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祖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他的死亡中又有何谜团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他的死亡中又有何谜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93 更新时间:2024/2/5 20:26:42

开宝九年(976年),在建立宋朝十六年后,宋太祖赵匡胤在率兵征讨契丹的途中去世,享年50岁。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在赵匡胤去世后,接替其皇位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赵德昭,反而是其弟弟赵光义,要知道,从秦朝时期开始,皇位就开始了父传子的先例,且在秦朝以后宋朝以前的这十几个朝代中,皇位也基本都是遵循由父亲传给儿子的惯例。

那么,为何在赵匡胤死后接替其皇位的是其弟赵光义呢?之中又有何隐情?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吧!

一、兄终弟及,避免杀戮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周世宗柴荣去世后仅半年时间,便迫不及待地发动了陈桥兵变,逼迫时年8岁的周恭帝退位,转而自己建立了大宋朝,当上了皇帝。

事后,当赵匡胤在回想起这一切之时,不由得感叹:若非是周恭帝年幼,他势必无法顺利“造反”建立宋朝,在他看来,一个年幼的天子对国家的危害非常之大。

每一位皇帝都有一个“万世千秋”的梦想,赵匡胤也不例外。当他建国时,其儿子赵德昭也才九岁,正是和废帝周恭帝一样的年纪,任用年幼的儿子当太子,万一自己不幸发生意外,势必会将刚刚建立的政权推向“火坑”。

于是,赵匡胤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没有立太子,相反开始大力栽培其弟赵光义,大有“兄终弟及”之意。

事实证明,赵匡胤的这个想法不错,他建国之初,地方时常发生叛乱,任用有能力有头脑的弟弟赵光义后,对于国家的稳定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同时赵匡胤深知自己的建国手段之弊,为了避免未来其他将领效仿自己的行为,他便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举措,将地方的权力都集中到了自己手里,与此同时,也将一部分权力给与了弟弟赵光义,使他的地位得到了稳固,为之后的“兄终弟及”铺平了道路。

二、母亲杜太后遗愿

据《杜太后遗嘱》记载:“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由此可见,赵匡胤首先是一个孝顺的皇帝,也多听从于母亲杜太后的言语。而宰相赵普也作为了杜太后最后遗嘱的见证人。

其中还提到,杜太后追问太祖得天下的原因,太祖呜咽道:都是太后与祖宗积德啊。但杜太后却反对称:太祖能夺取天下的原因皆因废帝年少,并执意要求赵匡胤在死后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

赵匡胤不敢反驳母亲的话,便默认了。而作为这个遗嘱的见证人,在赵太后的强烈要求下,赵普也全程参与了本次“传位遗嘱”的撰写,在《杜太后遗嘱》一文的末尾中提到:“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这个遗嘱,史称金匮之盟,它大致确定了赵匡胤将遵循“兄终弟及”的传位结局。

三、赵光义突登皇位,赵匡胤“暴毙”之谜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的深夜,赵匡胤在其宫中“暴毙而死”,彻底结束了他的皇帝生涯,而其弟赵光义也很快地继承了皇位,史称宋太宗

身强体壮的赵匡胤突然死亡,并在去世几天后匆匆下葬,这一完全不符合皇室规格的下葬仪式,给历史留下了不少谜团。坊间关于“斧声烛影”的传闻日益激烈,但赵光义凭借着金匮之盟在皇位上倒也坐得安稳,而关于赵匡胤的死亡,在历史的记载也只匆匆几笔,据《宋史·太祖本纪》:“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值得注意的是,在赵匡胤去世前的一天晚上,他还在和赵光义一同喝酒,也就是说,他去世时,应该是和赵光义待在一起的,这也是赵光义被怀疑的主要原因。

同时,据《宋史》记载,在赵匡胤去世的前几个月,他曾频繁出入其三弟赵光美家,似乎是有意向他靠拢,按说作为一国之君,怎会对一个臣子百般拉拢呢?只有一个原因:他需要借三弟之手来打压二弟的威风,以此牵制住他。

众所周知,赵匡胤是死在了北伐契丹的途中,这也是很让人怀疑的一点,按照赵匡胤过往的战绩来说,他本不应该如此着急的去讨伐契丹,那么很有可能,他是想通过这次战争的胜利来进一步建立自己的威信,从而压制赵光义,因为,随着自己儿子的成年,他很有可能已经动了背弃盟约,传位给儿子的想法,所以才会迫切的需要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

总之,历史上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死亡”之谜猜测颇多,有人说是被斧子砍死的,这也就是民间“斧声烛影”的由来,也有人说是被赵光义下毒毒死的,提出这个猜测的人也提供了自己的依据:赵光义擅长用毒,就连后来的李玉也是被他所毒死,同时在赵匡胤死的当晚,另一位擅用医药的程德玄也出现在了赵光义府邸前,这绝非偶然。

还有一个猜测也不太可靠,说宋太祖爱好饮酒,或许是深夜饮酒过多,再加上他患有高血压,又熬夜导致最终猝死。虽说宋太祖喜爱喝酒,但是他却并不是喝酒无度之人,据传,他曾对侍奉自己的臣子说到:“沉溺于酒,何以为人?”而在《太祖实录旧录》中也并未发现赵匡胤有其他的患病记录。

小结

宋太祖起初欲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而非儿子确实也是他的本意,但谁也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的成长,他心中是否已经另有打算?现在已经无从考究,而宋太祖到底是因何去世已然成为一个千古之谜,或者说他可能确实有着当时医学无法检测出来的某种疾病,总之,最后还是赵光义如愿地坐上了皇位。

更多文章

  • 他本是一个小城县令,带领1千人冲散4万大军,挡住安禄山几个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安禄山带兵的故事,薛丁山和杨藩阵前决战,安禄山在河北反叛七千降卒互砍

    他身为县令,带领三千战士,外加城里的普通百姓,在睢阳孤军奋战,没有任何援助,却愣是把安禄山手下的令狐潮打的是丢盔卸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清河县令如果非要给他一些描述,我只能想到这些词语。凶猛强悍、足智多谋、战场英雄。安禄山打到睢阳。当时的张巡实际上只有1千人的兵力,城中和他并肩作战的还有另一

  • 锦衣卫属于军队为何还被太监掌控的东厂压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锦衣卫打得过正规军吗,东厂vs锦衣卫,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

    锦衣卫与东厂是厂卫系统里面的两大中坚力量,职责上多有重合之处,理论上属于竞争关系。但实际上在明朝276历史中,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东厂压制锦衣卫,锦衣卫受制于东厂。锦衣卫属于军队,是明朝“亲军上十二卫”中的一支。原来叫仪鸾司,洪武十五年改名为锦衣卫。洪武二十年锦衣卫被废除,明成祖朱棣时期复立。虽然锦衣卫

  • 武则天虽是皇帝,被后代人仰慕,但她羡慕的人不是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全肉出装,骚白武则天完整视频,武则天情史

    李治其实也是一个政治才干很优秀的皇帝,可因为自己的一些病症会影响到对于朝廷事务的处理,也就让武则天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能够干涉到其中,最终一步步的自己成为了皇帝。看起来武则天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女人,可在她的心里,也还是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的,不管武则天怎么努力,也始终都成为不了自己羡慕的那个女子,她就是唐太

  • 任见:武则天供奉在心龛上的男神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武则天的心龛上,供奉着两个男性,李世民和姬晋。 ——任见01缑山,在今天的洛阳偃师东南,景色清秀神奇,四周平畴无际。再往东南,便是嵩山。由洛阳到嵩山,必经缑山;由嵩山到洛阳,也必过缑山。传说缑山是东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升天”的地方。姬晋是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天资聪颖,温良博学,不慕富贵,喜爱音乐,尤

  • 朱棣为何恩将仇报?朵颜三卫帮他抢皇位,他却反倒将其镇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为什么要朵颜三卫,宁王为何拥有朵颜三卫,朵颜三卫的简介

    要想解释清楚这事,还得从朵颜三卫的历史开始说起。古代的时候,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明。农耕文明下,人们大多是要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地在哪儿人就在哪儿,而且是世世代代都在这里。游牧文明则是逐水草而居,哪里的水草丰茂,就去哪里生活。所以,在游牧文明的体系下,草原上往往聚集着一个又一个的部落。

  • 武则天墓盗墓贼千年不敢动,都因是这两个大师选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出生时辰,武则天墓三次被盗,武则天秘史录像

    武则天墓和秦始皇墓是两个历史上最神秘的墓,因此盗墓贼不敢动武则天的墓。在唐高宗因病去世后,武则天决定为丈夫修建陵墓,于是就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有能力的奇人异事,最终两个人进入武则天的法眼。一个是袁天罡,一个是李淳风。袁天罡是唐朝的得道高人,是一代相术大师,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又精

  • 武则天陵墓除无字碑还有众多诡异为什么有几十个无头石像守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陵墓发生的三大怪事,武则天墓里面的未解之谜,武则天墓前有无字石碑吗

    唐太宗时,中原享受万民朝拜,唐太宗甚至被周边各族敬称为天可汗。继任的高宗以及之后的武则天,同样也处于这种繁盛中。在他们的乾陵,就有六十一蕃臣朝拜的石雕。在乾陵怪事不少,除唯一的女皇帝给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外,还有这些石像,它们竟诡异的都没有头部。如果说这是原本就做成这样的,那完全说不过去,武则天让一堆

  • 明朝开国名将之常遇春:明朝第一猛将,受伤不下火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常遇春刚去投奔朱元璋的时候就敢跟朱元璋要官,他对朱元璋说:“我投奔你就是为了做先锋的,赶快把先锋印给我吧!”朱元璋见过不少狂人,却没有见过这么狂的人,很生气的说:“你来我这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吗,给我好好干活去,先锋就不用想了。”常遇春却一点也不害羞,笑着说:“你等着看吧。”他很快就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 南朝第一帝刘裕为什么没有收复北方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王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朝皇帝刘裕,刘裕杀了司马家多少人,宋武帝刘裕电视剧

    宋武帝刘裕为南朝第一帝,与后世的五代第一明君后周世宗柴荣为两大乱世中的顶级人杰,都拥有开大一统王朝之才,却最终失败,周世宗柴荣是英年早逝,那么刘裕为何没有收复北方,一统中国建立一个大一统王朝呢,下面我为大家解惑一番。宋武帝刘裕共北伐两次,亡国有几,光复洛阳、长安二都,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一路摧

  • 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四个天大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高炽在位时间,朱高炽书法真迹,朱棣朱高炽吵架完整版

    古时候,想要成为皇帝,要么历经一番争权夺位的腥风血雨,要么足够优秀能在储位屹立不倒。可是有一人,不少人说他,之所以能继位,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儿子,这个人便是大明朝第四任皇帝朱高炽。但还有一部分人提起他的时候,却对他给予盛赞,说他虽只在位十个月,却为明朝稳固立下汗马功劳。朱高炽凭什么能得后人这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