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三国纷争,那是一个属于战争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涌现的时代,那就是三国时代,说起三国时期,人们至今对里面的故事情节记忆犹新,当时的三个国家,魏国,蜀国,与东吴形成了势力割据的局面,如果从战争局势来分析的话,曹操的魏国的实力比其他两国的实力都要强,而蜀国在后期的实力属于最弱的。历史上的蜀国也就成为了三国中最先被灭亡的国家。而经过一些史学家分析,其实当时的诸葛亮可以使用一计谋,可以改变蜀国当前的局势,可是诸葛亮直到自己最后死去都没有用这一计谋,那么这究竟是什么计谋呢?而诸葛亮为什么直到自己最后死去,也不使用呢?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这背后的秘密。
在《三国志》中有所记载,在当时的魏延提出了一个既可以重创曹魏,又可以重新划分天下格局的计谋,这条计谋的大致内容就是蜀国率领军队从秦岭的子午谷中出发,就可以占据当时曹魏的重要的城镇长安,但是这条计谋在提出来之后,随即就被诸葛亮否决掉了,而诸葛亮给出了自己对魏延提出的计谋两点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子午谷的地势十分的险峻,如果一旦曹军有谷中有所埋伏,那么蜀军就会陷入危难之中,这对当时已经十分薄弱的蜀国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所以诸葛亮断然拒绝了魏延的这一计谋,可如果一旦这条计谋可以成功的话,蜀国就可以趁机消灭曹魏,甚至可以统一天下。可是诸葛亮到死没有使用。再当时的蜀国,诸葛亮使用稳扎稳打的方式来一进攻来作为防守。所以可以看出,已至暮年的诸葛亮已经不再有勇气再去拼上整个蜀国去冒险一试,只能以沉稳的方式为蜀国续命。可最后在诸葛亮死后,刘备的儿子刘阿斗登上皇位,身边已经没有武将,再加上刘阿斗愚蠢无能,此时的蜀国已经成为曹魏的口中之物,最后蜀国就成为三国之中最先灭亡的国家,诸葛亮半生的心血毁于一旦。
诸葛亮在那个时候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其实也有很多弊端,因为当时蜀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远远少于其他的两国,所以经过长时间的消耗战之后,已经将蜀国的粮库与军库掏得差不多了,再加上马谡大意丢掉了街亭,无疑是给蜀国雪上加霜,最后蜀国已经完全没有能力与其他两国相战,最后导致在公元263年曹魏挥兵直下成都,将历史上的蜀国灭亡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