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吃肉真的能做到大块吃吗 实际上又是什么样的

古代吃肉真的能做到大块吃吗 实际上又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558 更新时间:2024/1/21 12:29:14

对古代吃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洪武初年,刚刚登上皇位的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一桩著名的教育福利:每一位国子监的学生“面三日一餐,每人八两造馒头,猪肉四两做馅”。也就是说,国子监学生每隔三天,就能吃一顿“夹肉馒头”。

如此优厚待遇,却也常叫好些“野史迷”们大惑不解:不就是三天吃一餐肉嘛,这算得上什么福利?确实,在许多评书演义乃至“古典名著”里,古代好汉“大块吃肉”的名场面极多。放在今天互联网上比较火爆的穿越小说里,“穿越者”回到古代后大吃二喝,享受各色肉类美食的剧情,也常看得多少读者咽口水,恨不得穿越过去体验一把。怎么到了真实的古代史上,国子监生吃口肉馒头,都成了三天等一回的奢侈事了?

如果我们细看真实的古代生活,这“大块吃肉”的事儿,很值得说一说。

“吃肉”在古人生活里,分量有多重?《左传》里的《曹刿论战》一章,就把权贵高官称为“肉食者”,吃肉在那个时代,就是他们的专享。到了战国时代,“肉食者”们的宴会也非常丰盛,除了有各式肉类外,还有粮食与肉菜一起熬成的粥,其场面“食前方丈”,在这样的场合里“大块吃肉”?确实不是新鲜事。

但同样是在战国时代里,“庶人无故不食珍”,也就是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别说“大块吃肉”,哪怕尝点儿肉味,都是绝对的奢侈事。战国纵横家张仪曾这样形容当时老百姓的伙食:“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即豆饭加菜汤。孟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就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能吃上肉。放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这个今天看上去很简单的愿望,其实遥不可及。

而放在经济更为发达的汉代,肉食品种更加丰富,但“吃肉”这事儿呢?《东观汉记》里记载:贫病交加的汉代名士闵仲叔,每天“日买一片猪肝”,对于平民老百姓来说,这样的伙食标准已经前进了一大步。而到了号称中国封建社会巅峰时代的盛唐年间呢?开元盛世时代的农民,都常有“饥而无食”的景象。中唐年间曾是小官的白居易,每天“藜茄才充腹”。

而且千万不要以为,唐朝人“大块吃肉”都是这么难。唐代一大特点,就是有钱阶层会吃肉。以《北梦琐言》记载,唐朝曾有富商上演吃鸡“每年不下数百只”的奇特景象,还有人坚持四十年每天“日食鹿肉三斤”,四十年吃掉四万多斤鹿肉。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则又是另一回事了,除了“饥而无食”的穷农民和白居易这样的穷官外,即使长安城的普通市民,也基本多“菜食”。

这里还要补充说一下古代游牧民族的“吃肉”情况,在很多历史票友们看来,游牧民族常年放牧,满眼猪牛羊,似乎每天的生活就是烤肉吃。但真实的情况却是极惨,哪怕到了生产力更发达,游牧部落生活条件更好的明清年间,以清代典籍《檐曝杂记》记载,在当时的北方蒙古部落里,“食肉唯王公台吉能之”,至于普通的牧民,“但逢节杀一羊而以”。明清年间尚且如此,放在明清之前,“吃肉”那是更难。

从宋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进步,古代中国人餐桌上的肉食,也逐渐丰富起来。特别是在宋代的城市里,肉食比唐代已丰富得多。以《梦华录》记载,在北宋都城汴京,每晚都有上万头活猪送入汴京,汴京城还有专门集中了猪肉作坊的“杀猪巷”。南宋都城临安也有专门的肉市,“每日宰不下数百口”。羊肉更成了宋朝人的大爱,食羊的习俗遍布宋朝南北各大城市,堪称宋朝餐桌上的名贵肉食品。

当然,如果较真价格的话,北宋年间的猪肉价格,大多数情况下都是120文左右。南宋年间羊肉的价格,更一度达到每斤900文。要知道,宋代县令的月俸,基本都在每月12贯上下。换算一下就知道,即使官宦阶层大块吃肉,单靠“死工资”也是非常不容易。

而到了明清年间,中国古代城市的肉食品消费,还一度把外国人吓着。明朝中后期时,西班牙人拉达和葡萄牙人克鲁士,都以详细笔墨,记录了明朝东南多个城市“大块吃肉”的景象:广州、福建等城市里,充斥着鸡鸭咸肉牛肉狗肉等各类肉食品,克鲁士笔下嘉靖年间的广州城,一天要消耗五六千头猪以及一万多只鸭子,这还不包括鱼牛鸡等肉食品。

这样“大块吃肉”的景象,也在明代许多文人的笔下得到佐证:谢肇淛的《五杂俎》里记载,他在万历初年来到北京时,当时北京市场上的水产价格,远远大于猪牛羊等肉食。但不到二十年时间,随着明朝冷藏技术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火热,水产价格已经基本和猪牛羊肉持平。而以《宛署杂记》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时,猪肉一钱六分一斤,羊肉一钱二分一斤。对于当时的北京市民来说,咬咬牙还是能隔些日子打打牙祭。

也正是因为明清年间肉食品更加丰富,连带着屠户也成了好职业。所以《儒林外史》里的胡屠户,虽然对中举后的女婿范进一脸敬畏。但在范进只是个秀才时,他还依然能凭“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的收入水平将其鄙视。明朝大学士于慎行也叹息说:当时北京城里的屠户,都各个上千万的家产,比“阁老”有钱得多。

但是,虽然明清年间的城市里,肉食已经更普遍,但对于人数更多的农民们来说,吃肉依然是个高门槛:明代史料记载,即使在明朝中期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农民们忙碌一年,日常只吃早晚两顿饭,下饭多水产品。每年也只是在端阳节时能有饮宴,这还是风调雨顺的太平年月。清代北京周边的农民,也只是“鱼肉唯年节用之”。这些,都还算是当时生活较为富裕的农民。

单看这个就知道,“三天一顿肉”这事儿,对于大多数古人来说,真是大福利。

甚至,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对于中国农村来说,“吃肉”也不是容易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新闻单位对湖南常德地区农村的采访告诉我们:集体时期,社员吃肉全靠生产队杀年猪,改革开放后的几年里,农户们终于能做到家家杀年猪。农民们兴奋的说:“最近几年,农民们生活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肉比过去吃得多了。”以这个意义说,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中国老百姓的“吃肉史”,了解了这段历史,也许能让我们更好的珍惜当下。

参考资料:《辽宋夏金社会生活是》《明代社会生活史》《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农民生活》

标签: 古代

更多文章

  • 南明的第一任皇帝朱由崧,为何登基后要先造床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明,皇帝,登基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经常有所谓的前后朝之分,比如西汉、东汉,北宋、南宋这种,前者往往是出现了大变故,而后者则是继承了前者的制度。而我们今天要聊到时代也是这种存在,它就是南明。而今天的主角则是南明的第一任皇帝朱由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吧。南明小朝廷作为明朝的延续,本来就风雨飘

  • 徐达真的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子女,结局

    徐达是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功臣,他真的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徐达死后他的子女结局又是如何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徐达+蒸鹅”这个梗引起热议,按照其中说法,朱元璋在明知徐达患背疽,且“疽最忌鹅”的情况下,仍派人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含泪吃下蒸鹅后,因背疽发作而身亡。那

  • 李自成进攻京城的时候,神机营去了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京城,进攻,时候

    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军直逼帝国都城北京,大明帝国危在旦夕,曾经的帝国精锐神机营去哪儿了呢?为何不来护卫都城?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禁卫军有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神机营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种部队,开启了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这个部队,对外可征战,对内可保

  • 张居正"问路斩樵",包含着怎么样的人生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智慧,人生

    张居正“问路斩樵”,包含着怎么样的人生智慧?其实这位明朝大臣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行事不要太过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张居正乃是明朝名臣,内阁首辅,可以说是当时的文臣第一人,他的生平和履历可想而知有多辉煌了,而他本人也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不过与大家想的不

  • 南明历史才18年为什么却出了4位皇帝,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南明,结局

    南明历史才18年为什么却出了4位皇帝,他们分别是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永历帝朱由榔。那么这些皇帝最后结局如何?弘光帝朱由崧,是老福王朱常洵的长子。朱常洵被李自成俘杀(有人说是和梅花鹿一起被煮成肉羹,称为“福禄宴”),朱同崧狼狈逃走。虽然当初福王朱由崧因为“国本之争”,给崇祯之父朱

  • 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是什么出处?有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效尤,饿殍,螳螂

    杨嗣昌是杨鹤之子,明朝后期的大臣跟诗人。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往来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无状。云屯雨骤师集,蛇豕奔突奚藏?许尔军民绑来降,爵赏酬功上上。这是一首《西江月》词,据说出自明朝崇祯年间的内阁大臣杨嗣昌之口,唯一的记载是在明清更迭

  • 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有哪些成就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就,郭子兴

    郭子兴是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是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崛起的关键人物,也是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的一生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用几句话来形容就是,也曾风光过,但是并没有多大的成就。最大的成就就是误打误撞认了朱元璋这样一个开国的皇帝做女婿,最后还是因为

  •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当中 能称为好汉的人有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梁山,好汉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梁山好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提到梁山上的人,我们习惯上用“好汉”两个字来称呼他们。但是梁山上的人真的都配得上好汉这个称呼吗?我看未必,黑旋风李逵杀人不眨眼,喜欢滥杀无辜,算不得好汉;智多星吴用阴损毒辣,暗地里总喜欢“赚”人,算不得好汉;母夜叉孙二娘在十字坡上草菅人命,

  • 二婚还是个歌女,刘娥为什么能成为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后,歌女

    刘娥,即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国历史上,一提到女性掌权,评价大多都是阴狠歹毒。但是偏偏有这么一位太后,史书给了她非常正面,非常高的评价,称她“

  • 历史上宋仁宗的身世有多离奇?真的发生了"狸猫换太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身世,离奇,太子

    赵祯,即宋仁宗,他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第六子,生母李宸妃。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由于内含皇帝身世、宫斗、清官断案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情节,因此自古以来便广为流传,先后被写进《包公案》、《三侠五义》等文学作品,现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