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成祖朱棣,夺了侄子江山,这事主要怪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夺了侄子江山,这事主要怪朱元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67 更新时间:2024/1/25 6:55:12

说起来,这事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怪朱元璋

朱棣画像

第一,朱元璋继承皇位的错误决定

朱元璋最初定的太子,是朱元璋与原配马皇后的嫡长子朱标。朱标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幼便受到悉心教导。

1368年年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正月就立朱标为皇太子,有一种老爹替儿子打下江山的感觉。当时的朱标才13岁,而朱棣也只有8岁。

▲南京城墙

好在朱标对各位弟弟妹妹都还不错,朱棣也愿意听这个大哥的。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视察陕西回来后,染上风寒,很快就病逝了。

按道理说,朱元璋应该在剩下的儿子里面,挑最年长的朱 樉(shǎng),或者最有能力的朱棣。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但朱元璋却偏偏给了儿子们一个大惊喜,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以后继承大位。

朱家的儿子们都懵圈了,此朱标去世时,朱元璋64岁。

而二儿子朱樉36岁、三儿子朱棡34岁,四儿子朱棣32岁,都正值壮年。但建文帝才15岁,还算是个孩子。

包括朱棣在内的各种儿子们,都酸酸的,为日后的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

▲靖难之役地图

第二,朱元璋杀了太多功臣,朱允炆无将可用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看着自己的老兄弟们越来越不顺眼,为了让下一代坐江山可以坐的安稳,将拱卫司打造成锦衣卫,搜罗功臣大将的罪名。

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梁国公蓝玉、颖国公友德,或被处死,或被赐死,除爵。乐浪公濮英(追封)战死,后其子被处死,除爵。魏国公徐达,权威正史没有记载死因,但据说被朱元璋送的蒸鹅搞死了。

另外还有50个侯爵被用各种理由收拾,被杀的、除爵的、诛族的,应有尽有。

▲锦衣卫(影视剧形象)

这么几番下来,等朱允炆登基时,已经没有什么能打的武将可以用了。靠方孝孺,写写檄文还行,打仗的话,是真不好使。

反观朱棣一方,因为被分封到北面边疆,手下能臣武将基本没受波及,而且又常年与北元势力对战,战斗力极强。

▲方孝孺书法

第三,朱元璋的分封藩王制度有误

历代分封,没有几个太平的。远到周朝的春秋战国乱局,近到强盛的元帝国分崩离析,都与分封有关。

对于朱元璋自己来说,让二十几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尤其是边疆地区,确实有利于国家稳定,免于外族入侵。

▲明朝各藩王分布

如果朱标没有早逝,登基为帝,可能也问题不大。

但是,朱允炆不行,因为他是晚辈,叔叔们肯定是不服气的。

尤其这些叔叔们还和他一个姓,也有机会当皇帝。朱允炆就陷入了两难:不削藩,叔叔们可能反;削藩,叔叔们也可能反。

▲明孝陵平面图

朱允炆选择了削藩。

但是,朱棣可不是湘王之流,任由朱允炆连捏带踹。朱棣常年镇守北疆,戎马一生。武力值上看,朱允炆这种从小读四书五经的书生皇帝,自然不是自己四叔的对手。

▲永乐大钟局部

第四,朱元璋不待见朱棣母亲

朱棣很优秀,但朱元璋却不喜欢这个儿子。主要问题在于朱棣的出身。

朱棣对外宣称是马皇后的儿子,但这是为了坐稳江山,说明自己出身正统,皇位不是篡的。

但他实际上的生母可不是马皇后。

在《南京太常寺志》、《国史异考》等多部史料都明确记载,朱棣的生母是 碽(音同工)妃。

▲朱元璋所建南京

《三垣笔记》还记载: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初一,钱谦益到孝陵拜谒,他发现孝陵神位的排列顺位和《南京太常寺志》所记载的完全吻合, 碽 (音同工)妃排在众妃之首。

朱棣生母在当时只是朱元璋的一个妃子而已,无足轻重,自然她生的儿子朱棣,也不受朱元璋的待见。要强的朱棣,在这一点上,对朱元璋是很有意见的。

▲刚建好的紫禁城复原图

第五,朱棣出征是以朱元璋的名义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天下已经太平,本来师出无名。但他的和尚军师姚广孝偏偏想出用朱元璋的名义出征。

"盖闻书曰……不幸我皇考宾天,奸臣用事,跳梁左右,欲秉操纵之权,潜有动摇之志,包藏祸心,其机实深。刀构陷诸王,以撤藩屏,然后大行无忌,而予夺生杀,尽归其手,异日吞噬,有如反掌……皇考艰难之业,不可复保矣……"(《靖难檄文》)

说白了,就是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旁边都是奸臣,没事就往死里弄他这帮叔叔们。四叔看不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先帝朱元璋打下的江山就木有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就只能起兵收拾朱允炆旁边的大臣了。当然要顺手把朱允炆也搞了。

▲朱元璋《雪竹》

综上,朱棣能发起靖难之役,还成功夺得江山,朱元璋脱不了干系。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靖难檄文》、《南京太常寺志》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甄嬛小产之后,崔槿汐的无意间的一句话,让门外的雍正起了杀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故事的转折点是在倚梅园的时候,那个时候,甄嬛带着自己的小像去了倚梅园祈福,没有想到遇到了在醒酒的雍正,因为不知道是谁,所以便躲了起来说是自己的倚梅园的宫女,真是因为这样,便有了后来的余莺儿。可是后来的余莺儿是自己的作的,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情,让甄嬛直接从常在成了贵人,这让后宫的人是非常的惊讶的,

  • 明宪宗朱见深,为什么要为朱祁钰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朱祁镇结果被放回来了,弟弟朱祁钰是皇帝就软禁了哥哥,最后哥哥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又把皇位夺了过去,还废掉了自己的弟弟,不承认他当过皇帝。为什么朱见深上位后还要给废掉自己太子位的叔叔朱祁钰追封皇帝的封号?良心难安!一是不论自己的叔叔对自己的老爸和自己做过什么,起码两个人的性命最后都得以保全,叔叔当权

  • 甄嬛传:雍正曾一天宠幸丽嫔3次,为什么后来再也没去她的寝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甄嬛传雍正的手持珠几个,甄嬛传妃子围着雍正翻牌子,甄嬛传雍正贵妃爬龙床

    文/历史茶苑在古装宫斗大剧甄嬛传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女主甄嬛,她深得皇帝的宠爱。然后剧集刚开始之时,皇帝最宠爱的是丽嫔,曾一天被皇帝宠幸三次,可为什么后来再也没去她的寝宫?在古代的皇宫里,权力最大的当属皇帝了,他的身边从来不缺女人,反倒是女人们为了得到皇帝的宠幸使尽千方百计。深宫中的明争暗斗,尔虞我

  • 明太祖朱元璋24个成年皇子,分别娶了哪些功臣勋贵之女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太子朱标:正妃常氏,开平王常遇春之女。秦王朱樉:正妃王氏,元齐王王保保之妹。晋王朱棡:正妃谢妃,永平侯谢成之女。燕王朱棣:正妃徐氏,魏国公(中山郡王)徐达长女。周王朱橚:正妃冯氏,宋国公冯胜之女。楚王朱桢:正妃王氏,定远侯王弼之女。齐王朱榑:正妃吴氏,江国公吴良之女;正妃吴氏,黔国公吴复之女;正妃邓

  • 电视剧《孝庄秘史》:解析多尔衮本人为何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孝庄秘史多尔衮结局怎么样,孝庄和多尔衮结婚了吗,孝庄对多尔衮是真情吗

    首先,多尔衮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局限。他虽然有当皇帝的本事,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经不年轻了,身体也不如年轻时强壮。如果他真的亲自登基称帝,那么他恐怕无法承受帝位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无法应对各种复杂的政局和外交关系。因此,多尔衮选择让年轻有为的康熙继任,相信他能更好地管理清朝。其次,多尔衮

  • 明宣宗 朱瞻基 提笔安天下,上马定乾坤 一世英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宣宗朱瞻基简介,朱瞻基千古一帝,大明风华朱瞻基登基祭词

    宣德为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起止时间为宣德元年(1426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共计十年。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出生于北平燕王府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一、身份

  • 《雍正王朝》:自从年羹尧安排妹妹年秋月照顾邬先生,聊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创作过程中,我通常会把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过一遍。因为很多时候,细节中往往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逻辑关系。昨天我发了一篇新的密集文章,写的是年羹尧在胤禛的指点下在扬州找到了邬先生,特地安排他的妹妹年秋月为邬先生服务。虽然这只是剧中很普通的一个片段,但是其中蕴含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今天我单独用

  • 《天下长河》中,被康熙“气死”的王后不过是又一个“冷秋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皇后躺在床上说:“我数过这屋子里有多少瓦,不想一直数到老了,不知道哪里得罪了皇上,让皇上厌恶了。”我这么多,比起当妃子的时候,多了几分。电视剧《天下长河》中,康熙的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为了拉拢满族旧贵族,被皇帝娶为皇后。但是两人结婚之后,皇上却一直拒绝皇后。结果很快,王后就因为得不到丈夫的爱而抑郁而死

  • 顺治娶了这两个姐妹花,一人宠冠六宫,另一人命运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顺治简介,顺治最著名的一首诗,顺治通宝铜钱价格表

    顺治13年,清帝国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女人,这个女人来自满洲里的国旗,它是三大旗帜之一,父亲是湖北将军,湖北的名字。董进宫的日子还不到几天,这是充满激情的年轻的顺治皇帝深深吸引,她的外貌很美,姿美,因为和父亲一起在美丽的扬子江长大,具有很高的个人素质,符合顺治皇帝不谋而合的标准。入宫后不久,董鄂氏便被封

  • 张廷玉与康熙心有灵犀,只说一句话,就够佟国维马齐学一辈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王朝张廷玉简历,马齐 张廷玉,佟国维请张廷玉喝马奶

    做的不好康熙不一定就不满意,因为对康熙来说,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雍正在追缴国库欠款的时候也受到了激励,所以在后来的刑部冤狱案时主动请缨。不过谋士邬思道显然不建议雍正趟这趟浑水,所以才有了雍正突然生病,太医说最起码要静养一个月。追缴刑部冤狱案还有一个人在争这份差事,那就是八阿哥胤禩。康熙本想让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