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60年宋美龄不顾蒋介石反对,非让一厨师当内务科长,后来如何?

1960年宋美龄不顾蒋介石反对,非让一厨师当内务科长,后来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60 更新时间:2024/1/26 23:11:55

1960年士林官邸的内务科长蒋孝镇因为年龄大了,准备退休,而内务科长的继任人选上,还在士林官邸之中引发一场小风波,使得宋美龄蒋介石起了一点小摩擦。

虽然之后宋美龄如愿以偿,让自己欣赏的大厨当了内务科长,但没过多长时间,自己心爱的外甥女孔令伟就将这个厨子挤压的灰头土脸的不当内务科长了,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说起来蒋孝镇这个即将退休的内务科长,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了,他是裁缝出身,本身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可能就是平平淡淡的度过一生,不过因为他是蒋介石的子侄辈亲戚,而蒋介石这个人旧思想浓厚,很喜欢用同乡同族之人,因此他被选为蒋介石的贴身侍卫。

1936年张学良将军在西安扣押蒋介石之时,根据蒋介石的贴身侍从副官翁元口述回忆,当时蒋介石仓皇出逃,情急之下鞋子都没有穿,是蒋孝镇将自己的鞋子脱下让其穿上,并且背上蒋介石走了一段满是荆棘的路,虽然最后蒋介石被找到,但依旧很感激蒋孝镇。

等到蒋介石败退中国台湾以后,内务科长袁广陛离职,蒋介石就顺势将蒋孝镇提拔为内务科长。

内务科系统,主要负责蒋介石全家的生活起居照应,内务科长说白了就是当时士林官邸各种杂务的总负责人,所以又有着内务总管之称。

蒋孝镇此人,对蒋介石唯命是从,也从来不抱怨什么,可谓是任劳任怨,他当内务科长期间,是中规中矩,都是按照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意思办事,除非之外,从来不会自作主张,也不会逾越办事,更不会搞什么创新,是作风保守而魄力不足

到了1960年蒋孝镇到年纪要退休的时候,蒋介石还在思考找一个办事得体,又有魄力的人继任时,宋美龄就急匆匆的内定了一个名叫陈杏奎的人。

陈杏奎是一位厨师,当然他不是一般的厨师,他是宋美龄身边最为得宠的厨师,而且长得仪表堂堂不说,还特别会装扮自己,经常是一身笔挺的西装,让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大人物。

而陈杏奎因为会装扮自己,曾经还闹过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1949年在广州的时候,陈杏奎身穿西装,从菜市场买完菜,要回到位于黄埔军校内的营区,进黄埔军校时,卫兵不认识他,于是通过他的长相和装扮,暗暗揣摩他是一个大人物,因此对他是毕恭毕敬的敬礼,让认识的人看在眼里,是哑然失笑。

而另一位真正的大人物,黄埔一期的毕业生俞济时,当时担任蒋介石的侍卫长,并且身兼要职,地位很高。

结果因为其貌不扬,并且不善于打扮自己,所以有一次他路过黄埔军校的大门,新来的卫兵一看他人长的矮小干瘦,又穿了一件旧的中山装,于是连正眼都不瞧他一眼。

陈杏奎和俞济时的区别遭遇,在当时还成为了一时笑谈。

陈杏奎随宋美龄到台湾以后,可谓是资历最深的随从人员之一,所以宋美龄将他视为最忠心的下属,连带着也认为他的厨艺也是最好,认为陈杏奎是手艺最杰出的西菜厨师。

所以一用餐时,总是要问“哪一样菜是陈杏奎烧的啊?”

而不论是不是陈杏奎烧的菜,只要一说是他烧的,那么宋美龄肯定会大加赞赏。

平心而论,陈杏奎的厨艺确实不错,但是在士林官邸他并非是一枝独秀,还有不少厨师的手艺也很不错。

根据翁元回忆,不少可口的菜肴都是出自另一位厨师之手,这位厨师名叫陈宝汉,专门拜过外国师傅学西餐,还做得一手好宁波菜,很合蒋介石的口味。

有人说宋美龄夸赞的不少好菜,其实都是陈宝汉的杰作。

只不过陈宝汉长得矮小结实,外表并不出色,还是一个好脾气,并不会油腔滑调,所以并不突出。

除此之外,士林官邸还有顾祝同介绍的袁师傅,还有一位名叫蒋茂发的厨师,厨艺也是很不错,并不逊色于陈杏奎。

只不过可能是陈杏奎相貌堂堂,会装扮自己,又会说话讨人高兴,还相对来说服务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时间最长,所以被宋美龄格外欣赏,以至于想升他做内务科长。

蒋介石虽然不大管士林官邸中的家务事,但家务事再小也是家事,不至于纯粹不管,尤其是夫人宋美龄竟然要让一个厨师当内务总管,更是觉得有些荒谬,所以说道“大师傅怎么可以直接升内务科科长?”

但宋美龄就是想让陈杏奎当内务科长,是百般坚持,蒋介石虽然虽然觉得这样不合适,但是也不愿意在这种小事情上跟夫人宋美龄闹矛盾,最终决定让陈杏奎当内务科长,写下让陈杏奎担任内务科长的条子。

陈杏奎担任内务科长以后,可谓风光一时,因此开始飘飘然起来,仗着自己大小是个领导,又有宋美龄在背后撑腰,开始仗势欺人,还特别喜欢下属巴结他,给他送送礼什么的,如果不巴结他,他就要处处为难。

陈杏奎此举,也是惹怒不少人,不过奈何他“后台”硬,所以大家敢怒不敢言。

不过陈杏奎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到头了,因为“大名鼎鼎”的孔二小姐孔令伟来了。

1962年孔令伟随着在美国纽约当寓公的父亲孔祥熙和母亲宋霭龄来到台湾。

后来孔祥熙和宋霭龄又回到纽约当寓公,孔令伟却并没有走,而是要留下来与姨妈宋美龄作伴。

说起来孔令伟跟宋美龄的感情也是足够深,宋美龄并没有子女,所以对娘家小辈,尤其大姐宋霭龄的四个子女是尤其亲近,可谓是视如己出,其中对小外甥女孔令伟更是最为亲近。

根据长期在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身边的医师熊丸回忆,孔令伟直接喊视她为己出的姨妈宋美龄为“阿娘”,虽然她们之间没有认女儿的仪式,但由此可以看出她们不一般的姨甥之情。

孔令伟穿了一辈子男装,而且为人蛮横无理,所以是终身未婚,因此对其他方面倒是很喜欢钻研和插手,只要她可以管到的地方,都一定要管一管。

孔令伟懂得利用姨妈宋美龄对她的宠爱,来做很多事情,宋美龄也知道这个外甥女闲不住,所以也交代过很多事情让她做。

孔令伟对于士林官邸的各种事务也很是上心,当时也是慢慢开始插手起来,这样一来陈杏奎这个内务科长自然是尴尬起来。

下面被陈杏奎为难过的人,也是趁机向孔令伟告状,并且开始站队到背景更大的孔令伟这边,于是陈杏奎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孔令伟更是经常将下面人对陈杏奎告的状转告给姨妈宋美龄,使得宋美龄对陈杏奎的信任是大打折扣,陈杏奎于是慢慢的失宠,进而失势。

还好的是,陈杏奎再怎么说也是宋美龄亲自提拔起来的,虽然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但是倒也没有被换下来。

不过时间久了,陈杏奎明白有孔令伟在,自己是干不下去了,于是主动说自己家里有人生病需要经常照顾为借口,主动请辞,将内务科长一职让出来,这样大家面子上都好看。

就这样在孔令伟的挤压下,陈杏奎这个相貌堂堂意气风发的大厨,是灰头土脸的让出士林官邸的总管权力。

陈杏奎之后,孔令伟倒是并没有直接担任内务科长,毕竟那样不太符合她的身份,直接当姨妈宋美龄家里的总管,说出去也不太好听,而且她更喜欢的是幕后控制,所以由蒋介石的侍从副官李大伟接任内务科长。

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大伟有些类似于他的前前任蒋孝镇,脾气好,而且也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所以他担任内务科长以后,并没有再惹出什么幺蛾子。

并且还是任由孔令伟插手士林官邸的各项事务,也是听从孔令伟的安排,如此一来,李大伟坐稳了内务科长的位置,孔令伟也是如愿以偿的将士林官邸的大小事情都管了。

而除却士林官邸的一干事务以外,宋美龄当时挂名的几个机构,孔令伟也是一并插手管理,可谓是实际上的宋美龄和士林官邸的大总管。

而宋美龄有着自己的外甥女跑前跑后,也是很放心,不过“热心肠”的孔令伟后来也是进一步深化了宋美龄和继子蒋经国的局促关系。

因为孔令伟与蒋经国的性格完全对不上,两人的看法往往不一样,偏偏孔令伟还是宋美龄身边最重要的“军师”,而且没有“之一”二字,有时候蒋经国需要通过宋美龄同意一些事情,孔令伟不同意的话,宋美龄往往也不会同意。

所以熊丸回忆道:“外面的人都说经国先生与夫人处不好,但其实经国先生是与二小姐处不好,而非与夫人”。

所以可以说宋美龄当时有着外甥女孔令伟陪伴,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一方面孔令伟的确替她省了不少心,另一方面,孔令伟连蒋经国的事情都要管,使得蒋经国与继母宋美龄不融洽的关系更显局促。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陈道明老戏骨巅峰之作,《康熙王朝》上榜,《围城》被公认为最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围城电影陈道明完整版西瓜视频,陈道明十大经典电视剧,儒雅老戏骨陈道明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康熙王朝》。小编小时候很喜欢看这部电视剧。首次以戏剧的视角描绘了清初康熙皇帝的传奇一生。一部史实改编的巨幅小说,收录了康熙执政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擒拿鳌拜、撤出旧金山、收复台湾等历史事件,尤其是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陈道明用精湛的演技为我们

  • 雍正继位后,善待废太子一家,为何不肯赦免大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方面,当时雍正和废太子的关系其实还挺好的,两人也算是好朋友了。有一种互相帮助的关系,所以雍正从立场上来说绝对是站在废太子一边的。所以,从兄弟情的角度来说,雍正对废太子也有不少手足之情,自然会对废太子好,但他之所以将废太子伤的这么重,其实是大哥所为,这让雍正明很受不了。毕竟这么好的兄弟,被他这样杀了

  • 雍正的三儿子是做什么的?雍正为什么要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雍正王朝》毕竟只是小说,里面的剧情和真实的历史略有出入。历史上,雍正并没有杀洪氏。弘时是雍正的第三个儿子。因为哥哥和二阿哥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三儿子弘时相当于雍正的长子。再加上雍正的子孙不多,弘时小时候就很聪明,深受雍正的喜爱。但是弘历更聪明更可爱。康熙帝第一次见到弘历时,就夸奖了弘历。很

  • 雍正朝:魏东亭自杀的罪魁祸首是谁?是田文镜逼的,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还对田文镜发出了终极罚款:“来吧,请到田文镜的验房处,三天之内离开北京!”皇上大怒,吓唬四阿哥胤禛。此时,他心情复杂。他一时想不通。借贷丑闻曝光后,邓远方、桑佩、图伦升等人明显追随九阿哥胤禛。给田文镜挖坑,为什么一眨眼就惩罚了田文镜?这时,康熙再次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和田文镜打交道,不是因为他太忙

  • 雍正对年羹尧的妹妹有真感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提拔一个人,写个两指宽的字条,雍正肯定会批的。为了能够和他成为真正的朋友,雍正娶了他的妹妹为妾,不过雍正对妹妹的感情应该不是特别深。就像一场政治联姻,雍正为了得到这个年羹尧的帮助,只能娶自己的妹妹为妾,以证明雍正要和他做好朋友的决心,似乎就是这个意思。小妾是你的妹妹,我们是一家人,你要一心一意

  • 雍正的小妾年秋月临死前,雍正为什么要给吴思道传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但可惜的是,年秋月的哥哥为了稳固自己的势力,将妹妹嫁给了雍正。年秋月别无选择。虽然嫁给了雍正,但她始终没有忘记吴思道。年秋月临死前,看似让雍正给吴思道带话,实则是希望雍正记起他们的旧情,饶吴思道一命。年秋月临死的时候,还在为舞思道求情。年羹尧年轻的时候,只是雍正府里的一个佣人,而年秋月又是年羹尧的妹

  • 雍正的儿子中,为什么只有年氏的儿子有一个“福”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的儿子为什么用福字,雍正后妃舒穆禄氏,雍正福字多少钱

    年贵妃的三个孩子都早夭,雍正还没有赐名他们就走了。后来,雍正也想过给三个孩子起名,或许是因为三个孩子都已经走了,再加上雍正疼爱年妃,所以取什么名字都不满意。我本来已经选好了名字,后来不满意就撤了。雍正想了想,也觉得三个孩子没有福气,干脆就把三个孩子的外号留了下来。希望他们下辈子能够幸福,健康成长,享

  • 雍正死后,为何不敢与父亲康熙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雍正跟谁合葬,雍正临终后遗言,雍正死后康熙葬在哪

    他杀了他的手足,将那些威胁他的兄弟和王子都流放了。雍正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如果他要与父亲康熙合葬,就意味着他也要进入原来的陵墓。他害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他的父亲、祖父和祖宗都看到了,他害怕被责骂。因此,他放弃了与父亲合葬,而是选择了自己重建陵墓。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觉得雍正有点“阴”。不过,这些也

  • 雍正王朝:郑春华被十三爷救后,到底藏在哪里?真情付错的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十三爷出狱,皇上再次册封太子。这一次,十三爷对太子失望至极。太子以后也不是什么英明的君王,所以十三爷让雍正接任了太子。在此过程中,太子与皇贵妃郑春华私通,并嘱咐十三爷暗中处死郑春华,以绝后患。当年,郑春华主动勾引太子。剧情一开始,太子胤礽正在和郑春华约会,皇上担心江南水灾,急招诸侯商议办法,太子却因

  • 如果雍正没有得到康熙的认可,他会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皇太子被废,大皇子也失去了康熙的信任。机会最大的两个人,就是四皇子和八皇子。朝廷大臣也看到这种情况,纷纷开始站成一列。其实康熙早就看上了雍正,只是太早确定继承人未免太亏了。康熙已经吃过一次苦头,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康熙心中已经选择了雍正,但他依然保持冷静,依旧观望。康熙藏得这么好,连雍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