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为何自商鞅变法后,受君主王道影响小?法治稳定,提高容错率

秦国为何自商鞅变法后,受君主王道影响小?法治稳定,提高容错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822 更新时间:2024/2/8 18:38:49

在中国古代历史当中,世袭制度一直都是王位更替的主要采取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这样的王位继承制度之下由什么样的人来继承国家的权力是有规定的,所以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那个最有才华或者是最有声望的人继承了整个国家的权力,而是那个身份地位最符合规矩的人。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当中,绝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君主的手中,这样的情况在战国时代也不例外。

[var1]

君主掌控国家的大部分权力,那么对于这个国家的发展就会有很严重的影响,就比如说唐玄宗李隆基,在前期的时候他是一个非常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结束了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打败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重新夺回了他们李家的帝王江山,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但是在他统治的后期又沉溺于杨贵妃的爱情,荒废了整个国家的统治,让整个大唐盛世急转直下。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它的君主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君主的好坏有可能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好坏,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都期待明君出现的原因,毕竟一个开明的君主,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很有可能带领着一个国家走上盛世,带领着一个国家的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在战国时代,有着许多的诸侯国参与中原地区的争霸,在它们的国家发展当中君主也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的,很多国家受君主的影响都非常的深远,但是有一个国家在后期的发展当中却几乎不受君主的影响,这个国家就是秦国。

[var1]

那么,秦国为什么能够摆脱君主的影响呢?或者说受君主的影响较小呢?难道真的是因为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没有出现过昏君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秦国之所以受君主的影响比较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魏国在政治上强大来源于李悝变法,军事强大归因于吴起变法

要想了解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战国时代,其他的国家都受到了君主什么样的影响?实际上在战国时代深受君主影响的国家有很多,像是魏国,在魏文侯魏武侯在位的期间魏国是蒸蒸日上的,不仅任用李悝进行了政治上的变法,还是用吴起进行了军事上的变法,任魏国迅速变得强大起来,但是到了魏惠王之后魏国却成为了一个极其排斥其他国家人才的国家,让这个国家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盛世局面轻易地就土崩瓦解。

齐国深受君主影响,由强转衰

齐国也是一个深受君主影响的国家,在齐威王的时候能够做到燕、赵、韩、魏皆朝于齐,能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但是到了后期,这个国家不仅仅是对待臣子方面十分的苛刻,成为了一个投机取巧的国家,甚至到了战国后期又成为了一个十分不作为的国家,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盟友一个个的倒下。最终,面对秦国的攻打只能够不反抗地投降,这也是非常悲哀的。

[var1]

燕国禅让制差点让国家灭亡

燕国就更加不用多说了,燕王哙继位的时候,想要在燕国进行禅让制使得燕国差点灭亡。哪怕是燕国最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燕昭王,也没有摆脱王道对他的影响,让燕国失去了能够灭亡其国的大好机会。

这些国家都是深受君主影响的国家。除此之外,更加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发生过王位继承的危机,也就是说他们很少发生内乱,可是秦国并不是这样的国家,单纯内乱就发生过好几次。

比如说在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之间,秦国就发生了一场大的政治斗争,秦庄王举鼎暴毙之后,秦国出现了王位的空缺,很多王室弟子都觊觎着秦王的位子,企图在秦国没有国君的时候能够争夺王位,那个时候王位最佳的继承人选秦昭襄王还在燕国做人质,所以秦国在那个时期是非常混乱并且脆弱的。

[var1]

尽管,秦国没有国君的支持,这个国家依旧没有垮掉,哪怕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它又面临着六国的合纵攻秦,但秦国依然没有丝毫的畏惧。除此之外,还有在秦王嬴政时期也出现过一次内部争斗,那次是秦王嬴政与他的弟弟长安君成嶠之间的斗争,还有就是吕不韦和赵太后之间发生的争斗。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秦王嬴政时期面对着这样的内部困境,同时又面对着很严酷的外部环境,秦国依旧是有条不紊的进行发展,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那么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重点的分析一下。

秦国起源于西部戎狄,商鞅变法前深受君主王道影响

我们来看秦国是真的没有受到过君主的影响吗?其实也并不是这样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也深受君主的影响,比如说,秦国在秦穆公的时候任用百里奚作为丞相,整个国家就走上了王道的统治局面,王道在秦国也是扎根非常深远的,导致这个国家成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国家。

因为它本身是起源于西部的戎狄,是一个非常崇尚武力的国家,在这个样的国家内部推行王道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就让这个国家成为了一种王道与武道杂糅的国家,国家内部的发展可谓是非常混乱。

[var1]

到了后来,秦献公的时候,秦国又成为了一个靠以战养战的经济政策进行发展的国家,长期的对外发动战争,但是因为国内的状况又长期的无法打赢战争,但是哪怕无法打赢战争还必须倚靠战争进行发展,这就让秦国成为了一个十分蹩脚的国家,甚至在秦献公之前还曾经面临过秦国的内部争斗,在那样的斗争当中,秦国差一点被其他的国家打垮。

秦出子的时候,秦国就曾经谋划过放弃诸侯国的地位,重新回到陇西地区继续做半农半牧的部族。秦国并不是没有受到过君主的影响,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样的影响发生在商鞅变法之前,在商鞅变法之后这样的影响基本上就被消除了。

那么也有人说是因为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基本代代明君,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子的吗?也不是。像是秦庄襄王和秦孝文王那样的君主,甚至是秦昭襄王后期也是非常混乱的,可是即便如此,秦国一直就是有条不紊的在发展,那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所以重点的原因还要放在受影响和不受影响中间的过渡阶段,也就是商鞅变法时期。

[var1]

那么,为什么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受君主的影响就变小了呢?这其实是与国家的统治方式有着根本关系的,国家的统治形式在战国时期一直都是以“人”来进行统治的,也就是说用君主来治理整个国家,这其实是与儒家学术比较相似的。商鞅变法后,秦国由“人”治变为“法”治

在儒家学说的主张当中,他们要求一个即要有道德又要有才华的人去统治整个国家,去进行国家发展的规划,但是我们知道,如果要求一个人有才华同时又要求一个人有道德,而且这样的一个人还是要出自在同一个家族当中,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孟子曾经认识到过这一点,他就曾经说过这样的人基本上十个人当中找不出一两个,所以,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像是商纣王那样的残暴之君很少,像是舜禹那样的人有大的智慧的人也很少,绝大部分人还都是普通人,那么既然是普通人,就需要一个方式去引导,需要一个明确的政治框架去规划。

也就是说,要给这样的普通人一种明确的治理国家的方式,因为这样的人并不是什么残暴之君,他并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同时,他也不是什么像秦始皇或者汉武帝那样具有雄才大略的人,这样的人需要的只是一个安稳的发展国家的过程,所以他们就需要一个十分实用的工具去规划这个国家未来所要行走的道路,而如果将这种工具落到实处就是商鞅所提到的法治。

[var1]

有了法之后,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它所需要做的一些事情,都被明确地规定了下来,什么样的事情该怎么做?该什么时候做?有什么样的人去做?做不到之后又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在法当中是有着明确的规划的,尤其是整个国家最不确定的因素——人。

“人”治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法治”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法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这就等同于约束了人们的做法,让人们都生活在了一个明确的框架之下,如果人的做法被约束起来,那么由人来发展的国家也就被约束了起来,整个国家就会在一个既定的轨道上面进行发展,就不会脱离轨道,而且法又是不容易被改变的,它是一种既定的状态,也是一种政治形式,它不能够被随随便便的更改,同时也不能够被随随便便的左右。

法与人不一样,人天生就有好坏之分,后期又会受到许许多多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改变,比如说楚怀王,他在前期的时候任用屈原给了楚国很好的发展状态,但是他后期又受到了靳尚的影响,又将整个楚国带入了低谷。

[var1]

再比如说齐桓王,他也是一个极其容易受到臣子影响的君主,这样的人遇到一个贤良的臣子就是明君,但如果遇到一个小人那就是昏君,所以,人受的影响是十分不确定的,那就导致如果用人来治理国家,那这个国家的发展也是不确定的。

但是法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法就放在那里,它是一个明确的框架,是一个明确的规定,人不能够轻易地左右法,不能够轻易的改变它,所以这样的不受影响的工具摆在那里,让国家的发展就走上了一个不容易被改变的道路,让人们的决定也成为了不容易被影响的决定,这就让国家的发展变得十分的稳定。而在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就是一个用法来治理国家的诸侯国。

“法”治具有优越性,提高君主决策容错率和国家发展容错率

在秦国确定了法治的统治地位之后,法就成为了秦国人们最赖以信奉的东西,君主的行为也要被控制在法律的框架之下,同时法又是君主保证自己手中君权的一种最强硬的工具和手段,君主的行为要通过法的规划之后再发布出去,这就让君主的决策有了很高的容错率,因为在法允许的范围之内,哪怕是发生错误,这个错误也不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var1]

所以到了后期的时候,哪怕是秦庄襄王和秦孝文王这两任君主并不是十分道德高尚而且才华横溢的人,但是有法律的框架存在,君主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因此在秦国没有国君统治的那一段时间内,秦国人民和秦国的臣子也有着法律的约束,他们的行为也依旧是被规划在法律的框架之下的,所以有法治的约束,让他们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秦国在短暂的没有国君统治的状态之下依旧能够有条不紊地发展的原因。

综述

笔者认为,秦国之所以受君主的影响比较小,并不是因为它并没有遇到过昏庸的君主,也不是因为它国内发展的比较顺利,没有遇到过困难的事情;而是因为它国家统治制度的改变。

统治制度的改变让这个国家发展的容错率提高,让君主决策的容错率提高,才使得这个国家能够走上一条比较顺利的发展道路,才能够让君主决策的错误影响降到最小。

其实这就是政治制度先进的一个优越性,法治在当时那个时间段是比较创新的决策,也是比较有作用的决策,如果没有法治的影响,没有法治对于秦国的规划,那么秦国绝对不可能从最为弱小的国家成长成最为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在战国那个时间段内横扫六国一统中原。所以在历史的发展当中,不能够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还需要根据历史发展的潮流选择最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形式。

参考文献:《左传》、《史记》、《后汉书》、《资治通鉴》、《吕氏春秋》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太祖朱元璋追尊的四位皇帝,名字实在太搞笑了,全是数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第一个皇帝朱元璋的简介,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电视剧,国史演义朱元璋

    但是古代一般的追尊都是往名人上靠拢,表示自己出身显贵,后来只是落寞了而已,现在又重新崛起了;不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似乎是一个另类;虽然朱元璋也追尊了自己的祖上,可是看起来,总感觉怪怪的。 朱元璋追尊明仁祖:朱五四 别名朱世珍,朱元璋的父亲,1344年淮北大旱,朱世珍、陈氏(朱元璋母亲)、朱兴隆

  •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朱棣当了皇帝,其他儿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影视剧中的明太祖朱元璋 长子:朱标(1355年—1392年),生母马皇后,天性仁慈,文武双全,很关心自己的弟弟,朱元璋对其寄予厚望,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但很不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因病去世。 影视剧中的朱标 次子:朱樉(shǎng)(1356年-1395年),

  • 没钱花,张仪玩了个空手套白狼,吹个牛,喝顿酒,钱就到手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仪资料,宋留根妻子张仪,思美人月吟和张仪吻戏

    玩空手套白狼说白了就是玩人的心理,人的欲望、面子、恐惧这些都可能是下套的诱饵,甚至人的常识都能拿来下套,反正呢,只要你能把真相始终包在纸里,你就赢了。今天咱们来聊聊战国时期的能人张仪玩过的一个空手套白狼,他玩的这一套现如今虽然有可能行不通,但那份将人的心理玩弄于鼓掌的聪明劲儿,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琢磨琢

  •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再现“城摞城”景观 古城墙剖面清晰可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2023年3月20日,河南商丘,考古学家在宋国故城考古发掘现场开展工作。[var1]2023年3月20日,河南商丘,考古学家在宋国故城考古发掘现场开展工作。[var1]2023年3月20日,河南商丘,考古学家在宋国故城考古发掘现场开展工作。[var1]2023年3月20日,河南商丘,考古学家在宋国故

  • 一场强国弱民的实验,商鞅变法的成功关键在于刑赏和农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鞅变法的三种措施,商鞅变法具备的条件有,商鞅变法对百姓的政策

    一、强国弱民的实验成功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改革运动多不胜数!而"改革"也是古往今来的执政者,最常挂在嘴边的口号。它究竟是思虑周密、规模宏远的真变法?还是打着变法的旗帜,实际上骨子里却是行打击异己、整肃政敌之实的假改革?[var1]商鞅雕像在变法的当时,任谁也不能预料。我们今天以中立的立场,来观察商

  • 《西游记》与明朝抗击倭奴有关?-《西游记》与明朝社会共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游记与明朝的联系,倭寇倭奴什么意思,明朝禁止西游记吗

    原来,明朝当局的缉查官员经过对这本书的细致阅读以后,认为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情节章回相扣,形象奇谲,常引民间人士争相阅读,二是书中百回几乎每回都有冷峻的借指,隐喻,反讽。两个因素一相结合,会给当时的明朝风气带来不利统治的影响,这就导致了这本小说被封禁的必然。可是,《西游记》在当代的感知中是一部相对

  • “杯酒释兵权“-是北宋重文抑武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重文内容,北宋杯酒释兵权的史料,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简介

    很多开国君主,天下平宁以后,都会想方设法的将功臣排挤出权力中心。其中,最过分的当是朱元璋,制造了一场清洗,四十多万人死于非命。而宋太祖的做法相对柔和些,他没有用那么极端的方法去对待曾经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战友,那些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兄弟。1. 一杯美酒,解去心中之忧在还没有完全统一天下之前,赵匡胤就很担

  • 大秦之利剑,让六国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白起早年即参加军伍,善于用兵,因而颇得秦昭王嬴稷的赏识。但史籍关于他的记载,是从他进入秦统治集团上层、任左庶长时开始的,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以前的活动,史无可考。[var1]白起 邢佳栋饰白起任左庶长时,正是嬴稷改用魏冉为相,实行交好齐、楚.打击韩、魏的战略之际,当年他奉嬴稷之命,率军攻韩

  • “香喷喷”的大宋临安城,馆子“24小时营业”,南北美食齐聚一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促使我国餐饮业走向繁荣。对宋代城市餐饮业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努力发掘传统餐饮文化的现实价值,不仅可以再现那段辉煌历史,而且可以学习古人的经营管理智慧,从而为我国现代餐饮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其中最具有特色当属对南宋都城东京临安的城市餐饮业的研究。佳肴何处取,良田美池为物源1、

  • “一仗接着一仗打”,从宋夏的内在关系,谈对北宋交子发行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西夏各帝王雕像西夏原是羌族的支部,后元昊继位之后,成为北宋的劲敌。北宋与西夏的关系十分复杂,长期战争不休,在军事冲突当中,北宋和西夏的交易往来也并不少,从而形成了这一种错综复杂的宋夏关系。而北宋的“交子”就产生于这一宋夏关系十分复杂的年代,可以说,错综复杂的宋夏关系,实际上也给“交子”的产生和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