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寄予厚望的姜维,为什么无法挽救蜀汉,廖化一句话说到位

诸葛亮寄予厚望的姜维,为什么无法挽救蜀汉,廖化一句话说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187 更新时间:2024/2/5 2:14:54

姜维当时也是迫不得已,只能投降到蜀汉。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曹魏的三郡全部都背叛了曹魏归附蜀汉。姜维在那个时候是担任这三郡当中的中郎将,在蜀汉大军兵临城下之时,他还在陪同着刺史郭淮等人一起巡查各个地方。而他当时的一些心态受到了天水郡太守的怀疑,所以不得已只能跟随他们一起投降,归属到了蜀汉。在诸葛亮遇到姜维之后,认为自己是得到了一块宝,内心非常的开心,对于姜维这个人寄予了厚望,他认为姜伟这个人不仅对于军事的排兵布阵十分的精通,同时有胆勇敢,运兵方式深得他心,而且姜维这个人内心当中还是想要扶持汉室。这跟诸葛亮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他也认为自己找到了知己,所以才会对姜维给予厚望,把他当做自己的继承人来着重培养。

在这之后,诸葛亮将他安排到军中,封为当阳亭侯,征西大将军。在随后诸葛亮北伐途中,因病去世,姜维算是承担起了整个蜀汉北伐的作战任务。而且在北伐途中也多次获得了巨大的胜利,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此强悍的一名将领,建立了如此多的军功,胜利的场次也有这么多,为什么他还是阻止不了蜀汉最后的灭亡呢?

当然,蜀汉的灭亡并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力挽狂澜的,但对这件事情上来说,我们从各个方面分析,当时的蜀汉在三股势力当中是比较羸弱的。在那个年代,拼一个国家的实力,首先要说到的就是人口状况。当时蜀汉的人口仅仅只有曹魏的1/4不到,自然军事力量也会比较稀缺,那军事实力自然也要比曹魏差了很多。另一方面,当时姜维主持每一次北伐的时候,总会有人不配合他的部署,甚至还会说一些讽刺他的言语。其次,姜维当时使用的一个战略方法叫做“敛兵聚谷”,这样的做法主要是想将整个曹魏大局引入到蜀汉的盆地当中,以便于蜀汉去加强防御,但这样的军事战略政策也有着一个很大的弊端,就仿佛已经把第一道防线去掉了,在蜀汉这样一个国家军事实力不是非常的庞大,同时军事战略也有着很大缺陷的情况下,最后一定会有巨大的损失。

当时一位著名将领廖化就对姜维有一个很到位的评价:如果像姜维这样用兵,不知道任何节制,穷兵黩武。那么将来一定会引火烧身,自食恶果。你姜维的智勇谋略没有办法去曹魏相比,而蜀国的军事实力也没有那么强悍,现在只是一味的知道发起进攻,最后如何取得胜利呢?而我廖化为什么这么晦气!跟你一起共事!

更多文章

  • 三国中的四位谋士,都非常厉害,最为佩服贾诩,一人开启三国乱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演义顶级谋士贾诩,三国贾诩有多厉害,三国最聪明的人贾诩

    首先肯定是要说到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诸葛亮,对于整部巨著来说诸葛亮仿佛是里面的主角一样。他所有发生的一些事情大家都非常的了解,所以我就不多说关于他的事情了。接下来我要说的这个人就是贾诩,好多人都叫他毒士又或者称他为三国当中最妖孽的一个人,因为整个三国的杂乱完全就是他一手制造而成的。在小说中他第一次出现就

  • 嘉靖45年,明朝宦官和文官打响海瑞保卫战,联手给嘉靖布了一场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嘉靖死后为何海瑞哭得最厉害,明朝嘉靖历史事件,明朝嘉靖的政治制度

    而此时早已辍朝多日,在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的嘉靖皇帝,收到了一份来自海瑞的“礼物”《治安疏》。《明史》很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嘉靖皇帝看完这份奏章内容的反应“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海瑞到底写了什么?让一向斯斯文文修道的嘉靖皇帝如此大发雷霆,让左右立刻逮捕海瑞,生怕他跑了

  • 汉朝之后我们才称为汉族,那么汉朝之前叫什么?名字十分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为什么叫汉朝,汉族是不是来源于汉朝,汉朝对汉族的影响

    汉族一词的出现,源于汉朝这个朝代,当时的统治者刘邦曾被封为汉中王,于是才有了汉这个国号,之后也就有了汉族。所谓汉族,并非是同一个血统的关系,而是同一个居住群体的关系。当时在汉朝之内的所有百姓都可以称之为汉族,只要承认自己是汉人就是汉族。可见种族一词指的应该是聚居地的人群,不管是外面迁徙来的还是本地居

  • 此人是大明的救星,是明朝不可多得的一张王牌,死后1年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英雄,他创造了明朝历史上的神话,这个人不是戚继光,也不是袁崇焕,他是兵部尚书却马革裹尸的孙传庭。此人在为明朝守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他战死沙场,1年左右的时间,明朝就彻底覆灭了。此人历史记载一表人才,多有谋略,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更是一个带兵的好将领。还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

  • 刘备东征失败,为何当初不带诸葛亮?三种说法看出刘备的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自从关羽死后,蜀国统一天下的梦想就破灭了,再加上后来的变故只能修养声息了。刘备用一年多时间筹划东征,刚开始的时候还节节胜利,可惜最终的结果是,火烧连营丢盔弃甲,往白帝城而去,病死在了那里。因为这样的一战,蜀国基本上告别统一天下的战略,不被别人灭了已经不错了。后来有了诸葛亮的连年北伐,可惜也是失败而终

  • 矿工炸山采矿,发现朱以海墓地,却让专家推测出清朝故意抹黑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文|韦爵爷历史往往都是胜利的一方书写的,因而有时候人们了解到的历史并不是真正的历史,比如说明朝,有关记载里所记述的皇帝大多都是昏庸、无能的之辈,但是如果明朝的皇帝都那么昏庸的话,大明朝真的可以存在那么多年吗?所以关于这件事,很多专家认为很可能是清朝刻意抹黑明朝。只是当年历史毕竟过去了很长时间,想要了

  • 万历皇帝为何要清算为大明王朝续命几十年的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张居正培养幼年的万历帝时对其寄予厚望,以期将来成为一代圣主明君,用近乎苛刻的方式教育,在年幼的万历帝心中甚至留下阴影,张居正死后,又暴露了他私德有亏,与教育万历帝时灌输的信念几乎是对立性的,又催毁了万历帝的信念,万历帝岂能不恨张居正。张居正被称之为千古一相,在明清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可以说是唯一一个

  • 川军学曹操巧设冰墙,徐向前苦无对策,一老农献计:川军怕打屁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冲破漫川关,从大别山走到桐柏山,再从桐柏山走到伏牛山,然后翻越秦岭。”1932年10月到12月,面对敌人的第四次重兵“围剿”,身处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死守苏区打阵地战,结局只能是全军覆没,数万人分散为零打游击,部队又无处可藏,最后只能被各个击破。怎么守,怎么打,四方面军

  • 靖难之役中,为何朱棣能篡位成功?看看叔侄二人的性格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为何能靖难成功,燕王朱棣奉天靖难,燕王朱棣起兵靖难路线图

    总结一下,那就是两句话:天真无邪的侄子,斗不过老谋深算的叔叔!一如失去小哥胖子的无邪,怎么和吴三省斗?先来看看侄子朱允炆是政治白痴(莫要我背上杀叔叔的罪名,心慈手软让朱棣死里逃生。安排统帅急躁冒进毫无耐心却对李景隆这个军事白痴信任有加)2、黄子澄+方孝孺都是读书读傻的代表(别人削藩先强后弱,他俩先弱

  • 如果当时东吴没有偷袭关羽,那他不会死,整个三国会有不同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吴杀关羽的后果,关羽一人渡江去东吴,刘备为关羽报仇东吴征西将军是谁

    为什么说最后一次失败?因为这次失败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随后东吴和蜀汉之间的联盟关系瞬间破裂,而曹操坐在一旁看到如此的局面自然十分高兴。关羽死后整个三国的局面也算是彻底的稳定了下来,但是将近五十年的分裂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所以我就要问,如果当时关羽没有死那么会出现什么状况?关羽死的那一年,同时对于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