诛杀了那些吴国旧贵族,并且废了错枝,拥立错枝的叔叔初无余为王。而初无余登基后,同样也没实权,大权都掌握在那位卿大夫寺区的手里。

十年之后,寺区家里又发生内乱,寺区的弟弟干掉了寺区,然后又废了初无余,改为拥立无颛为王。

总之,在长达12年的内斗当中,越国高层互杀不断,让越国彻底变成了一个二流国家。如果是一个和平的时代,越国或许还有赶上的机会。但问题是,这段时间,恰好正是春秋时代向战国时代演变的那段时间。各国都在忙着变法,唯有越国忙着内斗。

此消彼长之下,越国的衰落,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好在,后来即位的越王无颛,倒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虽然没有重新夺回权力,但是也避免了自己完全被架空的命运。后来,在无颛的主持下,越国还将国都,重新迁回了旧都会稽。自此之后,越王受吴国旧贵族的影响,开始减少,自身的权力也逐渐变大。

无颛在位十八年之后,接下来,由无颛的弟弟无疆即位。有着前面哥哥的那些工作,无疆也成了一位拥有部分实权的越王。但同时,因为那些越国贵族,已经彻底做大。所以,无疆和这些贵族,斗争了几十年,都没能彻底拿回所有权力。

所以,到了无疆晚年的时候,无疆不得不寄希望于战争。希望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重振王族的威势,同时也能拿回越王的权力。

客观来说,无疆的这个方向,其实并没有错。如果他真的能打赢的话,或许还真有机会重振越国。但可惜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位越王无疆,只能算是志大才疏。虽然知道方向,但在指挥打仗方面,却堪称一窍不通。

按照无疆的计划,越国压上了最后的家底,倾尽全国的力量去打齐国。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越国到底是祖上阔过的,此时实力还有一些。所以,在越国的拼命进攻下,齐国很快就节节败退,越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但是,在这之后,齐国却派人来游说越国,说要和越国一起进攻楚国。但凡无疆有点战略思想,都不会同意这个游说,而是会先捡齐国这个软柿子捏。但结果,无疆偏偏相信了齐国的游说,掉过头去打楚国。

这个战略错误,彻底把越国给带崩了。

原本楚国早就有吞并越国的心思,已经准备了很多年。之前越国北上和齐国交战的时候,楚国就想过趁火打劫。此时越国刚刚和齐国死磕了一场,军队折损严重,再来打楚国,哪还能打得过。所以,一场大战之后,越国主力军队,被楚国消灭得干干净净。而北方仅剩下的一部分军队,也被齐国给打没了。

经此一战之后,越国军队被全部消灭,楚国大军直指会稽,最后杀了无疆。此时的越国,其实仍然有一定的残余力量。如果有一位越国王族站出来,带领大家抗击楚国,未必没有复国的希望。比如后来的齐国,其实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但问题是,无疆在临死之前,偏偏又没有指定继承人!所以,无疆死后,他的儿子们,又为了继承人的资格,打得头破血流。如此一来,越国最后的希望,也彻底没有了。

在这之后,越国的大部分地盘,被楚国和齐国瓜分。齐楚两国也得以迅速膨胀,率先跻身战国七雄之列。至于残存的越国人,则是在岭南那边,靠着地形的优势,建立了一些无足轻重的小政权。

如果是春秋时代,越国或许还有再崛起的希望。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几个强大的诸侯国,一个比一个强,残存的越国势力,根本打不过,只能勉强苟延残喘而已。

后来,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残存的越国也被吞并,地盘也被改称为会稽郡和闽中郡。昔日强大的越国,终于彻底消失不见了。

纵观整个越国的衰败史,我们不难发现:越国的衰败,其实纯粹是自己搞出来的。但凡越国能出一位明君,说不定都能扭转乾坤。但可惜的是,越国后来的几代国王,基本上都是庸庸碌碌的守成之君,除了争权夺利之外,根本不会带着国家前进。

这样的越国,灭亡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标签: 勾践吴国

更多文章

  • 泓水之战已经爆发,为什么宋襄公不在对方准备时发起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对方,爆发,进攻

    泓水之战发生于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638年,在今天的河南省拓城西北地区,发生了一场非常有意思的战争。这场战争双方的主角,分别是宋国和楚国。这场战争有意思的地方,并不在于

  • 狐偃对晋文公重耳有多重要?"无狐偃,便无晋文公"的说法客观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说法,客观

    重耳之前命不好,虽然出身高贵但是颠沛流离,那么狐偃对晋文公重耳有多重要?“无狐偃,便无晋文公”的说法客观吗?这其实是因为狐偃是重耳团队里很重要的人物,他给重耳出谋划策,一直兢兢业业保护了重耳19年。一、骊姬想要杀死重耳,狐偃护送重耳出逃骊姬不满太子申生可以继承国君之位,经常向晋献公说太子申生的坏话。

  • 吴芮作为汉初异姓王之一,为何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善终

    吴芮(约公元前241~公元前201年),秦汉之际馀汗县人,为春秋时吴王夫差后裔,吴芮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以民为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历史资料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作为汉初异姓王,吴芮最后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

  • 洪承畴是抵抗清军的重要人物,为何会被关入大牢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抵抗,大牢,人物

    洪承畴在明朝末期的时候,很多人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是他最后却辜负了这一片冰心期盼,虽然说不能把所有的过错全部都推到在他的身上,但是他的过于耿直,确实是使得明朝灭亡的最重要的导火线,或许他们可以站在统一战线上来挽救已经奄奄一息的明朝,但是他们始终却联合不在一起。当时他是可以让明朝重振威风的人

  • 历史上真实的元朝是什么样的?有着什么样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真实,发展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公元1162年,就在南宋名将岳飞被冤杀整二十年的时候,北方草原上的乞颜部落,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为铁木真。当

  • "辽以释废,金以儒亡",忽必烈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尊号“薛禅汗”,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及元朝开国皇帝(1260年-1294年在位),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状元胡砺大概没想过,他的金榜题名居然源于一次“跨国”科举。北宋末年,金兵攻掠河北,胡砺

  • 札剌儿·阿剌罕为何能被两次封王,他到底有多勇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勇猛

    札剌儿·阿剌罕,名字又译阿里罕,元朝名将。也柳干之子,袭父职,为诸翼蒙古军马都元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阿剌罕,札剌儿氏。祖父为拨彻,很早就跟随在太祖成吉思汗的身边,一直担任近卫官,后封为火儿赤即管鹰者,隶属于中军万户纳牙阿属下十四部亲卫军,中的第三部卫军。札刺儿氏又

  • 忽必烈为什么定都北京?他有何考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定都,北京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 ),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及元朝开国皇帝(1260年-1294年在位)。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忽必烈选择北京作为元朝的首都,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便于统治。元

  • 元朝既然能横扫华夏,为何却打不过小小一个越南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越南

    历史上忽必烈曾经在元朝初期四处扩张,三次发动大军攻越南。那么元朝既然能横扫华夏,为何却打不过小小一个越南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感兴趣的朋友快来一起看看吧。1258年初,元朝大将兀良哈台一度攻陷安南都城升龙(河内),1285年再占升龙。但是,越南人在陈朝宗室、“兴道大王”陈国峻的带

  • 博尔济吉特氏在清朝时期是个什么样的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家族,时期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有一个家族四代六位女人嫁给了大清朝皇帝,其中有四位皇后,三位太后,一位是第一个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这个家族就是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是成吉思汗二弟,大蒙古国擎天柱、箭圣——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传到第16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