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一词的出现,源于汉朝这个朝代,当时的统治者刘邦曾被封为汉中王,于是才有了汉这个国号,之后也就有了汉族。所谓汉族,并非是同一个血统的关系,而是同一个居住群体的关系。当时在汉朝之内的所有百姓都可以称之为汉族,只要承认自己是汉人就是汉族。可见种族一词指的应该是聚居地的人群,不管是外面迁徙来的还是本地居民,只要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受到同一个统治者的管辖,有着一样的文化和习俗,所以汉朝的人就成了汉人。
汉族也不过是一个种族的称谓,而这个民族并非始于汉朝,而是早就存在。在汉朝之前,中原大陆有着许多的国家,而汉族的人此时分散各地,因为隶属不同国家而有着不同的称呼。部落时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黄帝和炎帝创造了华夏民族,于是有了炎黄子孙这个称呼。另一种说法是大禹出自夏后氏,所以其后人都称之为夏人,而又因为大禹的部落在华山附近,后来又出现了华夏族一词。不管是炎黄子孙还是华夏儿女,名字听起来都十分霸气,几乎囊括了中原大陆的所有部落。但当时的人对于种族概念不强,只有部落的概念,因此也不会这样称呼自己,反而是后人称呼得比较多。
夏朝和商朝出现之后,百姓开始聚集形成国家,这才有了类似民族的称呼。西周时期出现了诸侯国,当时的人也没有民族的概念,只有国的概念,诸侯国各自为政,每个国家的人都以自己国家为称呼,比如秦国的人就称之为秦人,楚国人就称之为楚人,春秋战国时期亦是如此。
秦朝时期,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但凡是秦国境内的,不管之前出自哪里,都称之为秦人。而在此之后中原又经历了四分五散,直到汉朝的建立,中原大陆的种族概念开始慢慢形成,而这样的统一大国,对国民的思想统治也很强烈。为了给予更多的归属感,加强皇权的威信,汉朝内的所有居民都被称之为汉人,而汉族这个称谓也由此出现。
汉族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同一个国家的人有了统一的称谓,才有了所谓的民族自豪感,而这不仅有利于统治,更有利于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的强盛。跟之前四分五散的诸侯小国相比,统一的大民族肯定会更加有优势,而这就是历史发展的不断进步,是人类探索文明的证据。
不管是炎黄子孙、华夏族、秦人还是汉人,都是汉族的前身,期间经历了不间断的融合与发展,才有了更具体的范围。而汉族一词慢慢成为了中原大陆人的代名词,不管后来朝代如何改变,几乎都将中原人称之为汉人。这样的称谓延续至今,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而这一股民族自豪感不断累积,成就了汉族的强大。
汉族虽然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但这并不代表其他民族不重要,在同一个国家内的民族都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国家构建、发展、延续的基础。每个民族之间虽然语言、文化、服饰等各有不同,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归属感并不矛盾。不管生于何时,源于何地,我们都是华夏子孙,都是中华儿女,这样的称呼值得我们永远为之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