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神灵崇拜”到“以德配天”,天命观是如何影响西周政治的?

从“神灵崇拜”到“以德配天”,天命观是如何影响西周政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4/3/20 8:28:05

天命观贯穿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期它就以神灵崇拜为表现形式,发展到西周时期,逐渐转为“以德配天”。古代皇帝一直奉行天命观,认为天可以操纵人间的人和事,这是初期的天命观核心思想,西周拓展这一思想,赋予了“德”这一新的内涵。商周时期的天命观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影响着西周时期的政治。

西周拓展了殷商时期单一的“神灵崇拜”思想,“德”成为天命观的核心,“以德配天”顺理成章被纳入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范畴,与西周政治紧密相连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回溯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夏商周时期,科技不发达,对世界理性认识不够,那是的人们用自己的感官认识世界,面对自然界及社会上发现的一些难以解释或没见过的现象,他们会认为是神秘力量的操控,而这个神秘力量在殷商时期被称为“帝”。

他们认为通过祭拜祖先可以与神形成一种冥冥之中的沟通。自古文化与政治密不可分,这种神灵崇拜思想渗入到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中,于是就有了君权神授思想,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披上神的外衣,到西周时期,这种思想为适应统治的需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德”成为天命观的核心,顺理成章地被纳入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范畴。

天命观这一定义发生在西周,查阅殷商的相关资料并没有发现天命观这一说,它出自西周人之口,但它的形成与殷商的神灵崇拜有很大联系。在殷商以前的古人早就有对神崇敬的意识了,只不过在殷商时期,人们崇敬祭拜的对象已经被具体化,这些对象被认为是“天”或“帝”抑或是已经去世的祖先。

商人认为自己的祖先和天帝是一样的超自然的力量,他们会给人间带来风调雨顺,一旦人间对天地或祖先不敬就会被降临灾难,如一些洪涝、日食或地震,这些都被认为是上天在降罪于人间。在商朝占卜是人们对天帝崇敬的最明显的表达,统治者一条措施、什么时候收割粮食、耕种,在做这些事情之前都要占卜,问问天帝的意见。

从商朝开始,统治者就认为自己的祖先与天帝同在,祖先与统治者有着血缘关系的联系,上帝必会保佑自己坐稳位置,所以,对殷商的王来说,不管暴政与否,王位都不会动摇,商朝的政治统治始终都被埋在神权的面纱之下,人在国家统治中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这样的意识形态有其局限性,所以西周取代了商,并且西周时期是天命观的转折点,“以德配天”在西周开始出现。

商周更迭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宗主商一直标榜自己君权神授的说法不攻自破,强大的商被周所灭,殷商的转变表明血缘纽带已不再被人们所信,祖先及上帝也不可能无条件地给予统治者庇护。西周建立后,对商朝的灭亡有深刻的反思,究竟有祖先及天帝庇佑的商人为何被击败,由此,周人对君权神授提出新的解释,周人提出了“德”字,“以德配天”从此出现,完善后的君权神授思想更加强调统治者的主观能动性。

夏朝时人对世界保持好奇,神秘的面纱一直未被揭开,君权神授发展到商代,人们已经把这种神秘具化为“天帝”,具体如何庇佑又是如何约束的,在商朝并没有形成意识,“有德”或统治者采取德政才能获得庇佑。因此,想要获得天帝庇佑,必须采取德政,这是延续统治的必要条件之一。

这说明了当时的人已经开始把审视的目光投到现实生活中来了,只有符合“德”的利国利民之策,才能使统治权力得以延续。西周的天命观体现了上天不再对人起到决定性作用,自己的统治是否可以延续,不单单是天帝所能决定的事,更要靠统治者自身的作为。

西周天命观强调“德”与“天”的关系,具体要求对象从神转向人,统治者的德政修为是君权神授的重要条件,天命观成为大臣上谏帝王的政治手段,同时与“以德治国”主张不谋而合

西周天命观第一次把德与天联系起来,在德政和德行的前提下不再盲目迷信天帝,统治者的私德和德政是维护稳定统治的根本,所以统治者在治理社会时刻想着德政,虽然这是被动的,但对西周自身的统治及后世的影响深远。

“以德配天”更加强调德,西周的君权政治主张认为,同统治者的权力不仅要依靠上天,如果统治者自己的德行不为上天满意,一旦成为失德之人,必将失去统治权。以周公旦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商朝只提出上天会庇佑统治者的权力,但上天会会把权力给什么样的人。

这是殷商时期所没有被提到的部分,所以当商纣王失德,以暴力治国,那么国家必将灭亡。从《周书》中可以看见周朝在商灭亡后做出了许多反思,“有殷受天命,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强调了“德”的作用,有德之人才能有资格当统治者,是否敬德已经成为衡量西周统治者的重要标准。

在西周“以德配天”是统治者治国的思想基础,所以当统治者颁布诏令时,都要考虑自己的措施是否违反“德”,纵观西周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看见西周所谓的“以德配天”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统治者自身的德性行为,更深一层是指统治者的德政,这是“以德配天”的主要内容。

由于神灵崇拜盛行,所以人心惶惶,西周建国后,提出了自己天命观,对稳定民心有着重要意义,既没有抛弃君权神授,由提出德政,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除此之外,天命观成为大臣上谏帝王的政治手段,同时与“以德治国”主张不谋而合。

儒家全面地继承了西周的天命观,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所以说天命观始终贯穿于历朝历代的统治,西周的天命观对统治者是一种约束或监督,第一次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天帝与人之间起到重要作用。

夏商盲目地对天帝充满崇拜,但对自己的行为却没有任何反思,对现实社会的关心远远少于对神灵的崇拜,这可能是导致商朝君王暴政的一个原因,西周的“以德配天”中的“德”是对人提出的要求。

以神为本是西周以前的思想,西周的天命观是民本思想的发端,它是民本思想的源泉,它也会适应时代需求,被儒家思想吸收,成为历代统治者思想的根本。后代统治者的执政思想最根本的是受到天命观的有关德的影响,天命观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思想根基。

如果没有周人的这次转变,那么因为暴政而被灭国的朝代不知会增加多少,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可能不复存在。西周天命观是统治者思想的思想旗帜,对儒家思想的形成产生影响,它还是百姓的福音,民本思想的源泉,它具有神灵崇拜思想的神秘感,又兼具自身“以德配天”的睿智。

西周天命观除了对统治者进行规范,同时由此衍生出的“保民、慎罚”等民本思想相继萌发,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重心,独具鲜明的历史特征和价值,是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

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突变,“德”与“武”是一对矛盾,春秋战国以武得天下,是一个“武”字当道得时代,“以德配天”似乎已不再适应时代需求,因此作为意识形态得一部分,它在那样一个时代被继承发展,以适应战争年代的需要,独具鲜明的历史特征和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对德政的要求更高,相对于西周,对统治者自身的德行要求不高,德政是春秋时期关注的焦点,安定统治需依靠德政,而不是统治者本人。在当时一个国家能否占据天下,需靠军事实力,而决定军事实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国民的数量,兵源的好坏对军事有重要影响。

所以春秋战国时,民的地位高于天,这是巨大的转变,天命观还是天命观,统治者的权力还是由天赋予的,但民是连接统治者和天的纽带,统治者需通过德政善待百姓,上天才会庇佑统治者。

诸子百家对天命观有各自的继承和发展,孔子一直主张克己复礼,主张复兴周礼,他对待鬼神的态度完美体现了西周对鬼神的看法,“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之意”。

儒家学派认为“以德配天”中的“德”应该是仁德,仁德就是关注人事,仁德是天命在人间的体现,所以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天命就是仁政,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道家学派对天命观是彻底地颠覆,老子对天的看法完全不同于以前,老子认为天的存在不过是一种自然形态,它与人根本没有任何关系,道才是一切抽象的源泉。荀子的受天命而制之更是强调了人的强大作用。春秋时期的“以德配天”往往都要服务于政治及军事斗争的需要,对德政的要求变得比西周更高,人在神上是这个时期天命观的新发展。

由此“以德配天”还是我国民本思想的先导者,由它衍生了保民、慎罚等思想成为我国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的祭祀活动与商代的占卜不同,它不仅有祭拜上天的功能,还起到了警示监督和反思人类行为的作用,从“神灵崇拜”到“以德配天”,西周独特的天命观成为影响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因素,同时成为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

参考文献

《左传》

《周书》

《论语》

更多文章

  • 女娲娘娘明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为何还要派三妖去迷惑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纣王让女娲娘娘怀孕的小说,女娲跟纣王是什么关系,纣王写给女娲的诗原文

    娘娘曰:“三妖听吾密旨: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有人就会说女娲娘娘派去三妖不但没有帮助武王,反而还出手抵抗武王,而纣王还凭空的享受三个美人,过着逍遥快活、

  • 姜子牙掌管封神榜,为何封老婆为“扫把星”,真实原因居然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一,姜子牙对她厌烦!马氏是一个爱慕虚荣好吃懒做的人。在她眼里,姜子牙是一事无成的废物。自打她与姜子牙结婚以后,一天到晚就是让姜子牙外出做买卖,可她一个妇道人家,哪儿了解姜子牙的胸襟理想呢?最终姜子牙由于火烤琵琶精成为了殷商士大夫,她的丑恶嘴脸立刻就不一样了。再之后,姜子牙由于不想修建鹿台迫不得已逃

  • 殷墟遗址为何出土大量黑人遗骸,破译甲骨文才知真相,要感谢妇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殷墟甲骨文未解之谜,殷墟妇好,妇好甲骨文图片

    中国考古工作者奠基人李济,为中国的考古学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其中一项就是李济挖掘了安阳殷墟所遗留下的秘密。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安阳殷墟中,考古工作者挖掘了什么东西?结果很是令人震惊,那时候的《安阳》一书对于此事也具有记载,在安阳殷墟的考古学中,发掘出了一些黑人,白人的头骨。依据李济的研究分析,发现这一些

  • 夏朝第八代君王姒槐,九夷来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九夷指现今哪里,九夷,夏朝各代君王

    太康失国少康复国,姒杼继位17年,统一东边诸多蛮夷,使夏朝的经济和生产力都得到了有效地向前发展,扩大巩固夏朝疆域版图,夏朝势力越来越大,杼发明矛和铠甲,在军事战备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杼在位时期,和其父少康一样,把国家打理得有条不紊,百姓称道。姒杼死后,帝王位世袭儿子姒槐,姒槐便是夏朝第八代君主。姒槐也

  • 夏朝第九代君王姒芒,开启延续了数千年的沉祭,史称姒芒沉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朝的第十一代君王,夏朝的最后一任君王叫什么,夏朝的最后一任君王是谁

    夏朝是一个历史转向的朝代,是从原始部落联盟制度进化到奴隶社会的封建制度。是历史车轮滚滚前进的象征,夏朝的历代君主立下了功不可没的历史巨献。到了夏朝第九代君王姒芒,姒芒也称帝芒、夏芒,他却不像先帝们那样驰骋疆场,乐于战争,争抢天下地盘,也就是说他没有先辈们的野心气魄,他的治国方针走向了精神层次,采用精

  • 周朝800年中,第一个被诸侯弑杀的天子,为什么司马迁却只字不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迁对春秋争霸的评价,司马迁和秦朝的关系,司马迁评价诸侯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周朝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阶级划分也基本被确立了下来,朝廷形成了以分封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通俗来讲就是天下形成了各方诸侯,犹如众星拱月般拱卫周天子的格局,天子一旦有难诸侯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勤王。而且平常各个诸侯王,还得定期前往镐京对周天子进行朝拜,从此中可以看出,周天子对诸侯王有

  • 他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沉祭开山鼻祖姒芒死后,王位世袭儿子泄,姒泄在位16年,胸怀大志,为夏朝开疆拓土做出巨大贡献,九夷、西羌各国部落已经被夏收复得服服帖帖匐地称臣, 姒泄开创四夷臣服,继续天下大一统。夏朝鼎盛,物产富足,畜牧业、农作物、纺织业、手工业蒸蒸日上,商国的头领王亥为了处理过剩的牲畜、布匹、农作物等,经常到附近别

  • 历史探秘:狐狸精鼻祖妲己红颜祸水是被严重妖魔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凤凰网报导,传说纣王参拜女娲时,竟然对女娲娘娘动了色心,提起笔来就写了首淫诗。这等无耻行径,自然是人神共怒,女娲娘娘也凤心不悦。要知道,在我们的文化体系里,女娲娘娘是大地之母,是我们的母亲。一个不肖子孙竟然对自己的『母亲』动了歪心,绝对是大逆不道!于是,女娲娘娘派了人间的九尾狐妖和琵琶精等小妖来

  • 姜子牙说,你背我走多少步,我保你江山多少年,文王,这老头真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子牙背文王,文王封姜子牙为丞相,姜子牙算文王即将归天

    国王见状,惊奇不已,心知遇见了高人,于是就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老头。老头听完后,捋捋胡须,对国王说到:“你背我走多少步,我保你江山多少年。”国王听后,略有疑惑,但还是照做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似清瘦的老头,居然如此沉重。一开始,国王背着老头向西走了301步,累得瘫倒在地,稍作休息,又爬了起来,背

  • 姜子牙是虚构的?山东发现西周古墓,证实确有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书记载,姜太公辅佐周朝文武两王讨伐商纣,是周朝当仁不让的开国功臣。后来武王封地之时,便称他为齐王,国都在营丘,而这个营丘就在如今的山西高青县陈庄,但现代史研究讲究史料和考古相互印证,相辅相成才能成为信史。虽然姜太公多次被史书记载,但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未发现他的国都和有关器物,直到陈庄沉睡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