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以《史记》的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天生一副强壮的好身板。早年在鲁国为官时,他十分出名的一样武艺,正是精湛的射箭功夫。以《礼记》的记载,孔子曾经在曲阜西南城表演射箭,惹得百姓蜂拥围观,简直到了“盖观者如堵墙”的地步。在登上“圣人”神坛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射箭明星”。
而跟这射箭本事一样出名的,还有孔子各项武力值:以《淮南子》的记载,孔子的脚力“足蹑郊兔”,也就是跑起来比兔子还快。臂力能够“力招城关”,也就是能徒手把春秋年间沉重的城门给搬起来,格斗水平呢,那是“勇服于孟贲”,也就是能够战胜春秋年间著名的勇士孟贲。这哪里是什么老夫子,简直是全能的武力强人。
[var1]
如此强大武力,后人印象里只知道啃书本的孔子,究竟怎么练出来的?其实,终孔子一生,他都是一个狂热的“运动爱好者”。以《论语》的记载,在孔子眼中,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暮春时节穿着春服,带着年轻人一起在沂水里洗浴,然后唱着歌归来——就是要在大自然里磨炼自己。
[var1]
如果说这种磨炼,还只是陶冶性情。那么在孔子的教育思想里,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磨炼尚武精神,
以他的原话说,就是“仁者不忧,知者不惧,勇者不惧”。从此,“勇者不惧”就成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部分。孔子门下的子路子张等弟子,更都是春秋晚期名满天下的勇士。大杀四方的威武,来自孔子呕心沥血的教诲。甚至在孔子的治国思想里,“勇者不惧”也是重要一环。周游列国的他,努力推行自己的儒家治国思想,其中振聋发聩的一条,就是疾呼列国要培养国民的尚武精神。早在鲁国任大司寇时,孔子就建言鲁定公“有文事者必以武备”。其思想中的另一句话,更是超越历史: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磨灭国民尚武精神的王朝,必然会遭到淘汰。
[var1]
这强大的武力水平,也纠正了两千年来,许多人对于儒家思想的误解。儒家的重要追求,正是打造民族的尚武精神,竖立国民英勇不屈的品质。两千年来,更有多少儒家学派的杰出人物们,以文武双全的人生做出了表率。这铁一样的事实面前,历朝历代那些打着孔子旗号,却肆意侮辱抹黑尚武精神,甚至鄙视习武从军的“精英”们,又是错到多么可笑!
以梁启超的感慨说:其去孔子之真,不亦远乎?一个拥有深厚文化与勇敢精神的民族,才能真正立于不败。孔子的武勇,就是生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