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家图书馆藏周叔弢所捐宋元明清古籍善本说略

国家图书馆藏周叔弢所捐宋元明清古籍善本说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28 更新时间:2024/1/28 12:24:00

周叔弢(1891-1984),原名明扬,后改名暹,字叔弢,晚号弢翁,我国著名民族实业家和古籍文物收藏家,曾任天津副市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周叔弢素笃典籍,其“自庄严堪”书斋藏书达4万余册。1952年8月,周叔弢将其中715种2672册善本无偿捐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本文便对这部分捐书略为探析。

1.周叔弢所捐书的特色

周叔弢捐书多宋元善本。在这些善本中,有宋本70余部、元本40余部。宋本如南宋初年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周礼》。该书由劳健(1905-1938)抄补并跋。每半叶十三行,每行二十五字至二十八字,小字双行三十五字,白口,左右双边。曾经明代藏书家周良金收藏(钤“周印良金”“毗陵周氏九松迂叟藏书记”二印)。清代,又经何绍基(钤“何印绍基”)、英和(钤“英和私印”)、汪喜孙(钤“汪大喜孙孟慈”“江都汪氏问礼堂收藏印”“汪印喜孙”“周玉齐金汉石之馆”“喜孙秘籍”等印)等收藏,后入藏海源阁(钤“以增之印”、“臣绍和印”“海源阁”“四经四史之斋”“聊城杨氏所藏”“东郡杨二”“东郡杨氏宋存书室珍藏”“绍和筑岩”“彥和”“杨绍和读过”“杨印保彝”“秘书外监”“东郡杨氏鉴藏金石书画印”等印)。1934年,海源阁书散出,为周叔弢购得,入藏“自庄严堪”。

又如宋本《东观余论》,经钱谦益、锡山华氏、季振宜、劳权等递藏。1912年,傅增湘从鲁伯纯处收到此书(见《藏园群书题记》),后流散日本,1933年周叔弢从东京文求堂购回。此书与通行二卷本的版本系统不同,极具校勘价值(傅增湘以此校订明《学津讨源》本,改订219个错字)。

再如,南宋临安府贾官人经书铺刻本《妙法化莲经》,神光夺人,末有牌记“临安府众桥南贾官人经书铺印”,此牌记为其他宋本所罕见。

元本《梅花字字香》成书于元武宗至大辛亥年(1311),行格疏朗,字画古劲,有宋人遗风。钱曾《读书敏求记》云:“亦如梅之老干虬枝,亚影疏窗,殊可爱也。”此书原藏康熙帝第22子允祥怡府,后藏乾隆帝曾孙奕绘明善堂。从明善堂散出后,为海源阁所得。1934年,为周叔弢购得。

再如,元元延祐七年(1320)括苍人叶辰云间(今上海松江)南阜书堂刻本《东坡乐府》。黄丕烈以三十金购得。赵万里认为是所见苏轼词中的最早刻本,也是传世苏词最重要的刻本。钱曾以为其价值重于宋刻, “《东坡乐府》刻于延祐庚申,旧藏注释宋本,穿凿芜陋,殊不足观,弃彼留此可也”(《读书敏求记》),等等。这些宋元书,虽时历千载,风貌依旧。

周叔弢捐书亦多明清刻本与抄本。在周氏所捐善本中,有明清刻本与抄本600余部。明刻本如明崇祯六年(1633)年赵均小宛堂所刻《玉台新咏》,半叶十五行,行三十字,黑口,左右双边,翁方刚、许乃普跋,董文焕、周叔弢等题款。此书在现存刻本中,最有代表性。赵均据宋本《玉台新咏》详加对证,翻刻此书(见赵均跋及冯班抄跋)。此书有南宋永嘉陈玉父跋,宋讳缺笔,小字密行,版刻古雅,颇有摹宋之风。此书在清嘉庆、同治年间为徐松、许乃普所藏,亦误作陈玉父刻本。有清一代学者考订、评注之书,皆依此本。1922年,徐乃昌摹写小宛堂本,请名工陶子麟重雕。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以此为底本影印之,赵本便广为流传。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绍陶室刻本《杂剧十段锦》,是该书现存最重要的本子,朱印累累。据袁克文跋,此书为朱有燉藩邸所制,为明代官刻精品。此书历经钱曾、朱彝尊、郁泰峰等人收藏。1912年,董康以巨金购自文求堂。1913年,董氏以玻璃版影印百部,特请王国维作序。今人黄裳亦序之,盛赞周氏“不能不使人惊叹其目光如炬,能拔佳本于书丛”。

明抄本如《墨庄漫录》一书,上有明唐伯虎、陆师道校并跋,沈靖、劳健题款。其中唐伯虎跋云:“正德辛巳(1521)夏五月端五后一日灯下勘毕。晋昌唐寅。”又有“姑苏唐寅借勘俞子容家钞书”“前南京第一中式举人晋昌唐寅勘校毕”等语,并钤“唐寅”“学圃堂印”“逃禅仙吏”等印。陆师道跋:“嘉靖乙巳,借俞守约《墨庄漫录》看一过。此书论舛甚多,虽更六如勘过,差谬不少,偶有所见,辄为更定一二。”此本从俞家散出后,吴岫、季振宜、徐乾学、陶湘等先后递藏。后人以此为底本,传抄者甚多,如傅增湘所藏明蓝格九行十八字抄本,就成为《四部丛刊》之底本。

清刻本,如康熙五十三年(1714)至五十四年(1715)项絪群玉书堂刻本《山海经》,嘉庆二十年(1815)兰陵孙氏冶城山馆刻《平津馆丛书》本《尚书今古文注疏》三十卷,乾隆十年(1745)沈尚杰双桂草堂刻六十年沈炎耆英堂重修本《读书敏求记》四卷等,校勘精审,镌刻美观,甚富学术价值与欣赏价值。

清抄本,如清初毛氏汲古阁及钱曾述古堂、鲍氏知不足斋等抄本,汲古阁影宋抄本尤可称道。汲古阁影抄宋本,素以精善闻名,如《酒边集》《增广盛宋高僧诗选》二书。前者钤“宋本”“甲”“汲古主人”“子晋”“毛晋私印”“毛扆”“汪士钟印”“惟庚寅吾以降”等,是影抄本之精品。后者笔画工整,几与宋本乱真。汲古阁影宋抄本,正如孙从添《藏书纪要》所云,“汲古阁影宋精抄,古今绝作,字划、纸张、乌丝、图章,追摹宋刻,为近世无有”,等等。

2.周叔弢所捐书之来源

周叔弢的藏书,基本购自公私大藏书家及书估。

天禄琳琅旧藏。1917年11月,周氏购得天禄琳琅旧藏南宋初杭州刻本《寒山子诗集》一卷。此为周氏所购藏第一部宋版书,便将其书斋改名为“拾寒堂”(后改为“寒在堂”)。此外,他又购得天禄琳琅所藏绍兴九年(1139)临安府刻本《汉官仪》三卷,宋绍兴十二年(1142)汀州宁化县学刻本《群经音辨》七卷,宋刻宋元递修本《经典释文》三十卷,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孝经》一卷,等等。为此,他喜不自胜,云:“天禄旧物,虽一鳞片甲,亦足自豪也。”

海源阁旧藏。1927年,海源阁后人杨敬夫将大批善本运往天津,或抵押或售,周叔弢不惜重金购之。他所收得海源阁第一本书就是宋版《南华真经》。后来,周叔弢从海源阁先获得《陶渊明集》,又以高价从王子霖藻玉堂购得《陶靖节先生诗注》,使“陶陶集”分而复合。其他如北南宋之际刻本《孟东野文集》,南宋初刻印本《新序》,南宋初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周礼》,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刻递修本《建康实录》,南宋嘉定六年(1213)淮东仓司刻本《注东坡先生诗》,元至大刻本《梅花字字香》、元至正刻本《梅花百咏》,元延祐七年(1320)叶辰南阜堂刻本《东坡乐府》,元大德三年(1299)广信书院刻本《稼轩长短句》(周氏因而治“东稼草堂”一印),明建业张氏铜活字本《开元天宝遗事》,清初席氏酿华草堂影宋抄本《五经文字》等55种,均购自海源阁。这也是他平生收书最精的部分,其数量和质量均为海内屈指。

读有用书斋旧藏。1933年,韩应陛读有用书斋藏书散出。周叔弢以7000元价格从文禄堂书籍铺购得韩氏旧藏旧抄校本30余种。其后,又收得韩氏所藏明姚咨抄本《经鉏堂杂志》、明末祁氏澹生堂抄本《论语解》、清初抄本《滏水文集》等多种珍品。

此外,还来自其他藏书家。如清杨继震所藏明稿本《珊瑚木难》,文德堂藏宋刻本《后山诗注》,山东诸城刘喜海藏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鲍氏知不足斋抄本《玉井樵唱》,常熟赵宗建旧山楼藏明正德十一年(1516)锡山华坚兰雪堂活字印本《春秋繁露》,徐乃昌藏元抄本《简斋诗外集》一卷,汪士钟艺芸书舍藏明嘉靖四十年(1561)钱穀抄本《游志续编》。清内阁大库藏北宋刻递修本《文选》,八千卷楼藏宋绍兴四年(1134)《景德传灯录》四十卷附《西来年表》一卷,以及吴宽、冯舒、叶奕、穴研斋、澹生堂、毛氏汲古阁、鲍氏知不足斋等藏书。

周叔弢也与友人交换藏书。如明嘉靖十一年(1532)太原府刻本《重刊嘉祐集》十五卷,辛亥年(1911)书贾陈韫山获自南京,先归缪荃孙,傅增湘以清平山堂本《夷坚志》易得,1938年周叔弢以明影抄本《文苑英华》千卷易此书等。

总之,周叔弢这批书,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甚具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其中被《中华再造善本》收录53种,被国务院《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75种),为保存我国传统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有资格拥有庙号的皇帝,只有这3位,其余都是浮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有庙号的皇帝,明朝杰出的三位皇帝,明朝末期的三位皇帝

    第一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一般来说开国之君是最有资格拥有庙号的帝王,朱元璋起自布衣,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领导才能,收天下最顶尖人才于麾下,历经多年的艰苦奋战终成帝业,建立了近三百年国祚的大明王朝。朱元璋驱除蒙元势力,恢复和延续汉文化,重新确立了中国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堪称不世之功,

  • 南宋灭亡后,流亡政权英勇抵抗3年,力图保住国祚,可惜无力回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输了,就是输了,不能找借口,而是要找原因。不是某个人或某个事能导致南宋的灭亡,而是某种文化、某种精神的缺失。其实我很喜欢南宋史,因为它给了我们一次从未有过的深痛教训。南宋灭亡后,南宋人的精神和信仰并没有完全消失,他们组织起了英勇的抵抗,战斗到最后一滴血,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他们的名字深深地融入进

  • 明朝想做太监还得走流程,不但丢了尊严,还得受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太监并不能参与朝政,只有少不部分的太监能够受到皇上的允许,做出一些主观上的有利于皇上利益和正义的行为权利。太监的职责也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皇后的生活起居,有的负责嫔妃的生活起居,有的负责皇上的生活起居,时刻准备着传达皇上的命令,还有生活上的事情,比如敬事房的人负责皇上的房事。明朝时候想要做太监还要

  • 明朝强奸案:女子告男子强奸,官员下令扒光女子,最后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人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强大的等级制度社会中,在这样的社会里,早已经让人们出生之日起就已经注定了阶层,如果再因为官员断错案,直接让一个好人被迫的打上了“坏人”的标签的话,那么他终身翻身无望。明朝时期出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他断案无数,但是从未冤枉过一个好人,也从未放过一个坏人,这位官员的名字叫做

  • 网友说莘县不大房价高得离谱,我说莘县历史谁敢比,燕塔建于北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莘县古城谁最厉害,莘县燕塔街道杨马厂规划,莘县未来三年的房价

    提到莘县,好多外地人,包括省内人士也感到陌生。莘县的县名有点绕口,近观其名也不知其义,其实,莘县县名也别无它意,却有历史,莘县古为莘地或“有莘之野”,春秋为卫国莘邑,秦置阳平县,隋始称莘县。说话“有莘之野”的历史久远,商汤娶有莘氏之女,即其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旧陈留县东。一说,在今山东省曹县北

  • 古代的三大“奇士”,王安石上榜,最后一位给树洗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安石简介个人资料,王安石与儿媳惠儿的结局,王安石40首诗

    他曾经是一介宰相,被人称为“拗相公”。年轻的时候,他不苟言笑,喜欢钻研书籍。巧的是,他和司马光是同事,都为包拯效劳。当时包拯请两个人来吃饭,犒劳他们的功劳,也借此机会让大家都放松一下。到了敬酒的环节,作为老大的包大人自然要敬两个人酒喝,以表感谢。但是,不怎么喝酒的司马光都把酒全喝了,这王安石不知怎么

  • 古代开国皇帝对比,成吉思汗被神化,军事才能并非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皇帝顺序表,成吉思汗是内蒙古人还是蒙古人,开国皇帝和成吉思汗哪个厉害

    看看历史记载,成吉思汗想灭人(发动战争)时,至少要有一个借口,说明成吉思汗还是讲究名正言顺的。而刘裕则是根本不需要策划、找不到借口也懒的找借口,谁挡路就灭谁。这是刘裕比成吉思汗强的根据之一,说起脸皮,刘裕比成吉思汗要厚上不少。第二个根据,刘裕带的兵将,非常腐败、身体又弱,但能把强悍骑马民族打的落花流

  • 古代名将爱兵如子,为何对家人狠辣?戚继光杀子,岳飞杀舅挖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历史上,却有几件事情非常的令人诧异,那就是这些爱兵如子的名将对外人如此宽厚,反而对自己的家人严苛,动辄杀亲斩子,今天我们就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南宋康金名将岳飞,另一个是明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第一,岳飞是南宋时期的康金名将,曾经靠着一己之力据金兵于北地,甚至多次收复失地,如果不是奸臣秦桧以及赵构的

  • 古代只有皇帝能穿龙袍?为何包拯穿的好好的,还能受到皇帝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包拯能穿龙袍么,少年包青天包拯,皇帝对包拯的评价

    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说说这其中的原因。首先,龙袍真的只能给皇上穿,这一点绝对没有什么疑问。其次,包拯身上穿那个显然也不是龙袍,我们把它叫做蟒袍,上边的图画正是一条四爪大蟒蛇,所以皇帝根本不用担心。不仅如此,他们两个衣服的颜色也不一样,皇上的是黄色的,代表着皇家的威严,而包拯的衣服多是黑色的,单从颜色就可

  • 历史上难度最大的三位开国皇帝,朱元璋第三,秦始皇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评价秦始皇,朱元璋与秦始皇谁最厉害,历史上最牛逼的皇帝朱元璋

    秦始皇的秦朝灭亡之后,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朝代,这些朝代的更替曾为停止。在整个历史上大约出现了50多个朝代。要知道从秦始皇的秦朝之后,历史上真正大一统的王朝只有九个,那么在这九个王朝中,哪一位开国皇帝是最难的呢?只有三位开国皇帝是最难的,排在最后一位的是朱元璋。朱元璋从小家境贫穷,甚至还沦落到要饭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