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靖年间,很多士庶之家,开始修族谱、建宗祠,进行宗族建设

嘉靖年间,很多士庶之家,开始修族谱、建宗祠,进行宗族建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77 更新时间:2024/1/28 5:08:11

尤其是嘉靖十五年(1536),礼部尚书夏言上疏建议明世宗推恩臣民祭始祖、立家庙,推动了民间追祭始祖和建置祠堂家庙的普遍化。

夏言的《请定功臣配享及令臣民得祭始祖家庙疏》建议嘉靖皇帝从两个方面推恩,一是“乞诏天下臣民冬至日得祀始祖”,“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始祖以下、高祖以上之先祖”,只允许臣民在冬至、立春节日祭祖。

二是“乞诏天下臣工建立家庙”,提出品官可以建立家庙,在家庙中设立纸制牌位祭祀始祖,三品以上的官员可立庙祭祀五世祖,三品以下的官员可立庙祭祀四世祖,庶人仍祭于寝。 以往学者对夏言有很多研究,普遍认为,“祭始祖”和“立家庙”在民间的实践超越了其本身的范围。

如日本学者井上彻认为,夏言所提出的方案,“虽然无法证实是否真的得到嘉靖帝的认可,但因为得到皇帝应允的传言在地域社会中广泛流传,因此很自然,它必定加速了以实现宗法为目标的社会运动。”

常建华在《明代宗族研究》一书中提出,允许在家庙设立纸牌临时祭祀始祖,但品官家庙违制将始祖设为常祭牌位,进而发展成大宗祠,直接导致了民间大宗祠迅猛发展。嘉靖年间,很多士庶之家,修族谱、建宗祠,进行宗族建设。

侯氏家族的族谱修订

侯廷训和侯一元父子表现的也很积极,通过对族谱的重新修订,建立祭祀祖先的宗祠以及设立严密的族约,完成了宗族的组织化建设。 侯氏宗祠是由侯廷训主持修建的。

侯一元所作《先佥事府君暨先宜人行略》中记载:“(侯廷训)家居,独心念祀礼,又故讲习宗法,则解继室林宜人佩带,助宗人建大宗祠;而倾装自为祠,祠小宗,以奉封君翁焉。”

嘉靖十二年(1533)侯廷训因父丧归里守制,先后主持修建了大宗祠、教谕公宗祠、封主事先公宗祠,大、小宗祠皆由侯廷训出资倡导修建,一直到嘉靖十八年(1539)建成。

从侯廷训所作的三篇宗祠记,体现了嘉靖年间民间礼法观念的转变。大宗祠的祭祀对象是上岙侯氏的始迁祖侯时复,侯时复有二子,以长子忠五公为宗子,侯廷训一支本是小宗。按照朱熹的《家礼》之制,祠堂要由大宗来建造。

因此正统年间侯廷训的曾祖侯搢只敢建思本楼,以尊祖敬宗。但“大礼议”以后“重—本”尊祖观念压倒大小宗礼法观念。祭祀始祖和建造祠堂,不再严格区分大小宗身份。因此侯廷训可以修建大宗祠。 这也与他在“大礼议”之争中坚决捍卫大宗的正统身份,要求以孝宗为皇考的观念有所变化。

此外,宗祠皆设五龛,也是不合礼制的,《大明集礼》规定“创祠堂之制,为四龛以奉四世之祖,并以四仲月祭之,其冬至、立春、季秋、忌日之祭,则又不与乎四仲月之内,至今士大夫之家遵以为常。”

即品官可建祠堂,祭祀四世祖,即高祖、曾祖、祖、考。侯廷训用“缘情从宜”为自己解释,“庙制甚宏,岂龛之谓,且今古异,当缘人情而随时损益耳。”说明此时不再固守古礼,更重人情,建立祠堂成全为人子者的心意。

根据侯廷训所作《封主事先公宗祠记》:“我曾祖教谕公暨祖直庵公亦新有专祠,而始迁祖暨高祖信七公而下大宗祠又成,一时祭事颇用宗法,远近疏数咸 唯其宜月吉正至各为规而世守焉。”

可见当时侯氏的宗祠并不仅仅这三座,侯氏既有祭祀始祖的大宗祠,也有祭祀支祖的小宗祠,由此可见明中后期宗祠祭祖观念的普遍流行,以及侯氏宗族内部的礼制建设。

侯氏家族的族范

侯廷训主持创建宗祠之后,侯一元为侯氏家族制定了族范,分二十四条,其中最重要的是宗族组织上的建设。 宗族内设有族长、族正、族议、族辅、族献、司仪、司会、司事等职,管理本族事务,并划分各自职责。

如族辅,“取子弟志行近正而年力精强者为之,以辅族正,奔走其行事,达其禁令。凡族之淑慝若庆吊缓急之事,皆知之,以诏族议。凡细故,书之以待命。”

司仪,职礼仪,司会,职财用器物。在宗族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对冠婚丧祭,赈助、教育都做出了规定。侯一元还专门作有《冠范》、《婚范》、《为人后篇》,以约束族人循礼而治。

在《婚范》中,侯一元注意到了当时婚俗走向奢靡的情况,人们嫁女以财气相高,花费甚多,很多家庭将出生的女子淹死,以致溺女习俗屡禁不止,成为一大陋俗。侯一元告诫族人,婚丧嫁娶不得以贪财为目的,娶女嫁女,皆用一雁二币,务如古制。 但是侯一元本人的女儿出嫁时,仍不能摆脱当时厚妆嫁女的风俗。

纂修宗谱和整理家族文献,也是宗族建设的重要内容。侯氏族谱创修,始于洪武初年的侯德玉,此后,侯爵、侯敬、侯廷训历代都有所修辑。

侯一元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为父守丧之时,再次着手整理编纂缑山侯氏谱。先作家传,家传完成之后又不断补充,在嘉靖三十七(1558)年编刻《大名稿》时,附于其中,并请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的王崇庆为其作序。

侯一元所编侯氏谱分为“世表”、“传”、“女传”、“讳表”、“行表”、“年表”、“艺文志”、“杂志”等八个部分,侯一元自称是参考了“方岩谢氏”、“北郡李氏”等名谱的基础上,因革损益而成。

内容丰富,体例完整,为侯氏后来历代修谱纂修之依据。侯氏在侯廷训、侯一元父子两代,通过对族谱的重新修订,建立祭祀祖先的宗祠以及设立严密的族约,完成了宗族的组织化建设。宗族是民间秩序的主导者,明中后期地方社会的宗族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使民间的教化得到强有力的实行。

侯一元生平

侯一元幼时从父亲侯廷训学习,侯一麟所作《先兄方伯先生行略》曰:“年五岁,先君抱膝上,指析章旨,随问随答”。

嘉靖元年(1522)侯廷训授南京礼部主事,十一岁的侯一元随父亲到南京读书。“年十一,从宦留都,与冯少洲公兄弟课会,常冠”。侯廷训被贬为泗州判官后,侯一元亦随侍。 嘉靖七年(1528),侯廷训在泗州通判任上为御史王某所陷,再次下狱。

侯一元自家乡奔赴泗州,上书当时的两淮都御史唐龙为父亲 申冤,唐龙见书状“言之痛切”,大为惊奇,并对排挤者说“有子如此,庸可隙乎”,侯廷训得以释放。此后侯一元受父亲之命,到南京跟随邹守益学习。

邹守益是王阳明的得意门生,侯一元也由此接触到了当时流行的阳明心学思想。邹守益此时在南京任礼部主客司郎中,南京三年也是邹守益自己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他不断与同门论学,形成了自己的独具一格的“戒慎恐惧”之说。

晚年与朋友论文时,侯一元尝自称:“仆年十四五时,亦尝酷好李氏,爱其叙事精神,史迁不异也。”李梦阳的文学复古运动和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都是正德、嘉靖年间风靡一时的文化思潮。

青少年时期的侯一元随父亲游学,在南京学习,使得他对于当时新出现的思想潮流和文学观念有了较为深切的了解。嘉靖十年(1531),二十一岁的侯一元回乡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一名举人。 嘉靖十七年(1538),二十八岁的侯一元考中进士。

在京候选期间,他与同年进士华亭莫如忠、钱塘翁相、归安茅坤、会稽沈炼、永嘉王德五人,相交最密,相与最深。

茅坤所作《六子吟》中说到:“初释谒时,五子者方崭然以古人文章行谊相砥砺。予不自量,亦为之斤斤驱驰倡和其间。”六人一起赋诗赠答,声气相通,时有“六子”之称。

同年侯一元拜官南京刑部主事,正式踏入仕途。任南京刑部主事期间,他执法严正,并“参伍以情”,深为时任南京刑部尚书的顾璘器重,后转员外郎,升郎中。

结语

总的来说,侯一元一生恪守的“戒慎恐惧”、“谨独”的教条,以持敬工夫为个人修身的要领,主要就是接受了邹守益的教导。大概也是在这一时期,侯一元对当时的文坛领袖李梦阳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发生了兴趣。

来源:沈约读史

中华侯氏世界联谊总会标准会徽发布

中华侯氏世界联谊总会会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太宗问:你是不是他们所说的奸臣,大臣的回答让人五体投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太宗亲征高丽,唐太宗与许敬宗对话原文,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如果说中国的武功盛于汉朝,文化极于赵宋,难么唐朝便是文治武功都有着巨大建树的朝代,特别是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极大的增强了唐朝的国力。在文化上以唐诗为代表的唐朝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璀璨明珠,在军事上则数次对外用兵,布国威于四方。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善于吸纳众臣的建议,对于谏臣提的意见尤其重视。使得

  • 朱元璋修建功臣庙,生者虚位,逝者塑像,一共二十一人,徐达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最后为啥杀徐达,朱元璋比徐达大几岁,朱元璋里的徐达是谁演的

    因此,朱元璋没有忘记他们,在称帝之后的第二年,便下令在应天城西的鸡鸣山下,建立功臣庙,将这些功臣按照功劳大小,依次排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功臣排名是朱元璋亲自拟定的,可见,朱元璋的重视程度。在这一大批功臣中,最终进入功臣庙的有二十一人,开国名将徐达位列第一。这二十一人,分别是谁呢?功臣庙按照正殿

  • 篡隋称帝,幕后真凶是李渊还是李世民,李建成临死曝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李渊和李建成,李建成李元吉宠了李渊两个妃子,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后就做皇帝了吗

    李渊拥立新帝后,自封为隋朝大丞相,进封唐王。次年五月,当了一年唐王的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那么篡隋称帝真的是李渊的主意吗?一直到李建成被李世民诛杀才曝出真相。到底是谁想篡位称帝依据《唐创业起居注》中真实记载,晋阳举兵反叛隋朝,是李渊自己的想法。可是在《唐书》中记载,却明确说

  • 四川大宋不夜城-眉山水街!穿越盛世与古代的夜色相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看图回答,答案就在四川眉山市的水街。以我国宋代文化为背景的“大宋不夜城”,这些天已经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夜幕落下,水街里的霓虹开始闪烁,流光溢彩。唐诗宋词,宋代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生活的朝代,而眉山也因苏轼出生于此,素有东坡故里的称号。大宋不夜城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当主舞台一侧响起笛声古曲

  • 在宋代能喝到哪些酒?你喝过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 李隆基为何要杀上官婉儿,学者:看她都干了啥,换你也会起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婉儿的真人照片,李隆基杀上官婉儿原因,婉儿实战技巧

    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都是男士掌权,在这个封建社会里边极少会真正碰到一个精明的女士能够完全战胜男士当上皇帝,整个干年的文明历史中,也唯有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实现了这一个理想。他是我们知道的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女皇帝,但谁又能想到除了武则天这名女皇帝以外,中国历史中还有一位女丞相,她的姓名叫作上官婉儿,她

  • 袁崇焕为什么会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既然袁崇焕是这么厉害的抗击清朝的名将,怎么就会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呢?袁崇焕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而且自认为自己有镇守边关的才能,觉得自己能干得过清军。由于袁崇焕对边塞的情况比较了解,而且自己又认为自己有比较高的才能,多次击退清

  • 《大明王朝1566》,清流是好是坏?成年人的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在写《大明王朝1566》系列影评的时候,经常有人在评论区提出一个大大的问题,清流不是好人,清流和严党,清流上台之后,也做了和严党一样的事情。清流是不是好人,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没有好与坏的定义,所以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比如我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只要这个人不主动去伤害别人,那么这个人就不应

  • 武则天曾是李世民的女人,那么她和李治之间是真爱吗,人性太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和李治真实关系,武则天秘史武则天与李治吻戏视频,武则天李治秦海璐吻戏

    武则天是父亲的女人,但是作为孩子的李治,居然也痴迷上她,确实让人意想不到。那么,李治为什么喜欢武则天呢?有些人说是要靠武则天上台。那么,难道说武则天与李治之间没有爱情吗?传奇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十四岁那一年,弱冠之年,婷婷玉立,蓬勃向上,春心萌动。这一年李世民海选漂亮美女,丰富后宫,显帝王豪气。实际上李

  • 保定燕下都遗址、定窑遗址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燕下都遗址是我国现存较完整、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的大型都城遗址,反映了战国时期城市规划理念与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对探索我国东周时期的都城形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及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风貌,以及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的交流融合等具有重大意义。定窑遗址是中华大地上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