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柳永丨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丨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01 更新时间:2024/2/9 14:23:16

柳家是儒宦世家,祖父是县丞,有六个儿子,全都入朝为官;其中柳宜就是柳三变的父亲,他的父亲也是县令,柳三变是名副其实的“官三代”。

柳三变和两个哥哥从小就饱读圣贤书,满腹经纶,在老家被誉为”柳氏三杰”。

少时学习诗文,柳三变怀的是功名用世之志,谁曾想只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

十八岁那年,柳三变决定进京赶考,于是背上行囊离开了家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山水,城市的繁华,百姓生活的富裕,裙裾摇曳的美女,柳三变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地方,直接走不动了!

这一玩两年就过去了。把去开封考试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在杭州歇脚的柳三变,还给当时杭州的领导孙何写了一篇干谒词《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an)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ya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江岸、街市的欣欣向荣掩映成趣,钱塘江的繁华悉数眼前。

在杭州走不动,玩了两年;在苏州“倾城倾国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又走不动,又玩了两年。

走到扬州,又是“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扬州比杭州、苏州还要美还要繁华,美女还要多,又在扬州游荡了两年。

直到公元1008年,三变终于到了京师汴京(今开封)。

当时北宋局势安定、经济发达,都市繁华至极,又取消了宵禁制度,夜市更是热闹非凡。

身在天子脚下,性情旷放的柳三变要享尽彻夜笙歌的乐趣,仕途之心便又搁置起来了。

公元1009年春,快要参加考试了,根本没有认真备考的柳三变,却信心满满地吹牛:“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离天子这么近,以为第一名非他莫属。

结果成绩出来,啥也没考上,为了缓和尴尬,他写下了《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此词一出,犹如惊雷,在官场引起轩然大波!人人都在感叹他的恃才傲物和狂妄,但这份狂妄更多是心酸和赌气。

说什么丢弃浮名,不过发发牢骚而已,到底还是太年轻,不知道说出的话会带来连锁反应。

这首词却成为柳三变一生过不去的坎,《能改斋漫录》记载,六年后柳永再次应试,宋仁宗看到他的名字,想起那首词,特意将他的名字划去。

三年后,他又鼓起勇气参加科考,依然名落孙山。

柳永也为仕途不顺挣扎折腾过,曾想过走偏门。在汴京的宰相府前,他踌躇地递上过拜帖。

北宋的词坛领袖晏殊,最喜欢提拔后辈。晏殊也召见了他并寒暄道:“贤俊做曲子吗?”

当时的他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想与晏殊拉近关系,回复道:“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晏殊笑了:“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

柳三变写过一首《定风波.自来春》,这阕词在市井广为传唱,写的是闺阁哀怨和男女艳情,字词旖旎,难免被晏殊这样的士大夫所轻视。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duo),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他再一次被自己的浮艳名声所误。

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参加科考,再一次落榜了。

多年坎坷,柳永终于把功名之心默默埋在心里,投身烟花柳巷,在温柔乡里寻找安慰。

他承李煜余绪,注重抒发个人真切细微的感受,而境界更广大;他大量创作慢词,彻底改变了以往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

柳永以前,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而他一人就创作了一百三十二首。他将赋法移植入词,故其抒情词往往具有一定的叙事色彩。

仕途失意的柳永出走京都,那天大雨飘飘,渡河岸上,只有歌姬云容来给他送别,柳三变感慨万千,写下千古名作《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他总是更能理解那些不幸沦为青楼女子的心酸和苦楚。 他同情她们的悲惨遭遇,他眼里流露的是平等、尊重和理解。

因此深得歌姬喜欢,他的词经歌姬传唱而名扬天下。苏轼非常倾慕柳永的词,说“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他对后世词坛有深邃悠远的影响。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柳词愈是风花雪月,愈见得情谊深长,也不用刻意去追求境界辽阔高远,因为柳永的胸襟比之寻常男人已是霁光月明了,词自然是堂庑特大。

那些酸腐文人、达官显贵,所谓的正人君子们凭着权势纸醉金迷在秦楼楚馆,醉生梦死在舞女歌伎群中。

于是就有了柳永和歌姬的传奇故事:汴京两大名姬陈诗诗和赵香香争相养柳官人,江州名姬谢玉英是他的头号粉丝……

他的才情上达天阙,下至黎民;所作曲词风传天下,号称“杨柳岸边,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歌姬、青楼女子对于她们心目中的大明星柳永的崇拜。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对于她们的爱是不染烟尘的,是发自内心、真诚而稀贵的。即使隔了千年看去,仍是脉脉真情,字字动人。

公元1034年,柳永由鄂州赶赴京师。

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

此后他陆续出任余杭县令、泗州判官、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等职,也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功绩,小有官声。

公元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

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晚年的柳永仕途之路也有不少坎坷与波折。上一任皇帝宋真宗不喜欢他,这一任皇帝宋仁宗还是不喜欢他。

当年睦州知州吕蔚很欣赏柳永,向朝廷举荐他,便让柳永借机写词庆贺,柳永想着是时候拍一拍皇帝的马屁了,便提笔写下了一首《醉蓬莱.林钟商》: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这位官员对柳永的词作向来推崇,他便将这首词呈给了宋仁宗,可是宋仁宗读到之后鼻子都快气歪了。

其中“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宋仁宗在祭奠父亲宋真宗时写过类似的词句,此外,“波翻”又与挽词中的“波澄”暗合。

这就让宋仁宗觉得,柳永写这首词根本不是祝贺,而是期待着自己早日登天,他气得直接将柳永的词扔在了地上,更别说要提拔重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签订《南京条约》的三个官员:两个是皇族,他们是何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京条约的签订的背景,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南京不平等条约

    一、耆英在三个官员之中,耆英的年纪最小,但地位、官职却是最高的。耆英出身满洲正蓝旗,是多罗勇壮贝勒穆尔哈齐六世孙。穆尔哈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二弟,在后金建立的过程中屡建战功,也是开国元勋之一。耆英的父亲名叫禄康,在乾隆朝担任侍郎,嘉庆时期官至东阁大学士。虽然耆英属于远支宗室,但家中十分显赫。耆英的仕

  •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进京见嘉靖住哪里?据说李鸿章死在那儿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胡宗宪用替杨金水、郑泌昌、何茂才等人遮掩“毁堤淹田”祸首,换来了联名给嘉靖上奏疏暂缓“改稻为桑”。嘉靖为了搞明白事情的原委,特地招胡宗宪、杨金水和谭纶进京面圣。编剧刘和平在书里详细描写了胡宗宪三人进北京城时的场景:“嘉靖四十年五月二十一的下午未时(13-15点),前门的官兵开始疏散进出人等,贤良祠的

  • 在历史显微镜下看《蔡京沉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几年,宋代历史和文化受到特别关注,涌现了大量文学和影视作品,《清平乐》《梦华录》《满江红》等影视作品热播,让宋代服饰、饮食、器物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时尚;宋代人物、宋代文学,宋代书画、宋人美学等,都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还有一批巨公伟人,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成为书写对象。《蔡京沉浮》作者陈

  • 雍正王朝:会来事的八阿哥胤禩,在职场必定升职,却为何败给四阿哥胤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胤禩简介,雍正王朝深度解析胤禵,康熙帝第八子胤禩简介

    八阿哥胤禩是如何诞生的。首先是对待上级。八阿哥胤禩的老板是康熙,他总是极力维护。对于洪水,八阿哥胤禩表示,这是一场自然灾害,自古以来洪水泛滥,谁也不能怪。他趁着这次洪水大赞康熙,说几十年没发过一次洪水,已经很厉害了。二是平等对待。八阿哥胤禩的对手是他的兄弟,他总是尽力讨好。九阿哥、十阿哥等人都是八阿

  • 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瞻基为啥早亡,明宣宗朱瞻基皇后简介,朱祁镇简介

    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皇帝在位时,需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且杂,会加重个人的身体负担,越是勤政爱民的皇帝,基本上寿命都不怎么长。明宣宗朱瞻基,就是一位英年早逝的皇帝,他跟他的父亲朱高炽合力开创了史称"仁宣之治"的大明盛世,治国才能是非常厉害的,正是这样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却没能够活出太长的寿命。很多人就非常奇

  • 雍正朝:康熙为何继位为帝?一副老花镜藏着皇帝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雍正继位的真实历史,雍正戴老花镜,康熙时期就有老花镜了吗

    胤礽太子的道德败坏给康熙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近四十年来,她致力于王子的教育,但她自己却被解雇了。如此一来,朝中皇太子之位空缺,让所有成年皇子都想搬家。没有太子,长子、三子、四子、八子都是省油的灯。其中,八代胤礽王的实力最强。首先,胤禛被誉为“八王”。他的谦虚和热情使他出名。八王子勾结总理佟国维,在朝堂

  • 成吉思汗口渴欲喝水,爱鹰却多次打翻水杯,怒杀之,事后:好险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成吉思汗简介,成吉思汗电视剧30全集剧情,成吉思汗的皮肤爆料

    如果说打仗是一种天赋,那么品格就是他后天环境中形成的,他身上有几个特质特别明显,一个是对忠诚看的特别重,另一个就是恩怨分明,最最重要一点就是极强的自控能力。前面两个特质是对人的,而后面的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成吉思汗一生中最重要的品质。有多少人已经爬上云端,但是最后又跌入谷底,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缺乏自制

  • 甄嬛传:雍正到死都不知道,甄嬛最怕猫,为何选秀时突然不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选秀之日,甄嬛故意打扮的很是素净,正在无聊之时,看到了自己的发小沈眉庄,两人交谈甚欢,对于甄嬛当时的装束,连眉姐姐都说很是素净。接下来就是面圣了,太监介绍完甄嬛的名字后,皇上问哪是嬛字,甄嬛回答嬛嬛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皇上接着说:“诗书倒是很通,甄远道教女有方,只是不知你是否担得起这个名字,抬

  • 宋代汝窑瓷器并非全部使用玛瑙入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汝窑瓷器采用的釉料主要是石灰、长石等矿物质,而不是玛瑙。然而,汝窑瓷器的釉面经常呈现出“油滑如玉”的质感,这是因为汝窑制瓷工艺中使用的高岭土含有少量的膨润土,烧制后釉面形成微细的晶体,从而呈现出玉的质感。总之,汝窑瓷器并非全部使用玛瑙入釉,而是采用特殊的制瓷工艺和材料,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釉面质感

  • 甄嬛传:雍正有多渣?用膳时竟对皇后做这个恶心的动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甄嬛传是不是对雍正最大的污蔑,雍正是被甄嬛杀的吗,雍正最后爱上甄嬛了吗

    现如今,假期荧屏上能与《西游记》在收视率上平分秋色的恐怕除了《甄嬛传》就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吧!作为宫斗剧的集大成者《甄嬛传》一搬上荧屏就赢得了无数观众的青睐与好评!故事讲述的是清朝雍正后宫的故事,以主人公甄嬛入宫前后的人生历程为线索。但今天我们所说的主人公并不是甄嬛,而是雍正的第二任妻子宜修皇后。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