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的宋朝:农业税很重,底层百姓负担沉重无比

真实的宋朝:农业税很重,底层百姓负担沉重无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20 更新时间:2024/1/23 19:11:04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个剑走偏锋的朝代,因为其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所以在文化上可谓是登峰造极,加之商品经济的发达,所以宋朝被称之为“文宋”或者“富宋”。

但在轻武政策之下,宋军的战斗力自然低下,因此宋朝的对外战争史,简直就一部屈辱史。是先后被辽、金压着打,连西夏这样的小国都给宋朝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虽然有人辩解称宋朝军队的胜率很高,但宋朝军队多以防御战为主,这种胜率其实也很正常。而且更关键的是宋朝哪怕在局部小战场上赢一百次赢一千次,但在关键战役上基本上都输了,所以只以纸面上的胜率,并不足以说明宋朝的对外战争有多么光荣。

但不管怎么说宋朝的文化、经济、科举上的成就也是众所周知的发达。诸如宋朝的商品经济之发达,可谓是历代无出其右,至于商业税更是制定的相当完善,像宋太祖赵匡胤始一建国,就“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宋朝对商业税的重视,不只是意味着其商品经济的发达,更是使得商业税在宋朝的财政收入中一直占大头,比之农业税还要多。像南宋宋孝宗宋光宗之际的短暂时间,来自商业税和征榷的财政收入接近百分之八十五,可谓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认为既然宋朝商品经济这么发达,商业税又占大头,那么底层老百姓肯定是压力很小,过着小康生活了吧?

其实非也。

那么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富宋”的另一面,不只是商品经济发达,对于底层农民更是课以重税。

北宋在农业税方面,主要是沿用了晚唐以来的两税法。在北宋建立初年,对于两税的征收,一般是根据旧例而征取实物,大致是每亩每年征取一斗。

但由于当时既有“三十而税一”,也有“二十而税一”,加之有过半的土地不用纳租税者。所以这种租赋重担,大部分都落在了无权无势的底层老百姓身上。

因为两税之课取实物,更是出现了所谓的“支移”和“折变”。

何为支移呢,就是民户在缴纳实物的时候,北宋朝廷本着“以有余补不足”的想法,是尽可能的让民户不要在本地缴纳,而是要将其缴纳到北方边境驻扎大军之地,所以称之为支移。

本来应该是民户就近缴纳于本地,然后由北宋朝廷集中起来运往边境。结果是这个本该朝廷转运的事情却分担于纳税百姓身上,途中的各种损耗自然是由老百姓承担了,老百姓自然苦不堪言了。

不得不说这招很高明,朝廷节省了大量成本,又将边境大军的粮食解决,只不过负担的是无权无势的底层老百姓而已。

说完支移,再说说何为折变。

在北宋时期两税的的征收,一般是征取实物的,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时候要“以麦折钱”,有时候又要“以钱折绢”等等,是为折变。

折变的本身不只是折腾了老百姓,更要命的是经手的官吏在折变过程中,利用其中的代差,是投机倒把的赚取了不少利益。而吃亏的自然还是底层老百姓,光折变一项,经常是由此付出了五到七倍的负担。因此到了南宋初年,进士林勋在书中记载道:“本朝两税之数,视唐增至七倍”。

以上还只是正税对于底层老百姓的负担,而宋朝除了正税以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税。

这些税有的沿袭于五代的税,诸如加收十分之二的“省耗”,还有加收十分之二的“雀鼠税”,光这两项加收的部分就相当于正税的一半了。

还有的税则是宋朝在消灭各个割据政权以后,虽然当时官方自我吹嘘说道:王师所至,首务去民疾苦,无名苛细之敛刬革几尽,尺缣斗粟无所增益”。但实际上宋朝对于各个割据政权加收的田赋杂税,都是大体上照旧征收,称之为“沿纳”或者“杂变之赋”。而且这些赋税,还是与正税同时征收的。

这其中多有不合理之处,诸如南唐除了正税以外,还有十四项杂税。其中一个杂税为“酿酒曲钱”,宋朝禁止私人造酒,结果依旧对原来南唐统治区域的底层老百姓征收“酿酒曲钱”,简直是将其他割据政权的横征暴敛完美继承下来。

虽然宋朝在开国以后,对于不合理的杂税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以减轻底层老百姓的负担,但作用并不是很大。诸如太祖赵匡胤在乾德三年灭蜀以后,下诏:“凡无名科役及增益赋调,令诸州条析以闻,当除之”。但很明显这个政策更多是做做样子,并没有贯彻到底,在大部分地区,依旧是以“沿纳”的名义进行各种征收。

宋朝的农业税这般苛刻,到了南宋时期,朱熹都说道:“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由此可见富宋的庞大财政收入,不只是因为商品经济发达之下的商业税,更是少不了对于底层老百姓课以重税的原因。

由此可见宋朝的底层老百姓生活并不好,所谓“文宋”、“富宋”,不过是文人、商人、地主的盛世罢了。底层老百姓是没资格过盛世的,更没有什么存在感,只是宋朝辉煌成就之下的垫脚石罢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历朝历代的封建社会中,从来不是指底层老百姓,不然底层老百姓为什么会过的这般坎坷呢。只能说地方上的地主和士绅,就代表了民心,新政权得到地主和士绅的认可,就等于是得到了民心,至于真正的底层老百姓,只能一直被剥削着罢了。直到封建社会结束,才得以翻身,才真正的过上了吃饱喝足的生活。

正所谓以史为鉴,不同的角度看一成不变的历史,还是有着不同的感悟的。从宋朝对底层老百姓课以重税来看,封建社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好,底层的悲惨,有时候真的是想不到的,所以别对古代太憧憬,现在的生活才是真的好。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更多文章

  • 从陈国公主到隋朝皇妃,被杨广利用,随后沦为杨广后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广看上陈国公主,杨广陈国夫人吻戏,杨广攻破陈国电视剧

    隋朝时期就有这么一位可怜的公主,那就是宣华夫人。宣华夫人在历史上那是有名的悲惨女子,不但是被隋文帝给纳为妃子,之后还被杨广给轻薄,最后抑郁而终。原本宣华夫人也是尊贵的公主,是南陈的公主之一。宣华夫人从小就是锦衣玉食,但是在隋朝大军出现之后,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随着陈国的覆灭,宣华夫人也是沦为了隋朝皇

  • 为什么李渊心甘情愿退位?在玄武门事变时,李渊遭遇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渊为什么没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怎么过的,玄武门事变后李渊生活怎么样

    李世民但是奇怪的问题就在于此,虽然李建成等人已经被杀,但是李渊至少还是当时的皇帝,为什么李渊会毫无手段,并且不久之后主动退位,将皇帝身份让给李世民呢?这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误解,虽然在玄武门之变的结果上,好像只是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给杀了,只是造成了太子席位的孔雀,但事实上李世民从来都不给人机会,而且也没

  •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为何太子死后非要立孙子为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其中不只是嫡长子朱标仁慈宽厚颇有明君风范,其他儿子也很优秀,像晋王朱棡还有燕王朱棣都是佼佼者。这样豪华的皇子阵容,如果不是嫡长子制度的天然限制,估计会比康熙时代早几百年上演一出九子夺嫡的好戏来了。按说当时子嗣的情况,朱元璋的选择余地很大的,但却偏偏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位继

  • 靖康之耻有多悲催,汉族历史上的浩劫,皇室被牵羊礼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徽宗宋钦宗赤膊牵羊,历史上靖康之耻的相关资料,牵羊献俘礼真实图片

    “靖康之耻”俘虏多少人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了北宋的京城汴梁,抓获了宋微宗和宋钦宗父子,同时还带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在离开的时候兵分两路,烧毁了大量的民房,根据统计,当时宋王朝里面的大臣和皇宫贵族落入金军手里的有三千余人。而在此之前,北宋就已经有大量的人员落入了金人的手里,在靖康二年的时候,宋朝的统治者

  • 李元芳担任的千牛卫大将军,到底是个多大的官?原来比狄仁杰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元芳和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升任大将军,千牛卫李元芳

    显然,这个职位,只有被皇帝极其信任的人,才能去担任。而且,从品秩上来看,千牛卫将军的品秩为从三品。类比现代的话,大概等同于中将级别的将军。而且,这个中将,还是和平时代的中将。正常情况下元帅和大将都不会被授予,最高只有上将。千牛卫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时代。最开始的时候,这不是一个机构,

  • 为何宋朝大型农民起义很少呢,因为遇有灾年就大规模收流民入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三次农民起义,宋朝流民救助政策,宋朝灭亡方腊起义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在历朝历代可谓是屡见不鲜,诸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东汉的黄巾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元朝的红巾军起义、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清朝的白莲教起义等等。这些起义要么是使所在王朝元气大伤,酿成亡国之祸,诸如黄巢起义失败二十三以后,唐朝灭亡。要么直接导致王朝亡国,诸如明朝亡于李自成之手

  • 武则天称帝后慷慨激扬,写下唐朝最狂的一首诗,让男人望尘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女皇,叱咤天下公元690年,武则天67岁,对于古人来说这个年龄已经算是高寿了,但这对武则天来说,才是自己登基为皇的开始,再次之前武则天经历了不少的坎坷,同时也见证了儿子和丈夫的懦弱,她早已明白如何治理朝政,这一年武则天即位,改国号为周,开始了她15年的女皇生涯。武则天能成为女皇并不是偶然,而是经

  • 明朝海军有多厉害?对外300多年从未败仗,后为何被清军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巅峰的海军实力,明朝海军为什么厉害,明朝初期强大的海军

    从一个卑微的乞丐从起义之后一路过关斩将,在战胜了一众的强大对手之后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为后世建立了一个存在三百年的王朝。明朝的对外战争也是十分的强硬,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明朝的海军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顶尖的,而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击败劲敌陈友谅也是归功于水师作战的胜利,为海军的强大也是国家军事

  • 武则天之所以会夺权称帝并残忍对待李氏后人完全是因为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要铲除李氏皇族,武则天李氏祖籍,武则天登基时历史背景

    古代还有许多美女,她们本来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只因为长得倾国倾城受到皇帝的宠爱,皇帝们得到美人,终日沉迷于温柔乡里无法自拔,导致的结果就是国破山河,而人们把这一切归结到女人身上,认为她们是“红颜祸水”,所以在皇宫里一度有“后宫不得干政”得传统。但尽管这样,依然有不少杰出的女性打破男人干政的神话,使皇帝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他的死亡中又有何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太祖赵匡胤资料简介,宋太祖赵匡胤有多厉害,赵匡胤抢的谁的皇位

    开宝九年(976年),在建立宋朝十六年后,宋太祖赵匡胤在率兵征讨契丹的途中去世,享年50岁。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在赵匡胤去世后,接替其皇位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赵德昭,反而是其弟弟赵光义,要知道,从秦朝时期开始,皇位就开始了父传子的先例,且在秦朝以后宋朝以前的这十几个朝代中,皇位也基本都是遵循由父亲传给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