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与朝鲜的和亲外交——“贡女”制度

明朝与朝鲜的和亲外交——“贡女”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77 更新时间:2024/1/19 18:51:55

不过,有关朱棣生母的这个传闻可信度是非常低的,但是影视剧中呈现的朝鲜宠妃在大明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根据《明实录》的记载,单单是永乐一朝,朝鲜就向明廷进献过三次“贡女”。其中有几个还获得了朱棣的宠爱,比如史书留名的权贤妃。

为什么朝鲜的“贡女”会充斥在明朝的后宫?这项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朱棣

“贡女”制度何时兴起

古代中原王朝麾下有很多藩属国,而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朝鲜,无论是高丽朝鲜还是李氏朝鲜都被纳入了中国的朝贡体系。

最早和高丽朝鲜建立联系的是北宋,双方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亲密关系。不过北宋和高丽的朝贡关系更多体现在使者的频繁往来和民间的繁荣贸易,与“贡女”制度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这项制度真正出现还是在元朝建立以后。

因为游牧民族都有掠夺他族人口的习惯,所以元朝在利用强大的武力迫使高丽朝鲜臣服之后,就提出了让对方纳贡女子的要求。

朝鲜

在此后的近百年中,高丽向元廷送上了大量贡女,几乎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制度。

据统计,到元朝灭亡,高丽一共输送了将近1500名贡女。以至于元朝灭亡后,高丽的使者第一时间便派人来明廷询问,是否要继续献上贡女。

面对高丽的请求,朱元璋一开始选择了拒绝。因为古代中国对于番邦进贡美女,在态度上是比较审慎的。比如高丽的前身新罗就曾经向唐太宗进献美女,但均被李世民退了回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发现想要稳定住东北部的局势,就必须和高丽建立更加深入的联系。但“贡女”这条路他还是不愿意采纳,因此明太祖提出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向朝鲜“求亲”。

朱元璋

“求亲”和“贡女”就不是一回事了,前者是从王公贵族家挑选女子,送到大明来和亲,而后者是从民间选择美貌的女子送入皇宫。高丽王室对“贡女”制度接受良好,但对“求亲”就比较犹豫。

到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朱元璋再也等不下去了,直接传谕给高丽国王,命他挑选出身好的女子与皇室子弟婚配。然而,双方还在商议阶段,高丽内部就发生了叛乱,李成桂取而代之。

高丽灭亡后,之前定下的计划就不能用了,必须推翻重来。为了表示诚意,李成桂还派出了好几个心腹太监来明朝议事。可惜双方还没达成协议,朱元璋就龙驭宾天了。

因此,朝鲜真正给明朝进献贡女,还是始于永乐朝。

朝鲜女子

永乐朝的“贡女”选拔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成为了明朝新的统治者,大明和朝鲜之间的关心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和朱元璋不同,朱棣和朝鲜的联系要密切很多。早在他以燕王身份驻守在燕京的时候,朝鲜就派出使者去拜访他。后者恭敬有礼的态度给朱棣留下了非常不错的印象。

于是在明成祖即位后,朝鲜很快便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

为了将这个东北邻居牢牢绑在自己这边,朱棣采取了更加开放的外交策略。他尊重朝鲜当地的旧制,通知后者不用准备和亲了,直接照搬元朝献纳贡女的流程就行了。

朱棣

朝鲜在这方面是很有经验的,因此愉快地答应了下来。根据《明太宗实录》的记载,在永乐六年、七年和十五年,朝鲜一共三次向朱棣进献了“贡女”。

和朱元璋相比,朱棣提出的“贡女”要求就低很多了,不再局限于王公贵族之家,只要是身家清白、年龄在14到25岁之间的未婚女子都可入选。

或许是因为经验不足,永乐六年的第一次“贡女”进献出现了很多问题。

当时负责此事的内史黄俨到了汉阳后,朝鲜方面已经跳出了合适的人选,但黄俨看完之后却大发雷霆,直言所选之人不堪入目,朝鲜方面不得不重新开始遴选。

朝鲜女子

这一次黄俨亲自参与其中,用了半年的时间,才选出了五名美女。

这些人被送入皇宫后,都得到了朱棣的厚待,每一个都被赐予较高的位份。

《明太宗实录》对此有明确记载:“册立张氏为贵妃、权氏为贵妃、任氏为贵妃。命王氏为昭容、李氏为昭仪、吕氏为婕妤、崔氏为美人。张氏故追封。河间忠武王,王之女王氏苏州人,余皆朝鲜人。”

不过朱棣对此却并不满意,五个人中除了权贤妃之外,其他的都远不如中原女子,因此他在永乐七年派黄俨再次去朝鲜挑选贡女。

朱棣

这一次的贡女遴选不仅扩大了范围,还提高了要求,最终耗费了四个月时间,却只有大夫宜州郑允厚女入选。但这位郑氏女却颇受朱棣喜欢,没过多久,她的父亲就被朱棣赐予了高官厚禄。

永乐十五年的“贡女”进献不是朱棣要求的,而是朝鲜方面主动送上的。

这一次朝鲜方面依然是万里挑一,精心准备许久,最终韩氏和黄氏二人雀屏中选。

韩氏入宫后,很快就获得朱棣的宠爱,总算没有辜负朝鲜君臣的一番辛苦。

朝鲜女子

宣德年间规模扩大

朱棣一生励精图治,对内完善了法制建设、建立了影响深远的内阁制度;对外他五征漠北、六下西洋,为大明开拓了大量的疆土,在他治下,大明成为了拥有100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

在这个过程中,大明和朝鲜的宗藩关系也逐渐变得密切,朝鲜君臣对大明都有着极高的认同感。

在这种情况下,明廷已经不需要通过“贡女”制度来加强对朝鲜的掌控。

不过明宣宗朱瞻基对于朝鲜女子非常喜爱,他登基为帝后没多久,便通知朝鲜进行“贡女”的遴选。根据《明宣宗实录》的记载,朱瞻基统治的10年中,朝鲜方面一共进行了8次的贡女进献,无论是在规模还是频率都远在其祖父朱棣之上。

朱瞻基

根据史书的记载,宣德年间,朝鲜每次送到朱瞻基宫中的“贡女”数量都不少,规模都在几十人以上。

这让不少人就好奇了,按照之前的选择标准,朝鲜真的有这么多美貌女子吗?

其实朱瞻基让朝鲜进献的贡女中真正拥有花容月貌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一些厨师或者是会做饭、伺候人的女仆。

朱瞻基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朱瞻基从小就陪在祖父身边,偶尔会在权贤妃等人的宫中进食,他对于朝鲜美食非常偏爱。

而明廷的御厨在这方面总是差了些,做出来的饭菜不够地道。因此明宣宗就让朝鲜方面多送些会做饭的女仆或厨师。

而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朱瞻基喜欢吃朝鲜美食,连带着当时的王公贵族也调整了自己的饮食偏好。这就导致朝鲜女仆在京城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朝鲜贵族对于女仆的培养也非常专业,这里出来的女仆在很多细节上都做得非常不错。朱瞻基习惯了这些人的服侍,所以会让朝鲜多进献些女仆。

朝鲜女仆

贡女制度的消亡

不过朝鲜的贡女制度只持续到明宣宗这一朝,之后很快被叫停了。继任者明英宗对朝鲜女子完全不感兴趣,不仅将宫中存留的朝鲜女子全部退回,还诏令朝鲜不用再进献“贡女”。

明英宗会这么做也很正常,本来按照儒家的传统,对于“贡女”这种制度就不太认可,不然当初唐太宗也不会对新罗严词拒绝。

明初的几位帝王是为了加强和朝鲜的联系,才选择执行了贡女制度。

而到明英宗即位后,朝鲜已经全方面倒向大明,对后者极为忠心,而且朝鲜从文化到制度都已经全盘汉化。中原朝廷已经不需要通过“贡女”制度来掌控这个东北藩属国,自然就选择废止。

明英宗

大明灭亡后,多尔衮为了加强对朝鲜的统治,特意把当初的“贡女”制度翻了出来。他带着这些史料向朝鲜方面索要美女,后者迫于形势,答应了多尔衮的这个要求。

但这次朝鲜对大清进献贡女仅仅是这一个孤例,这样的行为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因为从顺治即位以后,大清的王公贵族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一致认为皇家要保证血脉的纯正。

为此他们特意规定后妃只能从满洲上三旗的贵族,蒙军旗以及汉军旗中选择,其余人等一律不予考虑。

这项制度执行非常严格,即便身为皇帝的乾隆想娶汉族女子,都只能通过入旗或者悄悄抬旗的方式。所以从顺治帝以后,朝鲜女子就再未进入大清内宫,贡女制度至此消亡。

朝鲜女子

结论

如此看来,朝鲜的“贡女”制度能够在明朝前期大行其道,本质还是因为后者想要以此来加强对朝鲜的掌控。

等到朝鲜彻底成为大明忠实的藩属国,进献“贡女”也自然而然被叫停了。

“贡女”的存在客观上确实加强了明廷和朝鲜的联系,确实有着相对积极的一面。但对被选的女子来说,不仅要远离家乡嫁到遥远的京城,甚至皇帝故去后还要殉葬,终究不是件美事。

参考资料

《试论明代中朝朝贡关系中的文化交流》——刘琴

《朝鲜初期与明朝政治关系演变研究》——郑红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满江红》没演的历史:秦桧主动给岳飞升官,没想到背后有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绍兴十年的秋天,在岳飞班师赴行在(也称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觐见高宗之时,秦桧收到了金兀术写给他的信。信中指出岳飞是杀害自己女婿的仇人,以杀掉岳飞为代价作为宋金议和的条件。秦桧看罢,冷笑两声,心想:我何尝不愿拔掉这颗眼中钉,只是谈何容易?这关键还得看高宗的态度。操之过急,反而会坏事。不过秦桧此刻已

  • 唐太宗十四女:一位被父亲用来换回被俘大将的和亲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太宗最神秘的妃子,唐太宗时期出名的女人,唐太宗的三大女人

    唐朝公主地位不低,用来和亲的公主多为宗室女,而真正的公主用来和亲的少之又少,更何况是在唐太宗时期了。这样一位铁血帝王,对外政策应该都是强硬的。大多数人皆以为如此,但很少有人知道唐太宗也曾将自己的一位女儿用来和亲。这位公主,就是唐太宗十四女新兴公主。新兴公主被父亲用来和亲已经算悲哀的了,但更悲哀的是自

  • 尽南宋之力支持岳飞北伐,可以成功吗?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期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岳飞为什么要求北伐,岳飞北伐中原完整版,岳飞北伐最远打到哪里

    这个问题,古人就有过讨论。关键要看你如何理解“拯救宋”了。若是想南宋不被金灭,则不需要讨论,因为岳飞被杀后,宋金议和了。如果是想收复开封,倒是可以。如果想收复全部北宋故地,不能。若是想乘机收复幽云十六州,则更不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字“势”。势,这个东西很玄妙。“凡得失之数,度之于彼,必察其

  • 北宋无良将,南宋无贤相:注定了两宋三百年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寇准延续了三百多年的两宋何以如此落魄?你可以从“北宋无良将,南宋无贤相”这句经典的话中找到答案。“北宋无良将,南宋无贤相”,这句话不难理解。北宋无良将说的是北宋时期,虽然贤相辈出,如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吕蒙正等,但却几乎没有像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名将。范仲淹南宋无贤相是说南宋虽然名将如林,如岳飞、韩

  • 唐玄宗毁掉中华第一宝剑——棠溪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棠溪宝剑公众号,唐玄宗创造的什么工具,棠溪宝剑弯曲120度视频

    但你知道干将莫邪剑排在九大名剑的第几位吗?他们排在最后,也就是第八第九名。在他们前面依次还有太阿、龙泉、宛冯、邓师、合伯、墨阳、棠溪。在中国古代,靠冷兵器打天下的时候,各种厉害的兵器层出不穷。司马迁和司马光两个人,分别在不同的时代评出了中国九大名剑。司马迁在史记里面有一句话叫:中国宝剑韩为重。这里的

  • 明朝大臣跟随崇祯殉国前,要求老婆答应一件事,老婆宁死不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末崇祯手下的四大太监,崇祯殉国的老师,江山风雨情崇祯殉国穿着

    当时的北京城中就有这样一位大臣,名叫陈士亮。他只是一个七品的御史,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得罪了很多朝廷权贵,以至于年过五旬,官位仍没有太大的升迁,多年来陪伴他的只有一位糟糠之妻,二人相伴走过几十年,依然恩爱有佳,只是有一点,一直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心病。这么多年来,他的夫人始终没能生下一儿半女,这在封建社

  • 唐代历史:爆发过哪几次反宦官的大斗争?结果又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此外,顺宗和革新派还罢免贪官京兆尹李实,蠲免苛杂,停止财政上的“进奉”。这些改革都具有进步性,但引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藩帅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和河东节度使严绶等人的强烈反对。最后,俱文珍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大肆打击和贬降革新派人物。王叔文被贬后赐死,王伍

  • 明朝在朱元璋的暴戾统治下,为何不像秦、隋那样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与明朝灭亡关系,秦隋,秦隋唐宋元明

    原来,朱元璋的暴政的施加对象和秦隋二帝不同,秦始皇修长城、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运河,征高丽,他们把暴政全施加给百姓,而朱元璋暴政的打击对象是官员。朱元璋杀功臣,设特务,坑的是谁?是官员。贫困出身的朱元璋深知百姓的苦难,因此特别痛恨贪官,他曾下令,凡是贪污60两银子以上的官员,统统格杀勿论,并设立了“剥

  • 明朝亡于东林党?一件小事看出东林党和魏忠贤也没多大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魏忠贤那么东林党这边为了对付阉党,疯狂到了什么地步呢?从一事中便可看出。在此事情中,东林党人到了得到一份口供,已经到了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程度。事情的起因还得从一件案子说起。明朝末年有一件著名大案叫“封疆案”。此案中魏忠贤为了打击东林党,污蔑封疆大臣熊廷弼向汪文言、杨涟等人索贿,后来又牵出了高攀龙、

  • 咸丰皇帝本可以颐养天年,为何最终还是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咸丰五弟英年早逝,咸丰元宝简介,韩栋咸丰

    他勤于政务,关心民心疾苦,才能能当一位守成之君勉强可以,但是在面临中国封建帝制解除,被殖民地所统治下就变成了强人所难了。咸丰是清朝最倒霉的皇帝,刚上任不久洪秀全就开始发动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只到咸丰去世也未能摆平这场运动,但是在选择人去解决这问题上,任用了曾国藩去消灭太平军,让人竖一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