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费劲千辛万苦建立武周王朝,为何最终又把江山还给李家?

武则天费劲千辛万苦建立武周王朝,为何最终又把江山还给李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49 更新时间:2024/2/12 12:56:54

武则天在给大周当十五年的皇帝之前,还在大唐以二圣临朝的身份,辅助唐高宗二十三年的时间,后又在高宗去世后以太后的身份统治大唐7年,加起来一共是45年,而且她统治的可不是一般的政权那是大唐王朝,大唐王朝在当时可是全世界的最高峰。所以说这个女人确实是不得了,让人是心服口服,但是就武则天最让人敬佩的地方还在于当皇帝结束亡国之后还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尊严,这个比当皇帝的难度更大。

武则天死后是葬在乾陵的,乾陵那是唐高宗的陵墓,所以在武则天那个时代她就不被大家认为是亡国之君了而是被纳入大唐体系之中了。直到如今只要说武则天是大唐的皇帝人们也没有意见说是武周的皇帝也没人反驳。

武则天这个人的特点在于她比谁都看得远,在没亡国的时候,她已经把亡国之后的事情都给处理好了。具体来说她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决定接班人是李氏还是武氏,到底是立侄子还是立儿子。武则天一路杀伐过来基本上没有她搞不定的事情,只有一件事情让她头很痛就是到底选谁当接班人。

选儿子和选侄子都是各有各的利弊,比如选儿子的好处是母子至亲,母子天性。妈妈有什么好的东西传给儿子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一代代的祭祀也就能保证了。那选儿子也是有坏处的,毕竟儿子姓李不姓武,中国古代的王朝都是一家一姓的,如果选儿子当接班人的话,等于她辛辛苦苦建立的武周立刻又变回李唐了,等于她白白建立了一回政权。这件事情对她来说真的是太纠结了。武则天一辈子的心愿不就是建立一个王朝当皇帝吗?可是一旦选儿子当接班人,她建立的武周就自动消失,这也是她很难接受的事情。

选侄子的好处在于侄子跟姑妈是一个姓氏阿,如果把江山交给侄子的话那武周一世,二世,三世就可以传之无穷了。反正只要侄子这边不亡国就可以一直有武周存在。

那选侄子也有坏处阿:第一姑侄自然不如母子亲,第二就是侄子是不会祭祀姑姑的,侄子祭祀侄子的父母祖父母,但是无论祭祀到那一代绝对不会落到姑姑的头上。姑姑把这么大以江山给侄子了,最后自己成为了一个孤魂野鬼,那这个事情也让人难以接受阿。所以武则天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而且武则天67岁才当皇帝,这事对她特别紧迫。武则天最后的结果还是选儿子,武则天心里已经接受了,武周政权就她自己这一代皇帝了。邓她一旦把江山交给儿子,武周立刻变回李唐。她心里已经把武周和李唐进行无缝对接了。

我们可能会想武则天为什么在李唐有那么高的荣耀,几乎没有人把她当作上一代的亡国之君。把她当作自己人。除了有这种母子的关系之外,她也有自己提前的安排,她可没等着人把她推翻。她自己就已经决定了,她的江山还传到李家去,这是第一件提前做的考虑。

在已经考虑好了传给儿子后,她又面临着一个问题了,就是到底该传给哪一个儿子,武则天一辈子生了四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儿子已经死了,现在剩下的是三儿子李显,四儿子李旦。这两个儿子之前都当过皇帝,就是在唐高宗死去之后武则天先立李显,李显没过多久她把他废掉了,又立李旦,最后是在李旦手里把江山接了过来变为武周的。

那现在这两个儿子到底选谁呢?可能有的人会说肯定是谁大谁接班。但是老三在当皇帝一个月就被武则天废掉了。后来老四当了好几年的皇帝,若论时间当长短的话应该是老四,当时老三也在很遥远的房陵,老四在身边,当然让身边的人接班啊。其实当时两个人都是有接班的资格的,武则天当时也是很纠结的,到底该选谁呢?武则天当时选的是老三。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选择呢?

因为当时的老三只当过一个月的皇帝,从来没建立过自己的势力,当皇帝没当好被赶下台去了,也就是被赶到湖北去了,湖北跟当时的长安那是天南地北,老三对朝廷的人是不熟悉的,朝廷的人对老三也是不认可的。如果他回来那是两眼一抹黑的。

再者老三因为当了一个月的皇帝直接跑到湖北那个地方去了,所以跟武家人没有任何的交往。没有交往就意味着即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没有情绪化的东西。那反过来老四就不一样了。老四是当了好几年的皇帝才被武则天拿下的,当年当皇帝是跟大臣有交往有势力。第二点他一直都留在武则天身边,意味着大臣看他来来回回都很熟悉,而且他当时就是李唐王朝存在的一面旗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武周的天下,但是人们都知道有一个皇子还在老太太身边呢.大家都觉得这个皇子可能以后都有所作为。

第三点就是老四待在武则天的身边,武则天还给他一个名号叫皇嗣,皇嗣既不是太子也不是一般皇子,反正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身份。那武则天的那些侄子们看他肯定是眼中钉肉中刺啊。所以这侄子如果想当接班人就会把这一腔怒火发泄在皇嗣身上啊。所以这个老四已经和武家的两个侄子一个叫武承嗣,一个叫武三思发生过好几次重要纠纷了。所以综合起来还是选老三当皇帝比较靠谱。

更多文章

  • 诚信治国:商业稳定的基础,唐朝市场交易如何践行“诚信”准则?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玄宗即位之后,他并没有放弃在维持社会诚信度上努力,因此唐朝社会的诚信度在此时攀上一个新的高峰,成功营造出稳定诚信的社会氛围。虽然统治者们推行诚信治国,可能是出于政治统治的目的,但是诚信乃人之品德,维持诚信社会极大地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安居乐业。唐朝时期的交易市场走向成熟,为维护市场诚信,唐朝

  • 李世民这个开明的皇帝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古代皇家育儿实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祖籍是江西哪里人,秦琼死时李世民的反应,大唐天子李世民

    首先是言传身教,李世民一手带大的李治就是个例子。吃饭的时候,李世民便喋喋不休地对李治说:“农民伯伯种地插秧,春播秋收,流了多少汗水丢了多少斤肉,才能迎来五谷丰登的季节。我们做为管理者,就应该爱惜民力,不夺农时,让他们减轻徭役负担,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才能使他们安心劳作,不误农时,我们也才能使国库充盈

  • 他是李渊心腹,却帮李世民杀了李建成,本是头等功臣,却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李渊李建成是怎样关系,李建成李元吉宠了李渊两个妃子,李建成和李渊的二位妃子

    而在唐朝就有一个武将,本可以成为开国元勋授爵封侯,千古流芳,最后却在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时候,因为一个鲁莽举动,不但前功尽弃,而还失去性命,此人便是敬君弘。敬君弘是谁敬君弘,齐右仆射显隽曾孙也。为唐朝骠骑将军,掌屯营兵于玄武门,加授云麾将军。当初他在李渊心中位置非常特殊,要不然李渊不会把守护玄武门的事

  • 不久,子楚爱上赵姬,吕不韦便把赵姬献给子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始皇是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是秦庄襄王之子,名曰嬴政。“秦人赢姓”,由于生于公元前259年正月,故起名为正,古代正、政相通,因此写作政,所以,追根而论为嬴政;另有一称曰赵政,先秦时,有以出生地为姓的习俗,秦始皇是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生于赵国首都邯郸,

  • 夏朝为何称“后”?甲骨文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甲骨文没提到夏朝吗,甲骨文是夏朝出现的吗,为什么甲骨文没有记载过夏朝

    我们都知道,封建王朝的“后”,一般指皇后,皇帝的妻子。在这样的语境下,再看夏朝帝王称为“夏后”,读起来怪怪的,因此这就不禁让人追溯夏朝称“后”的原因所在。甲骨文出土后,揭开了蒙在商朝脸上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史书不太相同的商朝。虽说甲骨文中没有直言“夏政权”,让我们无法确定夏朝的情况,但其中

  • 秦国统一天下两大原因:一个使六国自叹不如,一个使六国甘拜下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战国七雄中只有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始终稳打稳扎,期间虽然也有波折,但笑到最后的始终还是秦国,到秦始皇的时候终于是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秦国成功的原因很多,历来对此分析得也不少,今天只说两点,一个是表面上的,这个使六国自叹不如,另外一个

  • 牧野之战,从此华夏再无人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地皇神农亲尝百草稳人族江山。人皇轩辕南征北战令人族盛世。三皇五帝,开创了人族百家齐放的局面,确立了人族的霸主地位。人皇,成了可以与昊天上帝平起平坐的洪荒大地之主。帝辛给女娲上香,皆因感念其造人和补天的功劳,并不代表人皇地位低于女娲。而见像起意,贪恋美色,让其侍奉是给足女娲面子。即便如此,贵如妖界之主

  • 穆公死后,秦国迎来一位诗人,刚继位就被晋国耍了,而且耍得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穆公,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史,雅鱼王后和晋国使者视频

    [var1][var1]公元前621年,穆公卒,秦穆公走了没多久,他最大的敌人,晋国自晋文公后另一个有为的君主晋襄公也撒手西去,天下一下少了两个英主,秦晋两国便又到了重新布局的时候。当时两国面临的局势是:两国关系自晋文公晚期出现裂痕,但还没彻底撕下脸皮,晋文公死后,继任的晋襄公可没那么客气,面对秦国

  • 西周和汉朝分封制有何不同?为何西周四百年而汉朝几十年就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继承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和西欧封君封臣的区别,西周分封制的消极影响

    早期周天子还是很有权力的,分封制也规定了诸侯们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四方,还要向天子交纳赋税,定期必须入朝觐见天子。诸侯之间有什么冲突一般也会请周天子出面调停,几乎相当于一个大家长的角色。而诸侯之间的造反冲突也远没有等到四百年以后那么久,同样对天子权威的质疑也不是突然爆发的。比如周

  • “周因殷礼”到“周文郁郁”,西周为何用“礼乐”革新统治秩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发展出来的的全新的制度,此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几大成就之一。它不仅仅对西周时期的政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从此流传整个封建时期,成为我国古代社会中规范人们言行举止的一大主要因素。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